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寒门首辅 >

第107部分

寒门首辅-第107部分

小说: 寒门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中六元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谢慎自然也不例外。但两京十三省的天才实在太多,要想在会试上位列前三谈何容易。

    谢慎接着向下看去,第四名顾潜、第五名严经、第六名。。。。。。

    谢慎!

    第六名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至少证明谢慎这两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一起候榜的王守文、谢丕仍自焦躁的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前一百没有,前两百也没有。。。。。。

    “中了,中了!”

    王守文猛然间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间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狂喜的挥舞着手臂。

    “第二百二十七名,中了,我中了!”

    谢丕皱了皱眉。

    他的名次是二百四十五名。

    从县试开始,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压制王守文的,但这次会试他竟然被王守文反超,面上有些挂将不住。

    好在谢慎拍了拍谢丕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紧,还有殿试呢,最后进士的名次是由殿试确定。丕贤弟你底子好,殿试一定能够发挥好的。”

    这话怎么听怎么舒服,谢慎既没有得罪王守文,又给谢丕打了气,有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其实能够中进士,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只不过因为京官一个萝卜一个坑,新科进士要想留在京中便需要竞争上岗,而最好的竞争方式自然是在殿试名次上胜出。

    殿试的时间是三月十五,现在距离开考已经不足一个月。

    但此时上榜的考生却没有心思考虑殿试的事情,纷纷提前进入到狂欢的状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活法,尤其是在这等最风光的时候绝对不要做败兴的事情。

    如果说从秀才到举人是从读书人到缙绅的转变,那么从举人到进士就是缙绅到官员的蜕变了。

    虽然举人也有资格做官,但大部分官职还是要求进士出身的。

    进士出身就是一块敲门砖,做到了这点基本可以保证获得一个不错的起始官职。

    兴起之时谢慎和两名好友到紧邻贡院的一家酒楼吃酒,按照菜单各点了些招牌菜,之后便大快朵颐了起来。

    王守文以风卷残云之势扫空了一盘豇豆,一碟焖鸭,打了个饱嗝道:“慎贤弟啊,愚兄真是没想到能够中进士啊。。。。。。”

    王守文喝了几杯酒,感慨道:“从小到大,我都被父亲拿来和兄长作比较。兄长哪里做的都比我好,所以我特别的自卑。。。。。。”

    其实谢慎直想安慰他,王守仁这种境界的都快成仙了,世间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

    “守文大哥这次可是出头了,我们余姚三杰一齐中进士,传将出去也是美事一桩。”

    余姚三杰?

    这个称呼倒是蛮有意思,听着颇有几分江湖侠客的味道。

    便在谢慎思忖着如何让余姚三杰这个名号红遍京师时,王守文却是突然挥拳猛砸食案道:“一起中进士有什么用?观政选官后我们就要各自赴任了。除非能够同选为庶吉士,这样才可以一起在翰林院修习三年,不然。。。。。。哎。”

    聊着聊着王守文竟然啜泣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京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老臣子致仕腾出位置来,新科进士就很难选得补位,大多是外放个知县慢慢熬资历。

    三人一起选为庶吉士?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虽然谢慎是个乐天派,但也不认为蝴蝶效应可以改变这么多历史的细节。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谢状元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从东城贡院回到西城咸宜坊,谢慎几乎穿越了整个顺天府。

    会试既已放榜,剩下就是安心等候殿试了。

    不过由于未来老丈人徐贯突然中了风疾病倒,徐府一直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氛围之中。

    就连王华老爷子都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兴办宴席庆贺“余姚三杰”同上皇榜,而是亲手写了一封书信叫人送到松江府徐侍郎处。

    信的具体内容谢慎自然是不知晓的,不过肯定是问候徐侍郎身体之类云云。

    按下这些暂且不提,却说转眼间就到了殿试的日子。

    三月十五,谢慎和所有被取贡的士子一道进入到紫禁城奉天殿前候考。与以往的任何一次考试不同,这次是由天子亲自策试,于各士子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主考官是天子,读卷官的阵容同样强大。

    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徐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刘健,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李东阳,詹事府詹事兼侍讲学士谢迁,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屠滽,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琪,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马文升,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白昂、以及顶了谢慎未来老泰山徐贯工部尚书之位的刘璋。

    除此之外,还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通政使司通政使元守直、大理寺卿王霁。。。。。。

    一共十二人组成的超强读卷官阵容,光是名头就可以把人吓死。

    这些人中,几乎囊括的弘治朝的所有名臣,绝对算是超明星阵容。

    可惜谢慎的未来老丈人徐贯突然染了风疾,不然今日以新任工部尚书身份出任殿试读卷官的就有徐贯了。

    考试的过程很简单,气氛也很祥和,各考生被引到奉天殿前广场,在各自桌案前坐定,便开始答题了。

    弘治天子既然是主考官,出的题目自然是十分拉风的。

    谢慎扫了一眼,只见考题上写有洋洋洒洒两百字。

    皇帝制曰:朕惟君人者,必有功德,以被天下阙其一不可,以言治顾于斯二者何先,夫非学无以成德,非政无以著功论者,或谓帝王之学,不在文艺,或谓天子之俭,乃其末节,或谓人主不亲细事,或谓圣王不勤远略,是有大于此矣,然则其所当务者,何居二帝三王之德,所事者何事二帝三王之政,所见者何功汉唐宋代,有令君而功德鲜备躬行,德化者经制或不定民安,吏称者德教或不纯或四夷服从。而大纲不正或仁厚立国,而武略不竞是学兴政,容有可议者,其得失何如。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神功圣德,冠绝古今,列圣相承,继志述事,各臻其盛,所以致此者,何由朕嗣承大统,图底治平,兹欲守宋臣所进之五,去唐相所陈之九,蔽行汉儒所对之三策,以上追古帝王,庶无愧于我祖宗功德之大,其所以为根柢者何在,子诸生学道抱艺而来,皆志于世,用宜有以佐朕者,试悉陈之,朕将体而行焉。

    题目很大气很拉风,不愧出自于英明神武,中兴大明的弘治天子之手。

    谢慎虽然前世主要研究的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但除此之外最喜欢的便是弘治朝的历史。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位弘治天子的个人魅力实在太强大了。

    谢慎提笔挥毫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文章写好。

    殿试应该说是六级科举考试中最轻松的了。不仅仅是因为只靠一篇策问,还因为殿试并不设置淘汰名额。大家轻轻松松一团和气的做完题目,一起做官岂不美哉。

    做完题目后谢慎便按照规制交卷,然后离开了紫禁城。

    天子寓居的地方还是不要随便溜达了,不然要是被当作不轨之人给抓起来岂不是太冤枉了。

    离开了紫禁城,谢慎便直接回到西城咸宜坊徐宅。

    按照规制殿试的考卷要由读卷官阅览,评选出名次。

    名次靠前的还要送到天子御前亲自裁夺。

    在等待名次的日子里,谢慎难得的开始思忖如何和芊芊相处。

    徐老大人的病情似乎稳定住了,那么婚事就没有必要拖。

    但是徐老大人又不太可能立即离开松江府赶回京城来,婚事总该有个主持人吧?

    烦,当真是烦啊。

    三日后,三月十八日,殿试的名次在礼部公布。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甲第一名被余姚谢慎夺得!

    就连谢慎自己都不明白这个名次是怎么得来的。难道他一篇信手写来的文章偏偏被弘治天子青睐,亲自点选为头名?

    这个状元就跟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除了谢慎的状元外,还有更多让人惊讶的事。

    譬如原本弘治九年的状元朱希周甚至没有进三甲,而王守文竟然考到了总榜第九十八名,强势的跻身二甲进士。

    要知道二甲进士和三甲进士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甲前十几名有机会馆选为庶吉士这自不必多说,即便在二甲中名次稍稍靠后的,如果背景够硬也是可以选到一个很不错的官的。

    但要是落入三甲,本身又没有什么太强硬的背景,最多只能外放个县令过过官瘾。其仕途前程便是一片黯淡。

    谢丕也考中二甲第五十八名的好成绩,真真实现了余姚三杰共进退的计划。

    殿试之后的日程被安排的很满。

    三月十九日,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受天子之命于礼部主持琼林宴。所有新科进士都很识趣的到礼部赴宴,与同榜同年增进感情。

    隔了两天,三月二十一日新科状元谢慎又作为表率领诸进士上表,谢天子之恩。

    再之后就是诣先师孔庙,分授官职等。

    按照大明定制,一甲进士第一名谢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甲进士第二、第三名王瓒、陈澜被授予编修。

    其余二甲进士、三甲进士则暂时前往各衙门观政,等待馆选。

    挨到了三月三十一日,弘治天子又下诏,命吏部选二甲进士朱希周等二十人为庶吉士。

    庶吉士受到诏命即日便要到翰林院进学见习,担任他们讲官的是大名鼎鼎的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昇和侍读学士王鏊。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若光看表面,其实并不算显赫,主官翰林院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

    而翰林院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则是从五品,甚至不如一区区地方知府。

    但翰林院的官员往往身兼数职,侍讲学士张昇就是兼着詹事府少詹事的职务。

    还有一种情况,是侍读、侍讲学士是一种荣誉加称,往往授予给圣眷正隆的各部、各寺主官。

    譬如礼部侍郎李东阳兼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谢迁兼侍讲学士。不过这二人现在都已经入内阁参与政务,重心自然在朝事上,翰林院的事情基本不太上心了。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翰林院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机构,其更像是一个人才培养储备机构,从这里出去的大多有着锦绣前程。

    翰林院是清流汇聚之地,其职事官主要职责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等。

    诰敕起草很好理解,天子要下诏,一般由内阁大学士起草,但是一旁也是有翰林院的官员的。说是代笔也好,说是见习也罢,总之耳濡目染之下,对翰林院官员的政治素养是有很大提高的。

    这第二项职能史书编纂就更好理解了。明代的官修史书《实录》是参照各帝起居注编纂的一项重要史料,而一般参修实录的都是当朝天子最信任的臣子。

    譬如参与编修宪宗实录的就是一代名臣杨廷和,后来这厮也做到了首辅。

    第三项职能经筵侍讲可能会稍稍有些难以理解。

    明代的政治制度十分完善,对于天子权力的限制很多。

    除了权力限制,还要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天子端正言行、思想。

    经筵便是如此。

    即便尊贵如天子也得活到老学到老,由翰林官给天子讲课便叫做经筵。听名字就知道这项活动十分冗长,而且内容也很枯燥。

    故而绝大多数的皇帝都不太喜欢这一项活动,能避则避。

    不过本朝天子是个例外,这位十分喜欢读书,加上李东阳、谢迁等人也确实有学问,每月的经筵就很好的执行了下来。

    好好的分析一下这三项职能就能发现,不论是哪一项都会免不了跟天子打交道。这就决定了翰林院官员一定会是天子近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天子也是人,也肯定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故而不管是老资历的翰林院侍讲侍读、还是春风得意的翰林院修撰、编修,亦或是见习生庶吉士,都是天子重点考察的对象。

    这些人有很大程度将来能够入阁,即便不能入阁混个六部侍郎、通政使司通政使、九寺卿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别自己作死,在权力斗争中站错队,这些翰林院的清流词臣想要被埋没都难。

    当然,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

    假如性格实在太不合群,太不会与人相处,即便进了翰林院也是白搭。

    要知道官场可是最为勾心斗角的地方,其中阴暗的见不得光的东西太多。如果连基本的处世准则都没有,跟个愣头青似的胡乱撞一通,恐怕也只有凄惨的下场。

    闲话不提,却说谢慎走过一连串的科举仪式流程后终于落得片刻空闲。

    他稍稍缓了缓神便到吏部领了官服、印绶来到翰林院报道。

    虽然翰林修撰没啥实权,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六品官,和六部主事是一个等级的。能够一上手就做到六品官,谢慎还是很自豪的。

    换上了一身六品鹭鸶补子官服对着铜镜照了一番,谢慎只觉得自己又清秀了几分。

    果然是人靠衣裳马靠鞍,谢慎觉得自己在容貌这一块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翰林院在鸿胪寺以北,紧挨着吏部。谢慎来到翰林院大门前,由小吏引着找到侍读学士王鏊表明自己已经领了官袍印绶准备上任,王老大人只笑着点了点头便叫来一个五经博士把谢慎领去了公署喝茶。

    起初谢慎还不是很理解,这位韩荣韩博士十分耐心的跟谢慎讲解一番,表示最近翰林院确实没有什么事干,您就好好喝茶补觉吧。

    谢慎好歹也是科班出身,对于翰林修撰的职责还是了解的。

    翰林院修撰的主要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