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18部分

寒门首辅-第118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泰山教训的是。”

    徐贯这话是政治正确。

    毕竟谢慎是翰林修撰,主职就是编修典籍,若是典籍编修的好了,搞搞副业不算什么。但若是为了搞副业荒废了编修《会典》的正事,那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好了,这件事你全权去办,有需要银钱的地方尽管跟老夫说。”

    谢慎面色一时胀的通红。

    此番他并不是想要从徐家借钱,毕竟他手上的银钱足够在京师盘下一家酒楼了。

    他真正担心的是同行挖角。

    小笼包的蒸制技术并不算复杂,要想杜绝同行模仿便要保证蒸制包子的厨子是可靠的“自己人”。

    “银钱的事情小婿自会筹措,不敢劳烦老泰山。不过小婿想让府中东厨做这酒楼掌勺之人,不知老泰山意下如何。”

    徐贯蹙眉道:“这事容老夫再想想。贤婿且去陪芊芊吧。”

    。。。。。。

    。。。。。。

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谢慎知道徐贯肯定有自己的顾虑,便不再多问冲老泰山唱个肥喏兀自闪身了。

    此刻徐芊芊徐大小姐早已等得焦急,见谢慎走近便道:“你真要开酒楼?”

    谢慎轻应了一声。

    “可是爹爹不允?”

    谢慎笑道:“怎么,你要为我抱不平吗?”

    “小冤家,真是不识好人心!”徐芊芊佯怒道:“我是担心你银钱不够,爹爹又不肯借给你。若是这般,我这里还有些首饰可以典当。。。。。。”

    谢慎不由得神色一凛。

    且不说他有足够的银钱盘下来一座酒楼,便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能用徐小姐的手饰钱吧。

    “放心好了,这件事我自有计较。”

    “嗯。”

    徐芊芊轻应了一声,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爹爹这风疾虽然好了,不过人跟着瘦了一圈,精神头也大不如前了。”

    谢慎无奈。

    徐贯怎么说也是六十来岁的人了,前段时间又因为治理苏松水患被掏空了身子,自然不能和年轻小伙子比。

    年轻人大病一场都要好些时间恢复,莫说徐贯这样的花甲老人。

    虽然工作可以使人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但生理年龄却是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

    谢慎也不指望自己的未来老泰山能够在官场更进一步,做到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

    他只希望这个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也是他应得的。

    至于谢慎自然要靠自身的打拼在官场中奋斗,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把这看作是一场政治婚姻。

    安慰了芊芊一番,谢慎也回到屋中躺在床上思忖着接下来的事情。

    未来老丈人回到京师,意味着他和芊芊的婚事马上就要办了。

    谢慎中了状元最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办婚事确实十分合适。

    这倒也没什么,谢慎也不想继续拖下去了。

    开酒楼的事情同样让人操心。

    最头疼的事情便是选谁来担任酒楼的掌柜。

    如果从徐府仆从中挑选固然合适,但怎么看这家酒楼都和徐家绑死了,毕竟厨子也是徐家出的。

    但谢慎手头又没有合适的人选,似乎只能徐家出人。

    这倒不是谢慎小心眼,徐贯再怎么说也是他未来老泰山,谢慎再不信任谁也不能不信任徐贯。

    谢慎是担心长此以往徐贯会遭人诟病。

    诸如徐贯贪恋女婿才华、钱财之类的流言可能会四起,谢慎不确定徐老爷子会不会急火攻心。

    “公子,公子。”

    小书童陈虎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摸到了谢慎床头,急声道。

    谢慎被吓了一跳,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怎么走路不带声响的,吓死我了。”

    稍顿了顿,谢慎皱眉道:“说吧,出什么事了?”

    陈虎儿挠了挠头道:“公子,王小大人来了,就在屋外呢。”

    王小大人?

    谢慎微微一愣。

    “哪个王小大人?”

    “便是工部新任屯田司主事王守文王小大人啊。”

    谢慎险些背过气去。

    “既然是守文兄还不快请进来。”

    还别说这一选官之后二人在人前的称呼也得变一变了,不过私下里可没必要以官职相称。

    不然一口一个谢修撰、王主事听着实在是别扭。

    陈虎儿将王守文领了进来,谢慎忙迎上前去道:“守文兄怎么这会来了。”

    王守文讪讪一笑,摊开双手道:“老爷子刚从贵府离开,我总得等一等吧。”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心道那是你王守文“做贼心虚”,最近一定是又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了,这才怕了王华老大人。

    王守文继续道:“是大兄来京师了,如今便在府中,慎贤弟要不要前去一叙。”

    听到这里谢慎心中一沉。

    自打在余姚和王守仁一别,确实已经许久未曾看到他了。

    以王守仁的性格四处游学是不奇怪的。即便在历史上王守仁也是考了三次会试才通过中的进士。

    这期间他多半是游览名山大川,增长见识。

    在北宋时期私人书院盛行,一时前往各处书院求学的读书人无数,便促成了游学求学的风潮。

    但自打宋以后,经历了蒙元的蹂躏,书院多半被迫关闭,读书游学的气氛一时降到了冰点。

    自大明建立以后,汉家天子重新坐了江山,读书人这才扬眉吐气重新吟诗作赋,游学四海。

    但毕竟之间中断了百余年,游学的风气要想恢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甚至有粗鄙之辈认为所谓的游学不过是纨绔子游山玩水,无所事事的借口罢了。

    不过谢慎却不这样认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真正能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有几个?多数人还是通过游学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吧。

    就好比一个作者如果只是闭门造车,窝在家里想象那写出来的故事恐怕也是不忍直视的罢。

    换句话说,王守仁游学的经历对他心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他早年的游学,这套心学理论也不会这么的完善。

    闲话不提,却说谢慎当即出了宅子与王守文一起去见王家大郎。

    来时王守文早已备好了马车,谢慎和王守文先后上了马车,这便说道:“这次令兄准备在京师待多久?”

    在谢慎的印象中王守仁似乎不太喜欢京师,这也体现在他的游学轨迹上--王守仁总是在设计路线的时候刻意的避开京师。

    王守文摇了摇头道:“这我哪里晓得。大兄的性子慎贤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想起哪来是哪。也许明日他就要启程离京呢。”

    这当然是半开玩笑,王守仁既然来到了京城就一定是有要事办,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离开。

    相较于王守仁后期那被无数史学家研究烂了的人生轨迹,谢慎显然对他前期的生活更感兴趣,一时犯了考据癖,想要好好询问一番。

    细细想来王华老爷子也真不容易,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天才,这天才却不能常侍左右尽人子的本分。

    恐怕王华老爷子心里也不舒服,只是忍住不说吧。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与王守仁坐而论道

    对于王守仁,谢慎的情感是复δ。la

    一方面,他知道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将来将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心学大师。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王守仁重走历史的老路。

    如果说谢慎的穿越真的能够带来一些改变,谢慎却是希望改变王守仁的人生轨迹。。。。。。

    不多时的工夫马车就来到了王宅。

    谢慎和王守仁先后跳下马车,从正门进入府中。

    王华老爷子离开徐府后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翰林院。

    没办法,工作狂的想法常人想象不出,谢慎也不好过多评论长辈。

    据王守文说,他也没来得及见王守仁,听到消息便直接奔来徐府了。

    谢慎听到这里胸中登时升起一股暖意。果然是好兄弟,关键时刻靠得住!

    王守仁虽然四处游学,但京中的宅子却给他单独留出了个小院,平日里也有奴仆打扫。

    这等待遇若是换了王守文是绝对享受不到的,足以看出王华老爷子的“偏心”。当然,这从侧面也表现出王守仁的才学出众。

    照理说王守仁此刻应该正在休息,打搅不是很合适。

    但谢慎生怕过几日这位仁兄又一时兴起踏足远游,只得匆匆赶来。

    二人先后进了屋中,见王守仁背对着他们站在桌案前,谢慎便咳嗽一声道:“守仁兄,这次既然来了京师便多住些时日吧。”

    说来惭愧,谢慎和王守仁虽然颇有交情,但一直没有机会坐下来畅谈。

    君子坐而论道,若想有深交是一定要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

    譬如北宋那文坛盟主六一公欧阳修,和范文正不就是因为政见相合而成为忘年之交的吗?

    谢慎还是颇欣赏王守仁的心学的,只不过在一些小问题上有个人不同的见解。

    王守仁转过身来,见谢慎也在颇是惊讶。

    “愚兄已经听说了,慎贤弟高中状元,被陛下亲授翰林修撰,当真是前途无量啊。”

    这句话从旁人口中说出来或许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句恭维话,但从王守仁口中说出却是有了一层不同的意味。

    要知道王守仁虽然二十不到就中举,但会试却是接连不中,到了第三次会试才顺利通过。

    而谢慎身处的这个时空,王守仁就根本没来参加会试,与历史中的细节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但不管怎么说,王守仁同学要想中进士只能等三年后了。

    届时说不定谢慎已经熬够了资历混了个侍讲官。而王守仁若是运气好了勉强能够进士登科跻身官场,其间差距自不必多说。

    谢慎从王守仁的话中听出了唏嘘慨叹,便讪讪一笑道:“守仁兄言重了。将来的事情谁又说的好的,某只求问心无愧。”

    三人相继落座,天南地北闲话了好一阵。

    谢慎当然不会不识趣的去问王守仁“旷考”的原因,便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到了王守仁游学路线上。

    他本以为王守仁应该是在江南游历,谁曾想王守仁却说他是沿着宣府、大同一线回京的。

    谢慎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小王子巴图鲁克不是应该正率领鞑靼人袭扰宣府大同的吗?怎么王守仁还能顺利的去宣府、大同游历?

    朱元璋搞了路引之后,在各地行走都得随身带着路引。

    若是平民百姓没有带路引却四处乱窜,被捉住后是要按照流民论处的。

    王守仁是举人,算是半个官身自然不会被当做流民。可问题是这种时候到边关重镇游历,王守仁是要找不痛快吗?

    仿佛看出了谢慎心中所想,王守仁正色道:“其实愚兄本来是打算直接赴京赶考的,但听闻胡虏鞑子陈兵宣府,便起了心思去看一看。”

    我靠!

    谢慎差点失态喊出声。

    这王守仁也太任性了吧。这可是三年一考的会试啊,他就为了去看看大明将士怎么同仇敌忾抵御鞑子就放弃了大比?

    圣人的心思果然难猜。。。。。。

    “守仁兄高义,谢某佩服。”

    王守仁却是摆了摆手道:“愚兄本以为鞑靼人会围攻宣府、可谁曾想他们只是纵骑沿着宣府、大同劫掠,抢过东西后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谢慎心道这是你不了解历史好嘛。

    自土木堡之变后,北面的鞑子就没有对大明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而小王子巴图鲁克是个极为有城府谋略的人,他当然知道以自己的实力难以攻下宣府、大同。

    而他之所以还以率领部众跃马中原,是因为他要向大明施加压力,向部众展现姿态。

    换句话说,巴图鲁克的真实目的是向大明展示拳头。

    至于这拳头是花拳绣腿还是钢拳并不重要。

    “不过,也不算是全然无获,愚兄便在宣府外手刃一个鞑子斥候。”

    王守仁叹息一声,攥起拳头道。

    “大兄你。。。。。。你手刃一个鞑子斥候?”

    王守文嘴张的如同鹅蛋大,显然不敢相信大哥所说。

    谢慎也是颇为惊讶。

    一向以儒士形象示人的王守仁竟然还是个练家子,不但身手了得,还能将凶狠的鞑子斩杀。。。。。。

    “不过是一个落单的斥候罢了,不算什么。”

    王守仁挥了挥手道:“等有机会慎贤弟也可以去北面游历一番,完全是与江南不同的风景。”

    谢慎心道怪不得王守仁游历后直接来到京师,原来是沿着大同…宣府一路顺道来的。

    “一定一定。”谢慎笑了笑道:“不过眼下谢某还是得在翰林院老实待着,替朝廷编纂《会典》也是一件大事嘛。”

    王守仁咳嗽一声道:“这次宣府…大同之行后愚兄以为鞑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也绝不是有些妄人说的土鸡瓦狗一般。朝廷要做的不是囤积重兵在宣府、大同,而是要整饬武备,训练新兵,将防线推进到长城以外。”

    啧啧,想不到王守仁还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将防线推进到长城之外?

    光是修缮长城的花费就够大明国库见底了!

    。。。。。。

    。。。。。。

第二百七十章 愿得一人心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明是典型的国穷民富,或者说国穷士大夫富。

    士大夫免徭役免赋税的巨大漏洞,导致无数平民百姓向士大夫投献土地,朝廷很难收上来税。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庞大的军队开支就不容易了,还谈什么整饬军备,推进防线?

    当然王阳明是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不能像谢慎一样站在全职全觉的视角看待问题,确实也不能怪他。

    乍一看这是兵制弊病,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