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272部分

永历四年-第272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成不以为意的正是这些社会福利机构,尤其是现如今的局面,兵多将广、甲坚兵利才是正道,民心什么的都是称王称霸后的添头,用来留下一个仁慈名声的借口。哪怕这惠民药局一年下来其实也花费不了多少银钱,而且还接受民间的资助,但是也没有什么必要,如此不分轻重,真不知道是陈文琢磨出来的,还是孙钰的自作主张。

  不过嘛,刘成却也知道,倪良许很是崇敬孙钰,他自然也不会去说陈文的不是。而接下来,当他听倪良许说起了每个府还要新建一个名为育婴堂,用来抚养无人照拂的孩童的机构,并为此订立了法规严禁民间溺婴的事情之后,才登时恍然大悟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主意八成是那帮军医和卫所军官们出的,真亏他们想得出来。”

  两个军官傻乎乎的在大太阳底下看了好半天那些绿营苦力们干活,只是内里的心思大有不同,直到看到了负责监督的明军都有些嫌他们碍眼了才返身回了那家小店。

  小店的菜色果然一般,还都是些家常菜,但是私酿的味道确实不错,就是酿出来的实在太少,卖得自然也不多,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让小二再出去到别的地方打一些回来凑合。

  推杯换盏之中,二人所聊的除了见闻以外,无非是军中的一些事情。

  江西的平江伯张自盛及其部下已经彻底编入到了浙江明军之中,张自盛和那些军官们进入到讲武学堂,其中张自盛居住的宿舍距离倪良许的倒也不远。拣选出来的那些身体素质合格的士兵则编入到了新兵训练营参加训练,其中有一些就在刘成的手底下接受培训。

  其他的人,读书人基本上都进了文官培训班,工匠分进了工坊,老弱妇孺则暂时养起来,等待那些士兵训练完毕按照分地的条例分配田土。不过其中有一些可能还是要做工的,因为太平时节他们在江西干的就是这些。

  安远侯府下令收购健壮的骡子的命令已经下达,并且专门抽调了一部分军官和步兵队。军官先要进讲武学堂就学,士兵们则需要前往新兵训练营从骑骡子开始学起,倪良许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一次缴获了那么多战马却还是让士卒骑骡子,刘成相对知道得要多一些,不过也只是听说了这些骑骡子的士兵不需要训练骑乘格斗,只要会骑就行。

  先杀陈锦,后诛石廷柱,汉八旗军尚且不敌,就连名震天下的洪承畴洪亨九都没讨到便宜。此时此刻,浙江明军早已名震天下,虽然在名气上还远不及两蹶名王的西南明军大帅李定国,但是这一战给予满清的伤害却更为巨大,毕竟尼堪只是一个人,而汉军八旗这一次被明军歼灭掉的却是超过六千大军,更有着大败八千汉军八旗的赫赫威名。

  这支军队越来越强大,甚至就连江西的平江伯张自盛这样的老牌抗清义军首领都选择与浙江明军合流,日后的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倪良许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打算在完成了讲武学堂的课业后听从陈文的安排,也好完成周钦贵临终的嘱托。不过亲眼看着明军占领区一天比一天生机盎然,此前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都仿佛有了回报一般。

  “只可惜周大哥他们没能看到现在的金华府,哎。”

  相比之下,刘成的心思就要多很多了。这一次守城他的表现不错,现在还身在处州的吴登科已经答应等回金华时帮他在陈文面前说好话了。除此之外,华夏复兴会那边他也准备设法加入进去,只是被贬到训练司坐冷板凳的缘故,很多老关系已经不好用了。

  “或许,找安有福问问,他应该会拉我一把的吧。”

请假。

??????????????????????????????????Y?????????????????????????????????

第九章 抽丝

  倪良许与刘成的聚会没有敢去叫上张恭彦,不过即便是叫了估计也来不了。

  作为一个后来者,张恭彦从来没有视自身的籍贯有别于浙江明军中的绝大多数军官,而浙江明军虽然是一个以浙江人为主体的抗清集团,但是自一开始就并非是纯粹由浙江人组成。陈文不提,如今贵为衢州镇总兵官,浙江明军中公认的第一骑将李瑞鑫就是辽东人士。起兵多年,又加入了例如于世忠这样来自于其他省份的军官,而这些军官在各自的位置上也都能够尽忠职守,再加上军队内部职权和阶级的不断强化,如今的这支浙江明军的地方主义色彩反倒远低于其他明军或是清军。

  张恭彦加入浙江明军已有半年,这半年在浙江讲武学堂的学习使得他很是开阔了军务方面的眼界,前不久的守卫金华更是平添了不少的胆气,让这个在陈文面前直言“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的云南读书人早已今非昔比。

  不比陈文还没有想好如何安置的倪良许,张恭彦学的是参谋科,主要的工作就是绘制地图、制作沙盘、按照那些根据经验和以现阶段科技水平测量出来的数据以及情报为主将分析数据和情报并提供参考意见,并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利。当然,像他这样刚刚学习军务不久,且没有下过军队的,主要还是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前些天,讲武学堂下达了命令,通知他在一个月后前往南塘营新建的参谋队报道,那将是他作为实习参谋的第一个岗位。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得了一个同窗的担保,加入到华夏复兴会,而今天正是他作为预备会员参加第一次内部集会的日子。

  “全体起立,向轩辕黄帝像和会旗行礼!”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会,先是向轩辕黄帝的雕像和会旗行礼、上香,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之规,据说华夏复兴会还在内部征集会歌,可是这些颇有些宗教意味的仪式不仅仅没有让张恭彦这个正儿八经的儒生产生类似对闻香教、白莲教那般的反感,反倒是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至于原因,大概是他们参拜、供奉的并非是如无生老母、弥勒佛之类的偶像,做的也并非喝符水就能刀枪不入的愚行,而是在轩辕黄帝的护佑下用长枪白刃弓铳火炮与鞑子厮杀,以免再出现如暴元灭宋那般华夏亡于鞑虏的惨剧。

  “……是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君臣之义焉能比之华夷大防?”

  建会已有一年的光景了,随着华夏复兴会的急速扩大,军中或是官府中达到了一定规模就可以成立会小组,在没有集会的日子里自行学习章程和宗旨,最初的会上讲解已经不再进行了,更多还是传达一些精神。

  比如张恭彦,他现在可以作为预备会员参加讲武学堂里的会小组集会,等到他前往南塘营实习后就要将小组的关系转到那里,学习章程和宗旨以及精神也要转到那里。

  “……虏廷以科举为手段,行借伸君臣之义以抑华夷大防之实……”

  站在前面诵读着这些的是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张恭彦听那人自我介绍时自称是严州府人士,叫做吕留良,一个文官训练般的学员,不过却已经是正式会员了。此刻正在诵读的正是陈文让其根据顺治年间满清科举考试答卷进行的点评,而这一份正是顺治三年满清首次会试中一份答卷的点评。

  “……虏廷妄图以君臣之义湮灭华夷大防,虽体制一如皇明之科举,实乃欺世盗名之行径。”

  科举考试,张恭彦不是没有参加过,虽然距离会试还比较遥远,但是没有吃过猪肉,总还是见过猪走的。吕留良将科举考题和答案中潜藏的那些东西扒了出来,立刻就让张恭彦想起了他在书上看到过的一个例子。

  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三年的叶祖洽就是迎合新法才得到了状元这足以光宗耀祖的身份,那期间所取的进士也基本上都是新法的支持者,起码不是反对者。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其实都不罕见,毕竟这考题和答案正确与否总要看考官的喜好,以及天子或是权臣的施政目的。

  满清利用科举考试所干的事情就是这个原理,并非如暴元那般强以四等民视之,反倒是借尊孔、科举等事为其自身披上了正统王朝的外衣,着实让张恭彦感到不寒而栗。

  “然则,虏廷倡言君臣之义,无疑是助长了那些圣教败类的气焰,并且借高官厚禄诱使了很多不明圣人教诲的儒生为虎作伥,适当警惕。”

  确实是要警惕再三,重重的点了点头,张恭彦井井有味的继续听了下去,只是这份不文不白的还是让他感觉有些别扭。只是他并不知道,吕留良的原文并非如此,这是被陈文逼着改成这样的,为的是让华夏复兴会中占据绝大多数的那些军官出身,勉强能识些字的会员可以听得到。至于传抄出去的,则完全是另一个版本。

  直到彻底听完了,接下来便是讲解一些各个会小组反应上来的理解难点,以及表彰和新会员加入的会议环节。一直持续到了中午,会员和预备会员们才回去吃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

  “侯爷,要不要将这点评贴到鞑子的占领区去?”

  虽然相交日久,陈文也说过可以以表字互相称呼,但是周敬亭却始终用官爵的尊称,甚至用他的话说,君臣之义虽不及华夷大防,可也是极为重要的,断不可乱了上下。

  “不,再修改修改,暂时还是只在我军控制的各府县张贴。”

  对于这个提议,陈文确实怦然心动,满清利用科举比起其他蛮族确实技高一筹,但也远没到将什么诸如大东亚共荣之类的词汇漆到墙上那个份上。在满清占领区贴大字报,向当地读书人投送传单,这些手段确实够满清喝一壶的。可是考虑到浙江明军在临近的几个府以及如南京那样的重要城市好容易建立起来的淡薄情报网,在这个文盲遍地,识字率不到百分之十的时代干这个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至少暂时还只能设法让读书人之间自相传播。

  献计未成,周敬亭却也并不气馁,与陈文继续谈着其他的事情。这段时间以来,华夏复兴会的工作很多都是周敬亭这个“办公室主任”协助他做下来的,尤其是那些文案工作,着实让陈文轻松了不少。

  算起来,周敬亭在陈文的麾下效力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虽然能力上并非极强,但是一个任劳任怨却还是不足以形容,甚至可以说,整个浙江明军的高层中,除了陈文和孙钰外,周敬亭一直是最忙碌的存在。

  但是这么长时间,除了东主与幕僚之间的关系外,二人在私人关系上其实进展却并不大,尤其是曹从龙之乱后总是隔着一层。隔着中间的是什么陈文很清楚,所幸浙江明军在制度上已经细化起来,很多军务上的事情都不需要他亲自负责,正好有时间把另外的一些事情解决了——不只是因为周敬亭,甚至可以说周敬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更多的还是来源于陈文的内心。

  “周先生,我想见见你妹妹,就明天吧。”

第十章 解答

  陈文的问话非常没有礼貌,也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传统,若是有意,也当请媒人、行六礼、缔结婚姻,哪有约见的道理。

  周敬亭闻听此言,登时便怒从心起,一双拳头攥了起来,仿佛是要付诸于拳脚。但是片刻之后,只听到一声叹息,周敬亭便点了点头,应下了此事。唯有那一声的叹息当中,不知为什么陈文却听出了一丝丝的如释重负。

  第二天一早,周家的马车便出了府城,来到了城西郊外西峰山背的西峰寺,这里便是陈文约定的地方。

  浙江佛寺甚多,金华也不例外,别的不说,城南的天宁万寿寺就非常有名,子城以北的永福寺也有一座可以俯视全城的万佛塔,都是相当不错的去处。不过这个寺后还有个乱葬岗的地方却也是陈文专门挑的,甚至把寺里的和尚都请到别的地方吃斋了。

  寺外都是陈文的卫队守护,马车进了寺,周家小妹便下了马车独自走进大殿。同行之人皆不得入内,就连同来的周敬亭都只能等在大殿外,更别说是周家的车夫和侍女了。

  “侯爷此举,甚是唐突。”

  今天能来,也是周家兄妹商量出来的,并没有敢让他们的父母知道,更不会让他们那个大伯知道。只是虽说已经大抵猜到了陈文此举的用意,但是对周家小妹而言却还是难以理解这份失礼。此刻一见,正是要把话先说明白。

  “确实如此,唯恐误了周小娘子的清誉,在下已经把寺内清空了,不会有什么外人知道此事。”

  对于这一番对话,陈文早有预料,毕竟是他唐突在先,只是在决定一些事情之前,他还是想知道另外一个当事人的想法,也尽可能多了解一些。

  “侯爷并非愚人,焉能不知掩耳盗铃之事?”叹了口气,周家小妹便转而说道:“妾身一人事小,侯爷如今名动天下,若是在这等事情上为人口实,于大事终是不益的。”

  自上次借陈文吓退了她嫂子的兄长后,金华府城的闺中很快就传出了陈文可能会与周家结亲的风闻,以至于把那些日子以来登门求亲的人家全都吓走了。

  让那位何公子知难而退,这是她原本的目的,而且以陈文的身份地位以及那份赫赫威名,按道理来说何家也定不敢把事情传出去。可是谁想到,这事情还是传了出去,而且越传越邪乎,甚至还有些原本就看她可能因报信的事情得到诰命而感到碍眼的家伙更是将其曲解为不顾父母亲族安危的私奔。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是曹从龙之乱后陈文说与周敬亭的原话,而周敬亭又当笑话把这话说给了他妹妹。可是现在看来,比起猪一样的队友,原来碰上猪一样的对手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只不过,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这个道理她还是明白的,那些蠢货愿意说就让他们说去好了,她本就打定了主意,若是遇不上一个如李贽那般能够不歧视女性的男子,便终身不嫁。他们愿意说就随他们,再多的解释也是枉然。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