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43部分

寒门首辅-第43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掌柜灰头土脸的转身离去,谢慎见他走远便急忙冲谢方道:“大哥,刚刚这厮和你说了些什么?”

    谢方叹息一声道:“还能是什么,他想和为兄合作贩茶的事情。”

    “大哥答应他了?”

    “那倒还没有,为兄只跟他说要考虑考虑。”

    谢慎心中一沉,却是气不打一处来。

    大兄为人也太老实了。老话讲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还真是有道理。这吴掌柜当初那般对大兄,大兄却是以德报怨,竟然想开始跟吴掌柜合作。

    像吴掌柜这样的人,最是唯利是图,奸商的嘴脸暴露无疑。若自己没有拿到秀才功名,这吴掌柜肯定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谢家的人。

    “大兄若是想贩茶,大可自己去贩,没有必要和这种小人合作。再者说了,我想要入股冯家书坊,由大兄和冯掌柜一起打理书坊的生意。”

    这并不是谢慎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在归途中思量许久作出的打算。

    他和余姚县,绍兴府两个书坊掌柜都很聊得来,但再怎么说那也是外人。

    人心隔肚皮,天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为了以防万一,谢慎决定入股书坊,让大兄代为打理书坊的事宜。这样谢家就成了书坊的半个东家,自然不怕再被人暗中摆道。

    而且余姚冯家书坊的体量并不大,入股并不算艰难。

    谢方则是微微一愣。

    入股书坊?

    小郎写书在书坊卖他是知道的,这宅子就是靠小郎卖书的钱买下的。可是要让他真的入股书坊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他除了贩茶卖茶外一窍不通,打理书坊似乎他并不擅长。

    仿佛看出自家兄长心中疑虑,谢慎便解释道:“这书坊入股并不是叫大兄全权接管,只不过是和冯家合作罢了。等到了年末,大家再按照赚取银钱五五分成。当然,大兄也可以和冯家的人多学学,这书坊做好了可比卖茶贩茶赚钱!”

    。。。。。。

    。。。。。。

    推荐一本好书,【原始人都惊呆了】穿越原始社会,造刀造剑造火器,造车造炮造飞机。

第九十八章 双双金鹧鸪

    (求收藏,求推荐票!)

    谢方还是显得有些犹豫:“真的行吗?”

    “大兄便信我一次,过几日大兄拿着银钱去找冯掌柜,我提前和他打好招呼,不会出差池的。 ”

    谢慎心中苦笑,自家大兄实在是太老实了,真的需要他在商海中好生历练一番。

    谢慎早想清楚,大兄没有功名在身,经商赚钱是最合适不过的。科举这条路十分艰辛,越往后走需要用钱的地方便越多。将来不管是授官外放还是授庶吉士入翰林院,这之后都有大笔的花费。

    如果是外放到一方主政,那就需要私聘幕僚。如果在翰林院读书等着将来馆选,京师米贵光租住宅子每年就是一大笔花销。

    没钱的话,实在是举步维艰。

    先让大兄在书坊练练手,等到积攒了足够的银钱并且时机成熟,谢慎甚至想让大兄开一个钱庄。

    在大明朝除了贩盐就是这个行当最赚钱了。贩盐是不行的,没有盐引贩私盐抓到是要杀头的。

    至于费尽气力搞到盐引去和官家合作,光是孝敬打点的银钱就得叫你吐血,一番折腾下来人还不得半死。况且在拥有足够的实力前,和官府合作贩盐完全会被牵着鼻子走。这当然不是谢慎想看到的。

    盐运使卢仲景的案子就在眼前,天知道涉足这块会和多少大人物交涉。

    锦衣卫,东厂,还有他们背后的人,想想就让人脊背发凉。

    这运司衙门就像一个搭好的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谢慎现在一心放在科举上,还是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可钱庄就不一样了,明代的钱庄虽然并不那么成熟,但盈利模式已经完善。

    谢慎也有心把一部分票号的业务引入其中。只不过这个工作得循序渐进的开展,不能太急功近利。

    还是那句话,他得慢慢培养大兄经商的能力。只有大兄谢方千锤百炼拥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为谢家赚取更多的银钱。

    谢慎虽然有能力,但他要考科举,是断不能经商的。

    “那便好,那便好。”

    谢方笑吟吟的把弟弟往东厢房里推:“你大嫂去临街扯布去了,小郎你也累了,趁着这个工夫先回屋里叫水芸和二丫好好服侍你。等你大嫂回来叫她给你烧饭吃。”

    谢慎听得眼圈一红道:“便听大兄的。”

    来到大明后,他有过怅惘有过茫然,是大哥大嫂让他坚定了信念,接受了这一切。

    这一年多来他完全按照一个明人生活,读书,科考,搏得了这一切。

    是兄弟亲情支持着他,让他不住前行。。。。。。

    手足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浓浓暖意,只是兄友弟恭,这在谢慎看来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东厢房很大,足足有三间。谢慎推门而入,却并没有人迎出来。

    谢慎寻思着两个小娘子估计在午睡,便放缓了步子走到内室去。

    一进内室,果不其然看到两小娘子倚靠在桌案前睡着了。

    桌案上,还摆着两块绣到一半的帕子。上面绣着一双鹧鸪。

    谢慎轻盈的走到床边取来薄巾给两个小娘子搭上,这才回到床边脱掉外衫倒头睡去。

    。。。。。。

    。。。。。。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谢慎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见到两个小娘子围在身边,唇红齿白,吟吟带笑只觉得似梦一般。

    “公子终于醒来了!”

    二丫当先发声,声音恰似叮咚泉水般可人。

    谢慎坐起身来醒了醒神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水芸朝窗外指了指道:“已经申时了。”

    谢慎一拍脑袋苦笑一声。

    他竟然一觉足足睡了一个多时辰,看来这一路确实太累了。

    二丫向前挪了挪,笑吟吟的看着谢慎:“公子这次去杭州府可是给我带好东西了?”

    水芸则是有些嗔怪的瞥了二丫一眼道:“公子刚一回来妹妹就说这些,不怕公子生气吗?”

    二丫摇了摇头道:“水芸姐姐,这你便不懂了吧。公子难得去一趟杭州府,自然要给我们带些东西。我若是不问,公子反倒不开心了呢。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女为公子者容!”

    “是女为悦己者容!”

    谢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个小萝莉还真是惹人怜爱。只是她小小年纪正是懵懂之时,懂什么是男欢女爱吗?

    “女为悦己者容,和女为公子者容也差不多嘛。总之,我们穿着打扮还不都是给公子看的嘛。”

    小萝莉撇了撇嘴,有些委屈的说道。

    谢慎连忙安慰道:“你说的都对,我确实给你们带了些胭脂水粉,就在那包裹里,你去取来吧。”

    小萝莉听到胭脂水粉,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快步走到桌案前解开了包裹。

    “水芸姐姐,你快看啊。公子给我们买了好多胭脂水粉!”

    水芸面颊一红道:“小点声,被旁人听到还不叫人笑话。”

    “这里哪里有什么旁人,水芸姐姐你也太小心了。姐姐你快看,这个脂粉颜色我用合不合适?”

    谢慎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就是些胭脂水粉瞧把小萝莉乐的。

    “公子,要不要奴家给你烧热汤沐浴?”

    水芸无奈的瞥了一眼小萝莉,转身冲谢慎道。

    “不必了。一会我还要出去一趟。”

    谢慎摆了摆手,随口道。

    “出去?公子刚刚回到余姚不歇一歇吗?”

    水芸显得有些惊讶,柔声d县学新生员都已经进学,我因为去杭州府已经耽误了几日课业,如今回来自然应该第一时间前去县学。”

    县学不同于书院,是官办学校,规矩自然要严苛不少。

    谢慎虽然已经和孔教谕提前打过招呼,但既然回来了也该及时前去县学报道。

    虽然他现在已经是生员,但要想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仍然需要发奋努力,在岁试,科试中取得佳绩。一等廪膳生员虽然基本已经保底,但既然有实力,为何要徒增不确定因素呢。

    正好他也几日没见谢丕和王守文,这次去了县学可得好好聊聊。

    。。。。。。

    。。。。。。

    推荐好书:《这个天国不太平》。。。。。重生为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宣称:日不落帝国,第一代西班牙已落幕,第二代英国日薄西山,第三代是华夏,正冉冉升起!

第九十九章 县学原来是这样的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无念伤辰和半生狂想的打赏

    谢慎虽然去过县学,不过那是为了参加县试。现在真的作为生员进入县学进学,心境又大有不同。

    再怎么说县学也是官办教育机构,比普通书院档次要高上不少,说出去还是很有面子的。

    少年出了自家宅邸,沿着青石板路快行,轻车熟路的来到县学大门前。

    那县学的门子认得谢慎,陪着笑脸道:“谢生员回来了?快快请进。”

    谢慎冲他拱手一礼,便跨步迈过门槛。

    稀稀疏疏的有生员从学宫往外走,谢慎瞧他们都很面生,心道怎么不见王守文,谢丕他们。

    “这不是大名鼎鼎的谢案首嘛,幸会幸会!”

    一个身着墨直裰,套着褐半臂,宽额方面,身材高挑的儒生走到谢慎面前,自是拦住了去路。

    这人十七八岁的样子,却是面生的很,谢慎颇是有些疑惑的打量着他。

    “这位公子是?”

    谢慎皱眉发问,他并不认识这人,可对方竟然主动上来攀谈,看来不简单。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本能的警觉起来。

    “在下王章,是守文的兄长。你可能不认得我,不过王某可见过你。你上次来拜见孔教谕我恰巧和你打个照面,孔教谕还叫我多向你请教呢。”

    谢慎有些发蒙,他印象中王守文并没有这么个兄长啊,这厮真是扯谎都不打草稿啊。

    那王章看出谢慎心中疑惑,便解释道:“守文这一支前些年从族中分了出去,不过还是归在上塘王氏。”

    谢慎听到这里方是恍然大悟。

    王华那一支是秘图派王氏,很早之前就迁到余姚,世代定居于此。与余姚本地豪族上塘王氏颇有联系。

    两家族有联系不假,但要扯什么族谱就太离谱了。

    事实上王华这一支最多能算上塘王氏的远亲,王华考中状元后,上塘王氏的族长曾舔着脸去求王华并回上塘王氏,美其名曰认祖归宗。这个提议当时就被王华拒绝,上塘王氏的家主虽然很没有面子,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对外宣称是王华强行分家。

    不过稍稍清楚内幕的人对此都是了然于胸,上塘王氏不过是骗骗自己罢了。

    只是看来这王章和王守文关系应该不错,不然王章也不会自讨没趣的和王守文攀亲。

    “原来是王兄,久仰久仰!”

    谢慎也不想跟他闲扯,便抱了抱拳虚应了一记,思忖着找个什么理由离开。

    “王某对谢案首一直很推崇,今日一定要浮一大白。时日已经不早,不若谢案首就和王某一起去酒楼喝两杯,闲话几句。谢案首看如何?”

    谢慎这下无语了,这个王章真是比他还自来熟啊,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人明显是自己虔诚的粉丝啊,就这么把他打发走确实有些不妥。。。。。。

    可是,可是现在是进学时间啊!

    终于找到理由的谢慎一阵狂喜,便冲那王章拱手道:“王兄,谢某确实很想和王兄一起品酒,可是谢某刚刚返回余姚,正打算去拜见孔教谕。不如酒宴的事放到后面再提。”

    王章这下可笑的合不拢嘴,一边拊掌一边道:“谢案首,现在已经过了申时,别说孔教谕了,你看这偌大的学宫里还有几名生员?”

    原来如此!

    怪不得谢慎刚刚进入县学时看到有生员稀稀疏疏的朝大门走,原来现在已经下学,留下的都是自学的优等生。。。。。。

    王章怕谢慎不明白,便在一旁解释道:“谢案首恐怕还不知d县学的进学时间?除了每半月例试时需要在学宫待上整天,其余时刻都只需进学半日即可。”

    “那这剩下的半日呢?”

    谢慎十分无奈的问道。他本以为自己对科举制度已经很了解,但现在看来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剩下的半日自然是去斗诗了!”

    王章得意洋洋的夸耀道:“不是愚兄自夸,愚兄创立的这海棠诗社在这县学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谢案首若是能够加入海棠诗社,咱们便可以一起俾睨群雄!”

    王章说的天花乱坠,谢慎却是心中直打鼓。

    这个王章看年岁也不小了,又是出自上塘王氏这样的豪门世家,照理说早该中举,可他如今还在县学中鬼混,看来学问也不怎么样。

    这样的人创办的诗社其品味能够高到哪里去?

    不过诗社确实在明代士子中流行。尤其是在成化以后,世风变得奢靡,诗社成为了士子附庸风雅的最佳选择。相互之间吹捧一番,既可以满足这些士子的虚荣心,又可以起到广告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在大明朝这样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作广告怎么能出名?

    君不见大明四大才子,也多是吹出来的。论才学有几个比的过杨慎?

    到了万历朝,诗社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达到了顶峰,假借诗社狎妓更是非常常见。

    不过在谢慎印象中,弘治朝诗社还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啊。

    谢慎苦笑一声道:“斗诗这种事情似乎有违圣人教化,怕是不妥。”

    他心道哥哥肚子里的诗歌总共就那么几百首,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这些诗歌不但可以用在结交名臣上,还可以出诗集卖钱,若是用在斗诗上,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这不符合谢慎的行事风格,不行,绝对不行!

    “圣人教化,谢案首还信这个?罢了罢了,谢案首若是忌讳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