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4部分

寒门首辅-第24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实在没有跪拜的习惯,虽然知道在大明朝迟早得下跪,但能拖一天是一天。

    姚知府的反应还算比较快,当即笑着向刘巡抚介绍道:“巡抚大人,这位是余姚县试案首谢慎,颇有才学。”

    刘巡抚轻咳一声道:“抑末啊,都说绍兴文才汇聚于绍兴,绍兴文才齐聚于余姚,今日某倒想看看这个谢小郎的才学。”

    抑末是姚知府的表字,刘巡抚以姚知府的表字相称其实就是告诉姚知府,今天是私宴,不必太过拘束礼法。

    姚知府颇是有些为难,不禁面露苦色。刘巡抚按临绍兴,他作为绍兴知府自当全程接待,若是把刘巡抚侍候的好了,他的仕途没准还有的救。

    他知道刘巡抚喜欢黄酒,便特地包下了这状元居打算于此宴请刘巡抚。谁曾想这裴千户竟然办事如此不利,连场子都没有清完。若站在眼前的是旁人他早就命兵勇衙役叉出去了,可这谢慎偏偏是县试案首,又刚刚帮他破获了博生记赌坊私自铸钱一案。此时若是赶走谢慎,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传将出去没准还会得到恶名。

    何况刘巡抚已经发话要考校谢慎的学问,姚知府难道能反对不成?

    “谢慎,巡抚大人有命,还不在一旁陪侍。”

    姚知府无意中又瞥见站在不远处的谢丕、王守文一时间却是心中大怒。

    若是谢慎一人倒也罢了,怎么又出来两个?这裴千户到底办的是什么差!

    谢慎见状赶忙回头冲二人使了个眼色,他们这才和裴千户及几名兵勇一起快步退下楼去。。。。。。

    姚知府长出了一口气,此时此刻他对谢慎的好感又加了几分。

    将刘巡抚让至雅间首座,姚知府却是端起酒壶为刘巡抚倒起酒来。谢慎知道这种时候不能抢风头,便双手束立在旁。

    “都坐,今日是私宴不必拘泥礼数。”

    谢慎朝姚知府望了一眼,见姚知府坐下方是恭敬的坐在了下首。

    “这些菜肴都是下官特地为巡抚大人准备的,巡抚大人还请尝尝。”

    “唉,这些不急。老夫在杭州整日山珍海味早就吃腻了,来绍兴巡查,念想着的就是这一口好酒,抑末你可别吊着老夫的胃口啊。”

    。。。。。。

    。。。。。。

    注1:参见《明会典》卷一二八,《兵部,督抚兵备》自弘治朝以来巡抚均于两京各寺卿、少卿,大理寺丞,资历较深的给事中、御史、郎中,以及在外之布政使、按察使、参政,资历较深的兵备副使、上等知府内推升。原职高者为副都御史,称巡抚某处右副都御史;原职卑者为佥都御史,称巡抚某处右佥都御史。

第五十四章 别有一番风味

    (求收藏,求推荐票!)

    刘巡抚这半开玩笑的语气总算让气氛和缓了下来,姚知府陪笑道:“这绍兴别的不敢说,酒却是天下独一份。巡抚大人先尝尝这二十年女儿红味道如何?”

    刘巡抚也不矫情,端起酒杯便酌了一口。入口甘醇继而烈香,他深吸了一口气微眯着眼睛道:“这酒确实烈,老夫十好几年没喝过这么烈的酒了。”

    “巡抚大人若是喜欢,便拉上几坛回去。”

    姚知府心中大喜,他就怕拍不到刘巡抚的马屁,刘巡抚既然喜欢女儿红,他恨不得当即把这状元居里所有的女儿红买下来送到巡抚衙门。

    “抑末啊,这酒是好东西可也不能多饮,老夫今日喝你这一坛便是足够了。”

    刘巡抚捋了捋下颌三寸长髯,淡淡笑道。

    姚知府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不再相劝。

    刘巡抚的清廉在整个大明都是有名的,这点姚知府早有耳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刘巡抚竟然连几坛好酒都不讨要。

    刘巡抚又呷了一口女儿红,轻扣了扣额头道:“说起来这次殿试余姚入榜的便有三人,若不是那王守仁会试因为太过傲气被宾之刻意压了一压,这次余姚出的进士可就要占了绍兴一半了。”

    读书人之间聊天讲究一个气氛,气氛好了可以聊的天南海北好不快哉。而科举自然是读书人最愿意聊的话题。眼下殿试刚刚结束,过几日喜报便会自京师传来。但实际上自会试后那些上榜的学子便肯定会获得进士功名,故而刘巡抚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问题。

    谢慎知道宾之是李东阳的表字,看来李东阳下手还真的挺狠,丝毫不给王守仁面子啊。

    不过王守仁就是王守仁,指望王守仁主动改变性格变得八面玲珑是不可能的。

    姚知府虽然并不是庶吉士但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听到刘巡抚夸耀绍兴文兴鼎盛自然十分得意。

    细细想来这科举成绩也是政绩啊,试问天下除了绍兴,有哪一府能保证次次科举中五六名进士的。这当然有绍兴学子读书刻苦的原因,但他身为知府,劝学进勉的功劳自然也是有的。

    听刘巡抚的意思,似乎他对绍兴学子取得的成绩很满意,这么看来姚知府却是觉得自己升迁有望了。

    “巡抚大人,这谢慎也是余姚籍的学子,他刚刚中得县试案首,下官稍稍考校了他一番,觉得他颇有文采,兴许三年后的大比也能高中呢。”

    刘巡抚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余姚,绍兴的才子层出不穷,抑末你治学有功啊。今日春光姣好,谢小郎你便作一首咏**吧。”

    谢慎思忖了片刻,这咏**是诗别大类,他脑中确实有不少。但这些诗大多是唐人宋人所作,实在是用不上啊。正自惆怅间,他忽然想到杨慎那首著名的《咏柳》,当即吟了出来。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刘巡抚沉吟了片刻,拊掌赞叹道:“谢小郎这诗作的极妙,将春日别离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抑末啊,你治学有功啊。”

    姚知府得了巡抚大人的赞赏,自然心中大喜。他连忙冲刘巡抚拱了拱手奉承道:“若不是巡抚大人重视文教,下官也不可能将治学之道推行的这么彻底。说到底,这都是巡抚大人的功劳啊。”

    刘巡抚捋着胡须笑而不语,谢慎则是心中腹诽。这老头子好生能扯,这诗明明是他作的,刘巡抚都能把功劳推到姚知府上。姚知府又十分识趣的拍起了刘巡抚的马屁,看来这大明官员互相吹捧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了。

    “年轻人当有远志,别离虽然动情,但更需将精力放在求学上。早日考取功名报效朝廷才是汝该做的。”

    刘巡抚起了惜才的念头,冲谢慎说教了几句,谢慎连忙恭敬的回道:“巡抚大人教训的是,学生自当悉心温书备考,早日取得功名。”

    在状元居遇到刘巡抚对于谢慎来说绝对算是一场意外,目前来看他处理的还算不错,至少给刘巡抚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虽然谢慎不知道刘巡抚为何会离开杭州,按临绍兴,但刘巡抚应该是会在绍兴府停留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在府试结束之后才会离开绍兴府。

    自成化弘治以来,巡抚就渐渐变成了常设,其地方化也很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巡抚不能巡视各地政务,毕竟才是设置巡抚的本意。只要刘巡抚在绍兴一日,姚知府就得向侍奉老子娘一样侍奉刘巡抚,便是把府衙让出来给刘巡抚住也不为过。

    姚知府醉心于仕途升迁势必会对刘巡抚极力讨好,让出府试主考官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前谢慎已经在姚知府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若是考官换人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好在谢慎今日偶遇了刘巡抚,并用一首《咏柳》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赞赏。

    所以今日这状元居可算是来的值了。

    又陪着刘巡抚、姚知府用了些酒菜,谢慎便找了个理由告辞了。

    今日是姚知府宴请刘巡抚,若是谢慎不知进退抢了姚知府的风头,引得姚知府厌恶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回到陆家大宅后,谢慎径直行到跨院中。王守文和谢丕正在院中踱步,见到谢慎回到纷纷迎了上去。

    此时天色已暗,二人许久未见谢慎回来如何能不着急。

    “慎大哥,怎么样,你没事吧?”

    谢丕一脸愁容,他们三人好好的去状元居吃酒,却不曾想会碰到姚知府和刘巡抚,这运气也太差了吧。刘巡抚单独把谢慎留了下来,也不知道问了些什么。谢丕家风一直很严,故而便是吃酒这种事情都会内疚自责很长一段时间。他最怕的是今日刘巡抚和姚知府认为他们不务正业,花天酒地。。。。。。

    。。。。。。

    。。。。。。

第五十五章 绍兴府试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洛城太守,夙愿的打赏!)

    若是这般,他们的府试恐怕就有些危险了。

    “怎么会有事?刘巡抚不过留我一起吃吃酒,考校了一番我的学问。”

    谢慎摊开双手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这刘巡抚又不是老虎,为何会让谢丕这么害怕?

    王守文轻咳了一声道:“原来巡抚大人是起了惜才的心思。慎贤弟文采是极好的,作诗自然不在话下。这下反而会在巡抚大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你就不要瞎担心了。”

    “好了,好了。既然没有事情咱们就各自回去温书吧。算一算距离府试也就十几日了,还是少出去吃酒的好。等考完府试,你们俩想去哪儿吃酒,某来请客!”

    谢慎此话一出,二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这些时日因为各种因素确实没有怎么温书,若是再不看看,这状态确实会受到影响。

    读书有时不见得读的是什么,要的是一种紧绷的状态,这一点二人都十分清楚。

    谢慎刚回到自己的屋中,小萝莉二丫便凑至谢慎的身旁道:“公子可算是回来了,我给公子去倒杯热茶喝。”

    少年颇是惬意的伸了个懒腰,坐定在书案前,取了王守仁的注疏笔记准备开始温书。

    身边有人照拂就是好,水芸不在的这些日子多亏了这小萝莉,不然叫谢慎自己照顾自己确实有些手忙脚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啊。习惯了红袖添香,再过苦日子还真有些不适应。

    小萝莉不久便把冲好的钱塘龙井端来,谢慎闻了一下便赞叹道:“这清明前后的龙井果然味道最为醇香,哎,到底是豪门大族,竟然连待客的茶叶都是雨前龙井。”

    小萝莉颇是傲娇的叉腰说道:“这可是我刻意去管陆府管家讨要的呢。”

    谢慎哭笑不得的点了点头:“这功劳我给你记下了,若是府试取得好成绩,你便是首功。”

    “公子温书也别太晚,我可等着你讲那石头记的故事呢。”

    这几日谢慎每晚都会给小萝莉讲睡前故事,已经形成了习惯,要是乍一停下来小萝莉肯定不愿意。可这石头记要讲完没有个把月是不可能的,谢慎真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开了这个头。

    少年惨然一笑,和声道:“放心吧,我忘不了。要是我不给你讲上一段,你怎么肯睡觉。”

    “算公子识趣!”

    小萝莉冲谢慎挤了挤眼,便威风凛凛的离开了。

    还别说,这小萝莉起初和谢慎生分,故而话不多。但几日相处下来,其傲娇的性子便显露了出来,这与水芸对谢慎的百依百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恩,身边的女人若都是一个味道也就没了味道,这和做菜是一个道理,吃腻了一种菜换上一种便会觉得十分可口美味。。。。。。

    谢慎看了几段《大学》、《中庸》的注疏,便觉得有些困乏。他索性将书本摊开,起身朝里屋去了。

    “公子上次讲到了‘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今日该讲下面两段了。”

    面对着身着碎花襦裙倚靠在床头的小萝莉,谢慎竟然有种血脉贲张的感觉。。。。。。

    罪过,罪过。

    “咳,这下一节便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烛光摇曳,罗纱帐中却是别有一番情调。

    转眼便到了府试的日子。

    谢慎经过了半个月的温习,状态已经调整到最佳。若论绝对应考实力,他未必是参加府试诸生中最强的。但他腹中藏有无数名家诗文,只需要随机应变稍稍修改一番,便能写出一篇极为犀利的诗文来。

    这是谢慎先天就拥有的优势,他自然要好好利用。

    相较于县试,参加府试的诸生实力大都较为出众,像王守文这样学识的都不能保证一定中榜。

    方是辰时绍兴府学外便站满了学子,谢慎与王守文、谢丕来到府学的时候已经被挤到了街道一角落。

    “慎贤弟,怎么没看到孙若虚那鸟人。他虽然只挂在了县试榜单的末尾,但好歹获得了府试资格。不来可不是这鸟人的性格啊。”

    王守文显然对八卦更感兴趣,趁着还没进入考场便开起了玩笑。

    这当然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对此谢慎倒是不觉得有何不妥。

    苦笑了一声,少年淡淡道:“他来与不来又不影响什么,我们考好自己的就是了。”

    对于孙若虚谢慎反倒不似先前那般仇视了。说白了,这是源于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藐视。因为现在谢慎是县试案首,孙若虚对他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无处遁形,谢慎完全不需要惧怕孙若虚的小动作。

    “那倒也是,慎贤弟你这次若再拿了府试案首,便真的在余姚扬名了。”

    王守文说的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县试、府试虽然并不算科举的正式考试,但若是能够连拿两个案首,也是需要一番实力的。在余姚这样的科举强县,科举世家多如牛毛,这些年的县、府试案首几乎都被这些家族包揽,若是谢慎能够以寒门子的身份拿下这份殊荣,确实可算是在余姚诸生中扬名了。

    谢丕则叹息一声道:“府试成绩另当别论,只怕慎大哥出名之后,会遭到更多人嫉恨啊。”

    文人自古相轻,这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