三国之兵临天下-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有些事情不是军师想的那么简单,我固然不希望曹魏再发生内讧,但用崔林做章,也并非只是为了世之争!’
钟繇微微叹息一声,他终于明白曹操为什么要对崔林下手了,世之争只是表象,更深的意图却是要推行出丁令,清河崔氏是天下名门,家族拥有大量土地和佃奴,崔林又是继杨彪后的士族领袖,拿崔林开刀,无疑为推行出丁令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可是。。。。真正拥有大量土地的却是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曹操不从本族入手,却拿士族开刀,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这只会将士族更加推向汉国。
钟繇心中很惆怅,他根本不看好曹操的改革,一个改革光靠权术,而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又能理解曹操的苦衷,曹魏军队被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又怎么会去触动这两个家族的切身利益。
钟繇不由想到刘璟,他没有庞大的家族作为后盾,在某种情况下,这又何尝不是好事,没有家族利益羁绊,很多事情就容易得多,或许这就是刘璟同样在土地改革上比曹操成功的缘故。
“老爷,先回府吗?”马车走到十字口,一名家丁打断了钟繇的思。
钟繇想了想道:“先去军署,另外你回去告诉夫人,我明天要出远门,让她现在就准备行装。”
马车调头,向不远处的军署驶去。
钟繇办公所在的军署全称叫做大将军府,也是曹军的最高指挥军衙,和曹丕管理政务的丞相府平行,目前曹丕虽然得到了一点军权,但那只是后勤、募兵以及军屯等等,而军队真正核心的军队调动权和将军任免权以及军令虎符都依然牢牢控制在曹操手中。
大将军府平时由位军师坐镇,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有时候曹丕也会过来,由于程昱年事已高,他已不过问政务,主要由钟繇和刘晔两人负责大将军的日常运转。
明天钟繇要代表曹操出使交州,曹操指定主簿司马朗来暂时接手他的事情,他需要把手中的事务和司马朗做个交接。
马车刚刚在军署前停下,便一名身材为魁梧之人从大门冲了出来,直奔钟繇的马车,十几名家丁吓得手忙脚乱,一齐拔出战刀。
“住手!”
钟繇一声喝喊,叫住了鲁莽的家丁,他已认出向自己马车走来之人,正是前将军、豫州大都督夏侯惇,他见夏侯惇面有怒容,便拉开车帘笑道:“元让是几时回的邺都?”
夏侯惇克制住心中的怒火,向夏侯惇施一礼,“我今天一早刚回邺都,军师身体可好?”
“还好吧!刚刚去见了魏公,得了一件新差事,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了。”
夏侯惇一怔,这个时候钟繇居然要出去,他连忙问道:“军师要去哪里?几时回来?”
钟繇看了看两边侍卫和家丁,微微笑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地,请到我官房一谈。”
夏侯惇跟随钟繇进了官房,两人坐下,钟繇便道:“魏公今天让我出使交州,和刘备建立联系。”
夏侯惇顿时急了,“现在世为打压异己大兴字狱,军师却在这个关头要去交州,植公岂不是要满盘皆输?”
钟繇暗暗叹息,传言说曹氏家族支持曹丕,夏侯氏则支持曹植,现在看来传言果然不假,连夏侯惇都赤膊上阵为曹植奔波了,看来他们的交情确实非同一般。
钟繇沉思片刻道:“今天我因为崔府被查抄之事去向魏公求情,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决定明天就出发去交州,我也奉劝元让立刻返回许昌,没有魏公的准许,元让擅离职守,这会被人抓住把柄,不要再错下去了。”
“为什么?”夏侯惇沉声问道。
钟繇知道夏侯惇虽是武将,却为精明,想随口应付他,几乎不可能,钟繇只得叹口气,语重心长道:“我只告诉元让一句话,最近发生的事情,魏公都知晓,崔林之事也并非世之争那么简单,而是和出丁令有关,听我一言,元让立刻回许昌,不要再卷进这件事中来。”
夏侯惇明白了钟繇的意思,如果自己触怒了魏公,恐怕出丁令就会轮到自己头上,那时世趁机落井下石,自己军权就难保了,他心中叹息一声,起身施礼道:“多谢军师提醒,我这就返回许昌。”
。。。。。。。。
就在夏侯惇返回邺都没有多久,曹丕便接到了消息,他立刻命人找华歆前来商议,华歆已被曹操任命为侍中,这也是曹操对曹丕的妥协,合肥之战中,曹丕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被免去五官中郎将之职。
作为对曹丕的补偿,曹操重用了曹丕的几大心腹,任命华歆为侍中,王朗为郎中令,吴质为大理寺卿,又加封曹真为中坚将军、淮北都督。
这实际上是加强了曹丕的权力,也是为了平稳交接权力做准备,但对于曹丕而言,他最渴望的军权却一直得不到,曹丕也没有办法,他只能用另一种手段攫取军权,那就是与掌军权大将交好,尤其使曹氏家族,曹仁、曹真、曹休等人更是曹丕拉拢的重中之重。
为他们谋取利益,为他们扩大军权,以获得他们的坚定支持,而对于支持曹植的夏侯家族,曹丕则不遗余力打击,利用他手中权力缩减粮草供给,降低补充兵源的质量,精壮新兵送去徐州及青州,而老弱新兵则送去许昌和原等等,诸如此类。
现在曹丕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为曹真谋取豫州大都督之职,现在曹真守淮北及谯郡一带,已经属于豫州的范围了,但军权依旧远远不如夏侯惇,在合肥战役结束后,曹仁便向曹丕委婉提出这个想法,可以把夏侯惇调去冀州,而让曹真坐镇豫州,便可豫、徐、青州连为一片。
对于曹丕而言,把夏侯惇调走,便使曹植没有了军队支持,消除了最大隐患,再用曹真去监视并控制曹植,那他曹丕的世之位就彻底坐稳了。
调走夏侯惇既可以强化和曹氏家族的联盟,又能削弱曹植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曹丕也为卖力推动此事,两次向父亲提出调夏侯惇为冀州大都督,但他父亲却没有任何反应。
但今天曹丕听闻夏侯惇擅自来了邺都,他意识到或许这是个机会,便立刻将华歆找来商议。
华歆是权术高手,对权力斗争有高的天赋,他也是曹丕的军师,这次建安七被抓事件,以及崔府被抄,都是他一手策划。
他知道该怎么掌握分寸,该如果循序渐进,他见曹丕急于扳倒夏侯惇,便劝他道:“殿下不要急于求成,夏侯惇在军中地位高,若没有绝对的把握,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微臣建议世还是集中精力办到崔林案。”
“可是我觉得夏侯惇从许昌赶来,恐怕就是为了崔林一案,他若劝服了父亲,我会前功尽弃。”曹丕依旧有点不甘心道。
华歆眯眼笑了起来,“崔林案是魏公的意思,夏侯惇恐怕还不清楚,让他去触怒魏公岂不是更好,世不要出面,不要让魏公看出世有谋军权之意,一旦被魏公看出,那才会前功尽弃,假如夏侯惇触怒了魏公,我倒要劝劝世替他求情。”
曹丕若有所悟,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道:“启禀世,军署那边传来消息,夏侯都督和钟军师一番谈话后,已经返回了许昌。”
曹丕一怔,继而又忍不住恼怒道:“他跑得倒挺快!”
华歆也轻轻松了口气,笑道:“这应该是钟繇把他劝回去了。”
曹丕沉吟片刻道:“我刚刚得到消息,今天上午父亲单独接见了钟繇,派他出使交州,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魏公的意思很明显,这是在保护钟繇,其实也是暗示世,不要把打击面扩大。”
曹丕有些疑惑不解了,“如果是这样,父亲为什么暗示我对崔林下手?”
华歆叹了口气,“世还不明白了,魏公打击崔林,不是为了植公,而是为出丁令之事,土地和人口问题才是魏公的心腹大患啊!”
曹丕的心中变得沉甸甸起来,父亲不肯放弃出丁令,他肩头的压力将再次加重了。
第1041章 长安新相
时间渐渐到了十月下旬,长安已经有了几分初冬的寒意,长安民众也慢慢从夺取江东的狂欢中平静下来,继续着每天平淡忙碌的日,另一种期待在他们心中滋生,建安二十年的新年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来临了。
刘璟也渡过了他这几年来最为平静祥和的一个秋天,扫平江东,终于搬去了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在他统一天下的征程中,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这一个多月,他一直在忙碌安置江东的武高官,让他们得以融入到汉国中来,能接手政务或者能开始训练士,还要安置他们的生活,有自己府邸,再把他们的家眷接到长安。
这天上午,在未央宫汉王官房内,刘璟和平时一样正埋头批阅奏章牒,这时,秘书从事卢琮在门口禀报道:“启禀殿下,张尚书求见!”
卢琮是今年科举考试榜,尽管他一心想去灵州或者河西历练,但最后却进了秘书监,也就是为汉王处理各种重要的军机书。
这也是惯例,上一次科举第一名崔实也同样在秘书监任职,一到两年后转为地方官,或是担任县令,或是直接出任郡丞,这也是他们的特殊优势。
卢琮已得到秘书监令伊籍的承诺,一年后推荐他去河西任职,这让卢琮为期盼,现在他任职已有两个月,已渐渐适应了紧张忙碌的仕途生涯。
刘璟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请张尚书进来!”
卢琮快步出去,不多时,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张尚书也就是张昭,刘璟为了平衡权力,将相国由五相扩为七相,这样张昭便作为江东代表入相,他出任工部尚书,取代原来费观的职务。
进入权力中枢的江东高官还有步骘,封为黄门侍郎,是门下侍中法正的副职,主管门下省日常事务,也能参与政事堂的中书门下议事。
张昭走进官房,跪下施拜礼道:“参见汉王殿下!”
“张尚书免礼,请坐!”
张昭坐直了身体,刘璟又笑问道:“听说张尚书前两天去了咸阳?”
张昭虽然在从前对荆州并不友好,屡屡为难刘璟,不过那是过去之事,刘璟也并没有放在心上,相反,他却为欣赏张昭的能力,无论事情多么繁杂,他都能化繁为简,找到问题实质。
当然张昭也有不足,他在军事方面确实比较薄弱,最典型的例便是他在江东最后备战时积倡导疏通运河,放弃对秣陵县城的重修改造,反对吕蒙关于放弃建业迁入秣陵城的建议,这些都是张昭在军事方面的败笔,最后导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导致了建业和秣陵的防御两难。
刘璟也知道他在军事方面的不足,所以扬长避短,不让张昭参与军事,而是用他处理内政,张昭出任相国一个月,已渐渐适应了他的新仕途。
张昭取出一幅地图,呈给了刘璟,笑道:“殿下上次在中书门下议事时,提出建长安副城的建议,众相国商议,便决定由工部来牵头此事,这两天我就在忙碌选址之事。”
建长安副城最早是由陶胜提出,为的是解决长安土地过于昂贵问题,陶胜是商人出身,考虑问题比较实际,仅仅是从土地利益上考虑,至于社会效应和军事防御这些方面,他就没有想到了。
不过设立副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征服江东后,很多江东士族以及武高官都需要在长安购地置业,使长安的土地更加紧张,建立副城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刘璟接过地图,又起身来到关中沙盘前,对照张昭的地图,在沙盘上找到了座相应的副城位置,插上了红旗,这座副城实际上是座县城,一处是秦旧都咸阳县,在长安以西十五里处,一处是长安东南的杜陵县,一处是正东的霸陵县。
这座县城都距离长安不远,在二十里范围内,这也是相国们的一致意见,利用现成的县城来作为长安副城,一方面可以节约开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聚拢人气。
张昭在一旁介绍道:“这座县城非常适合作为副城,从前和长安联系较少,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如果都修建宽阔的直道,又有畜力代步,最快一刻钟便可抵达长安,假如直道两边商业发展起来,那么副城和长安城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刘璟又看了看沙盘上的座县城,笑道:“这座县城我都去过,感觉很小,也很破旧,如果真做副城,城池至少要扩宽一倍,我建议向长安方向扩宽,这样和长安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如果缩减到十里之内,那他们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副城了。”
“殿下说得对,如果缩减为十里,那么直道沿途的土地也会变得很有价值,不仅是商铺,还会有很多府宅出现,长安城也就真正的繁荣起来。”
刘璟点点头,“这件事政事堂再好好商议一下,最好估算一下需要耗费的钱粮,一旦定下来,就立刻着手实施。”
“微臣遵令!”
张昭转身刚要走,刘璟却又叫住了他,“马上要入冬了,我有点担心张尚书能否适应长安的严寒。”
张昭笑道:“多谢殿下关心,我是徐州人,年轻时去河北游数年,其实也早适应了北方的冬天,而且听说关中并不是很冷,我想应该没有问题。”
“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要求,不仅是张尚书,也包括其他来自江东的官员。”
“微臣多谢了!”
张昭施一礼,缓缓退了下去,刘璟目送他出了门,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有所感,江东最大的问题便是派系斗争,他也担心这种派系斗争会延续到长安,不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他这种担心暂时没有必要,江东还没有出现派系的迹象。
不过自古以来,有官场的地方就有派系之分,也不是说长安就没有,汉国内部同样有派系之分,比如巴蜀派系,荆州派系,关陇派系等等,如果再出现一个江东派系也不足为奇,这是人性的本能,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内都还拉帮结派,关系复杂官场中更是难以避免,因联姻、因世交、因同窗等等。
刘璟也并不反对这种难以避免的派系之争,但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派系之争不能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