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倾宋 >

第227部分

倾宋-第227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煽风点火。恐怕也是免不了会有人对朝廷不利!”

    “你先退下吧。”贾似道依旧用不变的语气。

    终究还是没有反驳,翁应龙冲着贾似道一拱手,缓步走出大堂,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苍髯白发的老人,老人蜷缩在座位上,仿佛就像没有了气息一般,谁能够想象就在不久之前他还能左拥右抱,和一众人等饮酒作乐?

    只是贾相公你知不知道,还有一些事情,某没有告诉你。翁应龙心中有些复杂的忍不住叹息一声。兴州、郢州、樊城、镇江府、数不清的大宋城池、数不清的百姓,为朝廷送上了数不清的万民书。一封封甚至是血水写成的书信,看的翁应龙触目惊心。

    没有想到自己刚刚让平江府稳定下来、身心俱疲的回到临安,却又要面对这样难缠的对手、面对这样难以应付的局面。对手的强悍已经让他束手无策。因为不管朝廷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只要是有稍微维护吕文焕的意思,那就是和天下百姓为敌啊!

    唐太宗曾经语重心长的说,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知道的事情。现在这大宋朝廷就是在惊涛骇浪中不断摇晃的那条小舟。而偏偏自己刚才见到的操舟人已经对这一切都丧失了斗志,甚至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把船桨送出去。

    翁应龙忍不住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也不知道廖莹中这个家伙现在在哪里,是死了还是躲在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看自己的笑话?原来他在的时候,自己还有一个人能够商量,现在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一个人在维持,怎能不累?

    叶应武,叶使君,你还真是好手段啊,某翁应龙几次吃亏,却都是在你的手下,这一次怕也难以应付过去了。

    ——————————————…

    整个大宋已经被不断翻滚着的暗流所席卷,大多数的官员也都不得不在这个时候抓紧选择队伍。站错队的很有可能就需要面对万劫不复的未来,这是他们从大宋三百年的党争当中学到得。

    至于怎么站队,那也是一门艺术,不过这还是难不倒已经当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墙头草们了。

    如果说整个大宋最轻松的,反倒是处于风暴中心的叶应武。现在叶使君还真是游手好闲、无事可做,每天在书房里面也不知道捣鼓些什么,反正就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随着你们胡乱折腾的架势。毕竟整个大局有文天祥在操控、有六扇门和锦衣卫带着造势、还有江万里和叶梦鼎这样的官场老狐狸保驾护航,还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叶应武操心的。

    就算是没有自己,这在大宋也已经是别人难以匹敌的组合了。

    书房当中,叶应武正在仔细端详着自认为画的还算是很不错的图纸,而站在一旁小心翼翼研墨的惠娘随意看了一眼,却是忍不住险些笑了出来。自家夫君忙乎了半个上午,画出来的东西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不过就是一个长条形的家伙,而中间有那个几个圆滚滚的凸起,也不知道是作为装饰还是有别的妙用。

    而且叶应武想了想。竟然又提起笔在上面写了一个“铜”字,更是让惠娘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自家夫君虽然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令人击节而叹的诗词,而且这一手挥毫泼墨的本事也是很厉害。但是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他画画,现在看来这绘画果然是叶应武的硬伤。

    不过叶应武倒是没有这么感觉,毕竟能够用毛笔把东西画的这么像,他自己已经很佩服自己了。现在需要的就是等待一个能够把这个东西造出来的人。

    “夫君,你这一上午就是为了能够把这个东西画出来?”惠娘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声音中带着浓浓的不解。堂堂天武军的叶使君,放着那么多军政大事不管,竟然躲在书房里面画······管子?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叶应武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个东西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铜管,而是某殚精竭虑想出来的,能够替代突火枪的新式火器,从而可以和飞雷炮形成高低远近的搭配。”

    “代替突火枪?”惠娘一怔,突火枪的威力她也是曾经见识过了,不过也知道突火枪的枪管因为是用南方比较常见的粗竹子制造,虽然做工简单,但是使用寿命却是不敢恭维。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突火枪很容易就炸膛,敌人打不到倒是先把自己人弄倒了一片,而现在叶应武在这个管子上面表明“铜”字,难道是想要用铜管来代替突火枪的竹管?

    叶应武笑着说道:“突火枪这种东西不但填装费劲,而且能够打出去的距离也实在是太短了,天武军想要对付蒙古鞑子,可不能只凭借这突火枪和弓弩,毕竟现在在南方多山多水,蒙古鞑子骑兵的威力还发挥不出来。所以突火枪勉强支撑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是以后一旦北伐,北方多为平原,蒙古鞑子的骑兵能够挥洒自如。所以咱们必须有一种能够克服蒙古鞑子骑兵的火器。”

    看了一眼震惊的惠娘,叶应武接着说道:“而飞雷炮只能够攻击比较远距离的敌人,这种新式的小火器拿来对付靠近的鞑子骑兵,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此时出现在叶应武脑海中的,是一百年后朱元璋北伐的时候在明军密集的火铳下呻吟的蒙古骑兵,是六百年后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枪口下一排一排倒下的僧王骑兵。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火器都成为克制骑兵不二的选择,而火器面前的牺牲者,往往都是蒙古骑兵,也不知道算是命运的轮回还是骑兵的悲哀。

    而现在自己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那就让蒙古鞑子的骑兵更早的在火器的前方呻吟吧。

    “那夫君准备怎么命名这种新式火器?”惠娘的眼眸中已经泛起了奇异的光芒,显然很想知道自家夫君的脑子里面到底都还装着些什么不为人知的宝贝。

    叶应武想都不想,直接在纸上写上了“火铳”两个字:“铳者,斧之孔也,这铜管之上亦有一孔,便命名为‘火铳’也罢。对于起名字某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既然历史上这种东西就叫做火铳,那么叶应武也没有更改的意思,毕竟一时间他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

    惠娘白了他一眼,却并没有说什么,显然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吐槽自家夫君起的一点儿都不走心的名字,不过看到叶应武乐在其中而且振振有词的份上,也只能放过这个不谈。

    当然作为一个再标准不过的文科生,叶应武捣鼓捣鼓飞雷炮这种东西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火铳这种已经有些技术含量的东西,可就真的是束手无措了。这些事情还是要交给两个叶应武愈发期待的人,而且其中一个还是在虎头山抓住的俘虏。

    伸了一个懒腰,叶应武显然没有再多画出什么火器的意思,毕竟能够凭借着记忆把火铳画出来已经够让他心累的了,再多的火器叶应武甚至没有见过实物,也只能让那两个家伙自己头疼去吧。

    “惠娘,今天中午吃什么,某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叶应武笑着看向王清惠。

    惠娘俏皮的吐了吐舌:“什么都不吃。厨房没有做饭。”

    “你这小妮子,还真是反了你了,难不成想成心饿着夫君?”叶应武佯做生气,“莫不是想让某对你行家法?”

    惠娘急忙闪开。自家夫君的家法她可是听说过的,家里面从婉娘姊姊到琴儿姊姊,哪一个听到“家法”这两个字,不是为之色变。当下里也不再逗叶应武,惠娘老老实实的交代:

    “厨娘今天家里有事。妾身就让她回去了,所以让外面酒楼送的,刚刚就已经遣人去拿了,估计现在也快到了。只是因为见到夫君认真,妾身便一直没有说。”

    叶应武点了点头,刚想要说什么,突然间传来敲门声,却是惠娘的贴身丫鬟晴儿小心翼翼的探出了脑袋:“郎君,外面有人求见,自称姓陈。”

    “姓陈?”叶应武一怔。旋即笑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什么说曹操,曹操到的,这位姓陈的难道是夫君一直等候的谁?”惠娘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叶应武伸手拍了拍桌子上长得实在难以入目的图纸,笑着说道,“这火铳你夫君可没有本事弄出来,还得靠这个姓陈的先生。”

    惠娘没有再多说什么,自家夫君的脾性她也是知道的,既然能够被叶应武称呼一句“先生”。说明此人必然也是学识渊博之辈。

    “惠娘,要是饭菜来了,你先吃便是,无须等某。某和这位陈先生,倒是有很多事情需要聊一聊。”叶应武冲着惠娘吩咐一句,旋即快步走出书房,一扫刚才疲惫的神色。

    ——————————————…

    “启禀将军,咱们派出去的二十多名斥候,都已经四五个时辰了。到现在没有一个回来的。”站在涟州城头上,一名虞侯有些惊疑不定的对张世杰说道。

    张世杰点了点头,五河口那边送来的消息他也已经收到了,蒙古鞑子肯定还是要对涟州下手,可是一直过了一晚上都没有看到蒙古鞑子的身影,反倒是镇海军枕戈待旦弄得全军上下疲惫不堪。

    蒙古鞑子到底在打着怎么样的算盘,明明昨天晚上就是最好的时机,可是他们却偏偏没有出现踪影,倒是今天早晨派出去的斥候,现在竟然全都没有了消息,要知道之前的几天镇海军派出去的斥候也不少,可都是一个人都没有折损的回来的。

    “蒙古鞑子这是想要断了我们的耳目?”镇海军前厢都指挥使王虎臣按剑站在张世杰身边,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

    “怀都果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张世杰没有回答王虎臣的问题,而是忍不住轻声感慨道。

    现在统领整个淮北战事的,正是阿术麾下的大将怀都,当初因为为了牵制南宋在两淮的兵力,阿术特意命令怀都率领数千精锐步骑东去淮北,支援接连战败的蒙古山东各部,因为怀都这么一支生力军的出现,使得淮北的宋军都不敢轻举妄动,直到镇海军北上,双方才又重新有了摩擦。

    因为淮北的战事一下子变得胶着,所以怀都也没有胆量率领麾下儿郎重新返回襄阳,这也使得他在天武军的飞雷炮面前逃过一劫。

    “那虞侯以为,怀都想要怎么办?”王虎臣轻声问道。

    张世杰摇了摇头:“怀都的心思,某还没有猜测出来的能耐,所以现在咱们最好的选择就是静观其变。反正只要涟州、海州等地牢牢的把握在手中,不怕他能够翻出来什么惊涛骇浪。”

    王虎臣没有再多说,而是目光炯炯的看向北方,怀都你会不会按照常理出手?

    “鞑子,鞑子骑兵!”突然间前方传来一声惊呼。

    张世杰和王虎臣对视一眼,都是下意识的猛地跑向城墙边。

    天地震动,远方无数的蒙古步骑已经展露出狰狞的身影。难怪派出去的斥候都毫无音讯,面对这样庞大的敌人他们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毕竟放眼望去单是骑兵就有足足五六千人。

    蒙古骑兵如风一般,不等镇海军反应过来,便已经逼迫到寨墙外面,箭矢呼啸破空!

    “鸣鼓,左厢撑住,前厢出城,击其侧翼!”张世杰怒吼道,佩剑已经一把拔出,直指前方!

    不管你们什么时候来,也不管打着怎么样的算盘,既然来了那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违(下)

    PS:感谢书友星如雨123的打赏和赠送支持!

    不得不说因为所有的斥候都已经没有了音讯,所以镇海军被突然间出现的蒙古骑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毕竟是镇海军,苏刘义按照天武军的方式训练了一个多月的精锐劲旅,即使是第一次上战场,依然展现出了超乎淮军的顽强。

    一名名盾牌手率先冲出营帐,紧接着长矛手和弓弩手熟练地散乱而出,脚下步伐也是不断调整,这样才能够尽量少的减少被箭矢射中的风险。不过毕竟是五千多名蒙古骑兵的骑射,如斯威力,不是镇海军这些“小伎俩”就能够应付过去的。

    如雨的箭矢当中不断有士卒惨叫着倒下,不过他身边的袍泽依旧毫不犹豫的迈步向前。他们可是镇海军,镇海军怎么能够因为简简单单的几支箭矢就害怕了呢!

    更何况还有部分镇海军将士原本就是天武军右厢的士卒,天武军在襄阳大展雄风,更是让他们羡慕嫉妒恨了好久,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上场了,说什么也得让蒙古鞑子见识见识咱们镇海军的能耐。

    “弓弩手!”王大用面沉如水,并没有太过惊慌,毕竟在斥候失去消息之后,他就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让镇海军左厢各部做好准备,蒙古骑兵就已经呼啸而来。

    王大用和王虎臣号称镇海军“双王”,一个是左厢都指挥使,一个是前厢都指挥使,同样都是受到叶应武的赏识提拔而在众将士当中崭露头角的年轻骁将。现在虽然不知道前厢的表现会是怎么样的,但是王大用说什么也不能让左厢就此崩溃。

    (作者按:正史上王虎臣和王大用并肩防守沙洋堡,与边居谊防守的新城互为犄角之势,后寡不敌众,两人被俘,宁死不屈,伯颜攻克新城。因进攻沙洋两城死伤过多,而将王虎臣和王大用杀害)

    就像天武军各厢都指挥使一提到自己手下儿郎,都互相不服气一样,镇海军“双王”虽然并驾齐驱。但是谁都想要压对方一头,现在真正上了战场,更是最好的验证的时候。

    似乎也是因为为了平衡两员属下大将的心态,张世杰不得不让镇海军左厢和前厢轮流在城北驻扎,而现在正好是镇海军左厢当面对上突如其来的蒙古骑兵。

    随着王大用一声令下。正在奔跑的弓弩手飞快的站定,同时扣动了扳机。而更多的士卒飞快的跑向不远处的床子弩。对付近在咫尺而且颇为密集的蒙古骑兵,还是这种独步天下的巨弩比较有用。

    不过察觉到营寨中的宋军已经稳住步伐,蒙古骑兵竟然出乎意料的飞快从寨墙两侧撤退,而大队的蒙古汉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