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本想由他来牵头,他来出任军大都督,可看目前的情形,蔡瑁不可能答应了,那么保持**也好,至少他最后还能捞到一点声望。
刘备也点了点头,“我同意璟公的方案,成立军协调指挥所。”
蔡瑁的脸色变得为难看,他盯着刘璟恶狠狠道:“这是州牧的命令,难道璟公不再承认州牧为荆州之主吗?”
刘璟也毫不客气,争锋相对道:“我当然承认州牧是荆州之主,但荆州和江夏达成过协议,荆州可以请求江夏军来支援,但不得夺取江夏军指挥权,州牧在协议上的盖了大印,蔡军师也签了字,难道蔡军师现在不承认了吗?”
蔡瑁被刘璟一席话顶得哑口无言,他回头又望向刘备,“皇叔为何不同意?”
刘备淡淡道:“我统帅的是新野军,和荆州无关,至于多出来的军队,是琦公委托我指挥,如果蔡军师要收回去,那应该去找琦公,与我无关。”
如果说刘璟的回答是针锋相对,那刘备的回答却是绵里藏针,听着话软,却刺得蔡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浑蛋!”
房间内蔡瑁将茶杯狠狠砸在地上,茶杯迸裂,碎片四溅,他气得破口大骂,“给脸不要脸,把我蔡瑁当猴耍吗?总有一天,他会让他们像狗一样跪在地上求我!”
旁边站着张允和蔡和,还有襄阳守李圭也坐在一旁,李圭之所以和蔡瑁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也是亲曹派,在刘表后期的派系站队中,他最终选择了刘琮,成为蔡瑁的心腹。
有趣的是,当年刘表处理张允之时,他是积赞同者和推动者之一,现在他却和张允站在一起,共同为他们自身的派系利益出谋划策。
或者这就是政治,没有没有永远的敌人和盟友,只有不变的利益。
李圭也不劝蔡瑁,他耐心地等待蔡瑁发怒结束,他知道蔡瑁有一肚火,把火发出来就会冷静下来。
蔡瑁将刘璟和刘备大骂一通,终于慢慢冷静下来,其实他也知道将刘璟和刘备的军队收归自己麾下并不现实,只是刘璟和刘备在这么多人面前打碎了他的期待,使他面挂不住,恼羞成怒。
“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蔡瑁冷静下来问众人道。
但他目光却注视着李圭,他对张允和蔡和并不感冒,他们二人提不住什么有益的建议,倒是这个李圭,平时闷声不响,其实很有见识。
这次召集众人商议成立军衙便是他一手策划,虽然没有能成功,但那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方案做得很妙,至少他蔡瑁作为召集人的威望出来了。
李圭知道蔡瑁是在问自己,他不慌不忙道:“现在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军师可以自己选择。”
“你说,我听着。”
“第一个方案就是冷待,我们按兵不动,任由江夏军和南郡之军北上抗曹,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能保持实力,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后,我们再来取渔翁之利,不利也很明显,这样会损害军师在荆州的名声。”
蔡瑁想了想,却没有急着表态,又问道:“那第二策呢?”
“第二方案就是急攻,趁江夏和南郡两军还没有来得及调动,立刻出兵北上,收复樊城,再令两军一同北上,军各自为战,看谁最后能击败曹军,这样做可以抢占先机,尤其收复樊城,会令军师在荆州名望大涨,如果宣传得当,这是一步好棋。”
“那不利的方面呢?”
“不利的方面就是我们将成为曹军进攻的重点,最后可能伤亡最重,军师是否承担的起?”
蔡瑁背着手走了几步,他需要权衡利弊,坦率说,他并不考虑第一个方案,那个对他名声影响大,尤其在他想谋荆州牧之时,荆州的名望是第一重要。
他对第二个方案颇为动心,光复樊城,这确实是一个为有利的战果,正如李圭所言,只要广为宣传,他蔡瑁在荆州的名望将如日中天,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吗?
只是如果被曹军反击,伤亡重大,又有点得不偿失了,这让蔡瑁有点为难。
这时,张允在一旁冷冷道:“曹军反击我们,符合他们的利益吗?”
一句话提醒了蔡瑁,是啊!曹军为什么要反击自己,消灭了亲曹派,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自己怎么就忘记了这关键的一点。
一念至此,蔡瑁顿时兴奋起来,他立刻对张允道:“机不可失,你可立刻集结军队,在城北渡江,我将亲自去收复樊城!”
。。。。。。。。。
一个时辰后,一万荆州军在襄阳北城外迅速集结,开始陆陆续续登上早已等候在岸边的两余艘渡船,一艘艘渡船向北岸驶去。
曹军最后一支军队是在天不亮时撤完,樊城的守卫便交给了在樊城招募的五名青壮民夫,城门关闭,数民夫战战兢兢地站在城头,远远眺望着江面上出现的数艘渡船。
他们不知道荆州军到来时,自己会遭到什么样的惩处,所以不断有士兵溜走,当第一支荆州军队到来时,城头上只剩下不足十人。
蔡瑁一马当先,亲自率领千余士兵向城头奔来,一名士兵在城下大喊:“城上速速开门!”
城门终于缓缓开启,几十名民夫出城跪下,大喊道:“军师,我等无辜,被曹军抓来守城。”
蔡瑁跃马上前,挥鞭高声问道:“城内可有曹军?”
“回禀军师,城内已无曹军,全部都撤离了。”
蔡瑁大喜,高声对士兵们令道:“进城!”
一千士兵浩浩荡荡开进了城门,荆州大旗再次在樊城城头飘扬,随着荆州军进城,樊城的十万民众沸腾起来,扶老携幼上街欢迎荆州军入城。
此时一万荆州军已抵达樊城,蔡瑁特地举行了盛大的光复仪式,一队队士兵列队进入樊城,接受大街两侧的民众拥戴,十万民众壶浆箪食,迎接荆州军光复樊城。
蔡瑁骑在高大骏马之上,无比得意地享受这一刻的荣耀,那种万民拥戴的气氛让他有些飘飘然,就仿佛他离荆州牧的位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他不断向两边高呼的民众挥手,十几名古稀老人拦跪拜,将入城仪式推向了**,蔡瑁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顿时响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万岁!荆州军万岁!”呼喊声响彻樊城内外。
。。。。。。。
就在一万荆州军举行进城仪式的同时,一里外的樊城码头上却变得冷清下来,只有无聊赖的余名士兵看守着两多艘渡船。
在樊城码头以东步外便是游缴所,游缴所前面则是一条长约四里的沙墙,曹军就曾躲在这条沙墙后和江夏军战船对峙。
从游缴所再向东走余步是一片占地近两亩的竹林,竹林内还有一座低缓的小山,这片竹林是樊城著名风景区之一。
但此时竹林内没有游客,却藏着一支两千余人的曹军骑兵和数曹军步兵,由大将李典统帅。
这便是贾诩的将计就计,利用粮道被骚扰为借口,曹军从樊城撤军,诱引荆州军入套。
汉水对岸的襄阳必然是第一个得到消息,以蔡瑁好大喜功的秉性,他一定会抢在刘璟和刘备之前收复樊城,这样一来,曹军就有机会夺取他们的渡船。
李典冷冷地注视着数步外的码头,机会已经来临,他并不急于派骑兵冲锋,而是派出数名步兵躲在沙墙后慢慢向码头靠拢。
曹军士兵离码头越来越近,已经只有五十步,数曹军士兵忽然爆发出一声呐喊,从沙墙后一跃而起,向码头上的余荆州士兵杀去。
第254章 初战樊城
码头上的余荆州军措手不及,数曹军瞬间杀到,最东面的十几荆州士兵被砍翻,惨叫声响成一片,其余荆州士兵见势不妙,纷纷调头奔逃。
坐在渡船上休息聊天的船夫惊得纷纷站起身,不知所措地望着岸上的杀戮,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数曹军士兵冲上了渡船,挥刀大声叫喊:“敢逃跑者杀无赦!”
船夫们吓得纷纷蹲下,曹军为牙将立刻分配士兵,每艘船上去两名曹军士兵,喝令船只,离开了樊城码头,向比水河口而去。
树林内,李典依旧按兵不动,冷冷地望着樊城方向,对付余名守船士兵,用不着骑兵出动,他等待着樊城的援军。
荆州的蔡瑁和张允在年前便秘降曹操,但他们的投降和黄射的投降不一样,黄射是真正投降,接受了曹操的封官。
而蔡瑁张允的投降则是一种预投降,就是有投降意向,但没有正式投降,这就和后世的投资意向和实际投资是一回事。
而且他们俩人的投降意向也只有曹操及一些心腹谋士知晓,曹仁在临行前也被告之,不过曹仁深恨蔡瑁不给渡船,反而焚毁渡船,他已将蔡瑁视为敌人,所以李典一无所知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李典看来,蔡瑁是荆州军师,如果能将他生擒活捉,这将是他立下的最大功绩,为此,李典格外兴奋,格外期待。
“将军,来了!”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兴奋地大喊。
李典也看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从樊城城门冲出,向码头疾奔而去。
李典心中迅速估算,大约千人左右,这正好是他们骑兵的一顿美餐,他缓缓拔出战刀,厉声喝道:“准备作战!”
两千五曹军骑兵同时拔出战刀,目光中闪烁着野兽般的凶光,都异常兴奋地注视着远处奔来的荆州士兵。
这支荆州军由蔡和率领,急急惶惶奔向码头,企图夺回渡船,蔡瑁也出现在城头之上,满脸焦虑地望向码头方向,他原本无比膨胀的荣耀感已被曹军偷袭码头的消息戳破,只剩下一种中计的惶恐。
蔡瑁已经意识到自己中计,所谓曹军从樊城撤兵根本就是一个圈套,目的是为了诱引荆州军入樊城,曹军的真正意图是为了夺取渡船。
此时蔡瑁已经看见数艘渡船正缓缓离开码头,向东驶去,这让蔡瑁又是惊怒,又是担忧,没有了渡船,他们该怎么回去?
“军师,看那边!”
一名军士指着东面竹林方向,惊恐得大喊起来,“是曹军骑兵!”
蔡瑁也看见了,只见从竹林中杀出了密集的骑兵,盔甲鲜明,战刀闪亮,杀气腾腾地向码头冲去。
蔡瑁大吃一惊,连忙喝令:“鸣钟收兵!”
城头上当!当!当!敲响了钟声,召唤杀出去的千军队返回,但已经晚了,二千余曹军骑兵如大河奔腾,杀进了一片慌乱中的荆州军士兵群中。
荆州军士兵纷纷举矛抵挡,但他们挡不住骑兵的突击,瞬间被骑兵撕扯得四分五裂,曹军骑兵凶狠异常,刀劈矛刺,杀得荆州士兵人头滚滚,四肢横飞,鲜血成河。
荆州士兵哭嚎奔逃,渐渐开始崩溃了,蔡和急得大喊大叫,“顶住,给我顶住!”
这时,李典从他身后杀来,“贼将!拿命来!”声如霹雳,长枪一挥,直刺蔡和后心。
蔡和大吃一惊,挥刀格挡,当!一声巨响,架开了李典的长枪,但身却稳不住,晃了晃,险些掉下马去。
这时两马交错,一刹那间,李典趁蔡和身形不稳,反手一把抓住他的束甲丝绦,硬生生将蔡和拉下马。
“绑了!”
几名曹军士兵一拥而上,将蔡和按住捆绑起来。
蔡和被抓,使荆州军更加混乱,数千士兵向西拼命奔逃,曹军却穷追不舍,一掩杀,连跪地投降也不接受,悉数杀死。
樊城城门已经关闭,城头上,数千荆州士兵默默注视着城外的大屠杀,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之色,一些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士兵还忍不住哭出声来。
一个时辰后,骑兵终于结束了屠杀,丢下满地尸体,调转马头向北驰去,千荆州士兵被了杀了两千余人,剩下不足千人开始陆陆续续逃回樊城,一进城门,所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
蔡瑁无奈,命人出城去掩埋尸体,寻找生还者,这时原樊城守将吴庆上前道:“军师,樊城不比襄阳,北城很容易被攻破,一旦曹军重新南下就危险了,还是想办法渡江回襄阳吧!”
蔡瑁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想回去,可是渡船已被曹军抢走,我们怎么回去?”
吴庆想了想道:“我们或许可以撤去邓县。”
邓县位于樊城以西数十里外,但立刻被蔡瑁否决了,“邓县不行,城池更破旧。”
吴庆又立刻道:“除此之外,那只能撤到西面的邓县码头,派几名水性好的弟兄泅水过江去求援,刘璟应该会派船来接应。”
“他会来吗?”蔡瑁不相信刘璟会来救自己。
“他若不肯来,还有何面目见荆州父老?”
蔡瑁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算刘璟不肯救自己,自己手下的八千荆州弟兵他却不能不管。
这时,蔡瑁又回头看了看樊城,一个多时辰前他还风光无限地接受樊城民众拥戴,一转眼他又要丢弃这些民众走了,自己的名声反受损害。
但此时他已顾不上这些民众了,蔡瑁叫来一名心腹军侯,低声嘱咐他,“你率五士兵守住城门,我撤离后要紧闭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城,一旦有人问起,你就说我率军北上,阻击曹军去了。”
“末将遵令!”军侯匆匆奔去。
蔡瑁安排完樊城军务,带领七千军队出城,名义是去城外驻军,实际上却是向西疾奔而去。
蔡瑁心中非常恐慌,他知道曹军绝不是仅仅夺自己船只那么简单,既然布下陷阱,又岂能让猎物逃走的道理?
或者曹军不会杀他蔡瑁,但曹军一定不会放过荆州军,如果他蔡瑁全军覆没,甚至被俘,那他的荆州牧之梦也就破灭了。
蔡瑁很清楚,曹军必然已布下重兵等候,现在只能趁敌军未杀至的空档期紧急撤退,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快!加快速!”
旷野里,蔡瑁不断催促士兵加速行军,这时他已得到消息,在北方七八里外出现了曹军主力,约一万余人,正向西南方向疾速追来。
蔡瑁心中更加焦急,大声叫喊:“再加快速,曹军已在后面追来了。”
从樊城到邓县码头约十里程,虽然官道平坦,使士兵可以保持高速行军状态,但到了北码头也无法渡江,还要派人泅水过去报信,再等对岸的大船过来,还来得及吗?
时间上的紧迫感沉甸甸地压在蔡瑁心中,但他又无从选择,他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