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81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81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千勇士啊!其中一半以上是真正的满人,多铎统率的八旗兵才有多少?现在军中八旗兵的人数已经不到四万!这样的战斗多铎不愿再经历一次,满洲勇士的鲜血不能损耗在这种可怕的巷战之中。多铎甚至有一种直觉,想要拿下扬州,恐怕至少的折损一半的兵力!可要是八旗兵的损失真的超过了一半,还拿什么去震慑这二十余万的降军!

    除了八旗兵损失惨重外,绿营兵在攻打南城时损失的一万余人。对此多铎并不在意,投降明军死了也就死了。

    让多铎不解的是为何扬州城内的明军如此难缠,明明城墙已经被攻破却还死战不退,而从退出的八旗兵的描述来看,明军显然早有打巷战的准备,他们是想把整个扬州城当作一个战场来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吗?真是好大的胃口。

    可是多铎也不得不佩服明军主将的勇气,敢于把清军放入城中打,能够调动全城百姓的抗清的动力,这一切说明这个明将很有能力。而且他号准自己的脉搏,那就是八旗兵根本经不起这种消耗啊!

    多铎可以肯定的是城中的主将肯定不再是史可法,通过王霖派出的细作的描述,史可法是一个优柔寡断循规蹈矩之人,他没能力打出这样一场异乎寻常的战役。

    难道是那个屡次带兵袭击清军的肃虏伯不成?因为扬州城大部分城门堵塞,任思齐又对城中进行清洗的缘故,多铎现在基本上得不到扬州城内的情报。

    多铎知道战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八旗勇士根本经不起再一次的损失。可是不强攻的话唯有围城了,扬州城内有八十多万军民百姓,只要自己的大军围上一个月,等城中粮食耗尽,那时将毫不费力的即可攻入城中。

    现在才是四月底,如此应该能到暑天到来之前拔下扬州,现在的多铎对迅速打下扬州直逼南京已经不抱希望了,扬州不下,他就没法安心渡过长江。

    唉,只能寄希望西路军的阿济格了!这灭明之功拱手想让,想想就让多铎觉得窝心。

    可是想围死扬州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扬州靠着运河啊,若是不能截断运河,围死扬州就无从谈起。

    多铎立刻给筹备水军的孔有德耿仲明下令,让他们尽快把水军组建完毕。

    接下来的时间多铎把全军分为三部分,从北西南三面把扬州紧紧围住,然后分兵四下抄掠,占领了运河以西长江以的数十座城池。

    孔有德组建的水军已经拥有了两百多艘大小船只,沿着运河南下多次试图从水路攻击扬州,占领扬州东城外码头,那里是岱山军水军大营。可是在城头火炮和岱山军水军的夹击之下,孔有德的意图屡屡无法得逞。

    而经此一战,城内的明军损失也很惨重,岱山军的一万步兵几乎损失了一半,再也没了出城袭击的能力。其他各部的明军也各有损失。在最后对八旗兵的反攻之中,新募的乡兵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他们发动的决死反击,成为压倒八旗兵士气的最后一颗稻草。靠着人数的优势,才把八旗兵赶出了城去,而乡兵们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足足三千多人失去了性命。

    可是通过这一场胜利,也让整个扬州的军民看到了满洲八旗兵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大家万众一心,肯定能够打败强大的敌人。整个扬州的战斗激情一下子爆发了起来,当然任思齐下令发下去的大量赏银也起到了极大作用。

    在乡兵之中抽调了年轻力壮的士兵,补充到了岱山军之中,又补够十个营一万人的规模,虽然战斗力比往日降了一些,不过相信通过不断的战斗,这些新兵们会迅速的成熟。

    在李彦直的主持下,成立了一支宣传队,以曾经蒙受过满清入侵强掠的胶东士兵为主,人数有五六十人,在扬州城内四处宣扬满清八旗兵的残暴,激发全城百姓的敌忾之心。整个扬州都被动员了起来,大家一起出人出力,抵抗来自满清的攻城!

    时间就这样僵持下去,转眼间已经到了五月。这一段时间内,大的攻城战斗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进行的最多的是运河上岱山军水军与清军水军的战斗。

    虽然清军水军新建,可是他们人数很多,四处搜寻的船只数量不在扬州水军之下,打到最后竟然能和扬州水军不相上下。没办法,任思齐下令在扬州城中继续征募水军士兵,凡是会划船习水性的成年男子都搜罗到军中,以五千岱山水军为骨干,组建了一支人数三万、船只一千的庞大水军,在运河之上每日里和清军水军争斗,尽力掌控着运河这条扬州的唯一生命线。

    五月八日,一支十数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沿着自长江沿着运河北上,突破清军的阻截抵达扬州,带回了弘光朝廷对扬州诸将的封赏,以及命令任思齐带军返回京城的命令。

    任思齐详细询问朝廷的使者,才知道长江的西面,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已经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顺着长江而下。左梦庚统帅的二十多万大军竟然不敢抵抗,不战而降。

    携着击败大顺军的威势,阿济格统率着三十万大军沿江而下,兵锋直逼靖南侯黄得功镇守的芜湖,弘光朝廷一日数惊、惶惶不可终日!

 第二百八十八章 满兵真的来啦

    <;!……go……>;

    在上个月和清山东总督王鳌永的大战中,岱山军缴获了他们所有的辎重,武器盔甲缴获了不少。总结了经验之后,岱山军对自身的防御重视了许多。

    这半个月来,在黄凤舞的操练下,重点训练了一批盾牌手。每个小旗的伍长和小旗官为盾牌手,手持一面大盾护住自己和属下的士兵。每一伍剩下的四人三个是长枪兵,一个是火枪手。

    从清军中缴获了一百多幅盔甲,也都分发了下去,每个小旗以上的军官基本上一人一副盔甲。经过整装以后,岱山军防御力提高了许多。

    可就是这样,任思齐还是觉得心中没底,因为他们的对手实在太过强大。

    黄凤舞穿着一身亮银色的铠甲,跨着一匹枣红马,走在大军最前从南城门而出。日光照在她的盔甲上,反射出道道银光,日光下,她英姿飒爽,跨马挺枪宛若女神一般。

    城墙上下,所有的目光都盯在她一人身上,这一刻,任思齐竟然有些自惭形秽。让一个女子带兵出征,真不是男人该干的事情。

    可是现在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命令连续发布下去,所有的新募兵立刻进城,分守各处城墙。拿出钱粮,派人组织城内百姓,往城头运送滚木擂石,各种防守军械。下令立刻戒严,派士兵上街巡逻,威慑城中的士绅,防止他们异动。

    城外若是交战不利,只能退守城中,而守城的话,稳定城内人心最为重要,多少城池都是从内部被打破。

    “报,将军,派出哨探的兄弟回城了。”就在任思齐忙碌之时,一个浑身鲜血的士兵被两个人架着走到他的面前。

    看到任思齐,这名浑身鲜血的哨探挣扎着挣脱两名士兵的搀扶,身子摇摇晃晃的就要向任思齐行礼。

    “不用多礼,快说情势到底如何?”任思齐忙一把搀扶住他,这才认出,面前之人竟然是李士元的儿子李鼎。

    李鼎并未跟着爹爹回青州,而是死心塌地的留在了岱山军中,并不是他不孝,在岱山军中呆了几个月后,他觉得岱山军更有前途。李鼎因为熟知山东地形,被派出去哨探,领着一个小旗的士兵出城已经三日,今日才回。

    “将军,满洲骑兵,我一个小旗的兄弟,一个小旗的兄弟全都阵亡了!”李鼎啜泣着禀告道。

    经过仔细询问,任思齐才知道,李鼎带着一个小旗的士兵,往高密方向哨探,刚过了胶水河,就遇到了满兵的探子,五个满洲骑兵一人三骑,呼啸着而来。

    李鼎的哨探小旗中有三个火枪手,慌忙对着满兵开枪,却只打死了一匹战马,而马上的骑兵一个跳跃跳到身边的空马背上继续杀来。

    面对呼啸而来的满兵铁骑,从未和骑兵作战过的岱山军士兵一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好在他们久经训练,并未落荒而逃,而是龟缩在一起,结成了枪阵。锋利的长枪向外,指向来袭的战马。

    到底不敢用**撞击长枪,满骑兵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然后在他们身后圈回战马,掏出弓箭,向他们射来。

    “举盾!”李鼎厉声喝叫,他身边的另一名伍长慌忙从背上取下盾牌,遮挡箭矢。

    满兵的骑射很准,五支羽箭被盾牌遮挡住两支,另外三支全都命中,而且都射在咽喉胸口要害位置。三名岱山军哨探一声不吭的就倒在了地上,其中就包括一名火枪手。

    剩下的两名火枪手慌忙装填火药弹丸,可紧张之下速度比平时慢了许多。

    知道己方只有火枪手能够还击,李鼎和另外一个伍长举盾主要护着火枪手,但很快就又有两名士兵倒在对方箭下。

    两个盾牌都是步兵用的重盾,高约五尺,能护住士兵大半个身体,可是盾牌只有两支,却要护着七个人,自然不可能全部遮挡住。

    好在剩下的两个火枪手已经装填好火枪,等对方另一轮箭雨射过,闪身出去,向对方开火射击。

    能选入哨探的士兵都是最优秀的,这两名火枪手的射击很准,加上双方也就五十步的距离,两枪分别命中,两个满兵惨叫着掉下马来。

    两个同伙被射中,剩下的三个骑兵大惊,慌忙把弓箭射向这两名火枪手。李鼎和另外一个伍长连忙举盾把火枪手护住,三支羽箭都插在盾牌上。

    两名火枪手重新装填火药,其他士兵则矮身躲在了盾牌之后。

    然而两只盾牌不可能遮挡住所有部位,一个满兵一箭射中一名士兵露在外面的腿上,那士兵惨叫着往外一动,却被另一支羽箭射中脖颈,惨叫戛然而止,他一声不吭的倒在地上。

    现在就剩下李鼎和那名伍长,还有两名火枪手。

    火药再次装填完毕,两名火枪手闪身准备射击,还没等开枪,一支羽箭飞来,正中一名火枪手咽喉。原来三名满兵中其中一个已经张开了弓,时刻准备着射击。

    剩下的火枪手勾动扳机,子弹旋转着击中另一名满兵的胸口,穿透他身上的铠甲,射入他的腹部,受到身体的阻挡,子弹改变了方向,把他腹内搅动个稀烂。

    看到同伙接连被射中,剩下两个满兵大怒,驱动着战马,向着剩下的岱山军士兵杀来。李鼎三人把身体躲在盾牌之后,手中的长枪从盾牌的缝隙伸出,斜斜的指向来袭的敌骑。

    剩下的骑兵只有两人,却控制着十来匹战马,五十步的距离虽然不够战马完全提起速度,可产生的冲击也不是盾牌能抵挡。

    两支长矛刺进了两匹战马的胸腹,然而巨大的冲击把盾牌撞的四分五裂。三个岱山军士卒都满嘴喷血的被撞到在地。

    一个满兵狞笑着,挥刀把剩下的满名伍长脑袋削了下来。而另一名满兵的钢刀则被李鼎翻滚着闪过。

    拉住缰绳,两名满兵转马想再次杀回。

    “砰”,最后那名火枪手扣动了扳机,一名满兵被射中,摔倒在马下。

    仅剩的一名满兵眼睛都红了,厉声咒骂着,纵马向火枪兵而来,巨大的铁蹄正踏在火枪兵的胸口。

    火枪兵发出凄厉的惨叫,胸口被踏出一个大洞,肋骨断裂,内脏破碎,眼看着不能活了。

    李鼎刚站起身来,就看到这幅惨状,他厉喝着,跃身而上,手中的长枪重重的扎进那个满兵的腰中,满兵回手就是一刀,削在了李鼎肩头。

    蹒跚的走着,给每个满兵身上都补了一刀。李鼎拉住一匹战马,翻身而上。

    路过小桥时,把取自火枪手尸体上的火药洒在木桥上,上面覆盖衣物茅草,放了一把火,策马而去。<;/dd>;

    <;!……t;

 第三百二十六章 残民以逞者立杀不赦!

    《

    见到左军全面溃逃,任思齐自然不愿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当即给驻守南岸的步兵下令,沿着江岸进行追击。

    晋玉飞和任兴凡接到命令之后,立刻率军出了营垒,顺着江岸向上游杀去。

    此刻位于岱山军后方的黄得功军处于极度震惊之中,那些刚刚嘲笑任思齐不会用兵黄得功军将领一个个长大了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远处的战场。只是一个时辰的功夫,岱山军已经打得左军全军溃败。岱山军那几百门火炮如同雷鸣般的轰击声还在他们耳边鸣响,这么多火炮,竟然把火炮搬到了船上,这让黄得功军的将领们感到不可思议。

    火炮在明军中用的很普遍,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可以把炮安放到战船之上。因为普通的战船根本受不了火炮开火时的震动,不过用在船上的火铳倒是不少,可那玩意的射程近且不说,还很容易炸膛,没有多少士兵愿意使用。

    和手下的将领不同,靖南侯黄得功时刻注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他本打算在岱山军顶不住的时候立刻派出手下战船支援。可是没想到岱山军胜利来得如此之快,看到左军已经溃败,黄得功立刻下令北岸步兵沿着江岸追击。得到黄得功的命令总兵马得功和田雄立刻率领本部兵马向着上游杀去。

    至于水路,因为岱山军水军已经取得完全的胜利,此时要是再派出船队追击的话,无异于抢功,所以黄得功压制住了跃跃欲试的李顺等水军将领,下令所有船只不许追击。

    “公主号”甲板之上,沈廷扬还在处于震惊之中。一个时辰,只有短短一个时辰,左良玉三万水军近千艘战船被岱山军打得大败,全军溃逃。

    这岱山军竟然有如此战力!这一刻沈廷扬的心无比的火热,整个人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应任思齐的邀请,沈廷扬来到了岱山军中,想的若真想任思齐所说,刘泽清降清的话,有一天和刘泽清对阵时好召回原来自己招募的士兵。

    沈廷扬之所以在镇江及南京时没有下船,而是呆在了岱山军船上,是因为他对朝廷早已绝望。相反的他对朝气蓬勃的岱山军,以及岱山军中这群年轻的将领兴趣很大。朝廷的大多数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