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间已是九月初三,周家与亲家的一众人等已经抵达了周家在乡下的宅院,随行的仆人和留守在此的老家人正赶着搬运家当,而周家的小妹和他的嫂子则在房中一边做着女红,一边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
“多亏了小妹,若是听那几位叔叔的话,此刻怕是已经陷在了府城之中了。”
听到这话,周家的小女儿只是淡淡的一笑。她很清楚,这位新嫂子与其说是在感谢她此前的建言,还不如说是此番提前出城的行动让她在同行的娘家人面前赢得了不小的脸面。
“还是幸得兄长设法说服了大伯,否则那几位兄长又怎么会听妾身一介女流之辈的无知之言呢。”
周家小妹口中的兄长,便是她嫡亲的长兄,也正是这位新嫂子的夫君。只是听到了周家小妹对于她夫君的赞颂,这位刚刚为人妻不过半载就怀上了身孕的小妇人却不由得带上了一丝愁云。
周家本不是金华府的本地人士,而是在嘉靖年间由于躲避倭乱而自绍兴迁来的人家。这一家虽说迁来已近百年,却是人丁却始终不旺,尤其是本家的这两房之中更是只有几个儿女,远不及这个时代很多大户人家那般人丁兴旺。
此番,周家小妹的长兄为说服她的那位一向舍命不舍财的大伯,便自告奋勇的和家中的老管家留下来看守家业。
只是刚刚传来的消息,金华府那位官声还算不错的李推官在布告中声称明军在东阳县境内以衣冠与明军不同为名大肆屠戮、拷掠士绅百姓,犹如黄巢、李闯复生一般。听到这个消息,那小妇人险些吓得昏了过去。夫为妻纲,她本身是要和夫君一起留在城中的,若不是身怀六甲被夫君一力送了出来,她怎可能留夫君在城中而独自逃生呢。
“小妹。”即便房中只有她们二人,那小妇人还是不由得凑到了周家小妹的近前,低声说出了心中的隐忧。“你说李推官他们那么点儿人马,守得住这府城吗?”
“大嫂,不管守不守得住,兄长是有功名在身的,明军进了城也不会为难他的。”说到这里,见自家的嫂子褪去了一丝忧心,周家小妹回望着府城的方向,心中却满是她此前向父兄提议出城避难时所始终忧虑不已的事情。
“无论是李之芳,还是马进宝,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都不可能是对手,我所担心的乃是这支明军能不能击退随着马进宝而来的那些浙江清军的反扑,甚至是杭州驻防八旗的反扑……”
“若是胜了,一切倒还好说;可若是这位明军的陈大帅不能够战而胜之的话,此番吃了如此大的亏,马进宝那厮定要变本加厉的敲骨吸髓,荼毒百姓。到那时,这个家所要付出的可能就不仅仅是田土财货那么简单了。”
………………
永历五年九月初七,东阳县衙左前方的如泉馆中,东阳县各大族及百姓的代表汇聚一堂,正在向负责支持军务的征虏将军陈文和负责主持政务的金华知府孙钰汇报他们打探来的东阳县各地的情况。
其实根本无需他们汇报,这些日子以来,各地向县衙捐献了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草料、布匹、银钱,甚至就连木料和石料都被送进了库房。
与此同时,南塘营在县城驻扎期间,也始终保持着它自成军以来的传统,于百姓秋毫不犯。只是即便如此,陈文还是派出了镇抚兵四下巡视,以防止在他注意不到的角落会出现可能的问题。
而如此严明的军纪,也着实让东阳县百姓打开了眼界。以至于这些日子下来,始终会有东阳县百姓赶到军营劳军,更有大批的百姓前来参军,要求加入这支军纪严明的明军,在陈文麾下作战,也好为王师光复金华府出一份力。
对于这样的参军热情,陈文自然也是万分的乐意的。在彻底按照中的标准进行挑选了一番后,军营之中很快就多了两千余新兵,而这些新兵在进行了入营仪式那第一轮洗脑之后,便由楼继业负责带队训练,而陈文则忙着继续和那些影响力比较大的世家大族勾连,以获取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刚刚得到的消息,清军负责包围罗城岩周钦贵所部义军的绿营兵已经自大盘和方前这两个镇子撤出,摆脱了清军的监视,由周围几个镇子凑出来的团练兵则在乡绅的引导下开始遵从明军的命令。
陈文很清楚,金华府清军经过了这接二连三的惨败,虽说还是有不少清军逃了回去,但是这些被打散的清军实际上已经远没有此前的战斗力。
清军放弃了对于罗城岩的围困,表面上乃是不惜放出周钦贵那支曾经纵横金华府的义军而强行收缩兵力;可实际上却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以并不在明军系统之内的这支义军来牵制鲁监国系统明军的陈文。
而根据陈文自孙钰、吴登科和尹钺等曾经与周钦贵共过事的熟识了解,以周钦贵的性格只怕很难迫使其放弃对于那支眼下只剩下几百人的义军的指挥权而去从陈文的一个从属武将做起,可若是分出一片地方来安置他们,陈文又并不放心。
既然如此,这支义军眼下绝不能放出来,因为一旦放出来东阳县弄不好就是一片大乱,而后方一旦有事,准备继续进行的军事行动也就很难再继续进行了。可若是不能赶在马进宝回师前占据更大的地盘,招揽更多的士卒,那么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也就是彻底的千难万难了。
这样的连锁反应,乃是陈文根本承受不起的!
眼见于此,口中暗骂着黔驴技穷的同时,陈文也只得派出军官带队去方前镇监督那些团练兵继续对罗城岩呈包围之势,同时派人向周钦贵送了些礼物,只是抱着能拖多长时间拖多长时间的念头,准备加速对于其他各县的进攻计划。
就在这时,重新回到陈文身边作为亲兵的张俊却走了进来,凑到陈文的耳边说了两句话。而陈文则在听过之后连忙告了个罪,与张俊离开了如泉馆,进入了县衙侧门的一个耳房。
手拿着递送的密信,抬头看了看来人的模样,陈文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丝笑意。
“时来天地皆同力,古人诚不欺我也!”
PS:可能诸君已经在书架中看到了,这本书已经入V了。此事乃是18日下午编辑通知笔者的,要笔者19日开始更新VIP章节。不过昨天更新完急着睡觉就忘了提,那么今天这章依旧免费,明天会有一篇上架感言,然后开始上架,也算是有个首尾。
PS:从下一章开始,与故事无关的内容不会出现在章节之中,这是最后一次。
第九十二章 升级
冬月下旬,大半个月过去,无锡近郭乡间涉及到包括顾家在内的士绅田产已经清丈近半,距离县城较远的村镇还未来得及着手,但是依着现在的进度,就算抛去正月里的“法定假日”,赶在春耕之前完成清丈田亩的工作也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在这段时间不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状况的话。
顾家的老宅子端居堂位于泾里,那里在无锡县城的东北方向,即是后世的张泾镇。此前工作队声东击西,其实也不过是诈术。至少工作队对县城左近区域展开清丈的最初几天,那里的清丈田亩工作并没有正式展开。但是随着最初的几日过后,工作队完成了对顾家临近县城的田产的清丈工作,那里也在顾家子弟、家奴以及佃户的有限阻力下正式展开。
“六十一亩四分六釐,记下。”
工作队的实习官员在衙役的协助下负责使用工具计量面积,上报与带队的官员,同时还有驻军负责护卫,一切井然有序。如果把旁边时不时要瓜噪两句的士绅子弟,那么工作效率上应该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老大人,学生是有功名在身的,这片地按照显皇帝的优免新则,是要免除税赋的。”
带队的同知刚刚听过了报数,目测了一番,还没来得及嘱咐记录的实习官员却又听到了这番老生常谈。
谁都想在过年前早早的完成清丈工作,听到这话,同知心中不悦,冷冷的撇了他一眼,便继续嘱咐那个实习官员,知道确定了完全无误,才冷冷的对其说道:“齐王殿下承认优免制度,阁下不用再提醒本官。这清丈田亩,本官只管计算和记录,不负责征收税赋。等到丈量完毕,自会有人通知你等税赋几何、补交几何以及积欠几何,到时候再与他们说去。”
同知满脸的不耐烦,顾家的那个子弟也不敢去触他的霉头,可是这个士绅不说话了,左近的乡民眼看着这片地被记录在案却是再也耐不住了。
“青天大老爷,这几十亩地里面有小人家的两亩三分二釐的田土啊,都是小人祖上传下来的产业啊。”
“这里面也有小人家的一亩二分薄田。”
“还有小人,还有小人啊。”
“……”
乡民叽叽喳喳的涌了过来,未待那同知说话,驻军便持兵上前。若是衙役,都是本地人,多少还讲几分情面,可这些驻军却都是新兵训练营里调派过来的,哪里人都有,平日里在军法的布勒之下,却也做得到不扰民,可是此番有任务在身,自也是毫不客气。
此间的乡民们多是知道驻军不好惹,眼见着驻军上前护卫,连忙后退。奈何事关家产所属,他们也不敢离去,只是保持着安全距离,眼巴巴的看着工作队在那里收拾东西。
所谓投献,即是士绅和百姓钻制度的漏洞,将田土托于士绅名下,借此来实现避税,于士绅那边也不过是缴纳一定量的佃租而已。这样一来,士绅平白无故的多了一笔收入,百姓则减少了缴纳“税赋”的数量,吃亏的只有国家。
这些乡民,无不是将田土投献于顾家的,最早的甚至要到顾宪成考中秀才时算起,到现在已经八九十年了,足足几代人的时间。
顾家的子弟看着这些乡民,心中惶惶急,光是这几十亩地里面,算来算去的也有大半是投献的田产,虽说其中有些已经被顾家“变”成了自家的产业,但是蚁多咬死象,如许多的田产要是就这么没了的话,每年的收入可是要少上很多的。
果不其然,眼看着乡民们如此,那同知便越众而出,对他们讲道:“投献一事,乃是违法之行径,中早有明言。投献之事即是违法,自当杜绝。然则民间积弊如此,齐王殿下怜悯士民之不易,若能各归其主,则拖欠之税款一笔勾销。若是依旧违逆法度,定当重罚!”
此言既出,不光是士绅不满,就连那些投献的乡民也是满脸的不忿。投献一事,本就是士绅、乡民双方获利,有的士绅借此巧取豪夺,但是正常情况下却大多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吃亏的无非是国家的税收和财政而已。
听到了这番回答,那个顾家的士绅尚未开口,反倒是乡民们颇多不满。然而,这等情况那个同知显然是见多了,当即便厉声质问道:“国家征收税赋,抛开行政、讼狱、修河等一系列开销,最大的便是养兵。无钱养兵,边地何以守卫,边地不得守,内地同样是免不了被鞑子蹂躏,这些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先帝在世时,交了正税,还要交三饷,不还是打不过鞑子吗?”
“那是因为秉政之人无能,岂不见闯来则降闯,虏来则降虏者乎?如今之江浙,乃是在齐王殿下的领导下,俱是这些年奋勇抗击鞑虏的忠义之士持国,将士们更是苦战多年放可恢复此间的汉家衣冠。若是人人皆学着尔等,那么齐王殿下拿什么养兵,难道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就该连饭都吃不上吗?尔等觉得,这样公平吗?”
江浙明军控制江南已有三载,士农工商对于这份从金华那一隅之地就已然有了新气象的吏治还是甚为嘉许的。可是,投献毕竟可以少交些税赋,大多还是能够听明白这个道理,即便不甚满意,却也大多是哑口无言。然则,一旦涉及到利益,终究会有人就此蒙蔽了双眼。
“青天大老爷说的是,现在的吏治是不错,俺们进城卖菜都没有军爷和衙役敢不给钱白拿了,听俺那连襟说,收税时也没有小吏和衙役敢行那等淋尖踢斛的手段,也不敢逼着百姓缴纳火耗。”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百姓的共鸣,可是说到这里,那个乡民却是满脸的忧虑,就连声调也免不了被心中所思影响。
“可是,现在齐王殿下盯着是如此,日后若是齐王殿下不关注这些了,或是齐王殿下不再操持政务,那么如今的吏治还能确保吗?到时候,若是连投献都没了,吃亏的还不是我等。”
此言一出,多有百姓表示赞同,就连顾家的那士绅也是如此。然则,同知却是摇了摇头,继而对他们说道:“齐王殿下说过,吏治是直接触及百姓的,吏治腐败,就会出李自成,这没什么好新鲜的,史书上这样的段子太多了。”
“所以,齐王府这些年一直都是在竭尽全力的整肃吏治。本官说多少,尔等也未必能够相信,但是朝廷法度的尊严是从一点一滴做起,齐王殿下当年在大兰山上,作为一军之主尚能够亲自受刑,难道还能再容着那些贪官污吏害民,天下再度大乱吗?”
同知说罢,便带着工作队离去,他们完成了这片地的清丈,这个村子也就算是清丈完毕了,总要赶在午饭前到下一个村子,这样才能在下午尽早的展开工作。
工作队离开,顾家的那个士绅便跳了出来,向在场的乡民展开鼓动,把投献说的是百利而无一害,至于同知说的什么养兵,也都被他以可以从其他方面收取税赋来搪塞。奈何,顾家的那个“通虏嫌疑”现在远还没有洗干净呢,在场的乡民也纷纷用家里还做着水、还要回家做饭等理由作为说辞,说什么也不想和顾家挂上太大的勾连。
眼见如此,顾家的那个士绅也是无可奈何。满清在江南也是犯下过累累血债的,清军在常州府杀得一个尸山血海,最为惨烈的江阴县更是被杀的只有五十三人能够幸免于难。再加上这几年江南邸报的大肆宣讲,在百姓眼里,满清早已是天下最为万恶的存在,顾家既然与通虏挂上了钩,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