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37部分

寒门首辅-第137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风宴便在府衙之中,及到宴席前谢慎扫了一眼见十几名潞安府官员正自谈笑,完全没有地震过后的忧愁之色。

    谢慎心中冷笑,看来指望这些官员为民做主是不可能了,不搜刮民脂民膏就谢天谢地了。

    “谢大人来了。”

    一个眼尖的瞅见了谢慎,向李同知提醒。

    李同知深吸了一口气,立刻换上了职业笑容,这变脸速度绝对一等一。

    “府尊大驾,下官有失远迎。”

    李同知冲谢慎一拱手算是见了礼,态度却是不卑不亢。

    对这位潞安府同知谢慎还是有些印象的。

    和其他官员相比,这位颇有几分文人风骨,看年岁也是四十上下,正是干练的时候,应该可以一用。

    谢慎摆了摆手道:“李同知不必多礼,本官奉皇命奔赴潞安上任,一路星夜兼程颇是疲惫,这才歇了一歇,应该没有叫诸位多等吧?”

    李同知笑声道:“府尊说笑了。”

    谢慎点了点头,欣然入席。侍从鲁种田则站在他身后,时刻准备听候差遣。

    接风宴这种东西自古有之,向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接风宴看的是一个态度,至于菜品如何估计没有人会在意。

    酒桌上察人是每个文官的必修课,谢慎也不例外。

    对他来说,初到潞安首先要做的是认清大小官员的嘴脸,这样才能把控局势,不至于被架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谢慎却是幽幽说道:“屯留地震,整个潞安府都受到了影响。本官自京师来进了潞安地界见到不少逃灾的难民,心中十分不忍。本官上前一问才知地震后又起了瘟疫,死的人比地震时还多。他们为了逃活命这才背井离乡。”

    说到这里谢慎顿了顿,扫视了一遍酒桌上的众潞安官员。

    气氛十分尴尬,潞安府官员皆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人敢发声。

    谢慎早料到是这般局面,便咳嗽一声道:“天灾**,李同知以为哪个更可怕?”

    那李孝基本来以为谢慎这么一提也就过去了,谁知又点名问起他来,直是叫苦不迭。

    但他又不敢托大,只得硬着头皮答道:“自然是**更可怕。”

    谢慎满意道:“不错。天灾如地震,虽然震时可怖,但终归只是一时之祸患。但如果人心烂了酿成了**,却是会贻害无穷。”

    李孝基觉得谢慎话里有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可又不好发作只得陪笑道:“府尊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本官身负皇命,自然要处理好震后事宜。如今潞安府上下百废待兴,还望诸位同僚上下一心辅佐本官。这潞安府可以有天灾,但绝不能有**!”

    最后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却是有不同的意味。

    至少李孝基就很不舒服。难道谢知府是认为他李孝基办事不利,这才酿成瘟疫吗?

    原本李孝基以为谢慎年纪轻轻必定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不过是靠着直言上书刷了些声望,实乃名不副实之辈。

    但现在看来,此子非但深谙官场规则,权术使用和政治手腕也极为出彩,怪不得能得到天子器重。

    李孝基再不敢打谢慎什么主意,只希望谢知府不要找他的麻烦就好。

    。。。。。。

    。。。。。。

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

    接风宴看似平淡,但却是暗流汹涌。一众官员和新任知府已经角力了几个回合。

    谢慎已经把自己的态度明确表达。想要在潞安地界混的,就要尽心尽力的做事,绝不能有私心。

    立威分很多种,谢慎这种明显更为高明。

    却说酒宴之后谢慎便回到后衙休息。过了一夜,天刚蒙蒙亮谢慎便叫鲁种田去请同知老爷来议事。

    同知这种佐贰官在正官强势时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只得随叫随到。

    谢慎问过李同知一些屯留县以及府城人员伤亡、房屋损毁情况,见李同知对答如流心中颇是满意。

    其实李同知酒宴之上太过紧张了。

    谢慎那话明显是对所有人说的,他却是对号入座,以为谢慎是说给他听。

    故而谢慎派贴身随从去请他时李同知还想要托病不去。还是幕僚裴恽坚称必须要去,他这才硬着头皮来到谢知府跟前。

    来了之后谢慎不过问了几个问题,李孝基也都作实答了。之后他发现谢慎不但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还对他颇为欣赏。这让李孝基十分得意。

    再怎么说他也是用心去赈灾了,如今赈灾的成果被上官看在眼里,如何能不喜。

    李孝基侃侃而谈,从地震说到了瘟疫,并将他如何控制瘟疫,如何救助病人详细说来。

    谢慎打断道:“方才李同知说最近得了疫病的人数在减少?”

    李孝基点头道:“是啊,大概是谢大人上任带来了好运吧。”

    谢慎心中一阵无语,这李同知拍马屁的功力真是炉火纯青啊。

    照理说应该天气越热瘟疫越肆虐猖獗啊。怎么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反而死的人少了呢。

    这不合常理。

    谢慎虽然不太懂医学,但一些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

    事出非常必有妖,这肯定不简单。

    “李同知可否带本官去看看染病的百姓?”

    谢慎此话一出,李孝基脸色霎时惨白。

    这个谢知府脑子没问题吧?那可是瘟疫啊!瘟疫何等凶险,寻常人躲还来不及他老人家倒好拼命往前凑。

    刷亲民声望也不是这么个刷法啊!

    仿佛看出李同知心中所想,谢慎淡淡笑道:“李同知只需要带本官去即可,不必进到屋中。”

    李孝基这才松了一口气,解释道:“现在府城染病的百姓都被下官安置在城郊破庙中,除了郎中再与人没有接触。”

    谢慎暗暗啧叹。不错,这李同知竟然懂得隔离。

    传染病这种东西说可怕确实可怕,但要说没法控制绝对是扯淡。

    之所以古代传染病肆虐,大概是因为缺少防护措施,加之城中百姓聚集,密度实在太大,一人染病瞬间就会扩散。

    如何用科学的防护措施进行防护,疫病是绝对能够得到控制的。

    “李同知不妨叫人取一些棉布来裁成方形,并在四角缝上布条。一会随本官去那破庙时每个人都要戴上。”

    现在虽然做不出医用口罩,但简易口罩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传染病的传染源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一是空气传播,一是水源传播。

    水源传播且不论,若是空气传播口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李孝基虽然不明白谢知府为何要这么做,但本着知府大人说的便是对的原则,他毅然拱手道:“下官这便去办。”

    。。。。。。

    。。。。。。

    却说李孝基命人裁出几十份简易口罩,送到谢慎面前请谢知府察看。

    谢慎满意的点头道:“一会你们将口罩绑在头后,使其覆盖口鼻,这样疫气就不会侵入体内了。”

    李孝基学着谢慎的样子将简易口罩绑在口鼻上,觉得呼吸有些困难。

    “谢大人,下官觉得有些喘不上气来。”

    谢慎哈哈笑道:“刚开始是这样的,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李同知适应过后就好了。”

    谢慎和李孝基在府衙中点齐人手便浩浩荡荡出城而去。

    疫病发生之后,李同知的反应速度还算迅速,立刻命人将染病的百姓集中迁至城外破庙。除了郎中送药供病人自行煎服外再不允准旁人与其接触。

    即便是这样,也不断有百姓染病,直到谢慎来到潞安府城前几日才有所好转。

    在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然天花这样的传染病也不会那么夺命了。

    几十名带着口罩的衙役簇拥着谢知府、李同知来到破庙前,李孝基有些为难道:“谢大人真的要进去?”

    谢慎虽然说过只需把他领到破庙前即可,但李同知想了想却不能这么做。

    哪有知府视察工作,同知在外看戏的道理。这要是谢知府怀恨在心想要给他小鞋穿,他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谢慎点头道:“自然是要进去的。本官是一府父母官,若是不知道疫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如何主持救治?”

    李孝基颇是有些羞愧,他咬了咬牙道:“既然如此,下官便陪谢大人一起进去。”

    反正谢大人说这个口罩可以起到阻隔疫气的作用,他有什么好担心的!

    谢慎欣慰笑道:“那便一起进去罢。”

    平日里荒芜的破庙现在却是挤满了染病的百姓。

    这些百姓自打被发现染了疫病就会被赶到这里,除了一日两幅药自己煎来吃再没有任何救助。用任其自生自灭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谢慎放眼望去见这些百姓面容枯黄,眼神涣散,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谢慎强自压下心中的恐惧,上前一步向一个六十来岁的老翁问道:“老人家,你是什么时候觉得染了病的?都有些什么症状?”

    既然是疫病,那肯定要了解究竟是什么症状,这样才能大致推断是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那老翁摇了摇头道:“老朽十日前觉得头昏脑涨,起初以为是劳累所致便没怎么在意。谁知道接着便呕吐不止,甚至还有些便血。四下打听之下才知道邻里都有此症状,是染了疫病。。。。。。再之后便被送到这里了。”

    。。。。。。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原来是中毒

    听老翁诉说一番,谢慎不禁皱眉。

    这怎么听起来不像是疫病呢。。。。。。

    疫病往往伴发着发热、咳嗽,且通常来势迅猛,分毫之间要人性命。

    但刚刚那老伯说,他是呕吐腹泻便血,再加上浑身无力,怎么看都更像是食物中毒啊。

    不过这么多人都是一个症状肯定不是食物中毒了。。。。。。

    谢慎思忖了片刻,猛然惊醒。

    潞安府百姓吃的食物可能不同,但饮水却都是同源。难道是潞安的饮用水出现了问题?

    想到这里谢慎便转身冲身旁的李同知问道:“郎中对疫病怎么讲?”

    李同知缓声道:“郎中说这疫病来的凶急,且和以往瘟疫大有不同。百姓们外邪入体,身子便被逐渐掏空。。。。。。”

    谢慎直是无奈,这等于什么都没说。唯一有用的可能就是说明潞安百姓不是突然间就病倒的。

    据谢慎所知瘟疫都是集中爆发,断然没有什么征兆。像潞安府的情况已经基本可以排除是瘟疫了。

    不是瘟疫,那是什么?

    谢慎觉得水质有问题的可能性最大,便冲李同知道:“派些人去城中百姓主要饮水源打些水回来。”

    李同知虽然不明白知府大人要搞什么名堂但还是冲几名衙役沉声吩咐了一番。

    谢慎又问了几名染病的百姓,对病情的描述和那老翁都差不多。那些死去的病人也都不是立刻得了疫病死的,而是拖拖拉拉一个多月。

    谢慎和李同知返回衙门,耐心等待消息。

    等到衙役将水样取回来后,谢慎便上前一一察看。

    潞安府城的水源主要是穿城而过的苍河。

    除此之外便是城北的几口深井,不过这几处井是供府衙老爷们饮用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喝到。

    虽然现在不可能搞什么化学成分分析,但谢慎放眼望去,只见从苍河取样的木桶中水质浑浊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而与之相对的供府衙饮用的井水则十分清澈。

    “这潞安府的百姓平日里就是饮用这么浑浊的河水吗?”

    虽然他知道这水肯定会烧过再喝。可这么浑浊,即便烧过也不会全部沉淀啊。

    李同知摇了摇头道:“这个倒不是。以前苍河的水质极好,经常能见到游鱼。可现在不但水质浑浊,连鱼也见不到了。”

    谢慎皱眉问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同知思忖了片刻道:“大概就是地震后。”

    这便奇怪了。如果是有人投毒,将毒药投到河水里也起不到效果,不可能引发这么多人中毒。

    谢慎闭上眼睛仔细将各种线索串在一起。

    他印象中城外有不少灰褐色的土石漏出地表,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数量极多。

    “来人啊,去到城门外把那些暴露在外的土石取一些来。”

    这次谢慎没有假人之口,自己直接吩咐道。

    那些衙役不敢耽搁立刻前去取土石。

    别说府尊叫他们取土了,便是叫他们吃土他们也不会犹豫。

    很快衙役便将土样带了回来,谢慎察看过后脸上便浮出了笑容。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

    这土石不是别的,是铝矾土!他之所以确定是因为前世在科普杂志上看到过,对铝矾土外形印象深刻。

    山西布政使司地下矿产资源丰富。除了煤,最多的便是铝矾土了。

    这种矿产可以炼出氧化铝和铝,当然需要高温。以大明的生产力短期内是不太可能的。

    谢慎又记起从京师来山西赴任时发现在距离潞安府城不远处有一处火山口硫酸湖。

    起初谢慎并没有太在意,但现在看来潞安百姓中毒可能跟这个湖有很大关系。

    硫酸和铝矾土中的主要成分氧化铝反应,可以产生铝离子,铝离子通过地表水渗入地下再汇聚在苍河中。

    百姓们从苍河中打水就会喝到含有大量铝离子的河水。

    铝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呕吐腹泻,重则神经衰弱痛苦身亡。

    这恰恰和潞安百姓的症状能够对上。

    当然可能还不仅仅是铝,其他氧化金属和硫酸湖中的硫酸一样可以起反应啊。

    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一起重金属中毒事件,却被李同知错误的当做是瘟疫。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同知,他毕竟不是穿越客,不可能知道铝中毒,也不可能知道硫酸和氧化铝能反应。

    但谢慎就不同了,虽然他学的是历史,但中学课本就学过氧化铝和硫酸的反应。加之山西遍地矿产已经是常识,将这些串起来自然就有了之前的推断。

    不曾想这推断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