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22部分

寒门首辅-第22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府衙的牌票之后不由分说的便被李旦锁来了府衙。李旦自从当了这博生记赌坊的掌柜,哪里受过这等鸟气。故而他一见到姚知府,便把胸中委屈尽数抖了出来。

    “这贤生说你在铺子里私自铸造银钱,可有此事?”

    姚知府揉了揉额角,沉声说道。

    李旦神色一惊,连忙道:“这一定是污蔑,大老爷要替小老儿做主啊!”

    “陈升,可找到什么?”

    姚知府嘴角微微扬起,瞥了一眼领首的衙役道。

    。。。。。。

    。。。。。。

第四十九章 演技爆表

    (求收藏,求推荐票!)

    “回禀府尊,小的在博生记的铺子暗室里发现了这些银钱!”

    衙役班首陈升恭敬的将一布包举至头顶,沉声答道。

    姚知府冲身旁的幕僚使了个眼色,他立马心领神会的走过去取来了布包。

    姚知府缓缓解开布包,定睛一看,却是勃然大怒。

    此时虽然是弘治皇帝在位,但法定货币仍然是宣德通宝。至于弘治皇帝自己的弘治通宝要弘治十六年才开始铸造。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姚知府见这些宣德通宝样式粗劣,连上面的字都不齐整,朝廷铸造的官钱怎么可能如此低劣,这分明就是私自铸造的劣钱了。

    “那你便睁开狗眼看看,这些是什么!”

    盛怒之下,姚知府一把将布包丢了下去,铜钱撒了一地,叮叮当当好不聒噪。

    也不怪姚知府盛怒爆粗,他虽然知道绍兴府开有几家赌坊却是从没有拿过这些赌坊一文钱的好处。结果银钱都被属下官吏分走,他却是连赌坊私自铸银钱都不知,平白的背锅。。。。。。

    今日若不是谢慎这个少年入衙门状告,他不知还要被底下的人欺瞒多久。

    这些吏人好大的胆子!

    那李旦见姚知府暴怒,直是吓得抖若筛糠。

    “大老爷,大老爷,这一定是有人在诬陷小老儿啊。”

    “启禀大老爷,小的在暗室之中不光发现了这一袋银钱,整个暗室都被这些银钱堆满,数目之巨已是无法估计!”

    领班衙役陈升的这记补刀直是让李旦绝望,他怎么也不明白府衙的人为何会突然前来赌坊查验,还将这些私铸的银钱翻将了出来!

    本来神采奕奕的李旦如今瘫倒在地,如同死鱼烂肉一般。

    私自铸钱可是杀头的大罪,他们一向做的很谨慎绝不可能透漏出风声,怎能会突然之间有那么多衙役跑到赌坊呢?

    李旦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姚知府见李旦面色惨白木然不语便认为他是默认了。

    “来人啊与本府把这李旦收监入牢,听候发落!”

    姚知府丢下一根火签,立刻便有两名皂吏上前将李旦架起拖了出去。

    姚知府冷哼一声道:“陈升你去带人把那博生记赌坊封了,里面的人全部羁押回府,投入大牢!”

    “小的遵命!”

    陈升应了一声,抱拳领命而去。

    谢慎心中大喜,这博生记赌坊看来是开到头了。

    他之所以敢肯定博生记赌坊私自铸钱,便是因为后世看过的一些文章。明代赌坊牟取暴利的方式很多,其一便是私自铸造铜币。这种牟利方式隐蔽,又获益颇丰,故而许多赌坊便铤而走险私铸银钱。久而久之这便形成了一个潜规则,近乎所有的赌坊都会私自铸造铜币来牟利。

    不过谢慎还不能确定博生记赌坊一定会私自铸钱,故而他才会选择用从钱庄换来的私钱去试探那刀疤脸。而那刀疤脸并未表露出任何的不满,毫不犹豫的收下了私钱,表明这些私钱他们一定花的出去。

    赌坊的赌钱大多是私钱官钱混合,故而他们要想花出去私钱只需要将私钱混在赌钱之中即可。

    谢慎的这些想法赌坊是不可能知道的,少年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心理第一时间来到府衙报官,查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那些赌坊养的恶痞打手谢慎更是毫不担心。如今木已成舟,衙役在赌坊发现大量私自铸造的铜钱,便是被捕的刀疤脸反咬一口姚知府也不会相信。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办好了可是有助于提升政绩的,姚知府醉心于吏部考评升迁,其本人的态度决定了此事不会善了。

    退一步说,哪个知府在被人欺瞒良久后能咽得下这口恶气。若是他忍得下那他这个绍兴知府在今后可就再无官威可言了。

    “姚知府雷霆决断,为民除害学生实在佩服!”

    见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谢慎适时的送上一记马屁,姚知府捋了捋短髯,十分受用的点了点头道:“惩治宵小,还绍兴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也是本府的意愿。”

    那萧状师本来准备了良久正打算唇枪舌剑大干一场,谁曾想他还没发力案子就几乎已经结了。

    巨大的失落感让萧状师十分沮丧,而技不如人的羞愧更让人绝望。他可是专业的绍兴讼师啊,居然还不如一个年纪轻轻的小郎。

    “府尊英明清廉,实乃绍兴百姓之福。”

    萧状师咬了咬牙还是憋出了一句奉承的话。他全程几乎都没怎么说话,此时若再不刷刷存在感以后在这绍兴城还怎么混?

    “既然案子已结,学生便先告退了。”

    谢慎可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便冲姚知府恭敬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慢着,其他人便散了,谢贤生且随本府来后衙!”

    姚知府也不再多说,起身便朝后堂而去。

    谢慎微微一愣,这姚知府要找他做什么?难道府尊看出了什么破绽?

    他虽然心中没底可也不得不咬牙跟了上去。

    若是在这种场合得罪了姚知府,他的府试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他还怕了姚知府不成?

    跟着姚知府穿过重重院落,谢慎才来到了后衙。

    穿过月门在小花园里的石凳坐定后,姚知府冷哼一声道:“说吧,你是怎么知道博生记赌坊私铸铜币的?”

    谢慎心中一沉,看来这姚知府也不是愚笨之人啊。刚刚他设套引姚知府入局,姚知府一直跟着他的思路走,但当姚知府静下来细细思忖后便马上察觉出来事情有蹊跷。

    再把萧状师所陈写的说上一遍肯定是糊弄不过去了,那状子隐去了太多细节,只说明了赌坊私自铸钱却并没有说明谢慎是如何发现的。姚知府又不傻,怎么可能让少年这么轻易搪塞过去。谢慎索性拱了拱手道:“府尊请赎罪,这件事学生对府尊有所欺瞒。”

    姚知府摆了摆手道:“你且说说看吧,你若是如实说来,本府或许会免了你的欺瞒之罪。”

    。。。。。。

    。。。。。。

第五十章 积攒声望

    求收藏,求推荐票!

    “说来有愧,学生实则是去那博生记赌钱了。”

    闻听此言,姚知府面容大变。

    自成化以后世风逐渐变得奢靡,享乐之风尤甚。之前一直严禁的赌博也渐渐放开。到了弘治朝,赌博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甚至士大夫官宦成了这一娱乐活动的主力。便连姚知府本人也曾与好友赌钱,只不过是在后衙而非那赌坊中罢了。民间甚至有狎妓的县令,赌钱的知府的说法。

    但赌钱毕竟不是可以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在姚知府看来三两好友学子之间耍一耍或许还说的过去,可像谢慎这样去赌坊

    “学生去赌坊实在是气不过那些小人的嚣张气焰!”

    见姚知府面容尴尬,谢慎心道有戏便继续义愤填膺的说道:“府尊有所不知,学生与好友在街头闲逛时恰巧路过了那博生记赌坊,见里面一些人打扮的赌客垂头丧气,该是赌输了钱。那些博主竟然在一旁阴阳怪气的侮辱我们绍兴学子都是不会耍钱的书呆子。这分明是跟全绍兴的学子、人过不去!甚至,甚至连府尊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咳咳!”

    姚知府见谢慎说着说着竟然绕到了自己身上,直是一阵咳嗽。

    “这些人确实过分,不过本府以为他们这是在激你,贤生你上当了。”

    姚知府叹息一声道:“不过你为人出头这个想法是好的,倒也不算辱没学子之名。”

    其实姚知府本来也不觉得士大夫学子赌博有什么可指摘的,无外乎就是私生活放纵一些。真要说起来,那些魏晋名士有哪个不放纵的?可他们还不是一个个流芳千古。

    何况谢慎本意不是去赌博,只是气不过赌坊博主鄙夷人才进的赌坊。这么看他反而是误打误撞立了大功了。

    “学生侥幸小赢了一把,不曾想他们给学生的竟然是私钱。学生气不过便来报官,因是心中羞愧才在状子上略过此事。”

    谢慎这番话说完,姚知府非但没有怒意,反而对他生出了一番好感。

    在姚知府看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知进退,有才学,最重要的是颇有几分魏晋名士放荡不羁的风骨。绍兴是文兴鼎盛之地,姚知府见惯了所谓的才子,但那些人多是互相吹捧、图慕虚名之辈,远不及眼前这个少年真性情。

    当然,姚知府认为谢慎真性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谢慎是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

    对着一张童畜无害的娃娃脸,姚知府怎么也不会认为他的主人是个城府颇深的心机男。

    “嗯,这件事贤生处理的很好。”

    姚知府眯着眼睛,颇为赞许的说道。

    文人之间结交往往就是靠着一股感觉,而眼下姚知府和谢慎算是看对了眼。

    谢慎心中直是大喜,还好他演技爆表,不然还真难过姚知府这一关。他这番设计整治博生记赌坊,却误打误撞得到了姚知府的赞赏可谓是意外之喜。若是能够进一步巩固他和姚知府之间的这种关系,府试取得好成绩应该是没跑了。当然,二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有些微妙,需要小心处理。

    “余姚乃是绍兴府文才汇聚之地,贤生是这次余姚县试的案首,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在府试中取得佳绩。”

    姚知府捋了捋胡须,云淡风轻的说道。

    虽然姚知府并没有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允诺,但谢慎已经很满意了。

    在官场混什么最重要?不是文采,不是学问,是名望啊!

    名望这种东西说来很虚,但说开了其实就是人情。大明官场是人情场,认识你的人多了你在哪里都能吃的开。

    不管是出任京官还是外放府县,名望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作为大明朝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自然一脉相承的看重考生的名望了。

    要不为什么世家豪族的子弟比之寒门出身的学子更容易考取功名呢?

    世家子出身好,这可就在名望上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县令知府不比京官都是要和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打交道的。所谓皇权不下县,一些具体事物的推行还得靠这些世家大族。若是得罪了他们,县令知府的政策就推行不下去,吏部的考评就会出问题进而影响到升迁。所以他们就必须给世家大族面子,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利益交换。

    但并不是说寒门子弟就没有机会。

    谢慎这样的寒门学子虽然出身比世家子差了不少,但却可以充分利用县令知府这样地方官的心理对两者先天的差距进行弥补。

    人活一张嘴,在绍兴这种人杰地灵的地方想要堵住百姓悠悠之口是绝不可能的。如果县令知府在科考之中尽数录取豪族子弟,势必会遭到质疑,若是处理稍有不慎甚至可能会被百姓的吐沫星子淹死。但他们若是适当的让一些寒门子弟上榜,就可以做出平衡。

    世人只会夸耀县令知府礼贤下士爱惜人才,是为寒门子弟做主的不可多得的青天大老爷。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吴县令姚知府甚至十分希望能够捧出一两个寒门学子以压下世家大族的气焰。毕竟寒门学子根基薄好控制,而且一定会对提拔他们的县令知府感恩戴德。

    人情这种东西一旦欠下再想还便不那么容易了,何况是师徒之间这种提携、知遇之恩呢。

    可以说谢慎和姚知府之间是各取所需,互刷声望,对双方都是有益无害。

    自古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见文才这种东西虚的很,县令知府说你有才,你便是个草包也能被捧成神童。县令知府说你无才,你便是学富五车也难出头。

    深谙大明官场潜规则的谢慎一上来就抓住了姚知府的心理,步步为营设计结实了他,并靠着完美的表演获得了姚知府的赏识。

    出身这种东西没办法改变,谢慎总不能再投胎一次吧。

    。。。

第五十一章 状元居

    求收藏,求推荐票!

    眼下他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好厨子看的是什么?不是看他烹山珍,做海味,看的是他做家常菜的本领!

    科举也是同理!

    “学生一定悉心备考,不辜负府尊大人赏识。”

    谢慎深深冲姚知府行了一礼,算是在木板上订下了最后一颗钉子。

    姚知府有些困倦的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道:“本府也有些困乏,贤生先退下吧。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不过也要审时度势。”

    谢慎又是点头拱手,将姚知府送走,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无意在府衙多坐停留,谢慎迈着方步一路急行,待出了府衙却看到王守文和谢丕匆匆迎上前来。

    “慎贤弟,府尊独留下你说了什么,可有为难?”

    王守文对此颇是忧心,谢慎在绍兴城人生地不熟,他真怕谢慎误言误语得罪了姚知府。

    “说来话长,我们回去再聊吧。”

    谢慎苦笑一声,幽幽说道。

    三人坐马车回到陆府后便径直到应氏处致谢。虽然那个萧姓状师没有发挥多大的用处,不过好歹陆家表了心意。谢慎最怕欠人人情,但既然已经欠下了,总要感谢一番。

    应氏倒是识大体,颇有一府主母的风范,只和三人闲聊一会儿,并未多提及姚知府如何审案断案。

    从应氏那里离开后,三人一齐回了跨院。

    谢慎一进厢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