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萧亦欺君罔上,大同总兵官韩世猛,巡抚蔡佳禾难道都是同党?
虽说蒙古人战力不如东虏,不过也是素有恶名,对战蒙古人亦是败多胜少,这样的大捷自万历年起,大明就很少有了。
崇祯心中虽不太相信大臣们的推测,不过却不可不做出举措,所以接下来的半月内,兵部、锦衣卫等便有大批的官员来往于大同三镇与京师,事后核实竟然为真。
文人骚客再茶馆中吐沫横飞的讲述着大同境内的永安军如何如何,这可是他们的强项,京师内关于永安军的传闻不胫而走。
在他们的话中,那场对决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萧亦被说成了戚少保再世,见到萧亦那些蒙古鞑子与贼寇个个吓的屁滚尿流……
为此已经有不少言官御史弹劾萧亦蛊惑民心,崇祯连日朝议都是商议这件事。
不过到了一月二十日时,大批大批的蒙古鞑子首级在重兵保护下运抵京师,再也没了任何的质疑之声,经过京营统领傅应奎等人查验,颗颗为真鞑子首级,立时引起了全城轰动。
首级运抵京师的当日,崇祯下令将蒙古奴贼堆叠于西市,以显我大明天威。
西市每日都是人云亦海,围观的京师军民将附近的大街小巷、酒楼茶馆等处围的水泄不通,有人排队从早到晚,更有外地赶至京师的商户,一路原来只为亲眼目睹这等奇观。
二月一日,德政殿内,崇祯看着由五城兵马司上来的奏疏:“永安军,阁老,这永安军你可曾听过?”
一旁恭敬站立的内阁首辅成基命听到崇祯的话,道:“回圣上,臣不曾听过,不过据兵部从大同归来的侍郎李占言之,似乎是大同东路的军民自发称呼萧亦的部下为永安军。”
崇祯起身,双手负于身后,在德政殿内缓缓走动,细细思索:“永安军,永安军,永远安宁…阁老,这是个好名字啊,这也正说明了百姓的心中所想。”
成基命闻言,惊讶的道:“皇上,您是想…”
崇祯笑了几句,坐回御座上:“看来还是成阁老聪慧过人,阁老对萧亦的升赏有没有什么想法,说来与朕共同商量。”
虽然崇祯对自己和颜悦色,但成基命深知,崇祯可是杀人不眨眼,这才四年内阁首辅都换了好几茬,自己一不小心很可能步了那些人的后尘。
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成基命只能顺着崇祯,如是说:“臣…依臣所见,萧亦有大功,可…可加封赏?”
“哦?”
崇祯看了一眼成基命,成基命双手一紧,紧接着崇祯的笑声传来,成基命心下放松了下来。
“阁老所见与朕同,那便依阁老所言。”
……
按照皇历,二月六日为吉日,所以在这一天,崇祯率群臣前往太庙,一为祭拜,二则是献捷于先帝,各地庆贺如云…
二月八日,崇祯在德政殿看着一封从宣府而来的塘报,看完已经有些愠怒,林丹汗‘索赏’。
本来按照历史上,林丹汗的话应该颇多‘骄横’之词,言语之间对大明和崇祯没有丝毫的尊敬,大意就是你不给赏,我继续围掠边镇。
为辽东战局与山陕两地俞来俞严重的贼寇,崇祯于是做出了让步,恢复了给蒙古一年四万两白银的赏银,不过这次大捷之后。
林丹汗与崇祯换了过来,林丹汗竟然说了不少让步的话,并且只要三万两白银的市赏,蒙古保证不再侵袭大同宣府三镇,每年还给大明进贡三匹宝马,以示交好。
这可是极大的让步,不过光是萧亦的胜利还不足以让林丹汗如此。
林丹汗本就有意与明朝交好,以此遏制东北之地新兴的女真,他也好腾出手来一一收拾依附于女真的漠南诸部。
崇祯知道,林丹汗态度的转变也有一部分缘由萧亦的那场‘不可能的胜利’,放下塘报,连续看了几道奏疏,都是关于蒙古之事。
户科给事中应震、山西道御史冯嘉会等大臣建议“以西虏攻东虏”,利用林丹汗来对付皇太极,以坐收“渔人之利”。
言下之意,就是建议崇祯恢复市赏,把林丹汗的注意力转移到女真那头。
想着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这样建议的,他们既有惧怕蒙古报复,建议安抚的,也有为彰显皇家天威,提议市赏的,也有极少数建议二虏相争的。
为此崇祯已经考虑了几日,思虑再三,崇祯终于下了决心,微笑对着王承恩道。
“蒙古欲交好,准其所奏,可遣使者,共商东虏之事。”
这几日,讨论萧亦如何封赏的事情仍在继续,不过随着三府整饬卢象升、平辽总兵赵率教等人的大力保举。
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于二月十二日发下一道圣旨,直奔蔚州而去。
……
不提崇祯与林丹汗如何斡旋,来到二月底的蔚州。
从守备府邸走出来,迎面吹来一阵微风,这时候的风已经是暖风,北地向来冰寒,不过到了二月份也快开始春耕了,温度也在渐渐回暖。
只不过大明由于小冰河的原因,这回暖也很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寒风呼啸。
“睡的不错。”
趁着没有人看见,萧亦悄悄伸了个懒腰,这要是让人看见了就会有人举一反三,联想到萧亦粗俗云云…
一阵叹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晨练了,除了作战时,基本整日都坐在府邸中处理政务。
作为守备,萧亦实在是有苦难言,很多喜欢的事都不能去做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斟酌,也只有在军营中,他才能感觉到一丝惬意。
自上次大胜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操典结束的那些日子,到处都是议论操典之事,不断有大同与宣府镇的将官来找萧亦,寒暄不已。
战事与操典刚刚结束那十几日,几乎每一日都有士绅与商户到军营中劳军,抬着猪养酒肉,与将士们把酒言欢。
百姓们也很久没见到这种士绅自发劳军的现象了,也都很高兴,总而言之,蔚州处处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归来后那些受伤的将士都有医师精心调养,现早已经痊愈,就连伤势最重,在战场上差点一命呜呼的那几个一总刀牌手,现在都活蹦乱跳的,整日叫嚷着要作战。
不得不说,护送商户出行这个点子实在是圈钱的好办法,萧亦已经试着将价格提高了几倍,但是那些商户好像根本不缺钱。
要多少钱说给就给,有的给了钱后还不够,又要送些布匹、绸缎等物事,美其名曰奉与萧守备。
数月下来,已经为萧亦赚了不下两千两的白银,支撑着永安军在蔚州的活动,不过仍只是稍稍够用,萧亦还是要让振威营的军士不时外出剿匪。
一直以来,虽然困难,但是周宝泰也没放弃招募组建骑兵营的事,到了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也才招募了两百多人而已,距离一总的人数还差了一半。
“看来骑兵的事该想想法子了,这样下去即便组建好了,根本就没时间操练,对战鞑子更别想了。”
萧亦正自语间,见到黄阳几个人飞奔过来,还大喊着什么,离的近了才听清。
“大人,圣旨到了,皇上圣旨到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圣命,永安军!
蔚州操守府邸的大院内,几个手持虎枪的永安军战兵恭敬的站在四周,最中央萧亦诸人也是恭敬的站在一起。
前面的是二十几人,为首那太监萧亦看着甚是眼熟,竟还是第一次来传口谕的那个太监,看来这人上次在自己这吃到了好处,才会来第二次。
那太监相比第一次充满傲慢的神情,这次则多了点尊敬,萧亦得胜宣旨,远至大同,一路鞍马劳顿,许多人都不愿意前来。
来过一次的王保自然知道萧亦出手阔绰,相较于其他人的推脱,王保则是主动请缨前来,很容易就拿到了这个差事。
王保身后跟着的除了几个身着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的大明锦衣卫外,便是十几个沿途护送的京营将士,个个骏马鲜甲,面上看去,端的一派威武不凡。
见萧亦等人已经准备好,王保尖细的声音传来:“圣旨到,蔚州守备萧亦接旨!”
萧亦与黄阳、史路几人对视一眼,带着府邸内的守备军士与仆人,全部单膝跪地,面向大地,低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府邸内除了永安军将士盔甲上不时传来的叮咚响声,一片的寂静,王保满意的哼了一声,这才锦衣卫手中接过一个暗黄色卷匣。
从中小心翼翼的取出金黄色的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虏犯境,祸国殃民,军民涂炭,上下臣民无不憎恨,闻听大同镇蔚州守备萧亦击贼于焦山南二十里,此为堂堂之战也,朕心甚慰!军民欢庆…”
“。。。大同镇守备萧亦,焦山一战,力挫西虏嚣张气焰,斩首千级显我朝天威,勇冠诸边,朕心甚悦!擢升大同都司指挥同知,官居从二品,充任大同镇东路游击将军,并赏内帑银一百两…”
萧亦听到这里,本以为应该宣读完了,正准备大喊接旨,却听这太监看向另一头,继续高声道:“…萧亦所部,奋勇杀虏,闻得蔚州军民传其之名,朕意欣然!萧亦所部今后亦称‘永安军’,全军赏银五百,铜银牌三十副以供升赏将士之用,通传九边万民,奉以为式…钦此!”
读完,周围单膝跪地的将士个个不可置信的看向这边,瞪大了眼睛,这简直是…
皇帝钦口命名,这让所有人激动的浑身战栗不止,永安军之名,今日起将闻名于诸边,作为永安军的一员,怎能让人不激动!
喝声尤甚响亮,几十人的府邸守卫,声音竟比百人还要高,萧亦也是随同站起,满心的激动之情。
高吼谢恩后,手都抑制不住的有些抖动,接过圣旨,又一一接过官服告身、铜牌、银牌、内帑银等物,按照规矩,每接过一物萧亦都要扣头谢恩。
交接完毕后,王保微笑着对萧亦道:“萧将军,恭喜了。”
萧亦还没来得及说话,又见一兵部官员出列,身着青色官身,高声道:“兵部武选司察大同镇东路游击将军萧亦,克谨、忠职,有大功于国,特授上骑都尉荣勋,望尽忠于国,再立新功。”
那个传话的兵部文官后看了一眼萧亦,从他的眼神中,萧亦没看见一般文官的倨傲,只见那人矜持一施礼。
“下官兵部侍郎董咏,这位便是萧将军吧?”
萧亦看着眼前这人,见其以礼相待的样子,以往来宣读的兵部官员个个一副倨傲样子,好似这里是穷乡僻壤一般。
次次都是宣读完就立马走人,根本不愿多留,更别提与萧亦寒暄了。
这人与众不同,萧亦对其也是颇有好感,抱拳施礼道:“有劳大人垂问,末将正是。”
言罢,那董咏在萧亦身上脚下来回扫视,却不发一言。
王保对着萧亦微笑道:“咱家不久前曾来过一次,这次居然又是一副新面貌,萧将军几次大捷,现京师已经传开了。”
董咏双手一握,高举冲京师方向,继续道:“皇上诏令将斩首运抵京师的西虏奴贼首级在西市堆叠,每日观者如云,日夜不断,下官去了一次也没有见到,萧将军此次可是人尽皆知了。”说完眸子紧紧看着萧亦。
萧亦虽然心中高兴,但面上却没有什么反应,微笑道:“全赖圣上洪福,诸将士浴血奋战,末将不敢居功。”
董咏细细看了萧亦几眼,心中道:此人得胜却不居功,当可有大成就。
面上却是微笑道:“萧将军所言甚是。”
与董咏寒暄几句,萧亦冲王保道:“公公一路鞍马劳顿,还请府中休养片刻,再行离去。”
萧亦差点习惯性的说成了‘下官’,还好出口之前改了过来,才没有闹出笑话。
王保心下大喜,看来这一趟又没白来,这萧亦的活就是好做,以后定要多多多前来大同,笑道:“好说,好说…”
说完,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府邸。
那公公与随行诸人进了府邸后,石刚与王大勇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黄阳、史路、刘通三人反应也不小,周围的守备军士个个笑逐颜开,欢喜的差点蹦起来。
周边一众人以无比羡慕的眼神看着萧亦,李二牛、周定二人站在萧亦身侧,心下同样很高兴,但更多的感觉是羡慕。
元少恭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萧亦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石刚等人立马便去了军营,说是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永安军将士,萧亦则是走进大堂,与王保、董咏不断寒暄说笑。
时间过的很快,两个时辰后,王保一行人就要离去,萧亦早命侍女备好一锭白银,悄悄交予王保。
所以临行时这王保是满面的笑容,仿佛一路而来的牢骚全都不见,对萧亦是颇多赞扬之词。
兵部侍郎董咏再京营士兵的协助下骑上马,环视一眼蔚州城,见到蔚州城的几百门火炮,又见到周围百姓自发组织的欢送。
对萧亦拱手施礼道:“此来一番,才知萧将军与众不同,方才多有得罪,勇冠诸边,萧将军实至名归。”
没想到这董咏作为文官,竟然对自己如此看好,萧亦惊讶的同时也连忙抱拳回礼:“大人说笑了,末将不过是保一方安宁,上阵杀贼而已。”
董咏哈哈大笑:“好,好一个杀贼而已,这便告辞了,后会有期!”
见董咏一行人驾马离去,萧亦微笑起来,这董咏应该是自己接触的第一个京官,与其交谈时萧亦没见其有一丝的倨傲。
一直都是以礼相待,而董咏谈话间尽显浩然正气,也见到其官服侧尚有不少补子。
萧亦询问时,董咏没有一丝的不堪之色,反而是满面的自豪神色,侃侃而谈,有条有理。
在萧亦看来,应是胸有成墨,不过这样的人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反观那些内阁诸臣与东林诸臣。
个个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比起武将来,反而更加奸诈且难以辨别,内中各人干了什么勾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