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81部分

寒门首辅-第281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顺天府上下一片哗然。众人都在议论府尹大人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不然为何要去填前任挖的坑。

    大明律法有过明确规定,官员责任由交割日期划分。也就是说,唐寅根本不必担府库的巨额亏空。那都是前任留下的,不会对他的仕途造成任何影响。

    而如果唐寅没事找事要去讨要银钱,将得罪无数权贵,还是**裸的打脸,这让整个顺天府官吏极为惶恐。

    大小官吏纷纷劝起了唐寅,无外乎就是官场做事难得糊涂,没必要事事都弄得明明白白。

    可唐寅心意已决如何会被他们轻易的劝动。

    唐府尹反而把这些劝他的官吏责骂了一通,弄的府衙上下很不痛快。

    唐寅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即命令衙役前去那些权贵府上讨要贺钱。

    衙役们一个个哭丧着脸却又不得不遵从唐府尹的命令。

    别人或许能置身事外,但他们这些贱役还不是上官说什么就得照做?何况发号施令的还是刚刚上任的府尹大老爷。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不叫府尹大老爷放了这三把火把风头出了,恐怕大老爷就会把火气撒到他们身上。那又何必呢,衙门的板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一顿竹笋炒肉下来可得在床上躺个大半月!

    反正天塌下来有府尹大老爷顶着,他们就只管遵命行事好了。

    一时间,京师各大权贵的府邸被顺天府衙役踏了个遍。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被直接打了出去,狼狈的回到衙门。

    对此唐寅自然怒不可遏。

    他想不到京师的权贵竟然无耻到这种程度。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行事做派和地痞无赖一样呢?

    唐寅这第一把火眼看着就要灭了,自然急得团团转。

    良久,方有一小吏献策道:“大老爷,为何不考虑拿些权贵府上的下人呢?”

    唐寅皱眉道:“拿些下人有什么用?下人能够还上这银钱吗?”

    那小吏笑着解释道:“大老爷您想啊,这些权贵最看重的是面子。您要是叫人拿了他们府上的下人,他们面子上肯定挂不住,这样便会主动来府衙要人。这样大老爷不就有直接跟他们对话的机会了吗?”

    唐寅一拍脑袋心道对啊,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只要把这些下人拿到府衙过堂,就能逼这些权贵来要人。

    眼下他愁的不正是权贵不露面的问题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有些悲观。

    拿人总得有理由吧?他总不能平白无故的把这些权贵府上的下人抓捕到府衙来吧?那成什么了?还有一点顺天府父母官的样子吗?

    “只是这罪名”

    唐寅的话还没说完,那小吏就明白了大老爷的意思,嘿嘿一笑献策道:“大老爷放心,这些下人也都不干净,他们嚣张跋扈惯了没少干欺压百姓的事情。大老爷把他们锁到府衙来百姓们只会拍手称快呢。”

    呃

    这一点唐寅还真是没有想到。

    “好,那便依你说的办,本官这就下令命人把他们拘捕来。”

    “大老爷英明!”

    小吏适时的送上一记马屁,心道看来自己经此一事后要被大老爷重用了。

    唐寅下令之后,顺天府衙役立刻气势汹汹的把各大涉事权贵府上的仆人、小厮、门房、护卫都拘到了府衙,听候府尹大老爷发落。

    这些下人们都一头雾水,不明白顺天府尹为何会拘捕他们来。

    直到唐寅身着官袍威严的坐到上首,一拍惊堂木提审他们时才如梦初醒,原来大老爷不是在开玩笑!

    权贵家的下人嚣张跋扈惯了有哪个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当唐寅把他们的罪名一一列出时,他们直是哑口无言。

    唐寅也不犹豫直接丢出签子,先把这些恶仆打上三十大板立威。

    大老爷命令一下,龙精虎猛的衙役立刻上前把恶仆拖翻在地狠狠的提杖用刑。

    一番杀威棒下来,这些恶仆哭的稀里哗啦连声求饶。

    唐寅心中冷笑,他无法直接惩治这些权贵,难道连区区恶仆都不能惩治吗?

    还真以为他这个顺天府尹是个泥菩萨,半点威信没有?

    打完之后唐寅又问了些与恶仆行恶相关的细节,便将众人打入大牢收监。

    他就是要做给这些权贵看,叫他们面上挂不住主动找来。

    开玩笑,他唐寅怕过谁?

    这件事他还有谢慎撑腰,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果不其然,唐府尹拿人用刑的消息传出后,各位权贵们坐不住了。

    别管是公爷、侯爷还是侍郎御史,纷纷以私人名义前来拜访,希望能够化解矛盾。

    可唐寅却不打算这么轻易的就放过他们。

    叫他放人?可以!但得先把前任顺天知府送给他们的贺钱还回来。

    其实说实在的那些贺钱也没多少,但这是一个面子问题。

    要是这些公爷侯爷侍郎御史把接收的贺钱再原封不动的送回去,那老脸往哪里放?

    故而当唐寅明确的表态后,这些权贵的脸瞬时拉了下来,别提有多难看了。

    一个个负气离去,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谈判的意思。

    唐寅知道此事不会善了,但他也不惧怕,因为既然他接了顺天府尹的官,就注定会被架在火上烤。要是没有几分定力那还不如趁早辞官回翰林院编书去。

    权贵们不会善罢甘休,事实上他们很快就发起还击。

    以一票御史为首,他们弹劾唐寅滥用职权,随意拘捕百姓。

    这项罪名看起来很重,实则却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毕竟唐寅下令拘捕的都是权贵家的恶仆,而这些恶仆是或多或少犯了事情的。

    唐寅拘捕他们并用刑责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权贵们心里也清楚,无非是想借着人多势众逼天子降罪于唐寅。

    但他们显然错误估计了唐寅在天子心中的地位。

    这一番非但没有扳回局势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天子把他们狠狠责骂了一通。

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师水深 【4000字二合一大章】

    此,这些权贵们才明白,陛下是真的要重用唐寅,用其一扫京师权贵跋扈的风气。

    起初权贵们不以为意,但现在却发现唐寅就是陛下手中的一柄尖刀,可以随意刺向任何想去的地方。

    好在陛下并没有彻底对他们撕破脸,证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公爷、侯爷、侍郎、御史们纷纷带着前任府尹送来的贺钱来到顺天府,求见唐寅。

    唐府尹也摆起了架子,叫他们排队来。

    等到权贵们交完“赎金”,唐寅这才叫衙役们把那些恶仆从大牢提出来,叫权贵们带了回去。

    至此,前任留下了亏空全部填平,府库重新充盈起来。

    

    

    树立了威信,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至少在顺天府内,所有官吏都对新府尹敬佩有加。

    敢于和整个京师权贵阶层斗法,最终还大获全胜叫权贵们乖乖交还了银钱,这份能力和魄力值得他们追随。

    除此之外,观望的商贾百姓们也对新府尹好感倍增。

    难得京师出了个青天大老爷,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以后有冤情不必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了?

    这个疑问很快就得到了回答。

    朝廷设立的检举箱正式立在了顺天府衙外,接受百姓投信检举。

    别管检举的是多么大的人物,只要你投信顺天府尹就会把信递送至内阁,由内阁大学士递送至御前。

    这样升斗百姓也有了和天子沟通的渠道,虽然这个渠道曲里拐弯绕了一些,但好在能搭上线了。

    这在前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弘治皇爷虽然也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可却极为传统守旧。许多核心的问题他都不愿意去改变,更不必说设立检举箱让普通百姓弹劾大臣了。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检举箱的设立让府尹唐寅的工作量大增。

    因为事必躬亲的缘故,他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分拣检举信上。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检举的内容五花八门,检举的人也各不相同。

    要分出轻重缓急,还要分类归拢,全部办下来唐寅可是大汗淋漓。

    他又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底下的小吏去做。万一这些小吏被那些权贵收买,抽走检举信那可就麻烦了。

    无奈下唐寅只好受些累,等到交上第一批检举信再向谢慎诉苦请求配备一些靠谱的副手来。

    唐府尹花了三日时间才将第一批检举信归拢好,一起带到内阁。

    此时内阁三巨头恰巧都在,李东阳见唐寅背着个大口袋,心中一惊道:“唐府尹背的这是什么?”

    唐寅放下口袋,气喘吁吁的回道:“这里面都是这些天百姓投到检举箱里的检举信。”

    闻言内阁三巨头皆是深吸了一口气。

    这也太夸张了吧?

    满满一口袋检举信,足以见得百姓对京师权贵不满到什么程度。

    只不过以前没有鸣冤诉苦的渠道,百姓们被欺压受了委屈也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好了,朝廷设立了检举箱,百姓们便将积压许久的情绪释放了出来。

    “这个这么多的检举信都是伯虎一人分拣归拢的?”

    谢慎见唐寅一脸憔悴,再联系到他的一双黑眼圈,遂如是问道。

    谢慎不提还好,谢慎一提唐寅便觉得无比委屈道:“谁说不是呢。我一连三天都在做这一件事情,从没有这么累过。这次来内阁便是想向四明你讨要一些信得过的副手,不然全部活儿都我来做,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谢慎不由得笑道:“你瞧瞧你,好歹也是正三品的府尹大老爷,怎么跟没手下一样?那些书吏都是吃干饭的吗?”

    唐寅闻言连连摇头道:“他们?他们可不行。四明你就信得过?”

    谢慎没好气道:“有什么信得过信不过的,反正你还要过目,谁敢造次?”

    “我不是怕他们直接抽走检举信嘛。”

    唐寅十分无奈的摊了摊手道。

    “这倒也是。”

    谢慎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也只能给你配一些书吏,这些人你便能绝对的放心?”

    “总比顺天府衙里的好吧。他们是直接从内阁借调的,没有利益关系,不会惧怕那些涉事权贵的。”

    顾鼎臣则是攥紧拳头咬牙道:“都说京师权贵跋扈,但顾某想不到他们竟然跋扈到这种程度。我内阁定要将其中冤情摘出,为受欺压的百姓做主。”

    “咳咳。”

    李东阳咳嗽了一声,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这件事情四明和九和商量着来吧,老夫便不插手了。”

    谢慎疑惑道:“西涯公这是何意?”

    李东阳面有尴尬道:“恐怕这检举信中会牵扯到老夫。”

    三人皆是大惊。

    在他们印象中李东阳就是文官中的楷模啊,怎么可能有人会检举他?

    李东阳解释道:“老夫一生行事端正,并没有什么可心虚的。不过老夫的女婿太过跋扈,平日里老夫也没少因为他被御史弹劾。此番换成了百姓检举,自然也不可能逃过去了。”

    谢慎那个瀑布汗啊。想不到李东阳这样的老油条挑女婿也能走了眼,竟然挑了个纨绔子。

    顾鼎臣点了点头道:“西涯公这是要避嫌啊。此事便交给我和四明好了,不会让您老失望的。”

    对于李东阳的选择,谢慎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李西涯这个年纪,官声是最重要的。

    李东阳一辈子爱惜羽毛,绝不会在接近致仕的年纪做出徇私的事情。

    他不插手此事便是告诉百官,老夫不是个徇私之人。你们冲着老夫女婿来就好,休要往老夫身上泼脏水。

    “既如此,西涯公也请放宽心。谢某相信令婿也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的。”

    谢慎安慰道。

    “希望如此吧。”李东阳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如若他真的犯了大明律法,老夫也不会包庇。老夫会第一个奏请陛下严惩于他。”

    此时此刻,一旁的唐寅才真切明白京师官场的水是真深啊。

    连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都有可能牵扯其中。

    

    

    经过顾鼎臣和谢慎的进一步筛选,将第一批检举信送到了正德皇帝御前。

    这一批检举信检举是都是王公贵族,大多是侵占田亩,横行街市性质十分恶劣。

    朱厚照看过奏疏后勃然大怒,当即降旨责斥涉事王公,并令其立刻归还侵占的田亩,闭门思过一个月,不得再有横行霸道的行为,否则必将严惩。

    王公贵族不比文官,他们更仰赖天子的鼻息。

    天子个人喜好厌恶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几乎没有人敢与和天子对着干。

    这也是谢慎先选择将这一批检举信递送御前的原因。

    先让天子表明一个态度,让被检举着震骇,给后来人警戒。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假如把王公换成文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恐怕天子会被文官用各种理由怼的体无完肤。

    文官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群体,明明是他们的问题,却能够义正言辞,毫无一丝羞愧之心。

    而如果先拿王公开刀,便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文官们看到天子态度的决绝,至少会心有忌惮,行为也会收敛的多。

    其实检举信这种东西就是一种舆论监督。

    事实证明自上而下的监督模式存在许多弊病。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是文官系统的,自然官官相护。只要不触及要害,糊弄一番也就过去了。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

    而如果想改变这一模式,就必须打破常规,用舆论监督。

    这相当于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

    官员王公们表现如何,普通百姓最有发言权。

    若是受了欺压,写一封检举信揭露王公权贵的恶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也有很明显的问题。

    那就是容易出现诬陷,出现民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