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法正的猜测并没有错,匈奴军队确实是西去灵州,万匈奴骑兵由刘去卑亲自统帅,趁灵州羌人内乱之机,一举灭掉他们垂涎已久的羌人势力。
尽管刘去卑恨不得率十万大军南下踏平关中,杀光汉人,但他心里也明白,汉军没有去攻打灵州,就是在防御他的军队南下,汉军此时必然已有准备,他此时率万军南下,未必会占到便宜。
相反,灵州羌人内乱严重,他们乘虚杀入,若能趁机灭掉羌人,获取丰厚的战利和人口,便能补偿奢延海的损失。
刘去卑率军一疾奔,天后,万匈奴骑兵杀进了羌人地界,他们立马在一座山岗上,远方出现一片帐篷,那是最东面的羌人白古部,匈奴骑兵眼中都露出了热切的目光,刘去卑咬牙切齿道:“杀进去,敢抵抗者,格杀无论!”
万匈奴骑兵尖声大叫,兴奋万分地杀向数里外的羌人营帐,刘去卑却在山岗上未动,冷冷地望着部属杀进了羌人部落,他隐隐听见了一片惨叫声和哭喊声,火光燃起,浓烟滚滚冲天,刘去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痛快,奢延海的惨败令他倍感屈辱,憋了一肚的愤怒,只有残酷的杀戮和抢掠才能除去他心中憋闷的怒火。
这时,长刘猛骑马飞奔而至,对刘去卑道:“父亲,这样一杀去,灵州早被惊动了,不如我先率一万军南下,直接杀向灵州,击溃羌人之军,为父亲大军南下做好准备。”
刘去卑知道长的真正目的是要抢掠灵州羌王宫,达曼告诉过他们,灵州羌王宫是如何富丽堂皇,美女成群,这让听者眼红,不过让长先占便宜也未必是坏事,刘去卑当即点点头道:“你可率本部一万军杀向灵州,若能一战击溃羌人军队,灵州城内任你们抢掠。”
刘猛大喜,调转马头向羌人部落奔去,他才看不上这些部落的微薄钱财,他要去夺取羌王二十年的积蓄。
当天晚上,他便命令部属放弃抢到的财物和女人,整顿军马,连夜率领一万骑兵,犹如狼群一般向灵州城扑去。
第832章 魏国来使
当刘璟回到高平县时,大量南逃的羌民证实了法正的猜测完全正确,匈奴并没有南下,而是直接对内战中的灵州羌人下手了,一名南逃的汉族商人向刘璟哭诉灵州发生的悲惨一幕,四个王临时拼凑的军队抵挡不住匈奴骑兵的冲击,王左丹的军队率先逃跑,引发羌军全线崩溃。
匈奴人像蝗虫一般杀入灵州城,大肆烧杀抢掠,无数的珍宝和妇孺被掠走,灵州城内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滚滚浓烟遮蔽了天空,羌人二十年积攒的财富被掠夺一空。
随后杀来的匈奴军队在方圆数里内对羌人各部落进行残酷掠夺,牛羊抢走,房屋被烧毁,青壮男被杀,年轻妇女被掳掠,灵州二十余万羌人流离失所,家园毁于一旦,幸存者纷纷逃往河西和关中。
望着络绎不断的逃难羌民,赵云叹息一声,对刘璟道:“从羌人内乱开始,羌民便不断逃来,现在匈奴人入侵灵州,羌民更是成倍逃至,卑职估计逃来的羌民已超过六万,大多是举家逃难而来。”
刘璟点点头,吩咐亲兵道:“传我的命令给平章台,这些难民和乌桓人一样处置,安排各县接收他们,重建户籍,逃去河西的羌民估计也有数万人,尽量安排在武威郡,以农耕为主。”
停一下,刘璟又下令:“传令刘正,命他派一队骑兵去灵州探查匈奴的情况。”
赵云眉头微微一皱问道:“殿下觉得,匈奴会占领灵州吗?“
“一定会!”
刘璟肯定地说道:“关内是刘去卑的地盘,这次抢掠灵州的匈奴军必然是他的部属,灵州离刘去卑老巢河套不远,刘去卑必然会利用灵州为他的前哨跳板,从西进攻汉军,而这次进攻灵州的匈奴只有万人,可能肯定,呼厨泉的匈奴大军还会从东南下,对关中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那殿下认为匈奴人会几时大举南下?”
刘璟冷笑道:“刘去卑灭了灵州羌人,这就让我猜到了他们的出兵时间,刘去卑还需要一段时间处理这次抢掠的成果,那么他们最快会在八月份,也就是匈奴人的传统出兵季节,大举进攻关中,我们还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两个月!’
赵云沉思片刻道:“卑职有一个建议,不知殿下是否能接受?”
“你说就是了。”
赵云便缓缓道:“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骑兵不足,这次虽然缴获了大量战马,但训练一名骑兵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时间上来不及了,卑职建议从乌桓人中招募两万骑兵,给他们家属税赋和土地优待,相信他们愿意为殿下卖命,利用乌桓骑兵的勇猛和骑术,配上汉军的装备兵器,强化训练两个月,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骑兵精锐。”
一席话提醒了刘璟,刘璟顿时想起,曹操的骑兵队伍中也有大量的乌桓人,利用被征服的游牧民族来对付另一个游牧民族,这倒是不错的主意,刘璟当即同意了赵云的建议,“可命庞德和马岱去乌桓人中招募骑兵,这件事要立刻着手,一天也不能耽误。”
赵云点点头,“卑职明白了,卑职立刻去安排!”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报信兵大喊:“蒲津关急报!”
刘璟回头望去,见一名报信兵如风驰电掣般冲来,刘璟心中不由微微一怔,潼关急报,难道曹军攻打蒲津关了吗?但想想又不可能,报信兵片刻疾奔而至,翻身下马,向刘璟行一军礼,将一卷快信呈上:“启禀殿下,蒲津关急报!”
刘璟接过快报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他稍稍松了口气,事情不是他想的那回事,是曹丕代表曹操出使汉国,已经进了蒲津关,正向长安而来,刘璟立刻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对赵云笑道:“看样,我们东线会有盟友了!”
。。。。。。。。
曹丕奉父亲之令出使长安,和刘璟会面,他一跋涉,一行人终于进入了关中,曹丕的随从有余人,他为正使,副使是陈群,陪同他来长安之人,是冯翊郡守向宠,向宠同时也是蒲津关主将。
这天上午,曹丕的队伍进入了长安郡,长安郡在汉朝是京兆府,刘璟夺取关中后,临时改名为长安郡,等都城从成都迁来后,再恢复京兆府的地位。
此时已是六月中旬,冬小麦刚刚收割,边是成捆的麦穗和堆积如山的麦垛,成群的灰雀不时象一片乌云从麦堆里腾空而起,紧接着便看见老农挥舞长叉冲来,大声咒骂这群会飞的鸟贼。
农田里也格外忙碌,几十架水车骨碌碌转动,将水渠中的水灌入田中,水田中的男男女女在忙碌地插秧,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刚刚收完麦,来不及晒干,随便堆在上,便要抢时间灌水育秧,种植晚稻,一天也耽误不得。
镜般的水田里已插满了整齐的秧苗,一眼望不见边,颇为整齐,曹丕点了点头,关中不愧是天宝物华之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各种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基本上能保证年年丰收,看得出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都十分满足,脸上的笑容便说明了一切。
这时,向宠在稻田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喊道:“陶守,是你吗?”
一名正在插秧的年轻农民缓缓站起身,头戴竹笠,身着粗布短衣,袖和裤腿都高高挽起,沾满了污泥,手中拿着一把秧苗,正是长安守陶政,按照汉国制,农忙时节,各地官府必须要下乡助农,陶政便和郡丞崔实分工,崔实负责安置乌桓人,陶政则负责去长安郡各地助农,今天他正好在这里帮助乡民插秧,却遇到了曹丕一行。
他不知曹丕到来,见马车华丽,随从颇多,还要守向宠相陪,便知道这是重要使臣,连忙在水田里洗洗手,赤脚走上了田埂,拱手笑道:“原来是向守,这是去哪里?”
向宠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朝廷副丞相曹桓,奉魏公之令出使长安。”
陶政这才知道马车里是曹操长曹丕,未来的魏公继承者,他连忙上前见礼,向宠又向曹丕介绍了陶政,曹丕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十余岁的年轻官员,竟然就是王妃长兄,陶家的嫡长,曹丕早听说过此人,才平平,但很能干,虽然家族富可敌国,又和刘璟有着特殊关系,但为人却很谨慎谦虚,在汉国官场中口碑好。
曹丕打量他一眼,见他皮肤黝黑,双眼明亮,身着粗布褐衣,下穿宽裤,还赤着脚,两脚十分粗糙,小腿上还叮咬着一只水蛭,分明就是个田舍乡农,哪有半点豪门贵胄的模样。
这令曹丕不由肃然起敬,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良官,曹丕点点头笑道:“我早闻陶使君大名,贤良朴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陶使君只要保持本色,前途不可限量。”
陶政本来对曹丕印象不好,不过今天一见,觉得他也不是传说中那种阴险薄凉之人,说话也很诚恳,陶政对他的印象也有了几分改变,他也微微笑道:“曹副丞相的金玉之言,陶政将铭记于心。”
按照正常的规矩,向宠是冯翊郡守,他只负责冯翊郡内陪同,把使者送到长安郡后,就应该由长安郡的官员接手,正好遇到了陶政。
向宠连忙将陶政拉到一旁笑道:“既然到了你的地界,我就把他交给你了,你来陪同他回长安吧!”
陶政面露难色,对向宠道:“我今天下午还要赶去蓝田县安置几户乌桓移民,听说县官都不在县衙,没人管乌桓移民之事,都闹起来了,我得赶去,这位汉使还是烦请向兄把他送去长安吧!”
向宠见他确实忙不过来,只得苦笑道:“既然你这样求我,我只好送佛送到西天了。”
陶政大喜,连声感谢,他看了看马车又问道:“这位曹大公来长安做什么?”
向宠犹豫一下,他和陶政的私交很好,虽然有些事不好说,但看在私交的面上,向宠还是低声告诉了陶政,“他在上告诉我,一是要和汉军共同对付匈奴,其次是曹操想和汉王殿下联姻。”
‘联姻?’
陶政吃了一惊,“什么联姻?”
“你忘了,就是上次去成都的曹操之女曹宪,曹操向把她许配给汉王殿下,估计是为偏妃吧!”向宠特地将‘偏妃’两个字咬得很重,生怕刺激到陶政,他见陶政脸色一变,连忙道:“这件事就是我私下给你说说,你可别出卖我,否则我们的交情就完了。”
陶政叹口气道:“我心里感激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出卖你,放心吧!此事我绝不外传。”
向宠又说了两句,便告辞而去了,陶政望着车队走远,心中乱成一团,事关他妹妹的切身利益,他怎么可能淡然处之,虽然他刚刚保证不外传此事,但一转念他便决定,此事要立刻写信去告诉妹妹,曹操之女要进门了。
第833章 有穴来风
虽然陶湛的原计划是在长安住一两个月,但住下稍微安逸后,陶湛便不再想折腾,性就直接在长安住下了。
而且长安的气候也比成都舒适,虽然比成都寒冷,成都的冬天大多阴雨霏霏,潮湿阴冷,陶湛也由此得了风湿,冬天腿会隐隐作痛,而长安却晴朗干燥,房间点了火炭,温暖如春,这对陶湛的风湿疼非常有好处。
更重要是孩们都很向往长安的冬天,据说长安冬天的雪很大,大雪像被一样积在院里,池塘里也结了厚厚的冰,这使得几个孩都非常盼望冬天,不肯回蜀。
虽然此时是盛夏,但长安的夏天却不潮湿气闷,外面炎热,阴凉处却很凉快。
一早,陶湛穿过积满树叶的石板小径,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雨,夹杂着冰雹,很多树木都损坏了,树叶落了一地。
她来到了孙尚香所住的院,虽然她们的居住条件远不能和成都相比,但院里很安静,也有几处有趣的风景,大家住得倒也舒适。
刚走进院,便听见房间里传来孙尚香银铃般的笑声,还有一个女的说话声,似乎小乔也在房间里。
想到小乔,陶湛又添了一番心思,住的时间久了,她感觉小乔也是一个颇为可怜的女,曹操、孙权都在打她的主意,父亲又逼她再嫁,周家也不容她,事实上她已无处可去。
看得出小乔很愿意成为她们家一员,而且她从未生育,没有女的烦恼,她的绝世姿容让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拒绝。
陶湛是个开明的女,她知道以丈夫的地位,不可能只有她们几个女人,只要不违背她的原则,她也愿意接受新人入府。
比如蔡少妤,陶湛就不能接受她,她是刘璟的嫂,是受过朝廷册封的荆州牧夫人,现在刘琮在邺都过得很好,也未再娶,若丈夫纳她,就会有违背伦理之嫌。
也正是这个缘故,蔡家也不愿意蔡少妤再嫁入刘家,只是蔡家惧于刘璟的权势,不敢吭声罢了。
就连一向趋炎附势的蔡瑁,也不愿意女儿再嫁给刘璟为妾,陶湛也自然不肯答应这门婚姻,她宁可给蔡少妤足够的钱财,安排好她的后半生,也不愿意丈夫的名声由此受损。
就像汉惠帝娶外甥女为皇后一样,在当时的习俗并无不妥,但今天看来,却是荒谬绝伦之,汉惠帝也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而她的丈夫也可能会登基称帝,陶湛又怎能不忌惮史家的笔呢!
小乔就不一样,血缘尚远,没有什么伦理上的担忧,如果丈夫愿意纳她为妾,也并无不可。
只是。。。。。似乎孙尚香不能接受这门婚姻,其实陶湛也知道,这倒不是孙尚香嫉妒,而是她觉得夫君是趁人之危,这个小妮性格刚烈,心思也不够细腻,她居然没看出小乔的心思。
陶湛也不想过早说破,这件事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走进院,侍女便看到了她,立刻禀报道:“王妃来了!”
孙尚香笑着迎了出来,“大姐怎么来了?”
“我有事和你商量呢!”
陶湛笑着挽住她的胳膊,两人走进房间,房间里放着冰盆,冰气腾腾,使房间里格外凉爽,小乔坐在冰盆旁,见陶湛进来,她连忙站了起来。
“王妃早!”
陶湛笑着点点头问道:“昨晚睡得好吗?”
“刚开始有点担心冰雹,但很快就习惯了,我正和尚香说下了冰雹,不过昨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