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1629 >

第152部分

大明1629-第152部分

小说: 大明162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亦点头道:“据其所言,正是那伍原,闻得我们将伍家查抄,将所余的白石多粮米尽数送予额哲,条件自然就是来杀我为他报仇。”

    黄阳冷冷道:“好算计!”

    石刚疑惑道:“额哲这厮是什么人?蒙古大汗?”

    他们不知道,萧亦对这额哲可是知晓甚多,历史上正是这额哲率军数千,于崇祯四年春节时进逼宣府,时官军大休,无法抵挡,额哲满载而归,以此受到林丹汗的重视。

    不过这额哲后来忘却父仇,投奔了后金,皇太极将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给他,额哲便成为皇太极手下忠实的一条狗,积极为皇太极调动协调蒙古各部。

    萧亦继续说:“不过这鞑子的话,不可全信,伍原将粮米送予蒙古人应该是真的,但只是为了杀我?这次的事,绝不是空穴来风。”

    王大勇分析了一会,突然说道:“难道蒙古人还能来我蔚州不成?”

    这次萧亦点点头,说道:“极有可能!”

    “伍原乃是汉人,对我们的习俗知晓甚多,定然知晓春节各地官军大休之事!”

    史路细思,担忧道:“若是蒙古人得知,再加上伍原的粮米资助解决了后顾之忧,完全可能再度入边!”

    “届时各处大休,根本无法阻挡蒙古人的马队!”

    萧亦道:“史路说的不错,崇祯三年林丹汗曾兵掠大同数月之久,各处疲饥,林丹汗定不会奔大同而来,这次极有可能东掠宣府。”

    “然,额哲收了伍原的好处,进军方向便可能改变。”萧亦说着,带着几人走到沙盘前。

    指着宣府、大同、蒙古之间的几地:“你们看,怀来卫、天成卫、镇虏卫这几个地方,军伍废弛,驻军稀少,时值春节大休,额哲率蒙古轻骑疾驰,无可阻挡,预计三日便可抵达我蔚州城下!”

    几人对萧亦的判断没有一丝怀疑,从大安口到现在,萧亦可曾有过一次判断失误的?他们早都习惯了听从萧亦的吩咐做事。

    石刚大笑着走到沙盘前:“蒙古人来了,好!刚杀了贼人,鞑子又赶来送死,正好为新年添点彩头!”

    史路皱着眉头,指着沙盘道:“大人,鸳鸯水流域虽纵横不宽,但此时溪水冰凉,即便是壮硕牛羊渡河,最多一半也会冻死。”

    “若是蒙古鞑子强渡,很可能会造成大量的马匹损失。”

    黄阳嗯了一声,接过话茬,道:“这样一来,蒙古人若是想避开鸳鸯水,只有从焦山南下,经由石门口过河。”

    萧亦点头,问:“大勇,那里地势如何?”萧亦想在石门口那,打他一个伏击战,以蒙古人对明朝军队的蔑视,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出击。

    说完,几人看向王大勇。

    王大勇道:“据赖大茂队哨探,石门口沿下,只有一个宽约十数步的木桥可以通过,若是想绕路,要么从宣府境内绕开桑干河,从保安州境内穿过,不过这么一来,要多绕几百里的路程,第二条路便是从广灵以西绕路,也要近百里,得不偿失。”

    萧亦点头:“看来,蒙古人若是来,只能从石门口而来。”

    在自家地盘作战就是战况了然,整个蔚州境内早已让夜不收哨探清楚,三十六座墩卫建成许久,只要有兵马入境,萧亦立刻便能得知,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就连哪里是平野,哪里有高坡,永安军的将官都是一清二楚。

    探讨许久,萧亦忽然道:“昨夜的事,都烂在肚中,至于备战,也要悄悄进行,让百姓安安稳稳过个年。”

    见五人点头,萧亦正色道:“史路、黄阳,命你即刻召集永安军三总兵马,对外只说回营操练,不可将此事走漏了风声!”

    史路抱拳道:“卑职明白!”

    随后萧亦看向王大勇:“大勇,你立即召集夜不收队全员,恢复在蔚州全境的哨探,石门口方向着重一些,每个时辰一报!”

    “刘通,你去调集辎重营与车炮营。”

    王大勇与史路点头,石刚左等右等,听不到萧亦叫自己,急吼吼的道:“大哥,俺呢,俺干什么?”

    萧亦看了石刚一眼,笑道:“你?你就在军营操练就行了,声音弄的足一些。”

    石刚一怔,有些不明所以,王大勇笑着和石刚耳语几句,石刚这才笑道:“俺懂了,保证弄的全城都知道在操练!”

    萧亦含笑点头,环视几人,正色道:“这次的计划,即便是永安军内,也只能告诉各哨长,以此免去协调不便,其余人一概不能透露!”

    见几人抱拳道是,萧亦低头看着沙盘,忽然道:“你们先去准备吧,对了,将李二牛叫来,我要和他单独说说话。”

 第二百七十九章:操典与伏击(上)

    “大人。”

    李二牛正在府邸中陪妻女吃早饭,刚吃没多久,一名永安军的长枪手来找他,说是守备大人有请。

    李二牛得到萧亦的信任,这不止让他本人十分珍惜这种信任,也让他的家人倍感荣耀,自己丈夫不是永安军中人,却也能得到守备大人重任。

    他的妻子刘氏对这件事比李二牛更加看重,当即便催促李二牛快去,李二牛自然也不敢怠慢,放下碗筷就跟着那军士前来。

    萧亦点了点头,手往旁边椅子一比划,道:“本官知道今日是春节,叫你前来多有不便,但此事却不可耽误了。”

    李二牛心下沉思,萧亦是要交给自己什么重要事情去办?

    当下抱拳道:“大人有事尽管吩咐,下官定办的妥当。”

    萧亦满意的点头,道:“时逢佳节,自然不能平淡了事,我决意在州城开展一次操典,此次永安军只在营中操练,操典由振威营独自完成。”

    李二牛听后心中很惊讶,操典只由振威营完成?难道是萧亦想看看振威营一直以来的操练成果?

    振威营的军士对永安军的战兵一直有种畏惧和崇敬的心理,或许这次的操典也能让他们改善不少。

    想到这里,李二牛喜道:“下官代振威营将士谢过大人信任,定会将操典办的顺顺利利,让全城百姓知晓我官军虎资!”

    萧亦笑道:“那你就去准备吧,放出话去,让百姓都知道这个好消息。”

    “哎!”李二牛一点头,喜气洋洋的离开了。

    ……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百姓耳中,这次的春节已经是大多数人多年以来过的最安稳,最快乐的一次,官兵又要在春节过后举办操典。

    这可是观看官兵英姿的好机会,虽然只是振威营,但明面上,振威营也属永安军的分支,算作是永安军,一时间成了不少人闲谈饭后的话头。

    崇祯四年二月十二日深夜,这一天是春节,家家张灯结彩,各处锣鼓喧天,虽然是深夜,但街道上仍旧热闹的很。

    家中在吃着安全舒适的团圆饭,外面街道上光屁股的小孩到处跑,各处欢声笑语,虽然是春节,但在这时的大明这种情况仍是很少见。

    同一时间,离州城几十里外的石门口。

    一片的寂静无声,鸳鸯水的溪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一架木桥就静静躺在溪水之上,与蔚州城此刻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百姓都在家中安宁、团圆的过节,但并非人人如此,永安军的三总将士就于前几天被征召归队,秘密从军营中开出,按照事先商议好的计划,分批安置在这附近。

    这些日子由于春节和操典的原因,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这件事,过节的同时都在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操典。

    若是你不仔细看,很有可能发现不了这一片宁静中隐藏的杀机顿现,木桥两边的灌木丛中,一片的安静祥和。

    良久,细细聆听,才能听见微弱的铁甲叶子交汇的声音,往内中看去,几百人正静静的趴在这里,前面的人左手厚盾,右手持腰刀,其余人手中皆是一杆精钢虎枪,竟是人人铁甲。

    这些人便是永安军一总的兵马,本来是由石刚率领,不过石刚被萧亦留在城中掩人耳目,王大山临时成为一总的把总。

    黑暗中,一名刀牌手嘟囔道:“也不知道大人要我们在这里做什么,今晚可是团圆夜,我却还在外面不能归家。”

    王大山自然知道事情的缘由,不过石刚严厉嘱咐过,这事不能告诉任何人,听到刀牌手嘀咕,王大山低声喝道:“亮子,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我们一总的脸面都叫你丢尽了,让其他两总的弟兄知道怎么想!”

    被称作亮子的刀牌手是一个甲长,听到赵大河的话,嘿嘿笑道:“王哥莫要生气,我这就是发发牢骚。”

    其余的军士也是低声嘿嘿笑,众人都十分信任萧亦,虽然不知道这次出来是干什么,但所有人都隐约知道将要有战事发生。

    其实每名永安军的战士整日操练,心中早就存着一股子猛劲,这也是他们一直渴盼的作战立功机会,牢骚归牢骚,若是让他们选,都会义无反顾的前来,到了正事是一点不耽误。

    正谈笑间,前方忽的传来一阵马蹄声,王大山眼神一屏,低吼道:“都不要动,他们来了。”

    亮子与其他人闻言顿时收起笑容,看来等的人到了,紧握手中虎枪、挑刀,正色注视着前方。

    黑暗中看不见由于马蹄踏地而扬起的尘灰,只能听到轰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这等声音直让大地震动,一总的将士仍只是看着前面隐约出现的人影。

    “喝!”

    “呦吼,驾~”

    随着不断的鸟语喝声传来,一条黑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黑暗中只能看见,这些人头戴长毛毡帽,人皆一马,还有手中紧紧握着弯刀的黑影。

    这时王大山兴奋的道:“蒙古鞑子,他们真的到了,大人可真是神了。”

    亮子满脸的震惊,就算王大山这时不说他也发现了,居然是蒙古鞑子!今日自己埋伏的居然是蒙古人?!

    其余的战士也差不多,蒙古骑兵,这在他们所有人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以往对战的虽然也有马队,但这些马贼可称不上是真正的骑兵。

    相比之下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战斗力不知比贼寇的老营马队强出了多少,这时的大同镇官军,别说野外战,就连守城都很少能抗住蒙古人的轻骑。

    若是永安军初建,这时恐怕就要立刻露出马脚,有人亡命奔逃也说不定,相比之下,一支百战之师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永安军中大多数都是经历了数场血战幸存的老兵,其中不乏百战余生的老兵,甚至与萧亦在辽东血战‘东虏’的老人都有几十个。

    这些老兵在军中就如一根根定海神针,即便是对战‘西虏’,他们仍是面色如常,没有丝毫的怯懦之情。

    到了木桥前,蒙古人忽然停了下来,这让王大山心中一紧,难道他们发现了自己?

    “少汗,这处木桥甚是狭窄,一次只能通过不到十名勇士,我看还是绕路广灵,最多明日便能抵达。”科扎布用手中弯刀对木桥指指点点,神色中甚是犹豫。

    一名蒙古千夫长说道:“科扎布可是惧怕那些弱小的南蛮?”

    话音一落,伍原在后面阴测测的道:“不怪如此,那蔚州操守萧亦剿贼却有一手,科扎布吓破胆也属正常。”

    “哈哈哈。”几名蒙古千夫长闻言哈哈大笑,科扎布面色阴晴不定,只是看着额哲。

    额哲听到伍原的话,不屑道:“萧亦?或许他剿贼确实有一手,但那些所谓的贼寇怎么与我们草原勇士相比?”

    额哲手中弯刀高举,吼道:“我们一个勇士,可以轻松的杀掉他们十个人,南蛮孱弱是事实,怎么可能出城,更别提有那个勇气与我草原勇士正面交锋,科扎布你多虑了。”

    额哲说完,伍原眼神中亮起一抹精光,只不过在黑暗中无人注意到。

    决意已下,科扎布也不再好说话,他看着狭长的木桥,抱拳道:“那就请少汗,让科扎布带队先行!”

    额哲满意的拍了拍科扎布的肩甲,赞美道:“科扎布,当真不愧为我草原第一巴图尔!”

    科扎布听到额哲的赞美,满心的激动,放下内心的不安,一挥弯刀带人便朝木桥缓缓行去。

 第二百八十一章:操典与伏击(下)

    在额哲的大吼下,其余的蒙古人很快便稳住身形,他们分成了两部分,前部已经上桥的几百人调整马匹后,仍是乱叫着朝永安军的将士们冲过去。

    这些蒙古鞑子也知道眼前的官兵火器不同,但他们仍然相信,只要自己冲到近前,这些南蛮子定然会和以往一样,一冲而散!

    后半部的蒙古人不少人翻身下马,就从后身取出背负的弯弓,熟练的张弓搭箭,虽然看不见明军的具体人数。

    不过他们弯弓朝天,只朝那黑压压的一片射去,箭支迅疾,发出‘嗖嗖’的劲风冲上天际,就朝到了永安军将士的头顶,猛然间朝下落去!

    这时后方的蒙古人距永安军的盾阵有约一百余步,不在有效射程之内,即便如此,王大山仍是巨刀大吼:“举盾!”

    举盾以挡鞑子的弓箭,这是萧亦一直在练的,但这么许久还是第一次遭遇鞑子的箭射,很多人心里都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挡住鞑子的箭矢。

    但疑惑归疑惑,听到王大山的喝令,紧接着总内喝令声四起,各哨的哨长、队长、甲长都立即下令。

    严阵以待的刀牌手大喝一声,举起手中大盾在脑顶,行成盾墙,将长枪手包在里面,若是这时能从上空看去。

    永安军此时的军阵无论是上空还是前方,都是一面面半身盾组成的盾墙。

    鞑子弓箭射到这里已经是稀稀落落,打到半身盾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很少有箭支能穿过半身盾的缝隙落到下面的长枪手身上,即便有几支箭矢,也被永安军的全装铁甲防护个结实。

    这一轮弓箭下来,没有对永安军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让将士们心中愈发的自信起来,战意十足。

    一轮箭雨过后,鞑子骑兵已经冲到了永安军的盾阵前,直冲到了近前,他们才发现半身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