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43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43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物质采购这个生意,让刘德福喜出望外,连连对任思齐表示感激,保证会以较低价格向岱山提供各种物质。

    岱山岛百姓数万,士兵两万,可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具体的事情,任思齐让刘德福巡检司衙门,物质采购够的事情归商曹主事陈忠负责,以陈忠的精明,定然不会让刘德福占到太大的便宜。

    。。。。。。

    十一月五日,去日本贸易的船队终于返回了岱山岛。

    得到报告,任思齐亲自到码头迎接。

    站在海岸上,就看到一艘艘帆船从远处大海行来。桅杆如林、船帆似云,上百艘海船驶入了高亭港。

    茅十八乘坐一艘小船上了码头,兴高采烈的向任思齐走来。

    “十八哥!”任思齐满脸微笑着快步迎了上去。

    “秀才!”茅十八同样激动的叫着。

    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

    宋立本微笑的跟在茅十八的身后,看着这一幕内心暗自惊骇。他其实不大看得起茅十八,除了一身的武艺他认为茅十八其他方面不值一提。

    此次海贸,宋立本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谈判贸易,核算等等。茅十八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来。

    可是偏偏茅十八是舰队的统领,而自己只能屈居他之下。现在看到任思齐对茅十八亲热的样子,宋立本暗自叹口气,知道茅十八才是任思齐最信任的人!

    “宋司长辛苦了!”松开茅十八,任思齐微笑着对宋立本道。

    “司长?”宋立本就是一愣。

    “你还不知道。我成立了幕府,幕府之下设立参谋、后勤、装备、镇抚四司,而你将是镇抚司的司长。”任思齐微笑道。

    镇抚司的司长,那意味着整个岱山军的奖惩都将由自己负责,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啊。

    宋立本被这个馅饼一下子砸晕了,刚刚对茅十八的嫉妒不翼而飞。

    “谢将军,谢将军。”宋立本嘴唇哆嗦着,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曾经的他只是一个游方算命的术士,后来成为了海盗,他何曾想过自己竟然能做到一军镇抚的高官!

 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冬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崇祯十七年年末。

    这个冬天是岱山岛实力快速扩充之时,从山东迁移而来的数万百姓彻底的适应了岱山的生活。

    岱山不比北方,地处海岛,气候要比山东温暖湿润的多。所有迁移来的百姓这几个月来都建好了自己的房屋,开垦出大量的耕地,就等着春天到来时播种。

    从倭国回来的船队带回了三百余万两银子,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任思齐手中的资金一下子充足了起来。

    无数的船队被派了出去,前往江浙各地采购物质。粮食油盐,针头线脑,布匹木炭,盔甲武器,现在的岱山岛什么都缺。这种疯狂采购直接导致了江浙一带的物价飞涨,大米从三两银子一石狂涨到五两银子。

    虽然从倭国回来时,采购了数十万斤的铜铁,岱山岛上的武器作坊在梁九带领下正加班加点的打造武器,可毕竟岱山工坊的匠人只有数十个,产能太差。生产出的武器根本供应不上两万多大军。

    除了火枪大炮有岱山的火器作坊制作以外,其他的军需武器统统外出采购。

    这个冬天,杭州的各种工坊比往常忙碌了许多,来自岱山的庞大订单让很多工坊主乐的合不拢嘴。

    两万五千套鸳鸯战袄,一万五千条长枪以及同等数量的盾牌,大量的火器如万人敌、一窝蜂、集束火箭、神火飞鸦,光武器的订单就花了任思齐一百万两银子。

    杭州的匠户们卯足了劲,为岱山军加班加点的生产。每日里都有帆船往来于岱山和大陆之间,运回大量的武器物质。

    岱山军的装备日趋完善,每个士兵都发下一套崭新的鸳鸯战袄以及相应的兜鍪。长枪盾牌火枪弓弩,整个岱山军装备精良,不输于任何一支大明的军队。

    其实,若只从士兵的装备来说,现在的岱山军可以说是整个大明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因为明末明军的**已经病入膏肓,绝大多数的明军穿的比叫花子好不哪去,绝大多数士兵一生也就发一件鸳鸯战袄,缝缝补补穿了十多年,破烂的早就看不清原来的模样。

    至于武器,除了主将的亲兵装备精良一些以外,其他的明军能有一条生锈的长枪已经不错了,很多士兵生活无着,会把自己的武器卖掉换点银子度日,然后随便找条木棍就上了战场。。。。。。

    所以说经过了大肆的采购,岱山军的装备在整个大明军中可谓首屈一指。

    这几个月,岱山岛上的火器作坊由于拥有了机床,能日产枪管十五只,几个月来生产了两千多条火枪。用机床钻制的枪管极为精良,岱山制作的火枪远胜杭州的匠户打造的,出现炸膛的概率很小,所以军中的火枪基本都是岱山的作坊生产。

    几个月来,火炮作坊不停的在造炮,不过由于普通的海船无法安装红衣大炮,因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任思齐便下令减小火炮口径,研制出小口径的火铳安装在各主力帆船上。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冬天,离清兵南下的日子已经不远,用不了多久,岱山军就将会和清兵作战。虽然岱山军水军实力强大,可是拥有的大部分是适合在海中行驶的尖底海船,动力基本上靠风帆,无法在内河行驶。

    江南地带河网密布,以岱山现在的帆船根本无法在内河行驶。鉴于此,任思齐和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商议,派人去沿海各地的造船作坊,购买适合内河行驶的平底战船。可是造船不比其他,速度很慢,一个冬天下来,也就购买了五十多条平底浆帆两用战船。

    五十条船看似不少,可每条也就装载士兵三四十人,加起来也就两千多水兵。

    没办法,任思齐只能派梁九负责,对手下船只进行改造,无比改造出适合在内河行驶的战船来。

    整个冬天就在这种繁忙的正军备战中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

    有消息忽然从北方传来,占领了北京的满人抛去了和南京朝廷和谈的面孔,悍然出兵伐明。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派遣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满汉大军出兵伐明。十月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出了北京向南进发,还未等到达江苏境内,忽闻大顺军二万余人东渡黄河,连下济源,孟县等地,并围攻河南怀庆府城沁阳。

    多尔衮便下令多铎改向先攻打顺军。多铎统领大军于十二月出击潼关,顺军接连失败,大将刘宗敏、刘芳亮接连败于满军之手。虽然顺军防守潼关占据着地势之利,奈何满军运送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攻城。

    在满军的火炮轰击下,潼关摇摇欲坠。而此时满清北路军军在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的带领下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

    在两路满清兵的夹击之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决定放弃陕西,经蓝田、商州进入河南,向襄阳一代转移,那里还有襄阳四府十余万大军。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满清军占领了西安。

    二月,多尔衮下令阿济格率军追击顺军,多铎则率领本部大军出潼关,经归德(今商丘)伐明。

    满清的出兵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后一丝议和的幻想。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匆忙北上,部署淮河防线。并派兴平伯高杰率本部出兵河南,试图北伐。

    高杰是流贼出身,以拥立之功被封为兴平伯,成为了江北四镇军阀之一。其为人贪婪残暴,但是就勇气而言却远胜其他军阀如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其本人又很敬慕史可法。

    得到史可法的命令后,高杰即率领本部军队向北,于元月抵达归德。此时驻扎在睢州的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决定降清,邀请高杰到睢州来,于宴席间埋下伏兵,杀掉了高杰,然后率军度过黄河。

    高杰一死,北伐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史可法只能仓皇间逃回扬州。

    满清大军即将南下,南京朝廷一片慌乱,紧急下旨,调集各地军队到南京勤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宁波总兵

    弘光元年三月十日,岱山岛

    军政首脑聚集一堂,商议各项事宜。

    虽然幕府以及巡检司各种机构日趋完善,各种事情也都有专人负责。可涉及到各种大事,仍需要众人聚集商议。

    “春耕现在正进行中,岱山岛上春稻已经播种了一半。今年岛上一般的耕田种水稻,另一半会种小麦。其他岛屿上的春种也在进行中,金塘岛开垦了两万八千亩耕地,因水库冬天刚修,蓄水量很少,无法种植水稻,只能播种小麦。”

    户曹主事沙福对任思齐汇报起春种之事,事关粮食大计,不能不重视。

    岱山岛及附属各岛开垦了总数达六万亩的耕地,虽然海岛土地贫瘠,可有鸟粪在,粮食产量不比内地耕地差。去年的耕地亩产达一石半,已经和大陆上的粮食产量差不多。

    六万亩耕田,夏秋两季,差不多能产十五万石粮食。岱山各岛移民加上原有的岛民十多万,士兵两万五千,这些粮食虽然不够一年吃的,可也极大的减轻了岱山粮食的压力。

    沙福回报过后,巡检司其他主事也都就自己负责的工作汇报了一遍。

    “诸位,仗诸位的努力,岱山的形势日渐好转。”

    任思齐环视一周,缓缓道。

    “近期诸事繁杂,春耕是其一。另外又到了去吕宋海贸的时间。海贸利润是我岱山的最大依仗,不容小觑。陈主事,货物准备的怎么样了?”任思齐问陈忠道。

    “回大人,各相货物已经准备妥当。不过由于宁波士绅和咱们的矛盾,咱们只能通过岑港收购生丝,数量只有五百担。不过其他的货物倒是不少,其中瓷器收购了一万件,茶叶也有五十担,丝绸一千匹,全部货物能装满两条海船!”

    因为抢夺士绅们的海船,岱山和宁波的士绅们结成了死仇,虽然拿兵强势大的岱山军没办法,可士绅们私下里对岱山百般抵制,直接导致海贸货物的不足,一个冬天收购的货物刚够两条海船。

    “这次海贸就由司马兄去吧!”任思齐对司马南道。

    “是,将军!”司马南闻言大喜,让他独挡一面,意味着任思齐对他彻底信任。

    茅十八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可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各营要加大训练力度,尽快磨合。司马南去吕宋,他属下的水军暂归十八哥负责。十八哥你和奥利尔商量一下,加紧对水兵们进行内河作战训练。”

    “要打仗吗?”茅十八闻言就是一愣。

    “是啊!”任思齐点点头,“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乱,清兵已经占了归德,即将攻向淮河。大战即将爆发,咱们岱山军虽然独处海外,可是又岂能置身事外。估计很快朝廷就会下命令,调咱们去南京!”

    “好,练了这么久的兵,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晋玉飞惊喜道。

    “早就盼着出兵的日子了,杀光****的满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任兴凡狠狠道。

    青州一战,一千岱山步兵生还的只有不到二百人,多少同胞死于满人之手,这让生还者怎能不恨!

    “这次出兵,肯定会和满人干仗,肯定有报仇的机会。”任思齐笑道。

    任思齐预料的很准,五天后,就有朝廷的使者上了岱山岛。

    一名太监在十几个锦衣卫的保护下乘着一条帆船进入了高亭港。

    得到消息后,任思齐率领所有官员在高亭港码头迎接,把使者迎入高亭镇城中。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

    海防游击任思齐,忠心为国骁勇善战,特封为宁波总兵。

    着任思齐率领所部火速北上,抵京都听用。

    。。。。。。

    ”

    “任将军,圣上对你可是赞赏有加,从小小的游击将军一跃成为总兵官,圣上对你的恩情可谓天高地厚。你可要忠心为国,不负圣恩啊!”

    太监合拢了圣旨,递给任思齐,笑眯眯道。

    “皇上对臣天高地厚,臣粉身碎骨也难报圣恩!”任思齐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道。

    说着一挥手,熊二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木盘走到太监身前。

    掀起布角一看,满眼都是黄灿灿的光芒,太监的两只眼睛立刻笑眯成缝。

    “还为请教公公大名?”

    “咱家姓卢名芳,在司礼监供职。”卢太监笑眯眯道。

    “北方情势危机,还请任将军火速出兵!”

    从卢太监的嘴里,任思齐知道清兵已经占领了归德,正在向淮安进军,防守淮河的明军纷纷投降,估计很快清兵就会兵临扬州城下。

    情势已经如此危险了啊,怪不得朝廷如此大方,竟然把自己提到总兵的高位。

    宁波总兵!这个好,有了这道圣旨,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宁波,浙东将是自己的天下!

    卢太监并未离去,而是以监军的名义留在了岱山,好督促任思齐尽快出兵。

    接到圣旨后,任思齐立刻发下将领,令各部火速到岱山集合。

    接到军令后,驻扎在金塘岛,大屿山,大小长涂岛的步兵营纷纷乘船回到了岱山。三支分舰队的水军也都聚集在高亭港。

    清兵强大,此次出兵必须用全力。

    和李彦直商议后,任思齐决定带所有步兵以及一万的水军出征。

    因为大的海船在内河行驶不便,大多数三桅帆船都留在岱山。仅仅带了“公主号”“飞鱼号”等十艘安装了大炮的大船,其他的船只多是平底沙船,以及改装过后适合内河行驶的战船,多是桨帆两用战船。

    经过商议,命令奥利尔舰队留守高亭,负责防守岱山。奥利尔属下拥有五千水兵,上百艘帆船,其中一半都是三桅帆船,王之仁的定海军已经被打残,在这片海域基本上没有对手。

    岱山的民政由沙福负责,军政则由奥利尔负责。这两个都是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