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17部分

寒门首辅-第117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借势一把将徐芊芊搂至怀中,低声道:“小生的品性如何?”

    徐芊芊有些慌张道:“你这是干什么,若是让娘亲看到。。。。。。”

    “我忍不了了,我一时一刻也忍不了了。”谢慎呼出一口热气,正视着徐芊芊道:“你走的这些时日,我茶饭不思,油盐不进,端是饿瘦了身子。你若再不回来,怕是我就要饿的昏死过去了。”

    谢慎情话连篇,徐小姐听得喃喃道:“真的吗。。。。。。”

    谢慎心中大喜:“自然是真的。”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一诗,徐芊芊自然听过。

    听此诗从倾慕之人口中说出,徐芊芊一时羞红了脸道:“你这般油嘴滑舌,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谢慎在徐芊芊耳边呼出一口热气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盛夏之时,院子里不时传来蝉鸣。

    徐小姐和谢慎倚靠在老槐树下你侬我侬互诉情话,确是没有辜负良辰美景。

    好在徐老大人和徐老夫人着实累了,没力气到院子里闲逛,不然若是看到这幅场景还真是尴尬。

    二人聊着聊着自然聊到徐贯的病情上。

    谢慎询问了一番徐老大人的病况,徐小姐佯怒道:“你个呆子现在才念想起爹爹,爹爹真是白疼你了。”

    谢慎忙赔礼道:“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芊芊你可千万别气伤了身子。”

    徐芊芊只觉得好笑,怎么什么话到了这小冤家嘴里都变了味道?

    “哪个要跟你置气,自作多情!”

    谢慎笑吟吟的说道:“不生气就好,生气容易起皱纹。”

    “啊!”

    徐芊芊闻言颇是惊惧的说道:“这是真的吗?”

    谢慎摊开双手道:“自然是这样,我骗你作甚。”

    徐芊芊叹息一声道:“这些时日为了爹爹的病情我一直东奔西走,遍访名医,果然气色差了不少。”

    谢慎悠然笑道:“好在你及时赶了回来,这病最好治,与我朝夕相处保准你两三日便将养过来。”

    。。。。。。

    。。。。。。8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人间美味小笼包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徐芊芊面上泛起了潮红,幽幽说道:“知道人家对你凶不起来,便死乞白赖的凑过来,真坏!”

    谢慎摊了摊手道:“你若是不喜欢我不说了便是。”

    二人四目对视,眼神中闪过爱慕的意味。。。。。。

    “我都准备妥当了,一会午饭时便替老大人接风洗尘。”

    谢慎实在受不了这种怪异的气氛,咳嗽一声淡淡说道。

    “我还请来了几位老大人,都是浙籍与徐老大人相好的。原本是想去酒楼吃酒席的,不过自家做的菜更香一些。。。。。。”

    “唔,该不是你亲自下厨吧,君子远庖厨,爹爹该会不高兴的。”

    谢慎笑道:“是我叫府中厨子做的,放心好了。”

    徐芊芊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

    独处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很快便到了正午。

    经过短暂的休息,徐老大人和老夫人韩氏走出卧房,在仆从的侍奉下来到花厅。

    而作为接风宴的策划人,谢慎正指挥着徐府家丁布置必要的装饰。

    见徐老大人和发妻韩氏相伴走来,谢慎连忙快步上前拱手道:“晚生见过老大人,老夫人。”

    徐贯笑道:“贤胥该改口了。”

    谢慎颇是尴尬的笑了笑道:“见过老泰山,老泰水。”

    那韩氏约摸是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见谢慎仪表堂堂又懂礼数自然是非常欣喜。

    常言道丈母娘看女婿怎么看怎么喜欢,韩氏也是如此。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谢慎,却感到由衷的欣慰。

    觅得如此一良胥,她此生已是无憾矣。

    “老泰山,老泰水在上,小婿准备了一桌酒宴为老泰山、老泰水接风。几位浙籍老大人可能也会来府中闲坐。”

    正说话的工夫,管家便将几位朝中大佬迎了进来,与谢慎最为相熟的自然是谢迁和王华了。

    “元一兄,许久未见啊。”

    谢迁当先一步冲徐贯拱手,声音中满是暖意。

    他本以为徐贯熬不过这次风疾很可能就此致仕,却不曾想徐贯竟然痊愈了。

    王华则是人未到声先至:“元一兄,今天老夫可要好好跟你喝几杯,不醉不归!”

    另一人谢慎瞧着面生,不过应该也是浙省官员吧。

    在这席中,谢慎官位、辈分都是最小理所当然应该坐在末席。

    而徐小姐和韩氏因为是女眷,故而不能入席。

    大明上流社会还是有一整套规矩的,丝毫逾越不得。

    但因为是家宴,礼数不必那么计较,故而韩氏和徐小姐可以在花厅中另开一桌一同用宴。

    几位老大人坐定,谢慎便冲管家使了个眼色。

    陆陆续续便有徐府家丁端着菜肴来到席前。

    开始是一些冷拼,并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

    但接下来的热菜都是谢慎精心准备,特地手把手教府中厨子做的。

    “晚生准备了几道菜肴,还请几位老大人尝尝鲜。”

    “这一道是樱桃肉。”

    谢慎笑着介绍道:“取新鲜猪肉切块与樱桃一起烹制,味道香中带甜极为可口。”

    徐贯听谢慎一番介绍也是来了兴致,挥手道:“老夫便尝一尝。”

    说完他便夹起筷子擒了一块送入口中。

    浓郁的甜香很快就满溢口中。

    “滑而不腻,香中带甜,这樱桃肉味道确实不错。”

    徐贯满意的咽下肉块,啧啧称叹。

    谢慎心道这苏式菜肴和浙菜相近,果然合徐贯的胃口。

    谢迁和王华闻言也试了试,无不交口称赞。

    “贤侄有心了。”

    “元一兄有如此贤婿,真是叫老夫羡慕啊。”

    谢慎接着介绍道:“诸位老大人再尝尝这道小笼包。”

    小笼包味道最独特之处便在于那鲜美的卤水。

    谢慎淡淡道:“几位老大人可先将包子浸在醋碟中,再咬开一边吸食卤汁,品其美味。进而再将醋汁灌入汤包缺口中,夹起汤包整个送入口中。”

    小笼包的前身可追溯至北宋年间的灌汤包。

    但真正发展到后世那样的小笼包还是在清朝。

    谢慎将这等人间美味提前带到了明朝中叶,也难怪几位大佬惊讶不已了。

    这次王华是第一个尝试的人,他先夹起包子在醋碟中蘸了蘸,进而咬开一个缺口吮吸汤汁。

    “这味道。。。。。。很鲜。”

    卤汁的的味道十分鲜美,让王华不禁赞叹道:“还要再灌醋入包子中吗?”

    他有些不忍心打破包子的原味,这味道太特别了。

    谢慎却是笑着解释道:“这小笼包皮薄卤鲜,但若不加醋汁便是少了一番味道,老大人还是试一试吧。”

    王华点了点头。

    谢慎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若是再不试试就有些太矫情了。

    王华将包子缺口一侧捻入醋碟微微一转,醋汁便灌入包子中。

    “王老大人,这包子要一次送入口中。”

    王华闻言也顾不得儒雅姿态,一口吞下汤包。

    醋汁、肉馅、卤汁汇聚在一起刺激着王华的味蕾。

    无需多言,王华此刻只想细细品味这味道的奇妙。

    谢慎心中十分得意。

    这小笼包中加入蟹粉会变得更为鲜美,绝对是征服味蕾的诀窍。

    谢迁、徐贯将信将疑的学着王华样子夹起包子开吃,只吃了一半便都称赞:这小笼包的味道比灌汤包还要好出许多。

    谢慎之所以选小笼包作主食,是因为它十分贴近江南百姓的口味。

    而在座大佬都是浙籍的,能够在京师吃到家乡风味的包子,绝对是一桩美事。

    而且小笼包完全是一种创新,以前从未有过。

    那种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快感让几位忧国忧民的大佬重新燃起了对美食的**。

    谢慎见反响如此之好,便有了在京中开一家酒楼的心思。

    小笼包是招牌,还可以加入一些私房菜。

    反正这些菜的做法只有谢慎一人知道,也可以直接用徐府的厨子掌勺,应当不会短时间就被同行模仿。

    不过开酒楼需要流水,还需要应付各种地痞无赖,短时间内很难筹措好,还需要从长计议。

    谢慎正自想着,谢迁却是咳嗽一声道:“贤侄啊,这小笼包。。。。。。还有吗?”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酒楼计划提上日程

   

    谢慎实在没有想到小笼包会这么火爆。

    就连谢迁这样的大佬都“矜持”不住了。

    稍顿了顿,谢慎笑着拱手道:“还有一笼,阁老若是喜欢叫人提回去便是。”

    王华听到这里不干了,拊掌道:“贤侄啊,老夫这里嘛。。。。。。”

    “额。。。。。。”

    谢慎为难道:“不如两位老大人各分半笼可好?两位老大人有所不知,这小笼包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这一时实在是蒸不出更多的了。”

    谢迁笑道:“这个不急。等过几日贤侄叫府上的厨子到老夫那里教上一番即可,便不用次次都劳烦元一兄和贤侄了。”

    虽然谢迁说的一本正经,可谢慎却认为这位老大人的笑容十分狡黠。

    便在为难之际,还是徐贯站了出来岔开了话题。

    “于乔兄,别光说这小笼包了,快来尝尝这绍兴女儿红,味道极正。”

    谢慎感激的看向徐贯一眼,连忙替谢迁和王华斟满了酒,心道这么一坛子好酒还堵不上你们的嘴吗。

    小范围的宴会气氛总是祥和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谢迁和王华便相继告辞。

    谢慎将两位老大人送出了宅子这便折返回来,向未来老丈人致谢。

    “方才若不是老泰山解围,小婿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徐贯笑着摆了摆手道:“别说,这小笼包的味道还真的不错。”

    谢慎早就有开家酒楼的想法,便趁热打铁道:“小婿想在京师中开一家酒楼,主营小笼包和各式私家炒菜,不知老泰山以为如何。”

    徐贯听后微微一怔。

    开酒楼?

    他宦海沉浮一生,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开酒楼。

    非但他一人如此,身边的好友也没有人存着这个想法。

    谢慎好歹也是堂堂翰林修撰,怎么不在替朝廷、替陛下分忧上花心思,反而想着开酒楼牟利呢?

    被徐贯看的有些发虚,谢慎咳嗽一声道:“圣人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小婿之所以突然有了制作小笼包的想法,还是孔圣托梦于小婿的。”

    孔圣人?

    徐贯这下真是哭笑不得了。

    孔圣人确实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怎么就托梦于他谢慎了?为什么任何事情到了他谢慎口里就变得一本正经,挑不出来错呢?

    徐贯仍自怅然,谢慎却接道:“孔圣人虽然并未言明这小笼包制作之法,但小婿一觉醒来脑中却突然出现了这制作的法子。小婿心想既然是孔圣人的嘱托,自然要全力完成。”

    在尊孔尊孟的大明朝,把孔圣人搬出来做挡箭牌绝对是最合适高效的。

    不管别人心里怎么想至少在明面上不会跳出来对你进行攻讦。

    徐贯疑惑的问道:“贤婿想在何处开店呢?”

    既然要开酒楼,总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吧?

    徐贯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但要想让他点头需要逻辑缜密的计划。

    谢慎却是心中大喜。

    “老泰山有所不知,酒楼的地点小婿已经看好了,就在崇教坊文正街,紧邻着国子监。在那里开店,一定可以让孔圣的教诲被更多读书人知晓。”

    既然谢慎做小笼包缘起是孔圣人托梦,那么在国子监开店,让国子监监生都能领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圣教诲绝对是最合适不过的。

    当然,谢慎之所以在国子监旁物色酒楼,是因为看中这个消费群体。

    论受教育程度,除了进士出身的朝廷大小官员就是这些国子监监生最高了。

    这些监生大多背景深厚,家底殷实,早已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换个清淡口味反而会欣喜不已。

    而小笼包的口味恰恰符合国子监监生的追求。

    只要谢慎对小笼包稍稍进行一番包装,以高端形象示人,绝对可以大赚特赚。

    一旦在高端目标人群中打开了市场,不用谢慎宣传京师中就会刮起一片小笼包热,上行下效后便是普通百姓也会念叨着这等美味尤物。

    餐饮业从来都是流水最高的行业,在这块做好了,就可以疯狂的扩张,进而给谢慎和徐家带来巨大的利润。

    谢慎现在虽然已经有了茶铺、书坊、棉花种植三块经济来源,但因为本金的积压现钱流水并不算多。

    这就相当于绑死了手脚,在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

    在大明朝除去丝绸织造、贩盐,现钱流水最多的是钱庄,其次就是酒楼了。

    钱庄的话需要打点的地方更多,酒楼只要有了本金,盘下来临街旺铺即可,相对来说容易不少。

    谢慎相信小笼包这种拳头产品一定可以抓住京师百姓的味蕾,在京师餐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徐老大人完全不知道谢慎心中所想,只点了点头道:“如若是这般,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过贤婿还应该多关注些《会典》编纂事宜。”

    谢慎愕然。

    自己未来的老泰山不是刚刚回到京师吗,怎么连朝廷下令编纂《会典》都知道了。

    但转念一想,谢慎便顿悟。一定是刚刚宴饮时王华与徐贯说的。

    他怎么忘了王华就是《会典》总编修。

    “老泰山教训的是。”

    徐贯这话是政治正确。

    毕竟谢慎是翰林修撰,主职就是编修典籍,若是典籍编修的好了,搞搞副业不算什么。但若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