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95部分

伐明-第95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嘉胤治军,虽然也有一套本事,但是根子上还是非常混乱的。渡过黄河后,因为麾下各部扩充太快。王嘉胤对于各营的控制能力也大大降低了不少。实力越是强大的营伍,王嘉胤的控制能力就更弱。

  所幸下面的各营还认他这个共主,再加上左丞白玉柱、右丞紫金梁二部都是他奋战多年的老兄弟,所以王嘉胤才能统领群雄。

  但是这一场大败毫无疑问打碎了王嘉胤的不败金身。在官军的突阵中,先后有十多位头领被官军所杀,败退的营伍更是不计其数。就连大名鼎鼎的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居然也传出来死于阵中。

  连续的坏消息传来,更让王嘉胤大营的混乱加剧。很快曹操罗汝才也步了高迎祥的后尘,他裹挟着王嘉胤派出督战的妻弟张立位。一箭不放的带领骨干逃离了王嘉胤大营。

  王嘉胤麾下,虽然凑数的营伍超过几十个,但是真正能打仗的营头除了自己的标营外。只有紫金梁、黄虎、闯王、曹操、白玉柱、老回回六股人马。

  剩下的人马,要么就是人数不多,要么就是战斗力微弱。在这种残酷的大战中,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现在黄虎张献忠身死,紫金梁溃败,闯王、曹操这两股外系人马率兵逃亡。真正还能打仗的只有白玉柱、老回回与王嘉胤的亲兵标营了。

  眼见溃败不可避免,王嘉胤丢弃了老弱。烧毁了大营中的辎重粮草。他带着麾下的老营骑兵,当机立断的撤出了悬瓫山大营。

  王嘉胤一路上毫不停息,沿着清源、交城败退到了文水附近才稳住了阵脚。

  这一路上的败退,王嘉胤不敢走官道,只能绕在乡间的小路上。多走了二百里的冤枉路才败退回了文水河附近。

  就在王嘉胤准备度过文水河之时,只见远方十里外忽然冒出一股股灰尘,阵阵的马蹄声接着传来。

  因为这一次大败仗,王嘉胤军中早已经士气衰落,面对不依不饶追赶来的满桂精兵。

  王嘉胤中军标营已经不敢放一箭。他们争先红后的跳入文水河中,宁可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淹死,也不愿意面对官军的刀兵拼死一搏。

  其实这个时候满桂这支大军也不好受,他虽然击败王嘉胤六万流民大军。但是也遇到了敢于结阵的张献忠、紫金梁二营,先后死伤的官军已经超过了六百人。

  更何况满桂只来得及休整了一日,就马不停蹄的率兵追来,一路上还击败了三股小股的漏网之鱼。现在官军的士气并没有恢复,只要王嘉胤敢于结阵反击,满桂也并没有多少必胜的把握。

  毕竟王嘉胤现在还有四千兵马,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这四千兵马也全部都是骑马的精兵。

  眼见官军越来越接近,王嘉胤同族兄弟王国忠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突然升起了投奔官军招安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王国忠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他仿佛觉得荣华富贵都在掌握之中。

  王嘉胤并没有发现同族兄弟的异常,他知道现在不与官军打一仗,无论如何也不能过河。

  他正要鼓舞士气与官军拼死一战,忽然发现同族兄弟王国忠还在一边发呆,王嘉胤顿时大怒道:“蠢货,还不拿起刀枪杀敌,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王国忠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仿佛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就在这时,他听见了王嘉胤对自己的喝骂。王国忠心中发狠,手中的腰刀猛地捅入王嘉胤腹中。

  王国忠不理会满脸的鲜血,用力拔出了腰刀砍下了王嘉胤的脑袋大叫道:“官军只要王嘉胤的脑袋,咱们杀了王嘉胤,就一定能升官发财,荣华富贵一辈子都享受不尽。”

  王嘉胤到底是一方雄主,身边总有几个骁勇忠心的卫士。王嘉胤意外身死,这些卫士虽然猝不及防,但是还是拿起刀剑,将王国忠乱刀斩为肉泥,为王嘉胤报了深仇大恨。

  失去了王嘉胤率领,这股人马顿时群龙无首,官军还没有杀上来,他们就四处溃散了。

  这股人马,大部分被官军斩了脑袋,成为邀功请赏的白花花银子。

  只有少部分幸运儿,度过了文水,成为散乱的溃兵。(未完待续)

  =〃

  d…load…s〃

  

第五十六章收编一



  王嘉胤兵败身死、头颅被官军摘去领赏的消息,在官府大力宣扬之下很快在山西省传的沸沸扬扬。他麾下四散而逃的各股武装,听到这个消息更加成了惊慌失措的落水狗。

  他们再也不敢聚集在一起,反而四散在乡里。这样一来又为官军剿贼带来更大的难题,官军兵力不多,不可能分成几十股人马去剿贼。

  而没有官军的追剿,各支小股义军又死灰复燃,居然有了发展壮大的声势。短短半个月内,盘踞在乡间的士绅就遇害百余户。就连祁县附近的团柏镇,也被罗汝才、白玉柱二营联合攻破。

  在明末这个时代,地方上士绅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他们或为姻亲、或为同族、或为同年,整个山西境内的文官与地方上的士绅都是藕断丝连。

  超过百户士绅遇害,马上给太原知府许鼎臣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许鼎臣身为四品文官,虽然没有直接指挥满桂的权力。但是在明末不正常的朝廷中,地位远远超出满桂这个一品武将。在许鼎臣连番催促下,满桂不得不分散兵马,去围剿多如牛毛的小姑流民军。

  一时间,整个太原盆地几乎处处烽火,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十几起战事。李旭升、刘勇、尤世禄、贺虎臣、吴志勉、满桂、白玉柱罗汝才联军、高迎祥等几十股鼎鼎大名的人马都活动在这片地区。

  洪善镇附近的张庄村就是一座典型的明末北方村庄。因为张庄村位于富庶的太原盆地地区。人口比较稠密。仅仅一个小小的张庄村人口就差不多有上千户,几乎不下于陕北的宜川县城。

  在现在这个战乱时节,张庄村的平静早已经被打破。自从李旭升攻下洪善镇。斩杀洪家老太爷,给附近十几个村庄的百姓分了田后,张庄村的百姓就彻底倒向了李旭升。

  李旭升攻破洪善镇后,为了避免官军的围剿打击,主动率兵离开了富庶的洪善镇,藏身在十几里外的张庄村中。

  李旭升如此胆大包天的用兵,反而出乎官军的意料之外。宁夏副将尤世禄虽然派兵前来查探。却根本没有返现李旭升这支军队的踪迹。

  最危险时,两军之间的距离几乎不到十里。李旭升算是在尤世禄鼻子底下躲避了三天三夜。

  张庄村南门,李旭升骑着战马,对身边两个裹着红色头巾的魁梧汉子叮嘱道:“你们这次回去,告诉老回回。让他不必担心。咱们都是陕北同乡,人不亲水还亲了,他要率兵来投,我是一定欢迎的。”

  “将军说的是,咱们陕北老乡谁不知道小白袍大名。李将军说出来的话,向来是一个唾沫一个钉。但是我听闻老营刘将军那里规矩很严,不知道小白袍的承诺能不能作数。”说话的头巾汉子名家贺锦,在义军中外号争世王,也算是一直小股义军的首领。

  争世王贺锦在王嘉胤兵败身死之后。因为实力较弱,所以投奔了力量较强的老回回。两人合股联营,沿着太谷、祁县败退进入汾州境内。

  进入汾州之后。这里的官军人数众多,包括延绥总兵吴志勉、宁夏总兵贺虎臣、副将尤世禄三股官军。总兵力超过九千骑兵,这样还不包括水师游击李英华的那支水军。

  马贺二营进入汾州后,很快就站不住脚,被吴志勉骑兵打得大败,人员几乎折损了近半。所幸遇上了李旭升所部。在李旭升的帮助下才打退了追兵。

  马贺二营眼见李旭升兵威赫赫,居然靠着弱势兵力就击败了九边精兵。两人都有些震撼羡慕,所以就起了投奔刘宣的念头,才让贺锦亲自前来探探风声。

  马贺二营现在虽然还有三千人,但是除了陕北老骨干五百人外,大部分都是裹挟而来的壮丁。

  他们这三千人人数虽然不少,但是其的战斗力,也未必能超过刘宣麾下的精锐守备营。

  马贺二营的来投,马上让李旭升欣喜若狂。自从王嘉胤战死后,他麾下的队伍散落在太原盆地当中。这些队伍几乎互不统属,规模超过五千人的营伍只有高迎祥与罗汝才白玉柱联军。

  哪怕是名头更大的紫金梁,因为与满桂官军死打硬拼,骨干人员也多有折损。现在更是沿着谷水,退入太岳山中。

  如果厚待马回回贺锦二部,就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争取散乱的各支义军前来投奔。有了这些小股义军的支援,李旭升也能改善一下敌强我弱的困难处境。

  面对示好的贺锦马回回二部、李旭升的承诺非常大方。他不仅答应将马回回所部编为一个主力步兵营,还答应贺锦部编为一个守备营。

  刘宣麾下的一个步兵营,麾下共有四个步兵哨、一个炮兵哨,总人数大约一千二百余人。这一千二百余人都是脱产的战兵,战斗力还超过了马回回等人麾下的老营精兵。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无论是贺锦还是马回回都非常满意。但是他们二人对于刘宣军中的制度也有几分了解,知道刘宣军中军法严谨,并不容许麾下的将校私自扩军,所以贺锦才会对李旭升的承诺有些怀疑。

  面对贺锦当面的质疑,李旭升没有任何恼怒的笑道:“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争世王大可放心。几日前我就快马加鞭前往灵石县送信,希望刘将军给予我收编各支义军的权利。以我对姐夫的了解,他是一定会放权的,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贺锦毕竟还是外人,对于刘宣军中到底是一个啥情况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他听了李旭升这番很有底气的话,心中的担心也放下了不少。他拱了拱手,对着李旭升说道:“小白袍威名赫赫,显然不会欺骗我这个大老粗。既然如此,小白袍就不用送了,我这就回去与老回回商议商议,看看几日接受改编。”

  李旭升在陕北之时,因为骁勇善战、箭术精准,仿佛唐时名将白袍薛礼一样崛起于陕北义军,被陕北义军尊称为赛白袍。又因为李旭升年纪较小,当年还不足十七岁,所以又被当地的百姓称呼为小白袍。(未完待续)

  =〃

  d…load…s〃

  

第五十七章收编



  “末将在北方统御文武、开创局面,情况已经万分艰难。汾州境内,吴志勉、贺虎臣、尤世禄三股骑兵来去纵横,加上水师游击李英华三千余人相助,汾州境内已经越发艰难。

  本月初六,王嘉胤战死文水河岸,所部已经四散乡间。依末将估计,不出一月,大同镇满桂六千精兵就能腾出手来,南下支援汾州官军。wWW.

  末将现在兵力吃紧,本就勉强支持,如果大同镇援兵一到,汾州局面将毁于一旦。到时候官军多了两万精兵强援,冷泉口,灵石二处的局面也将不能支撑。失了灵石县,霍州城势单力孤,就更加难以坚守。

  到时候南有王承恩堵住去路,北有杨鹤五万官军泰山压顶。咱们只能东进太岳山,去沁州、辽州偏僻山区发展。

  到时候必将抛弃老弱妇孺、粮草辎重,只怕数年辛苦也会毁于一旦。

  将军外镇,本应威福自专。然总部却处处限制,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前方本就万分艰难,还要套上总部拴上去的绳子,里外牵制,如何才能发展壮大。

  姐夫,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能听酸秀才的话。现在你还没坐上龙椅,还不是猜忌功臣猛将的时候。

  在这种时候,应该放开前方将士的索套。给与他们统领文武,治理地方,扩充兵力的全权。

  我在这里。并不是向你要权。而是现在局势势若危卵,咱们还抱住条条框框不放。一旦兵败身死,就像王嘉胤一样。脑袋被人家摘下领赏报功,那就说什么也晚了。

  姐夫,我这番话,虽然并不好听。但是小弟还是希望你能听进去。

  写这封信,还是希望姐夫将权力下放给我,让我能任命地方上的文武百官,尽最大的可能收编王嘉胤败兵。

  王嘉胤六万大军。精兵也有万余人。他虽然兵败身死,但是麾下的兵马真正的损失并不算很大。只要能收编王嘉胤一半人马。小弟就有把握将满桂拖在汾州、太原地区,咱们也能继续坚持下去,等待出现的转机。

  姐夫,我这番斗胆直言。全是心里话。可能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是希望你不要见怪。

  小弟旭升”

  刘宣将李旭升加急送来的书信看了一遍,然后递给随身的赵瑨等人说道:“我们的小李营官意见很大吗!你们看看,这封信的态度可是很不好吗!对于李营官的意见,大家到底有何看法,不妨都说一说吗。”

  眼见李旭升很不客气的斗胆直言,在场的众人都有些心惊肉跳。李旭升是刘宣爱将,几乎算是第一亲信之人。众人心中尽管有些不同的想法,但是这时候看到刘宣在气头上。也并不敢踩着李旭升往上爬。

  所幸这个时候,练兵司司长李昭云赶来了灵石县城。这一次李昭云赶到灵石县,还带来了两千补充兵。外加八十门虎蹲炮,火药三千斤。

  李昭云看了看李旭升的书信,脸色铁青的骂道:“这些都是小儿之言,弱智之语,根本不值得一驳。将军不要与他一般见识,等他这次率兵回来。老夫定会给他一些苦头吃,让他知道上下尊卑。”

  李昭云这番话虽然说得漂亮。实际上还是没把敏感的问题点出来。

  刘宣听了老岳父这番话,也明白老岳父的一番苦心。李旭升这种书信,本就应该私下里看。但是刘宣居然堂而皇之的将这种帝王阴私拿出来讨论,这也让麾下的众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宣看了看胆子最大的杨四宝说道:“老杨,你怎么看?谈一谈吗”

  杨四宝与刘宣的关系非常亲密,只在李旭升之下。此人也是一个大嘴巴,平日里几乎口无遮拦。但是面对这种敏感的问题,杨四宝也不敢当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