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315部分

永历四年-第315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已近三月,去年组建起的文工团第一队在完成了首演后,在金华府城里连演数日,便开始了六府巡回演出,其中更多是要到军营中进行演出,以丰富将士们的业余生活。

  第一队启程出发,第二队的组建任务便提升了议事日程,而照陈文的意思,却是要连第三队和第四队也要一起组建起来,好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甚至是到乡间。

  除此之外,首演成功,紧接着在府城面相普通百姓的演出也好评如潮,这些日子以来从各地汇报上来的消息也是如此,甚至还有文工团演出完毕准备离开被当地百姓围堵要求加演的。而那些私营的戏班子,也开始排练演出,只是盗印一事引起了宣教司对版权的意识,想演出,得先到县衙购买许可证才行……

  当然,只靠一部戏显然是不行的,这几个月下来,陈忱始终在和那些专业的、非专业的“编剧”们研发新剧目。只不过,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表现出抗清的正义性,最好还要彰显出浙江明军的光辉形象,这就显得有些麻烦了。

  “陈团长,要不咱们把四明山殿后战写成个剧本,怎么样?”

  “四明山殿后战?”

  陈忱回忆了一番,又看了看周敬亭下达任务时他做的笔记,看起来确实不错——当时鞑子洗山,无差别屠杀四明山百姓,陈文在联军主力覆没的情况下掩护百姓撤离,最后与追击而来的鞑子大将血战一下午,大败之。抗清的正义性有,浙江明军的光辉形象更是显而易见,事实上就算是陈忱也知道,这一战确立这支军队的自信心和自身的正义性,所以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这支军队都远比同时代的军队要坚韧。

  “确实不错。”陈忱点了点头,继而说道:“你们先研究,我去找周主事汇报一下。若是可以,咱们就开始策划剧本。”

  ………………

  黄宗羲劫了王江,很快就说服了其人。确切的说,还是黄宗羲的那份气势彻底压倒了王江,使得这个本就不怎么坚定的能吏被迫参与到了黄宗羲的计划之中。

  “想要办成这桩大事,首先便要找来更多的士人参与其间。不过为了保密,最好还是先只去知会那些抗击鞑子意志比较坚定的,聚合他们的力量先把寨子立起来再扩大影响力。”

  黄宗羲原本是打算在士人中广为宣传他的主张,但是仔细想来,尤其是想起了当年的那场六君子翻墙之役,对那些潜在的可能会将此番密谋告知满清官府的败类,还是不得不起了一定的忧心。实际操作上,也只得偏于保守一些。

  “我被软禁在南京多年,你说的那等人物我根本无从接触。”

  “不,我知道有几个人,你肯定能说服他们。”

  “何人?”

  “褚九如、沈调伦还有邹小南。”

  黄宗羲提到的这三个人,皆是他当年一同在大兰山上助王翊成军的同僚,自是分外的熟稔。此刻听到黄宗羲提及,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你知道他们现在在哪?”

  “正是。”

  褚九如在褚素先被处死后便脱离了大兰山明军,沈调伦和邹小南则是在四明湖之战中失踪,王江原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谁知道黄宗羲竟然很清楚他们在哪,自然是激动非常。可转念一想,黄宗羲既然知道他们在哪,这些人却始终没有前往金华投奔陈文,别的不说,起码黄宗羲肯定是没有去劝说过。

  “太冲,你提防辅仁也有多年了,是吧?”

  王江有此一问,黄宗羲却也并没有反驳,而是义正言辞的说道:“正是,自完勋的那封书信到我手中,自知道这陈文倾向于阉党我就在提防其人。今时今日,看来我也并没有看错。”

  听到这话,王江不由得叹了口气,原本这只是王翊与陈文之间的一次很平常的交谈,王翊在了解到了赴日乞师的无益之后转而劝说黄宗羲和冯京第这两个支持者,结果这两个家伙都将陈文视作是余煌的同类,阉党的余孽。

  当初若非冯京第因此事被王升那狗贼利用,浙江的抗清大势也不至于迁延至今,而现在黄宗羲出于对陈文丈量田亩的抵制而再度把这套阉党的言论抬了出来,使得他突然对黄宗羲的计划产生了一丝怀疑。

  只不过,王江却也知道,黄宗羲这个人绝不是那么好说服的,有些地方甚至比王翊还要执拗。眼见于此,他也不再提及此事,干脆将话题转了回去。

  “我们现在就是去找他们?”

  王江不提了,黄宗羲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牵扯下去的兴致。“正是,据我所知,沈调伦逃回家乡后,沈求如就让他避居乡下读书。地方,恰好我也知道,咱们明天就能赶到。”

  “好吧,多年未见,我倒也甚是想念这些老朋友了。”

  第二天下午,黄宗羲与王江如期赶到了沈家在乡下的宅子,沈调伦就避居于此。

  “王主事!”

  “尔序!”

  自那年出征,在大兰山上分别后便再没有见过,能有今日重逢,二人立刻就把臂畅谈了起来,恨不得将这几年的经历说个遍。其间,黄宗羲也把他的计划说与了沈调伦,想不到的是,沈调伦的反应却远比王江要热烈。以至于恍惚间,黄宗羲甚至觉得此事即便他不提,没准哪天沈调伦都会亲手做出来一样。

  ………………

  “剧本写得不错嘛。”

  前些天,陈忱将改编四明山殿后战的剧本创作计划说与了周敬亭,立刻就得到了这位上司的高度肯定,并且督促其尽快将剧本做出来,交由陈文审核。

  就这样,陈忱带着几个文工团的编剧熬了几天下来,到了今天总算是把剧本折腾了出来,交给周敬亭初审合格后,便递到了陈文的手中。

  这份熬了几天才熬出来的剧本乃是他的心血之作,得到夸奖,陈忱自然是欣喜非常,只是面上还到这谦逊。岂料,夸奖的话语刚刚说出口,陈文却话锋一转。

  “改编四明山殿后战确实是个不错的注意,但是视角放在我的身上,你们就不觉得少点儿什么吗?”

  “少?还请国公示下。”

  不光是陈忱,就连周敬亭也觉得诧异,甚至联想到了为尊者讳这上面,不过据他的了解,陈文并不是一个会介意这些事情的人物。

  “时代气息呢?”

  “那么,将国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先讲一遍?”

  “光靠说,缺乏震撼力和代入感。”

  “震撼力?代入感?”陈忱想了想,随即灵光一现。“那么不如我们虚构一个人物,这个人在鞑子占领区被鞑子的苛捐杂税以及那些附逆的劣绅压迫,逃到大兰山下,正巧赶上国公招兵,就加入了南塘营。以他的经历来写这些故事,您觉得如何?”

  “很好。”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陈文知道,这种事情其实在当年的那支只有几百人的南塘营里很是常见。直接以一个老兵为视角倒是可以,可谁也确定不了这个人日后会不会犯下什么过错,导致这个树立起的英雄形象受损。远不如树立起一个虚构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任何人,最好将其经历稍加丰富一些,便更提高观众的代入感。

  “就这样,把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最好去找几个当年参过战的老兵了解下其中的细节。”

  “卑职遵命。”得到了肯定,也确定了方向,陈忱登时便干劲十足,但有些事情却还是要提前问清楚:“敢问国公,这戏,叫什么为好?”

  叫什么,这不应该是编剧或是导演的工作吗?

  陈文想了想,大抵是这部戏的原型是他亲自指挥的,所以陈忱不想担太多的责任。当然,也有可能是陈忱想要一个赐名,这在这个时代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那就叫,四明山三百,不,四明山五百勇士!”

  ………………

  此时此刻,无论是剧本的命名人陈文,还是主创陈忱,他们都不知道,这部在后世不仅被搬上了荧幕,甚至几乎每一次的翻拍其制作成本都是当时业内的大手笔,其中就包括了全球首部3D电影,在当时更是众星云集的大制作。

  除此之外,其中有几部,还是陈文的后人作为投资方翻拍的。但是根据投资方的意愿,有一部的剧本中的男一号也从那个南塘营的小兵变成了陈文,为此还遭到了一些史学家和影评人所诟病,不光是违背了陈文的意愿,更是与当时的另一系列电影中的一部雷同,是在浪费观众的观影热情。

  回到此刻,正在的剧本立项的同时,另一件在后世同样被搬上过银幕的历史却在悄然发生,其地点竟然与这部戏不尽相同。

  永历八年三月初六,前大兰山明军的老营废墟之上,当年在大兰山明军负责主持后勤庶务的前浙江巡抚王江、中营的两个监军文官沈调伦和邹小南与浙东抗清人士黄宗羲、黄宗炎、万斯程、万斯大以及前鲁监国系统明军都督江汉等人重聚于此。而同在此间的,则是近千自绍兴、宁波随他们而来的百姓。

  “数年前,就在这里,前经略直浙军务兵部左侍郎兼左副督御史忠烈公王翊一手打造出了大兰山王师。自那之后,两破上虞、数败虏师,就算是如今横行于金衢严处台温的那支浙江王师也同样出自于当年的大兰山王师的旗下、如今名震天下的秀国公陈文也曾为忠烈公的部将。”

  这段历史,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当黄宗羲将浙江明军和陈文说出口,刚刚修复的点兵台下却还是响起了一片的惊诧。

  “今时今日,我等重聚如此,并非是为了凭吊忠臣义士,而是为了重建大兰山王师,将忠烈公的遗志继续发扬下去。众所周知,这条路并不容易,但是我黄宗羲坚信,忠烈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佑我等!”。

  a



第六十章 歧途

 大兰山明军,自创立以来,随几经惨败,但却还是创下了两次攻陷上虞县城、数次击溃进剿清军的佳绩。四明湖一战,随同当时的四明山联军一般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其成军最短的第六个战兵营南塘营却一步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如今铁甲数万,占地六府的浙江明军。

  

  与此同时,当年的那支大兰山明军也是浙东抗清士人们所组建起的义军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全胜时拥兵三千余,八百里四明山地区皆听其号令,更使得“浙东列城为之昼闭”,便是如张煌言、李长祥、冯京第等部义军也尽皆依附于此。声势浩大,且既能够自给自足,又可以做到军纪严整,况且还是士人组建的军队,自然也会维护士人的利益,必然会是士人眼中的完美军队。

  

  只不过,在为重建这样一支军队而招揽同志之人的过程中,却并不是如黄宗羲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

  

  “太冲,你不觉得你这是多此一举吗?”

  

  说出这话的正是鄞县的陆宇鼎,黄宗羲此来一是与其相熟,二是陆宇鼎为人仗义疏财,在宁波士人中颇有威望,若有此人襄助,这一次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事业便可以招来更多人支持。可是待他将此行的目的,以及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与其说明,得到的却是这么一个回答。

  

  “周明,完勋在世时,大兰山王师军纪森严,从无扰民之事,能够让鞑子官府令不出县城,小吏不敢下乡催科,方圆几百里的士绅大户多愿意资助。可是如今的陈文,军纪依旧森严,但是这个阉党余孽却是在用刀子逼迫士绅,于完勋当年的志向已经踏上了歧路!”

  

  “歧路?太冲,你的意思是士绅除了优免以外还可以继续偷税漏税,败坏国事?我看是那些不知所谓的败类才算是走上了歧路,辅仁不过是丈量田亩,让他们按照祖制缴纳税赋,没什么不对的。”

  

  陆家是鄞县的大户人家,乡下有很多地,城里也有很多产业,其家之富在宁波乃是有名的。而据黄宗羲所知,陆家在明末也是如其他士绅一般偷税漏税才积攒起了如此的家当。

第六十一章 尽失其传


  “这不可能,我反对。 ”

  听完了万斯程的提议,王江第一个表示了反对。当年跟在王翊身边,虽然不负责军务,但是听得多了也知道一些基本的东西;后来陈文主持军务,虽然二人搭档连一年都不到,可是在违抗入卫舟山的圣旨和并进金华的战略上,陈文却讲述给他很多的道理。此间万斯程一个连兵书都未必读过的读书人的纸上谈兵,自然而然会遭到他的断然否决。

  “兵家之道,无非是避实就虚,只要咱们度够快,绝对可以将余姚攻占下来。到时候,以长叔的才具,必可以编练起更多的军士。兵多了,咱们在陈文面前说话的力度才会更大。”

  王江从一开始也没有打算与陈文相争,不过他也猜错了一点,万斯程来之前还是翻过一遍的,上面的篇章就算不能理解,很多东西背下来还是做得到的,这是文人的基本素质。

  但是这些天下来,他也看出来了,如今的这支号称要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乌合之众,以黄宗羲为,大抵是接替了王翊的位置,依旧是以他主持财计,同时以邹小南和曾在冯京第军中做事的黄宗炎以及万斯程、万斯大兄弟协助他们二人。训练士卒的事情,则交给了江汉和沈调伦,其中江汉负责实际带兵,而沈调伦有监军经验,既可以监军,也可以协助江汉仿照陈文当年在大兰山的方法练兵。

  按照计划,起初先要修复山寨,组织屯田和收缴税赋的工作都是以后的事情。这样一来,没有什么行政经验的万家兄弟就比较闲了。当然,这几个人之中没有一点儿行政军务经验的,只有他们兄弟——王江、沈调伦、邹小南和江汉不提,黄家兄弟中黄宗羲曾组建过世忠营过渡海作战,虽然以惨败收场,但也有些经验,而黄宗炎则在冯京第军中效力。

  这样一来,眼下几个主事之人中也只有他们兄弟全无经验了。不过,这也并不耽误他们挥下余热,此间万斯程的提议就是如此。

  “再避实就虚,也得有军队才行。余姚那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