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217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越来越近,船头上的旗帜已清晰可见,是黄底黑纹的双鲤旗,竟然是陶家的船队,刘璟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陶家船队。
    他心不由有丝怀疑,难道陶家在暗给上庸曹军运送物资?
    但很快,刘璟的疑惑便消失了,船队缓缓停泊在庸南城这侧,为的船上走下来名穿白袍的年男,正在给江夏军解释着什么,刘璟眼便认出了他,正是陶利。
    刘璟笑着对贾诩道:“此人是我妻叔,陶家的二当家。”
    贾诩也捋须笑道:“居然能逆水行舟,州牧得好好问问,到底是什么缘故?”
    片刻,士兵将陶利带上城头,刘璟笑着迎了上去,“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二叔?”
    陶利行礼道:“我是从汉过来,听说襄阳有战役,便上庸江段等了十几天,昨天过堵水河口,正好遇到了江夏战船,得知州牧在庸南城,我便过来看看。”
    刘璟点点头又问道:“不知这次二叔贩运什么货物?”
    “要是药材,汉的天麻、杜仲和当归都是上好之,在汉卖不出价,但如果运到江东贩卖,可获利十倍。”
    这时,贾诩笑眯眯问道:“我们很好奇,陶家的船队居然不挂船帆便能逆水行舟,这是何故?”
    陶利不由有些得意地说道:“陶家年前贩马时把生意扩到了关,但最的问题就是货物运输,用骡马队走陆不仅耗时,而且货量不,虽然可以走汉水运输,但上庸到汉段水流颇急,顺水没有问题,但逆水而行就有困难了,就算有船帆也难行,这个问题直困扰陶家好几年,直到今年夏天,我们遇到高人,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是怎么解决的?”刘璟好奇地问道。
    “很简单,在船底装上木轮桨片,而船工在舱内蹬踏,只需六人,船便可在汉水上逆水而行,这样就解决了船只的推动问题。”
    刘璟这才恍然,原来是用人工动力,这倒是个好的办法。
    贾诩更加好奇,又笑问道:“我很想知道,是哪个高人替你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
    刘璟带着贾诩和十几名将领来到码头上,在他们眼前是陶家的货船,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向船底望去,只见在船只的后部两侧安装了两只叶轮,有点像灌溉用的水车,只不过人是在船舱里蹬踏。
    众人又上了船,走进船舱里参观,每个人都为好奇,他们都是长期呆在江夏,对水战及船只了解很深,如果真有逆水行舟的船只,这对水上航行将起着巨的推动作用。
    只见在船舱后部,两边各有排踏板,排有块踏板,人可以坐着蹬踏,有根木连轴将只踏板的支轴联串起来,最后合成股力,由木连轴带动船外的木轮浆片。
    这时,名船工给众人示范下,只见人配合默契,蹬踏得非常轻巧,也不费力,这得益于那根长长的连轴,省了很的力气。
    做工之精巧,设计之巧妙,令众人赞不绝口,刘璟更加想知道,设计这个连轴蹬踏板的高人究竟是谁?竟然颇有点后世传动机械的原理。
    这时,陶利带着名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走进来,笑着对刘璟介绍道:“启禀州牧,这位公便是这种木轮桨片的制造者,关人,姓马,在关颇有制器名气,他这次正好跟船,想进步改进桨片”
    刘璟心动,这位年轻名匠不会就是马钧吧!
    年轻人显得有点紧张,上前向刘璟深施礼,结结巴巴道:“在下马。。。马钧,字德衡,关扶。。。扶风人,参见。。。州牧。”
    他说话颇为吃力,但刘璟却听得清清楚楚,此人正是名鼎鼎的发明家马钧,刘璟喜过望,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见马钧。
    马钧也是器晚成,从小家境贫寒,又患有严重口吃,十六岁时赴终南山寻仙求道,不料却遇到名隐居数十年老人,自称为鬼谷派传人,精于奇门机械。
    正是在老人的悉心传授和影响下,心求道的马钧也渐渐迷恋上了机械制造,年后返乡,改进纺纱绫机,使效率提高十倍不止,使他举成名。
    马钧专注于各种精巧机械设计,渐渐成为关名匠,也正是他的名声在外,才使得他有机会踏上了重家族背景的宦仕之。
    此时马钧在关已赋匠名,正逢陶利为汉水行船而苦恼,愿出高价征求解决方案,名关商贾便将马钧介绍给了陶利。
    在马钧的精心设计和十几次试验后,终于发明了踏板木轮桨片,这便解决了船只在河水较急情况下的逆水行舟问题。
    马钧自己也知道这项发明意义重,他担心出现新问题,不断跟船观察改进,今天他又次跟船观察,不料正好遇到了刘璟。
    刘璟既然遇到马钧,当然不会放过他,有他在,自己很多军事机械上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弩箭的改进,比如投石机和石炮的改进等等,这些都需要个高超的匠人。
    “原来阁下便是德衡先生,刘璟久仰名了,刘璟有不少困惑想向先生请教,不知先生能否赐教?”
    马钧沉默片刻道:“在下。。。跟船行程未完。”
    旁边陶利急,他也知道马钧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但刘璟是自己的侄女婿,关系非同寻常,他怎么能让刘璟失望。
    陶利正要开口相劝,刘璟却摆摆手笑道:“那我就和先生同跟船试验!”
    停下,刘璟又笑着解释道:“就只我人,没有士兵烦扰。”

第319章 难以抗拒的诱饵

    马钧虽然在关中颇有名气了,但那只是匠名,而在官场上,他此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
    但堂堂的荆州牧竟然提出要单独和他乘船同行,这不仅使马钧愕然,也让周围的武官员们大感惊讶。
    连贾诩也忍不住劝道:“州牧单身前往,恐怕安全上有些不妥,还是带上几名侍卫更好一点,请州牧思。”
    表面上是用安全说事,实际上暗示刘璟要考虑自己身份,毕竟马钧只是一名良匠,重用他便可,用不着如此屈身相就。
    众人纷纷相劝,但马钧则站在一旁默然不语,他不会说话,但他心中却比谁明白,他认为刘璟是在故作姿态,但他并不想因此让步。
    刘璟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各位不用再劝了,我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什么问题,不要再劝了。”
    贾诩见刘璟难以劝服,也不再多劝,他将李俊拉到一旁,低声嘱咐道:“用军船在两边护航,声势造大一点。”
    李俊明白贾诩的意思,既然不能解决州牧低就的问题,那么性就造势变成马钧高攀,“先生放心,我会安排好。”
    李俊转身去安排了,这时将领们纷纷上岸,贾诩和刘璟的余亲兵上了另几艘货船,和刘璟一同东行。
    船队缓缓调头,向汉水方向驶去,船舱里,刘璟见马钧还有一点拘束,便笑道:“我也有些想法,想和先生探讨一番,万望赐教。”
    马钧默默点头,他没想到刘璟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心向他请教,以刘璟堂堂州牧身份,居然屈身和自己同坐陋舱,这是他难以想象之事,也由此可见刘璟对自己的重视,正是这份知遇之恩,令马钧心中十分感动。
    但他不会表达,只是把这份感激默默记在心中,他刘璟对面坐下,诚恳地说道:!”
    “在一场大战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箭矢和兵器,少则十万,多则万,所以战争也是国力之争,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单说兵器。”
    刘璟取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几个箭矢和兵器的零件,笑道:“在作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兵器良劣不一,有的工匠手艺高超,打制出来的兵器可让士兵发挥最大的战力,但也有工匠技艺不足,打造出的兵器往往会在战斗中出现意外,比如刀被敌军砍断等等,使士兵死于不幸,不知先生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已经不是机械制造那么简单了,涉及到了管理问题,虽然马钧在这方面兴趣不大,但他感于刘璟的诚意,还是很认真地想了想道:“这个问题其实在秦国时便已解决,可以在兵器内刻上工匠名字,明确追究责任,使工匠不敢马虎,另外,可以加强对兵器的检验,这样也可以大量减少劣质兵器入军。”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虽然不错,但感觉还是有点不治本,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绝薪止火’,先生以为呢?”
    马钧虽然口吃严重,但他思维反应却异常敏捷,他立刻意识到其实刘璟也有方案,便笑问道:“州牧请。。。继续说!”
    “我倒有两个想法,可以作为先生方案的补充,一是在制造兵器时有精确标准,比如制刀,应该用统一的模,多少宽,多少厚,都要规定好,有的铁匠擅长倒模,那他就专门铸模,有的铁匠擅长于锻打,那他就只管锻打,专工其长术。
    这样,每个工匠负责一个环节,造一把刀就像流水一样地走,弓箭也是一样,一把弓一支箭经过十几名工匠之手,最后造出来的兵器必将是上佳之。”
    马钧连连点头,刘璟的‘专工其长术’他非常赞成,他的兴致完全被提了起来,他此时更关心刘璟的第二个想法,“其次呢?”他有点急不可耐地问道。
    “第二个方案就是建立匠,在堂中培养合格的年轻大匠,让所有生徒都能到真本事,这样兵器人才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马钧听得心驰神往,如果说‘专工其长术’他也能想得到的话,那么建立工匠堂,这就是他做梦也不敢想之事,不是说办不到,而是工匠地位低,属于官家奴婢,谁会为工匠办?
    各地诸侯虽然也重视寻找良匠,却并不真正地尊重匠人,更没有哪个诸侯想到办工匠堂,惟独在刘璟这里听到了。
    马钧站起身,向刘璟深深行一礼,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使君能有如此见。。。见识和胸怀,是匠人之。。。幸也!”
    刘璟虽然早有建立匠的想法,但现在抛出来完全是为了钓马钧这条大鱼,他早发现马钧胸无城府,是一个率真的性情中人。
    那么若要让其上钩,必须用他最喜爱的诱饵,升官发财估计没有用,那么就用匠这个诱饵,毕竟马钧为扶风郡官博士。
    刘璟笑得像一只狐狸,他笑眯眯地望着马钧,但语气却十分诚恳地说道:“我在年前便有建立匠的想法,可以我身边无人,至今无法创立,我知先生为官博士,能否请先生助我筹办匠,为提高匠人的地位尽一分力?”
    马钧非常为难,他其实并不想来江夏为官,所以他一开始才冷对刘璟,但刘璟的话已经说到这个程,他马钧若不答应,就是匠人的千古罪人了。
    刘璟看出马钧的犹豫,他起身行一礼,十分恳切道:“匠为官户奴婢已有数年,刘璟有意破之,若先生不肯,终使刘璟之志无望也!”
    马钧终于被刘璟的诚意说服了,他无法再推却,只得结结巴巴应允道:“既然使君有。。。有此大志,马钧安。。。能不助,只求使君准我先。。。先回家告之母亲,再辞去官。。。官之职,一个月后,我一定来。。。来江夏应约。”
    “好!我相信先生之言,就这么一言为定!”
    说到这,刘璟又笑道:“长沙守张机是天下大名医之,若先生来江夏,我会请他为先生治疗蹇涩之症,一定会有所改进。”
    马钧大喜,说话口吃的毛病是他毕生之痛,如果张机能替自己治好此症,他就去了一大心病,而且他也有借口辞去官博士了。
    。。。。。。。。
    下雉县一直是江夏的一座小县,几年来默默无闻,但自从年前这里出产的石炭油成为军事战略物资后,下雉县便成为了重要县份之一。
    虽然在竟陵县又发现了更多更大的天然油井,但下雉县依旧是江夏军重要的火油来源地,更重要是,江夏军炼制火油的大型工坊便设在下雉县。
    与此同时,下雉县外富水两岸又种植近里的紫花苜蓿,使下雉县和阳新县又成为江夏骑兵的优质牧草基地,江夏骑兵数千匹战马的牧草全部来自于这里。
    这便使得下雉县的地位格外重要,为此,江夏进行了次人口迁移,陆续将下雉县的人口迁到武昌,目前下雉县人口只有不足五户,几乎都是为火油和牧草工作。
    这天上午,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儒生牵着一匹毛驴向城门而来,毛驴上瘦骨嶙峋,肚却奇大,身后还跟着一名**岁的小童,老儒生看起来已年近六旬,后背也有些佝偻了,体质病弱,一靠近城门便不停咳嗽。
    下雉县的守备非常严密,城内居民进入有腰牌,而士兵会对每一个外来人进行严格地盘问和查,甚至女人也不例外。
    “出示腰牌!”守门士兵一声大喝。
    老儒生咳得气都快喘不过来,蹲在地上,身蜷成一团,还是小童用一口安陆郡的口音道:“我和祖父是投靠叔父的,我叔父姓王,就住在县城里。”
    听说是外来人,几名士兵立刻围了上来,但他们也不紧张,毕竟是一个老儒生和一个孩童,半晌,老儒生才吃力地站起身,颤颤巍巍,比八十岁的老翁还要体弱,仿佛一阵风便可把他吹倒。
    他气喘吁吁道:“我侄儿是县东卖肉的王屠户,我老无所养,前来投靠,求军爷让我祖孙进城投亲。”
    士兵们见他们老幼可怜,也不忍赶出去,为什长道:“那就照规矩一吧!”
    几名士兵上前把他们祖孙二人彻底查一遍,只有几张干饼,一壶水和几十枚铜钱,其他还有一块黑漆漆的竹牌,刻着十几个篆字,什长也不认识,老儒生连忙躬身道:“铜钱就给军爷卖酒了。”
    “谁要你的钱!”
    什长见铜钱都是烂钱,他根本看不上眼,把钱塞还给他,一挥手道:“随我送他们进城,找到家人。”
    这也是规定,外来人必须有当地人作保,一老一小便慢吞吞地跟着几名士兵进了城。
    前面几名士兵在谈笑议论他们会不会是曹军探,什长回头瞥了他俩一眼道:“这两人若是曹军探,老把鸟切了给你们!”
    众人哄地大笑起来,老儒生的眼睛里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意,他一点不慌张,依然牵着毛驴慢慢吞吞向前走,片刻,他们终于来到王屠户家门口。
    正好,长得五大粗,一身肥膘的王屠户从家里出来,什长叫住了他,“王屠户,这里有外人找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