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禀军门,聚落所城八十里外发现后金军哨探,皆已斩获首级!”
邵乡永与其余二人腰间皆绑着一个带血的头颅,扔到大堂之上,正是三颗血淋淋的正白旗鞑子人头。
“好!不辱没我飞骑营!”刘胜当即大声叫好,拍了拍邵乡永三人的肩膀,
对于直系上官的嘉奖,邵乡永三人也很是高兴,但重头戏还在后头。
萧亦虽然没什么高兴的样子,但却一点都不吝惜军功。
当即便给邵乡永记一次中等功,其余二人各记一次小功,三人顿时喜形于色,意气风发的走出将军府继续哨探去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后金军兵至聚落所(为大伙的给力打赏加更!)
邵乡永报告后不到一日,便有一骑自聚落所而来,是为聚落所守备包炳求援文书。
据文书上所写,后金军渡河后自虎峪口、高山卫城、白登堡呼啸而过,未做停留。
而虎峪口、高山卫诸城、白登堡等地官军皆是闻之色变,惊恐异常,在城内见到后金与蒙古骑兵从城外经过都感觉心下不安稳,更别提会出城拒敌了。
后金蒙古联军到达聚落所城外后居然驻军扎营,一改先前迅速之态势,反而在城外木林建造攻城器械,作势兵围聚落所城。
聚落所城原本只有数百操备官军,但包炳接到萧亦戒严文书后一方面严格执行,一方面在聚落所周围村堡与城内积极招募民勇协助守城。
打开尘封多年的军械库,那些衣甲虽然破烂不堪,但却远比什么都没有来的要好,发给民勇后倒也成了小三千的规模。
但包炳却也知道,此次后金来势汹汹,单凭这点人马自然难以阻挡后金,他还知道。
聚落所城乃是大同镇城以北之藩屏,若是聚落所城有失,不提他包炳会掉脑袋,就连总兵官萧亦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聚落所城丢失后,大同镇城也将直面鞑虏劫掠,萧亦在大同镇城做的风声水起的均分田地等事便有如泡影,包炳遂派快马赶赴镇城求援。
接到求援文书后的萧亦非常重视,当即召集永安军九营大小将官登堂议事,诸将济济一堂纷纷发表意见,却也各自不同,一时间难以拿出个章程来。
萧亦一边听着诸人的意见,一方面也在不断思虑。
如此之快便遭遇后金哨探这也是萧亦未曾料到的,看来还是小看了多尔衮。
若只是阿济格做主将,萧亦自然不会有此担忧,以阿济格那狂妄自大的性格是不可能去设哨探的。
明军的望风而逃往往给那些后金人一种畸形的自信,相信自己只要是一起身,便足以吓得孱弱的汉人屁滚尿流,只要冲到近前,明军便会溃败。
事实上,在遇到永安军之前,后金蒙古联军的一切战斗还真就是如此情形,长此以往,就连那些归附过来的蒙古牧民也变得奋勇起来。
早知道汉人如此之胆怯怕事,他们蒙古勇士真该多多入关劫掠,若是能因此获得前程可是好处多多。
后金军与永安军中皆有一套严明的赏罚体系,永安军中分为大中小三等功,每季一结算,或可升职或可留任,以此激励军士战心。
而后金军中则称其为前程,这也有一种好处,不管你是蒙古八旗还是汉军八旗,与女真骑兵都是一样的。
从一介小民到一等功只需要十二个前程,即使是拿到了半个前程,也可受封为拖沙喇哈番为的世职,与大明的云骑尉一个等级。
不过无论皇太极如何看重汉人,在后金中仍是以民族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第一等自然是女真。
第二等则是那些归附的蒙古人,蒙古人中也分成许多等级,最高的要属科尔伈等大部落,其后才是那些小部落。
第三等也是最后一等,视作与猪羊同等的,自然便是汉人了,汉人中又分为汉八旗、汉民、阿哈等自是不必再提。
对于这些蒙古人来说,只需要拿到半个前程,得到那个世职便可以摆脱最下层的命运,虽然与女真世职待遇仍是有所不用,但已经足以他们为之眼馋不已。
多尔衮照常散布哨探之举砍在扬武大将军阿济格眼里,那便是十足的挑衅行为。
但阿济格纵然不满,也不会说出什么来,他深知多尔衮备受皇太极的信任,此举也是居安思危,自是无话可说,只能闷闷怨愤而已。
对于兵围聚落所城一事,萧亦也是斟酌再三。
当日永安军诸将汇聚一堂,黄阳作为整个永安军的副统领,自然要先拿出意见。
“禀军门,此番奴贼必是为报凌河之仇而来,聚落所城低池深实在是难以抵挡奴贼,不若引至城下决战,凭借坚城利炮定可完胜奴贼。”
黄阳的说法便是稳重的做法,若是正常情况下,此当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做法。
刘通与顾琳随后出列表示赞同,但石刚与王大勇出列抱拳道:“军门!不可坐视聚落所被奴贼围攻而不管,如此做来,我永安军与那其余官军又有何不同?”
此话又得到不少将官支持,因为朝廷的官兵往往便是畏敌不出,永安军若再守城坐视奴贼抢掠大同,必为人所称恶。
商议许久,杨利清踏出一步,道:“军门,末将以为,可出城与建奴一战!”
“哦?为何可战?”萧亦当即反问一声。
杨利清见诸人目光看来,沉着道:“回禀军门,我永安军之精不比其余明军!”说到这,杨利清在大堂中继续高声道。
“众位兄弟难道忘了吗,长山一役,我永安军两千老卒遭遇建奴数万骑兵,军门军令如山,人敢当先,一战而斩首数千!末将以为,我永安军不必妄自菲薄,大可出城与建奴一战,也教天下人看看,是那建奴不可敌,还是我永安军不可惹!”
杨利清之言说的堂中诸人皆是跃跃欲试,确实,半年前永安军仅有两千多人时就曾在野战击败后金,此刻有精兵万余,又有何可惧!?
言及于此,众将纷纷请战,萧亦看着杨利清却并未说出什么,只是摆摆手示意其坐下。
黄阳听到后也是连连点头,抱拳道:“军门,若是出战,城内可未曾全部平静,不可不防。”
众人恍然,都想起来城内还有一家巨头未曾处理,若是全军尽出,难免后院起火得不偿失。
闻言,萧亦冷哼一声,道:“那黄云发与建奴来往密切自以为本军门不知,如意算盘打的倒是响!”
黄云发萧亦迟迟未动自然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余的豪族萧亦可以动是因为其势单力孤,身家几乎都在大同,萧亦随便安个罪名就可以将其连根拔起。
但黄云发则不然,其不仅在朝中有人相帮,山西其余几家巨商与其亦是来往甚密,各处都有分号,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虽然萧亦对黄云发的勾当心知肚明,但却还不能应付了事,在有足够的证据构成罪名前,萧亦不能动这黄云发。
不过所有永安军的将官都明白,这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石刚叫骂一声:“娘希匹,就先让这秋后的蚂蚱可劲蹦跶,俺早晚给收拾了!”
“老石说的正是,俺也早想着收拾了这只蚂蚱!”
王大勇哈哈大笑,连连赞同。
黄云发留在镇城中始终是个隐患,虽然其整日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
但萧亦却一刻都未曾对其放下心来,黄府中的一千披甲家丁可不是吃素的,战力比起原镇城的官兵都要高,总是要派人防备的。
所以萧亦当即下令:“镇抚官董英华即日起统带镇城民壮、振威营士卒,接管永安军防务。”
镇城总戍镇抚官董英华闻言立即出列,抱拳高声道:“下官接军门令,必竭力以守镇城!”
第三百九十二章:大金之祸患
永安军第五次扩招后,按例振威营自然也要跟着扩招。
对于振威营萧亦也很是无奈,因为永安军每到战时一般都需要外出征战,自家城镇自然不能没有防备力量,于是振威营便由此而生。
但最初的振威营其实还真就是民勇的性质,就连萧亦本人也只是当其为预备役,也跟没没想着今后振威营能怎样怎样。
但萧亦却惊喜的发现,自己似是无心之间设立了一个新的制度。
李二牛统带的振威营不仅在自己离任蔚州时仍是严格听从调遣,更可以在永安军离开蔚州时镇守一方,并且可以随时为永安军提供优质兵员。
也就是说,若萧亦将这种振威营镇守地方的编制普及到整个大同镇,在当地招募振威营取代原官军。
再让忠于自己的将官统带当地的振威营,那么整个大同镇都将握在萧亦手中,整个大同镇都会是永安军的军营。
而这种事却只能暗地里去做,萧亦深知崇祯的小心思,前段时间京师传回来消息来看,崇祯似是对自己已经有了猜忌。
若是要让其知道永安军振威营一事,难免会节外生枝,造成更大的猜忌与误会。
现在的萧亦根本没想过将来会与崇祯怎样,他只是知道,若是想让大同镇改变,那就必须彻底打碎重建。
所有的振威营军士虽然在内待遇都是预备役,但对外却只是民勇身份,并未有一人入正兵籍。
明面上,萧亦的正兵酒只有这万余人马,自然不会对崇祯造成威胁。
上次刚刚招募的镇城振威营共有一万余人,萧亦本就没打算让其打什么硬仗,能让永安军安心在外征战便是足够。
所以除隔日一训外,振威营仍只是装备着明军的制式衣甲与刀枪。
由老军以操典督训了数月有余,振威营倒也是变化不少,虽然与永安军相差甚远,但在现在的大明官兵中也应该是算得上是精锐了。
再加上振威营军士皆是当地民众中挑选有家室者担任,并未有兵痞混迹其中,战时一般来说也不会溃逃,对萧亦来说,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当日散议后,萧亦将董英华留下,二人彻谈许久,谁也不知道两人都说了些什么。
……
崇祯五年的六月下旬,永安军防务秘密与振威营军士交接,城外诸墩卫中也渐渐都换成了身穿大明制式衣甲的振威营兵士。
七月三日,这一天的天气非常奇怪,从早晨起便是大雾弥漫、遮天蔽日,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最为贴切。
聚落所城上的轮防明军懒洋洋的靠在城墙上说笑,这种大雾的天气从城上看过去,外面只是一片白花花的雾气。
别说后金军了,就连城墙上的其他明军都见不到。
正说着,忽然远处亮起一片的火光,喊杀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城上的守备明军把总顿时大惊,连忙飞报守备府邸。
包炳自打后金军屯兵于城外便是日夜无法安睡,干脆披挂着铁甲整日也不脱下,几个妻妾如何的劝说也是于事无补。
包炳虽然收到萧亦的文书,说是已经带着永安军出城驰援,但到现在都三天了,却连人影也没见到一个。
说来也奇怪,包炳接到萧亦文书的当日,那些整日在城外杨武扬威的女真人与蒙古人便不见了踪影,大营中也是一片的死寂,让人搞不清到底在做些什么。
虽然知道两军的目标都不是自己,但这种感觉仍是让包炳十分郁闷。
自己就好像夹在两头怒气冲冲的老虎之间的绵羊,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对这种局面是毫无办法,只能苦苦等待这两只猛兽能有一只出手打破这种局面。
听闻后金军有了动作的时候,包炳其实是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当他赶到城墙上见到外面的情况后,也是皱眉不止。
在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天气中,各人只能见到四面八方亮起的火光与若隐若现的喊杀声。
虽然见不到一个人影,但却也给城上的明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当即便是纷纷让包炳派人出城,请求永安军的援助。
若是放在一般的明朝将官身上发生这种事,怕早便是吓得浑身发抖立即同意了,但包炳却没有急着派人找萧亦。
包炳不傻,这种时候奴贼做出这种阵势却并未攻城,定然是有其阴谋。
他也知道,永安军到现在都没出现一个人,定然也是有其策略。
没到最后关头,包炳不会让人去扰乱了萧亦的部署,包炳冷笑一声,这种时候就要看谁更能扛了。
当下包炳不仅没有让人寻找萧亦求援,反倒是立即下令。
让千总齐盛到城内招募民壮与民勇协助官军守城,但齐盛没下去多久就灰溜溜的回来了,说是城中百姓听到建奴将要攻城都是害怕至极,正带着家小,大包小包的要往镇城逃。
包炳叹了口气,让齐盛将永安军已经开出镇城的消息散发镇城。
本来包炳是要让这消息安定民心,但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百姓听闻永安军已经在路上即将赶来时,顿时变得群情激昂。
纷纷放下手中的大包小包,从内库中取出军械,自发登上城墙协助官军守城,见到这些拿着破烂刀枪登上城的青壮民众,齐盛也是满脸的惊愕。
而包炳见这一副场景也是惊叹不已,未想一提起永安军与萧亦的名字,效果居然比齐盛等人辛辛苦苦动员了近一月还要好。
城外的后金军大营,阿济格怒吼声传出。
“多尔衮,你不是说这些汉人猪猡听到我铁骑的战鼓声便会立马派人通知萧亦吗?现在呢,永安军仍是不知所在,我军反倒暴露了方位!”
多尔衮听到阿济格气急败坏的怒吼,面上并未有什么变化,瞥了一眼阿济格,淡淡道:“大将军,消消气,自有你寻那萧亦报仇的时候。”
阿济格心中所想被戳破,顿时更加愤怒,但碍于多尔衮在皇太极面前的威信,加上多尔衮话中为其留足了面子,当下也并未再多说。
这时,多尔衮看向这刚刚进帐的一个明军,“你所说可是真的?萧亦真的已经出了镇城?”
这明军闻言则是连连扣头,颤声道:“奴才纵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诓骗贝勒爷您吶!城内听闻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