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02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202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的一声巨响,李成栋停下脚步回首望去,就见秀才娘子一头撞在墙上,身体萎缩在地上,殷红的鲜血正在地上泊泊流淌。

    “报将军,南门有明军突然杀进城来!”一个手下快步冲进宅院,向李成栋报告。

    “报将军,有明军从东城杀了进来,张副将带人正在阻击。”

    “报将军,有明军从北门杀进城来,李成良千总阵亡!”

    闻听此言,李成栋身体晃了两晃,李成良可是他的亲弟弟呀!

    “报将军,有明军从西门杀入,张道嬴将军正带兵阻击。”

    噩耗先后传来,恍然间李成栋发现自己已然被明军包围,四面皆敌。扭头望去,跟着身边的亲兵不足二百,其他都在城中肆掠。

    来不及琢磨明军为何来的如此之快,嘉定附近又如何会出现大批明军。李成栋翻身上马,带领着一百多亲兵往外就闯。

    身在大街之上,李成栋发现满城皆乱,他属下的绿营兵正在四处乱撞,火枪声接连响起,整个嘉定城乱成了一锅粥。

    “跟我来!”李成栋催动着战马,顺着大街往北城方向而去,一边走一边招呼着绿营兵与自己汇合,只有聚集了大量的军队才能有自保之力。

    西城门处,已经有一支明军杀了过来,排着整齐的队列,长枪如林红缨闪烁,正快速往城中突进。不时有绿营兵从各处宅院中冲出,却一个个的倒在了这支明军的火枪之下。

    远远的看着明军的规模阵列,看着队列中飘扬的旗号,李成栋脸色发白,这是崇明军,任思齐的部队!什么时候任思齐带兵杀入了嘉定!

    从西面杀来的崇明军只有千余,而且都是步兵,可是看着那整齐推进的队列,李成栋完全不敢抵抗,催动着战马,带头往城中逃去!

    其实就兵力而言,嘉定城中的绿营兵是崇明军的两倍,可是绿营兵现在大多数都忙于烧杀抢掠,早就失去了组织,在有组织的崇明军面前,他们几乎就是待宰的羔羊。而由于清兵破城才一个时辰,嘉定城内还存在数万百姓,闻听明军进城,只知哀求祈命的百姓们重新鼓起了勇气,拿起的菜刀木棒,跟着崇明军的后面重新向万恶的清军杀去。

    不断有绿营兵从街巷宅院里逃将出来,身后跟着大批追杀的百姓,李成栋恍然觉得,已然满城皆敌。

    催马走到县衙附近,李成栋身后聚集了一千余士兵,有了人马心中稍定,便下令往北门杀去,在城外还留有一千士兵看守炮阵,与他们汇合还能重整旗鼓。大批的明军汇合在一起,顺着街道杀将过来,紧紧追在李成栋的身后。

    “踏踏踏”马蹄声响起,李成栋抬头看去,却是义子李元胤带着五百马兵冲了过来。

    “元胤我儿来得好,快与为父冲散身后的追兵!”李成栋大喜,高声吩咐道。

    “孩儿遵命!”李元胤大声答应着,把长枪放在马背上,取出弓箭拉弓就射。

    “好孩子。。。”李成栋一句话还未说完,发现那支箭竟然射向了自己,慌忙闪了闪身,却没有完全躲过,被箭矢射穿了右肩。

    “李元胤,你要作甚?”李成栋就觉得右肩一阵剧痛,不禁勃然大怒。

    “哼,李成栋,你也有今日!”李元胤勒住战马,又抽出一支箭搭在弓上,“当初你跟着高杰屠戮我家乡,杀害我父母之时,可想到有今日?”

    “你,你听谁胡说?”李成栋惊怒道,“元胤我儿,这十多年我可待你不薄!”

    “那又如何?是你和高杰带兵杀害了我的亲生父母,然后又让我认贼作父,为你卖命。身为明将你卖国求荣是为不忠,残忍屠戮百姓是为不仁,像你这种不忠不仁之人有何面目活着这个世界,我李元胤大好男儿又岂能认贼作父!”

    “弟兄们,今日我李元胤重归大明,又愿意跟从者和我一起杀了李成栋!”李元胤大声招呼着,再次射出手中的箭矢,羽箭如闪电一般飞速射到李成栋面前,李成栋受伤之下躲闪不及,只得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羽箭正射中战马胸口直透末羽。

    “噗通”一声,李成栋随着战马一起摔倒在地。

    一切发生的太快,李成栋的部下们惊恐的发现,倍受他们爱戴的少将军竟然反了,把李成栋射倒在地!

    “杀啊!”李元胤抄枪在手,催动战马向着前方冲击过来。他属下的五百马兵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拍马跟在他的身后。

    作为跟随李元胤数年的亲兵,李元胤就是他们的主公,现在李元胤既然造反,他们也只能跟随。

    五百马兵顺着大街冲击而来,李成栋麾下聚集的千余士兵瞬间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主将都被射落下马,四面都是明军,他们哪里再敢抵抗,纷纷跑调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

 第四百三十四章 嘉定之战结束

    侯峒曾斥走两个儿子之后,从容下了城头。护卫他的家丁义民早已逃亡而去,东城城头上再无守军,清军撞击城门的声音清晰可闻。

    不能再耽搁了,既然嘉定城破,连累了这满城百姓,就让我侯峒曾以死谢罪吧!候峒曾纵身一跃,跳入河中。

    可是对于一个会水的人来说,想自己淹死自己哪那么容易,候峒曾在水中不由自主的扑腾着,耳边听到清军猖狂的笑声。

    “快看,看穿着那是一个大官,立功了啊!”一个清兵操着北方话语大叫道,然后噗通一声跳入河中,拉着侯峒曾的头发就往外扯。

    想死都不能吗?此刻侯峒曾的心理无比的凄凉。麻木的被清兵绳捆索绑,被拉着在战马后面踉跄的奔跑,然后被拖到嘉定县衙,被透入牢房之中。

    浑身的衣服被扯得破碎,被战马拖着行走时两条腿被地面磨鲜血淋漓,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痛。呆呆的看着牢房大门处透出的光亮,侯峒曾心如死灰。

    呼喊声惨叫声隐隐传来,候峒曾知道那是满城百姓在惨遭蹂躏屠杀。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半天,也许只有一个时辰,突然外面火铳声响成一片,“明军杀进来啦!”的欢呼声隐隐传来,侯峒曾绝望的眼睛中闪出一道亮光,这个时候会有哪里的明军入城?难道是那越国公的军队不成?

    候峒曾强忍着双腿的疼痛爬了起来,双手扒着铁栅栏往外观看,可是身处层层牢狱之中,又哪里看得到外面情形。绝望的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大脑也快速运转了起来。能这么快赶到嘉定的明军除了任思齐的崇明军在无哪个!而敢于和清军硬碰硬作战的除了崇明军也别无分号。可是任思齐数日前不是带军离开了吗?难道他根本没有走远,而是就潜伏在嘉定左近!可既然没走,为何又眼睁睁的看着嘉定被清兵攻破。这一刻,候峒曾心乱如麻,满脑子的问题需要向任思齐当面质问。

    又过了不知多久,监狱大门砰然大开,侯峒曾的两个儿子侯玄演、侯玄洁哭喊着闯了进来。看着儿子安然无恙,侯峒曾忍不住老泪纵横。

    。。。。。。

    县衙官厅之中,曾经统领义民的十多位乡绅仅剩不到一半,五六个人坐在官厅左侧一溜官椅子上。候峒曾沉默不语的坐在左侧第一张椅子上,进士黄淳耀就坐在他的身侧。

    当清兵攻破北城之后,黄淳耀属下的义民百姓顿时星散,他和兄弟黄渊耀随着退入了城中,满城都是慌乱的百姓,黄淳耀兄弟无处可去,最后逃到早年读书的西林庵,索笔疾书:“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一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

    写完之时,发现他弟弟已经在梁头绑好了两根绳索,自己选择了一根把脖子挂了上去,正在那里扑腾。

    黄淳耀苦笑一声,登上了凳子把脖子套入绳中,正要踢掉凳子,突然听到城中火铳声四起,隐隐然有人大喊“明军杀进来了!”的声音,难道战事有了转机?黄淳耀慌忙把脖子从绳中退出,跳下来抱住还在扑腾的弟弟的双腿。

    “越国公,任都督到!”黄淳耀停止了回想,扭头看去,就见一个身穿麒麟服的年轻武将走入了官厅,后面还跟着两个手按武器的魁梧卫士。

    越国公任思齐!黄淳耀慌忙站起身来,其他的乡绅也都先后站起,向任思齐致敬。

    任思齐召集众乡绅的目的,就是商议嘉定城以后该怎么办。

    经过这一战,基本上消灭了李成栋部的主力,李成栋被李元胤射下战马被俘,其部下陷入崇明军和嘉定数万百姓的汪洋大海,八千多人被杀,只有少部分人能够逃离嘉定。嘉定百姓恨透了万恶的绿营兵,即使很多绿营兵扔下武器投降了也不放过。而装备整齐的崇明军是百姓们的坚定后盾,凡是有绿营兵试图聚集抵抗之时,崇明军就会用火枪把他们击溃,然后长枪兵一个冲刺,就把这些失去了阵列失去的首领的绿营兵们杀的鬼哭狼嚎。

    直到夜幕降临,战事才渐渐停息。第二天一早,任思齐邀请生还的义民首领也就是众乡绅议事,共同商议嘉定以后该何去何从。

    “这有什么好商议的,如今越国公率领大军光复嘉定,自然要整修城防,再招义民,修正武器,征募粮饷,准备与清军再战!”候峒曾站起身来,慨然道。

    “嗯,侯大人说的有道理,我推荐越国公为统帅,侯大人为监军,重整队伍,集合全县义民,出兵攻打太仓州。”一个士绅附和道。

    “打什么太仓州,要打就打苏州府。集合队伍兵进苏州,与苏州义民会合!”另一个士绅叫嚣道。

    黄淳耀却没有说话,而是仔细观察着越国公的表情,发现当众人慷慨激昂的说进兵之时,他看到越国公任思齐的眉头微皱。经过了这数日的战斗之后,黄淳耀对举兵打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打仗与读书写文章全然不同,这种本事不是谁都能具备,也不是拉起一群百姓就能上阵!

    “不知越国公有何高见?”待众人议论稍定,黄淳耀恭敬的问任思齐道。

    “诸位,我决定带兵退出嘉定,回军崇明!”任思齐站起身来,一句话使得众人一片大哗。

    “越国公,如今嘉定光复,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你何以说出退兵的话语?”侯峒曾脸色铁青的质问道。

    “诸位,虽然此次我军打了一场胜仗,也消灭了近万清军。可是消灭的只是普通的绿营兵,满清在江南还有二十多万大军,其中更有八旗兵四万多人。嘉定太仓之富裕,冠于江南,满清绝对不会允许此地落入明军之手。我估算再有数日,满清大军就会自杭州攻来,到时嘉定兵连祸结,并非百姓之幸。

    我军虽胜,可兵力也不过数千,如何能与满清铁骑抗衡?满清刚入江南,兵锋正盛,此刻无法与之匹敌。我们要做的是保存兵力,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哼,说的好听,还不是贪生怕死,不敢与满人作战。朝廷养尔等士兵何用?”侯峒曾不屑的道。

    “侯兄慎言!”黄淳耀慌忙站起,制止侯峒曾继续说下去,并转身向任思齐致歉。

    “无妨。我任思齐鏖战铜陵、血战扬州、救援嘉定,是否贪生怕死,天下自然有定论。兵者,国之大事,不是读几本破书写几篇文章坐而论道之人能够共论的。”任思齐冷冷的话语说出,气得候峒曾暴跳如雷。

    

 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成栋之死

    会议以不欢而散结束,候峒曾怒火滔天的离去之后,其他士绅们也都先后离去了。

    黄淳耀向任思齐抱歉一声,也出了官厅,快步追上了侯峒曾。

    “豫瞻兄慢走,”黄淳耀一把拉住侯峒曾的胳膊,抱怨道,“豫瞻兄,好歹越国公也带军解决了满城百姓,我等也因此而得以活命,你为何对他有如此成见?”

    “蕴生贤弟,我知道是越国公救了你我。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何越国公来的如此及时,这说明他带领大军根本没有离开啊,而是窥伺在一侧,等着清兵入城掳掠之时,才突发一击。若是他肯服从我等的命令,砖桥十万义民又如何会被清军击溃,嘉定城又怎么会被攻破,可怜了这么多枉死的百姓啊!”侯峒曾长叹道。

    黄淳耀凝思了一下,抬头看向侯峒曾的眼睛:“豫瞻兄你分析的很对,可是在下以为你对越国公他太过苛责了。他手中毕竟只有四千余兵力,若是正面交战又如何能保证击败清兵。况且他身为越国公左都督,官爵皆在我等之上,咱们先前拒绝他入城,又只是派了个小辈前去传令,是咱们失礼在先,他没有直接离开嘉定已经不错了。而且我觉得他刚才有句话说的很对,兵者国之大事,不是坐而论道就行的。若是论打仗的本事,咱们俩加起来也不如越国公啊。”

    “蕴生贤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侯峒曾不满的道:“我破家为国,带领家人来嘉定错了吗?我带领十万义民抗清错了吗?既然你如此推崇任思齐,就留下来和他一起收拾残局吧,我带人回乡了。”

    说完之后,侯峒曾扭头就走。

    “豫瞻兄,豫瞻兄!”黄淳耀叫了几声,见侯峒曾不顾而却,不由得苦笑了起来。想了想后,又反身回了官厅。

    “黄前辈为何去而复返?”任思齐诧异的看着黄淳耀。

    “侯大人他性情秉直,直言直语惯了,越国公您千万别见怪。”黄淳耀先替侯峒曾道歉后,继续道:“下官此来,是想请教一下你撤兵的真意,难道您真的放任这江南之地为满清占据不成?”

    “怎么?黄前辈也以为本都督是贪生怕死之人?”任思齐淡淡一笑,端起茶盏品了一口。

    “哪里的话,下官就是想知道您撤兵的真意!”

    “我撤兵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打不过清兵。据我所知,杭州的八旗兵已经沿着运河南下,即将抵达苏州。满清在江南的兵力二十多万,即使我崇明所有的兵力都拉来嘉定,也绝对守不住。既然守不住,又何必强守,造成兵力折损百姓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