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241部分

永历四年-第241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道理,与陈文同去的还有不少明军的高级军官,倒是并肩作战两年多的李瑞鑫和尹钺暂时无法前往,因为他们都需要尽快将本镇的防务熟悉起来。不过用他们得到订婚消息时私下对陈文的话说,吴登科这婚结得不值——尹钺认为以吴登科如今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有更好的人选,而李瑞鑫则表示吴登科原本还是那个老先生的弟子,可是一旦成亲了反倒降了一辈,成了孙女婿,实在是划不来。

  这两个家伙的笑话说得实在不像话,不过陈文也就是听了一个乐而已。只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孙钰也会来的,可是事到临头反而抽不出时间,因为去年的秋税征集似乎不太顺利。

  去年陈文是发过了两笔不小的财,但是以棱堡为主的军事设施的建设、武器的制造、军队的扩编以及工业化的投入却就像流水一般不断透支着浙江明军的库房。秋税事关重大,孙钰不能出席吴登科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尤其是陈文代孙钰转送的贺礼乃是易氏亲手绣出来的,更是让吴登科感动不已。

  起兵多年,严军法厚赏赐乃是戚家军的传统,陈文自然也继承了下来。历次大战,麾下的士卒们都能分到大量的银钱和田土,吴登科这样的高级军官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一个个现如今都是腰缠万贯的富贵人家,成亲的排场自然也小不了。

  ………………

  义乌吴坎头轰动四里八乡的处州镇总兵官吴登科的婚礼进行的同时,东阳县城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也选择在了这一天成亲。只是不知道是否是如后世人选择与名人同一天结婚那般,为的不仅仅是沾点喜气儿,还能多一份虚荣。

  从军一年有余,张益达终于完成了他曾经许下的愿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把祖父母和父母的坟迁到自家的土地上以及娶个媳妇。能够得到这一切,皆是他当初自横店镇逃出去后选择了投军才得到的,否则他恐怕直到今天还只是个奴才而已。

  接下来应该是留个后了,对此张益达有着极大的信心和渴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田土和姓氏传承下去。

  婚礼还在进行,凑热闹的人群中两个老者看着这一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你知道吗,这小子以前是横店镇冯家的家生奴才,后来投了军才重新改回了姓氏。”

  “那他可不能忘了侯爷的恩德,否则就真没良心了。”说着,说话老者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而低声向正在与之聊天的那个老者说道:“我听说,横店镇的冯家自从被抄家后,那座老宅子就一直在闹鬼,听说是冯老爷冤魂不散呢。”

  “得了吧,我儿子在衙门里当差,都说冯老爷根本就没抓住,谁知道他跑哪去了,还闹鬼呢。”

  婚礼还在进行之中,很快两个老者就把刚刚说过的话抛诸脑后,毕竟在这大好的日子说这个确实是不太像话。

第七十三章 世袭

  参加过了吴登科的婚礼,陈文便返回了安远侯府继续的他工作,不过眼看着身边的成亲,陈文突然也萌发了找一个姑娘谈场恋爱的冲动。这等冲动似乎他记得从前每一次参加婚礼随了份子之后似乎都会有过,只是这一次是否亦是如此就未尝可知了。

  二月初,新近编练的新兵已经开始分批次的编入到各个战兵营以及各地的驻军之中,不过距离这些新兵在精神和与其他同袍的配合上的完全融入起码还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陈文决定一次性的解决掉军中的世袭军职问题。

  这个问题来自于明王朝本身的制度,世袭军官加上世代相传的军户身份,这组成了明王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虽然到了明成祖朱棣时就已经开始组建三大营来作为国防的核心力量,甚至到了后来,随着三大营在土木堡的覆没以及其衍生品的迅速腐化,明王朝更是拿出了募兵制来取代这一切。但是即便如此,卫所制度的税赋、兵员或是军官的产出以及遍布全国的卫所在保全地方的职责依旧是明王朝统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眼下已是残明末世,满清入关多年,也已经开始了消化卫所制度的制度改革,虽然改卫所为府县、化军为民的一系列工作才刚刚开始不久,但是明王朝自身的制度已经腐朽崩坏,为了反对满清而全盘利用原本的制度只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甚至把自己玩死在里面。

  体制改革是必要的,而且陈文也早已开始了进行,但是与他此前进行过且依旧还在进行着的军镇、卫所的改革不同的是,世袭军职原本就是封建化的产物,而封建化则是他始终在军中尽力革除的。可是身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他可以剥夺自己的封建利益,也可以通过丰厚的赏赐和洗脑作为交换来将一些封建化的陋习驱除掉,然而世袭军职对军中将士来说事关他们的子孙后代的福祉,陈文根本没有可以用来交换的代价。

  既然如此,妥协,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但是妥协归妥协,陈文却并不打算让他的这支大军出现封建化的复辟,这是原则问题,不容有丝毫的妥协。

  经过了一个月的考量,陈文决定拿出一套类似于武散阶的体系来作为世袭的标准,而非继续使用明王朝原本的那套世袭卫所军职的体系。

  武散阶始于盛唐,在明王朝并非没有,从级别最高的正一品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到最低级的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上下一共三十级。可这一套体系原本就是荣衔,现如今明王朝也在继续使用,陈文可不打算在这上面再给什么人留下漏洞,无论是监军文官,还是别的勋贵武将,就算是皇帝老儿也没戏。

  陈文从来就没想过当什么忠臣,驱除鞑虏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妥协,但是皇帝所代表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和人格上的不平等是根本不能妥协的。

  自立门户与否还是后话,毕竟要先把满清这个狗熊打死了才能有机会分肉,否则他来这么一遭又是为何。但是即便必须要有一个朱家的皇帝在,他也会剥夺掉皇帝的权利,规规矩矩的做一个吉祥物,就像英国女王那样主业是遛狗,副业才是当女王才不会威胁到他以及他的子孙后代的未来,后世的中国人自然也不用担忧再跳出来个什么昏君来霍乱天下的问题了。

  擅改祖制的事情陈文已经做了不少,军镇、卫所还在持续改良之中,但无论怎么改也不可能改回成原来那一套了。

  事实上,陈文新近筹划出来的类似武散阶的制度,其实就是军衔制度,只是名字不会去用什么中将、少校、上尉之类的东西,而是借唐宋时的武散官名称来作为军衔,并且会授予一些诸如肩章、领章之类的标记来加以注明,也好进一步明确军中的上下级关系。

  只不过,距离真正驱除鞑虏的那一天还很遥远,至少陈文拿不出什么类似于“五年平辽”之类的计划。既然如此,一口气将所有的军衔全制作出来只会束缚住自家的手脚,所以他只是自低向高做出了十来个暂且拿来使用而已。

  按照陈文的计划,最低一级的称为陪戎副尉,与唐宋时相仿佛,用于授予战兵营的火器队队长、骑兵什长等低级军官;其上一级的乃是陪戎校尉,战兵营的步兵队队长之类的低级军官就可以拥有。以此类推,到了战兵营的指挥一级,则是要到致果校尉才能够担任,而营中的军需、军法、监军等各官则再降一级。

  这些都是军中所使用的军衔,而世袭上世袭的便不再是官职或是差遣,而是军衔。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明王朝的官职、差遣、荣衔都已经烂大街了,比如陈文如今的盟友张自盛,他的军中男女老幼加一起不过万余人,可光是总兵官就有五十来个,平均一个人才管两百人而已。若是换做天启或是崇祯初年,一个管两百人的军官也不过是个千总罢了,顶多是个守备。那时候,一个总兵官,哪怕只是团练总兵光是亲兵、家丁都比这个数字要大。

  官职低授泛滥的现象太过惊人,陈文也只能管好自家这一片地盘罢了。不过世袭军衔一出,除了军衔制度得以在军中展开,军队的上下级观念开始作为堤坝抵御封建化的洪流外,以后再有胜仗他也不用再拿出那么多的田土来赏赐了,毕竟各地的荒地虽说不少,但也总有个限度不是。

  当然,世袭军衔的前提是年龄等条件符合标准,且经过相应级别的考核,达不到的享受不到这份权利。至于贿考什么的,暂且还没有担忧的必要,因为能够获得世袭军职的军官还不算太多,而他们的子嗣距离世袭军职更是遥远。

  世袭军衔的制度一经公布,军中登时便是一片欢腾赞颂之声,如今浙江明军势头正盛,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看到了未来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承袭军中的职务,不至再像他们一样从小兵开始从头来过。

  至于为什么会将其复杂化,陈文的解释很简单,那便是世袭卫所军职已经烂大街了,而且还在继续的泛滥下去,眼下别说是什么世袭千户、百户了,即便是世袭卫都指挥使又能如何,难道卫所真的有那么多官职能够给你们世袭吗?

第七十四章 扩编


  改良后的世袭军职制度已经开始深入人心的同时,陈文计划中的那七个战兵营以及各县的守备部队也已经正式编练完成。

  各县驻军方面,金华府和处州的缙云县,这些原本的占领区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编制,只有兰溪县那里陈文决定增加了一个哨的编制,为的是防备去年始终没有出战,相比已经恢复了元气的严州绿营。

  新近夺取的占领区那一块,处州除了府城驻兵三百,配以附近的那座小型棱堡的两百余守军,其他的各县尽皆都是一百人的守军来维持本县的稳定;而衢州方向,由于将是陈文计划中的下一步进军方向,看守粮道、督促民夫以及作为紧急时刻的援兵的要求较多,所以编制上也更大一些,其中龙游县驻军五百,衢州府城则驻兵八百。

  这样一来,金华各县驻军一千六百余人,衢州各县驻军一千三百余人,处州那边则是一千余人,再加上安华镇、虎鹿镇以及处州府城左近那座,总计三座棱堡的驻军,浙江明军在这个三个府的地盘总共留守有五千出头的大军。只是这五千人分散在了三个府的广大区域,再加上几乎都是步兵,而且很多还都是从新兵训练营中训练成果相对一般的那一半,战斗力不强。若光是用于守城的话,应该还是足够的。

  驻军只是由于各县以及要点的防御的,想要收复失地还是要看战兵营。

  扩军之前,陈文麾下有南塘、义乌和东阳这三个战兵营以及一个镇直属营。按照扩军计划,南塘、义乌两个战兵营各抽调一个局的步兵,只是用新兵补全编制,并没有再行改编;东阳营一分为二,跟随陈文进军衢州的保留东阳营的番号,补全编制,而始终为安华镇棱堡进行策应的另一半兵种更为齐全的东阳营则补进去两个局的步兵,命名为浦江;另外还有一个名为丽水的纯粹由新兵组成的战兵营,只是军官还都是来自于各部而已。

  除此之外,镇直属营补进两个来自南塘和义乌的局以及一个由新兵组成的局并抽调出部分骑兵组成一个新的步兵营,而在神塘源之战中分别隶属于左右两翼的那四个局的步兵则补全编制作为最后一个营。

  这两个营前者名为近卫,只是针对镇直属营这个原本的名字进行了一次改写而已;而后者,则被命名为神塘营,用以纪念这个营在成立前浴血奋战过的那场大战,以及他们在对抗清军成建制的鸳鸯阵时表现出的武勇和坚韧。

  这样一来,陈文的这支浙江明军在这一次的扩编中从三个营一口气扩编为包括南塘、义乌、东阳、浦江、丽水、近卫和神塘这七个营。每个营按照原本的编制,各拥有四个步兵局、一支百骑的骑兵大队和营属的炮兵、工兵以及其他附属人员,近两千人的编制。

  只不过,比之去年年底的时候,大量新兵的加入战斗力方面还是无可避免的有所下降。

  南塘、义乌和近卫三营都只是补充进去了一个局的步兵进行打散混编,战斗力下降幅度较低,而神塘营和浦江营则一个仅仅补充了骑、炮、工等兵种,而另一个则只是补充进去了两个步兵局,下降幅度稍大一些。相较之下,虽是同样出自东阳营,但是保留了番号的则增加进去了更多如炮兵、骑兵、工兵之类的新兵,下降幅度要比浦江营更大一些。

  当然,这还不是最弱的,新成立的丽水营全部都是新兵,只有军官比较有经验,但士卒都没有经历过战事,换言之就是没有见过血,陈文暂时也不敢用她来打什么硬仗,还是先跟着几个老兵较多的营头积累积累战斗经验为妙。

  这种非平均的扩编手法,虽然制造出了一个满营新兵的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但是原本在去年作为主力的南塘、义乌和镇直属营的战斗力保全了下来。况且,这个新兵营的士卒们也都训练了一个多月了,暂时也没有作战任务,总比他刚刚杀入金华府时仓促组建,仅仅训练了一个多月就被迫迎战包括督标、抚标在内的进剿清军的义乌、东阳二营要强吧。

  扩编后为士卒融入战阵的训练还在继续,不过孙钰那边征收去年秋税的情况却实在不怎么样。

  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夏税不能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税不能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

  前年下半年陈文收复金华时,夏税已经完结,秋税则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清军在金华府造成的破坏极大,陈文和孙钰商议后减免了大部分地区的秋税,而军队则只能依靠着缴获、捐赠以及陈文的借款撑到了第二年夏税开始征收。

  可是到了第二年四月,陈文帅军出征衢州,而六月竟爆发了曹从龙之乱,导致了原本征收上来的夏税以及大量的储备在玉山镇被台州清军焚毁。

  所幸的是,收复龙游时,陈文接手了马进宝的宦囊,并且在平叛的过程中抄没了部分士绅富户的家产,总算是缓过了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