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83部分

寒门首辅-第283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朱厚照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

    一番折腾下来,弹劾唐寅、谢慎的朝官发现一切都没变。谢慎还是那个当朝次辅,唐寅还是顺天府尹。

    他们似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直接把脊背露给了谢、唐二人。

    谢慎的反击开始了。

    他命唐寅搜集这些权贵侵占田亩,为恶京师的证据并亲自呈奏给天子。

    如果说唐寅做这些事情有擅专之嫌,谢慎做这些却是绝无问题的。

    他是内阁次辅,公认的首辅接班人,如果连他都没有权力处理这些问题,那大明朝恐怕也只有皇帝陛下本人有这个权力了。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朱厚照本就对谢慎有所愧疚,正好借着机会给谢慎以补偿。

    这些涉事官员皆被刑部大理寺调查提审,证据确凿者立即查办。

    京师上下一片叫好,百姓皆是称赞小阁老贤能,皇帝陛下英明。

    当然,这还不算完。因为谢慎就着机会向天子提及了京师皇庄的问题。

    所谓皇庄,当然是指直属皇家的庄园。

    这些庄园所产粮食、蔬菜直接供给宫中,多余的由宫廷采买机构处理。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合法化免交税赋的庄园。

    如果仅仅如此,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负责管理皇庄的都是太监,而太监是最贪财的。

    他们假借着皇家的名义,肆意侵占土地,把百姓的田地并入皇庄,实则是谋取私利。

    百姓们没权没势,自然不可能跟这些太监硬来,只得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土地变成皇帝陛下的。

    其实这件事上朱厚照挺冤的,平白无故的替人背了黑锅,还蒙在鼓里。

    故而当谢慎把这件事拿出来郑重的跟朱厚照禀报时,朱厚照一脸懵比。

    “先生所说当真?”

    “陛下,臣怎么敢欺骗陛下。臣所说句句属实,陛下若不信,可以把那些掌管皇庄的公公一一叫来询问。”

    “这帮贱婢,竟然敢打着朕的旗号侵占百姓田亩,当真该杀!”

    朱厚照攥紧拳头,眼神中透出杀意来。

    比之文官,宦官的背叛让朱厚照更难容忍。

    前者是臣,后者不过是家奴尔。

    若是连家奴都敢瞒着主人为所欲为,这个家还如何管理?朱厚照这个家主又有何威信可言?

    “张永呢,给朕滚进来。”

    朱厚照的胸口急剧起伏,歇斯底里的怒吼道。

    御用监太监张永闻言战战兢兢的跑进来,跪拜叩首道:“奴婢该死,不知皇爷有何吩咐。”

    “你的那些崽子们干的好事啊。他们往朕的脑袋上扣屎盆子,朕还无法辩解,你说说看朕该怎么处置他们?”

    张永直接吓傻了,心道这帮兔崽子究竟做出什么事情,竟然让皇爷如此气愤。

    “奴婢斗胆请问,他们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你自己看罢!”

    朱厚照愤怒的将奏疏丢给张永,直接拍到了张公公的脸上,痛的他险些昏倒。

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

    如果说大明天子在面对文官集团的咄咄逼人时还会有所顾忌,其面对宦官时完全是一副君临天下的姿态。?

    与汉代、唐代宦官干政甚至决定皇帝废立不同,明代的宦官就像皇帝饲养的宠物,皇帝叫他们往西他们不敢往东。

    哪怕是大权阉,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还不是皇帝一句话就弄死了。

    皇帝想要弄死一个太监真的就跟杀鸡差不多。

    张永战战兢兢的展开奏疏来看,越看越惊,越看越怕。

    皇庄的事情他是听过一些的,也拿了不少好处。本以为这种事情不会被爆出来,谁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走漏了风声,被人检举了。

    “奴婢该死,奴婢疏于管教这些贱婢,奴婢该死。”

    张永跟在朱厚照身边这么些年,对这位爷的脾气秉性可谓十分了解。

    皇爷最厌恶的就是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

    皇庄这件事皇爷明显不知情,却平白无故的背了黑锅,不气愤就有鬼了。

    张永的应对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

    朱厚照冷冷质问道:“哦?这么说你是不知情咯?”

    张永连忙道:“奴婢确实不知情啊。奴婢要是知道,肯定立刻把那些兔崽子的腿打断。”

    事已至此,张永选择了断尾求生,丢车保帅。

    他虽然拿了那些兔崽子的孝敬,但那又如何?谁叫他们做事情不做干净,留下把柄给对人抓?

    假如张永不狠下心来,恐怕连带着他都得倒霉栽跟头。

    朱厚照默然不语。

    张永是跟着他多年的老人了,恭敬有加从未有一句怨言。他是不相信张永会欺瞒他的。

    如果只是下面的人作威作福,那朱厚照处理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便在此时张太监的余光扫到了一旁的谢慎,直是打了个冷颤。

    小阁老的目光很有寒意啊。

    良久,朱厚照才发声道:“这件事先生觉得朕该如何处理?”

    “陛下,臣不敢妄言。”

    谢慎十分合分寸的说道。

    “无妨,是朕叫先生说的。”

    朱厚照微微笑道。

    “启禀陛下,以臣之见严惩涉事宦官,并将侵占田亩归还百姓方能压下这场风波。”

    “恩,这件事就交给张永办好了。”

    说完转过头来:“朕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

    “奴婢遵旨。”

    张永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朱厚照这么说就证明他已经原谅了自己,只要拉出两个替死鬼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都退下吧。”

    “臣告退!”

    “奴婢告退!”

    谢慎与张永先后出了寝宫,谢慎走在稍靠前的位置,张永催步跟了上来道:“小阁老请留步。”

    “哦?张公公有何见教?”

    张永心中一沉,心道果然这里面有事情啊。

    “的。咱家哪敢指教您啊。无非是方才的事情,咱家想要向小阁老道个歉。”

    “道歉?张公公不必向本官道歉。张公公若真的想要道歉,那也应该向陛下,向天子百姓道歉。”

    谢慎其实很早就想动皇庄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这一块基本都被宦官把持。

    一旦要动皇庄,意味着要和宦官群体撕破脸皮。

    至少在眼下,这不是谢慎想要看到的。

    其实宦官群体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譬如张永和谷大用就不太对付,更不用说掌管东厂的马永成了。

    “暗话,这件事咱家是真的不知情啊。咱家一定会严惩那些兔崽子,绝不会叫他们给皇爷抹黑。还请您对咱家网开一面吧。”

    以谢慎现在的圣眷,便是张永都不敢直拂其锋芒的。

    “张公公说这话本官就不明白了。本官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并没有任何针对张公公的意思啊。”

    其实,谢慎也知道张永在这件事上未必屁股干净,但有些时候该糊涂还是糊涂一些的好。

    他还有需要张永配合的地方,真换一个人来恐怕还没有张永做的好,若是更没有节操没有底线,那就有的头痛了。

    “多谢小阁老。”

    谢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已经是给张永充足的暗示。

    只要张永能够把事情摆平,处理的漂漂亮亮,那谢慎是无意深究的。

    至于天子怎么想就不是谢慎能够保证的了。

    皇庄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难,但如何限制太监的权力,叫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却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毕竟他们是直接经手具体事务的人,且缺乏监管,想不动心思都难。

    大明的贪官虽然多,但至少还有风宪监察官,太监靠谁监察?难道搞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

    所以更多时候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预防问题的发生真的是无比之难。

    好在张永还是很上道的,揪出了几名涉事的太监,杖责立威。

    一百杖打下去,三名太监直接毙命,剩下一人也是半死。

    张永用雷霆手段与这些太监划清关系,表明自己绝无侵占百姓田亩之意。

    这个态度还是表的很到位的,朱厚照很满意,嘉奖了张永一番,结果皆大欢喜。

    不过谢慎却是陷入了沉思。

    现在看来皇庄是不可能废止的,那么如何对其管理者进行监督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已有模式明显不可行,引入专业化的人才管理?似乎更不可行。至少皇帝陛下那里应该就会有意见。毕竟这些属于皇帝的私产,和内帑一样只有皇帝能用。如果叫‘外人’接触到这些,似乎有损皇威。

    谢慎觉得有必要按照文官的京察、外察制度对这些管理皇庄的太监也进行考察,这样一来至少让他们绷着一根弦,不至于无所顾忌。现在看来,东厂似乎是负责考绩的最合适的机构。

    考评优秀的太监可以留任或者升任,考绩差的太监会被贬官。如果考绩垫底,那不好意思,只能卷铺盖滚到南京养老了。

    京师乃是天子脚下,不养闲人也不养废人。

    谢慎初步完成了设想,并将这一设想记录了下来与李东阳顾鼎臣商议。

    三人一番讨论后觉得这个设想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便由谢慎执笔,李、顾附名写了一封奏疏打算呈递御前。

    作为阁臣,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只要稍有不妥便会被风宪言官喷的体无完肤。而如果无所作为,又会被喷尸位素餐,纸糊阁老云云。

    故而内阁大学士应该是最难做的官了,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从谢慎入阁参预机务以来,他便深深体会到了这点。

    所以他每一步走的都很稳,就是怕有心人拿住做文章。

    但走的再稳也有扯着蛋的时候,比如这次请求东厂监察考绩皇庄负责者的奏请,就引得了马永成的不满。

    作为东厂厂公,马公公自然不想背这个黑锅。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就这么为难掌管皇庄的小兄弟实在是不够意思。

    马永成明确的向天子表明了态度,这件事东厂不该管。

    当然,理由肯定是充足的,足以让所有人闭嘴。

    朱厚照本身也不想把事情搞复杂,毕竟皇庄赚的多了内帑便丰实。

    马永成的表态也有些道理。

    一边是内阁三学士,一边是东厂提督太监,双方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朱厚照着实不好裁夺。

    这种事情又不宜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真是愁煞人也。

    东厂对此事如此抵触是谢慎没有料到的,既然东厂不愿意那就找西厂好了。

    反正谷大用和谢慎交好,这个忙应该还是会帮的。

    果不其然,当谢慎将此事与谷大用言明后,谷公公明确的表示一切包在身上。

    谷大用亲自前往豹房请求天子让西厂承担起监督皇庄的责任,朱厚照犹豫了片刻还是同意了。

    一场博弈最终以内阁三学士胜利而告终,马永成和张永皆是心有戚戚然,对谢慎更加敬畏了。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十日后李东阳上书辞官。

    一时朝野震动。

    李西涯公自打弘治八年入阁参与机务以来,历经两朝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内阁顶梁柱。

    这么一位极具象征性的人物在这个时候辞官,自然是引人遐思。

    李东阳不像谢迁,谢余姚在正式辞官前就数次表达过隐退致仕的念头,而李东阳却从未有过。

    这一次,是李东阳唯一一次公开上书请求辞官。

    最震惊的自然要数大明天子朱厚照了。

    如果说谢慎是最合他心意的臣子,那李东阳就是他最为敬重的。

    李东阳一旦致仕,父皇给他留下的辅命班底就彻底散了。

    徐溥、刘健、谢迁,现在终于轮到李东阳了吗?

    朱厚照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此他还是有些伤感的。

    按照惯例,天子都会象征性的做下挽留。

    朱厚照却没有,他直接同意了李东阳的奏请。

    一来是李东阳确实年事已高,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内阁的诸多事务其实都是谢慎和顾鼎臣来操办,李东阳即便留下来最多也就是个象征,对政务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还不如放其回乡颐养天年,也算是对他辅政多年的奖励。

    二来李东阳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和稀泥,是一个和事老的姿态。

    这在弘治朝自然没什么,毕竟整个弘治朝的政治风气都是如此。

    但到了正德朝,朱厚照却是想一改萎靡风气,求新图新的。

    这样,李东阳的存在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尤其是谢慎的新政提出后,这一点更为明显。

    李东阳虽然对新政基本都是支持的态度,但并没有提出太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可不是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该起到的作用。

    继续拖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还不如好聚好散,叫谢慎上位。

    谢慎一旦接任首辅,许多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而不需要顾忌言官。这对于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是大有裨益的。

    李东阳显然也有些惊讶,天子竟然这么轻松的就放他回乡养老。欣喜之余不免有些落寞。

    宦海沉浮几十载,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若说毫无感伤那肯定是骗人的。

    作为李东阳的学生,公认的首辅接班人,谢慎在这件事中的表态被无数人所关注。

    谢慎以个人的名义劝阻李东阳再留任几年,却被李东阳婉拒好意。

    看来李东阳心意已决,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除非这个人是天子,降下圣旨命令其留任。

    显然,天子并不打算强留,那么李东阳致仕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首辅交接是万众瞩目的事情,不少有心人已经提前抱起了谢慎的粗腿,也有看得清形势的不急在这一时表态。

    无论如何,李东阳离去前送别宴还是要办的。

    谢慎以学生的名义在府中举办宴席,为老师送别。

    应邀参加的都是部院高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