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73部分

伐明-第73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人多嘈杂,刘宣也没有在这里多留,反而在县衙大宴宾客,凡是军中队官以上的人员,都能来县衙吃上一顿喜酒,就连最普通的士卒,都会分给一些猪羊肉食,一时间军中喜气洋洋热闹不休,居然有几分过节过年的味道。

  面对众将的恭贺,刘宣当然不能不给面子,这一顿酒宴,几乎喝的刘宣酩酊大醉,知道当天半夜才清醒了过来。

  第二日一大早,尽管因为昨日醉酒,刘宣的身子还是有些酸软,但是他还是快速的传下命令,让三军拔营而出,朝着隰州而去。

  因为金娘生孩子难产伤到了身子,所以不能跟着大军行军,不得已之下,刘宣只能留下了几辆牛车,还有一个队的骑兵留下来保护金娘等妇孺。

  虽然刘宣现在有了儿子,但是这支大军的安危还是在他的身上,如果他有任何意外,恐怕与历史上的王嘉胤一样,大军马上就会分崩离析。即便是李旭升兄弟没有二心,一心辅佐幼主,只怕也没有威望让张虎成、刘勇之辈尊令。

  因为士兵昨夜一夜痛饮,今天的体力也有些不足,所以今天只行军了二十多里,刘宣就让大军安营扎寨修养体力。

  平阳府下面七州三十四县,其中以隰州最为贫瘠,隰州下面的永和大宁二县,都位于深山之中,除了黄河、汾河等支流两岸,很少有能够开垦的良田。

  隰州的郭城隰川县,城墙也比永和县高不了多少,只有两丈高一点儿,城墙的厚度也只有八尺。

  隰州距离永和县一百五十余里,因为刘宣这一次行军没有携带老弱,行军的速度当然比寻常快了几分,短短四天之内,刘宣已经来到隰州城下。

  虽然隰州的官吏知道了流贼已经度过黄河攻破了永和县,也做了一些充足的准备,但是面对刘宣蜂拥而来的上万精兵,小小的隰州根本不能阻挡,刘宣几乎一鼓而下就攻破了隰州城。

  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的官绅带走了不少浮财之外,整个隰州的财富全部落在了刘宣手中。

  隰州的人口比永和县多出许多,大约有四千余户两万余人,沿河的水田大约有六万余亩,旱田二十余万亩。与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隰州的粮食也非常缺乏,除了官僚士绅等人上人之外,大部分百姓都是忍饥挨饿、挣扎求生。

  刘宣攻破隰州之后,没有停留几日,他让自己的文书胡宽担任了隰州知州,招募了本地一些投降有威望之人担任下面的官吏,留下了陈铁牛第七营驻扎隰州接应后面的老弱,而自己则亲率大军朝着霍州前进。

  霍州地处山西南北交汇之地,北邻晋中南接临汾,扼山西南北,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霍州南面就是土地肥沃的临汾盆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整个霍州府城,繁盛不下于延安城。

  虽然霍州地处山西腹心之地,早已经承平已久,多年没有遇到兵祸,但是霍州城高超过三丈,城墙上还有十多门大将军炮,加上霍州城的士绅听到了刘宣的恶名,拼尽全力募集家丁守城,还是很难攻破。

  面对霍州的坚城,刘宣没有轻易攻城,他派出麾下的骑兵去霍州城附近乡间打粮,主力安营扎寨,等待后面行动不便的炮兵营。

  刘宣麾下的炮兵营,麾下共有大小火炮百余门,其中大部分都是轻便的虎蹲炮,只有很少一部分佛郎机。而以前缴获的千斤佛郎机攻城重炮,因为山西境内道路难行行动艰难,也已经被刘宣所丢弃在永和县。

  a

  a

  

第七章霍州城


  刘宣带兵来到霍州城下,因为携带很少的攻城器械,他并没有轻敌大意,轻率地攻城以免损伤士气。而是派出李旭升刘勇等骑兵在霍州城附近打粮,自己带领主力七个步兵营八千余人包围了霍州城。

  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之后,道路逐渐难行,那些携带不方便的重炮刘宣不得不丢弃不少。最早的六门千斤佛郎机都被刘宣丢在了永和县城头,在渡口缴获的重炮更是不得不丢弃在荒野,如今整个炮兵营,虽然火炮数量超过百门,但是大部分都是携带方便、利于野战的虎蹲炮,能够打穿城墙的重炮几乎没有一门。

  纵观刘宣几次攻城作战,其实非常依赖于火炮。征集签军蚁附攻城的老办法,刘宣几乎没有使用,如今刘宣手中没有任何火炮优势,而霍州城城池坚固,加上刘宣也不想因为攻打霍州损伤惨重根基大损,所以他只能使用围城的老办法,将霍州城团团围住,逼迫霍州城内的守军投降。

  刘宣这一次进兵霍州城,只携带了七日的粮食,而大军的后勤还慢悠悠的跟在后面。因为山西道路难行,粮食的运转也非常艰难,刘宣不得不将一部分粮食留在永和隰州等地。

  面对粮食缺乏的情况,刘宣只能派出骑兵到附近乡村打粮,所幸因为明朝基层控制能力衰弱,霍州城几乎没有任何坚壁清野的举动。

  而霍州城位于临汾盆地的最北面,已经算是山西比较富庶的地方,人烟也比较稠密,整个霍州境内,人口还超过了陕北大城延安,李旭升等人派出骑兵四散打粮,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三千石粮食,足够大军半月食用。

  刘宣麾下的骑兵在霍州城外四散打粮,目标主要对准了城外乡绅的田庄,只有那些乡绅的田庄,在北方粮食大规模减产的年月才能积存足够多的粮食。

  短短几日的功夫,城中各家乡绅几乎个个的损伤惨重,加上刘宣每日不停地向城中射书招降,几日功夫之后,霍州城中已经算是人心浮动。

  这几天刘宣主力并不是按兵不动,他每日不停的打造攻城器械,每日都会试探性的攻打城池,试探城中守军的弱点。而最隐蔽的却是在营寨中挖掘地道,想要穴攻霍州城。

  五日以后,寅时三刻,刘宣列阵霍州城外,又开始每日的晨间攻城。

  这几天来,刘宣每日早晨几乎都要攻打一两次霍州城,最初霍州城的百姓守军还非常惊慌意乱。但是因为这几天刘宣一遇到伤亡就后退的举动,让霍州城的守军逐渐摸清了规律,有了轻敌之心。

  霍州地处山西腹地,早已经承平已久,城中的士卒大部分也是训练荒废的卫所兵。

  到了崇祯年间,卫所制度早已经败坏,卫所的军户已经沦为军官、士绅、官僚、豪强不花钱的奴隶。这种士兵既没有粮饷,也没有荣誉地位,通常身体瘦弱常年吃不饱饭,更不可能有有效的军事训练,就连武器铠甲,根据明代的兵制,也要自己花钱置办。

  霍州城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少,共有镇兵千余人,卫所兵两千余人,乡绅豪强的家仆两千余人,总计超过五千人。但是这五千余兵力除了一千多山西镇镇军算是有些战斗力,其他的卫所兵、乡绅家丁几乎没有任何野战能力。

  如果在城外野战,刘宣只需要李旭升一个骑兵营就能打败这五千大军。但是在古代最艰难的攻城战中,只要这些士兵抵抗坚决,刘宣最少也要付出一个营的伤亡。

  这几天,刘宣不停的朝着城内发射宣传的传单,在打粮时他不停地将附近百姓赶入城中,其中还混迹着刘宣从永和隰州征集的新兵。

  等刘宣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才按部就班的开始攻打霍州城。

  战鼓身隆隆作响,刘宣听着铁甲碰撞的哗哗声,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强烈的豪情,上万的大军排着整齐的阵列,朝着霍州城的城墙缓缓逼近。

  这一次列阵非常严谨,霍州城的守军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不同的气氛。尽管他们几乎毫无战争经验,但是仍然本能的感觉到恐惧。

  轰隆隆!

  只听见城内一声巨响,地道终于挖掘成功,隐藏在地道中的上百名精兵仿若神兵天降一样从地道中钻出,拼死杀向霍州城门。

  霍州城靠近汾河,城外的护城河超过八尺深,挖掘地道的难度也非常大。再加上挖掘地道的声势不小,如果霍州城内的士兵精锐将领合格,很容易防备攻城方的穴攻,这样的办法也几乎不可能成功。

  但是霍州城的守城守备李元章根本没有任何战争经验,它能够升官发财,靠的也是祖辈的荫庇。他本人没有任何过人的能力,加上此人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所以哪怕下面的基层军官发现了意外,也没有向他禀告军情。

  靠着这种侥幸的好运气,刘宣麾下的精兵从地道中杀出,直接朝着城门杀来。同时城外的大军也冒着炮火,搭建了舟桥,越过了护城河,城中的细作煽风点火,大肆破坏。

  刹那间,城中立刻乱成一团,霍州城守备李元章束手无策,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穿上破烂的衣服混在流民中逃了一命。

  李元章虽然没有大志,为人却比较精明,他化妆逃回了晋中老家,从此安居乡里,在刘宣带兵北上之时,带着家族之人率先投降,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平安渡过了一生。

  失去了主将李元章,霍州城的情况更不可为,霍州同知马建拒不降贼,在府衙中悬梁自尽。知府王勋,判官韩龚等官吏没有为朝廷殉节的胆量,最后被刘宣俘虏。

  刘宣本来打算在霍州城苦战一番,没想到霍州城的守兵如此无能,刘宣几乎没有耗费多少力气,就轻易的攻破了霍州城,占据了这个户名八千,人口超过三万的富庶之地。

  a

  a

  

第八章王左挂


  夜色黑漆漆的一团,乌云遮蔽了明月,根本看不见一点儿光亮。现在已经到了六月底,今天刚过立秋,而陕北巨盗王左挂骑着一匹肥壮的胭脂马,对着清涧老乡点灯子赵胜愤恨的骂道:“一年没见一滴雨水,现在早已经误了农时,老天爷在下雨有球用?如果明日下雨,老子奇袭韩城的想法岂不是打了水漂?”

  自从王左挂与赵胜等人从青泥堡逃出来后,靠着所部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这一段时间在陕北纵横漂泊,流窜于陕北十余县,让官军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王左挂的力量也有所恢复,麾下的骑兵也超过了一千余人。

  这一个月来,他活动于韩城、白水、合阳,澄城四县附近,最近他听闻韩城县兵力空虚,几乎没有官军把守,才决定夜袭韩城发一笔横财。

  陕北韩城县位于晋陕交界之地,过了韩城县,已经距离八百里关中平原不远,这里的建制已经归陕西巡抚管辖,境内很少有九边精兵。

  王左挂在青泥堡吃了败仗,所部损失很大,就连他的妻儿老小也被他亲手所杀。他麾下的这支骑军虽然彪悍精锐,其实内心已经对精锐明军有了恐惧之心,如果没有一段时间修养整顿,根本不能与精锐官军野战决胜。

  “大头领不必着急,我看这天上的乌云,不像是下雨的兆头。反倒是韩城空虚的消息,来的颇为蹊跷,希望大头领千万要小心谨慎。”赵胜咳嗽了一声,对着王左挂劝道。

  赵胜人称点灯子,是清涧县仅次于王左挂的英杰,在如今的陕北义军也大名鼎鼎。此人本是秀才,因为被人诬陷不得不率领家丁族人举兵造反,这一年多来,赵胜的族人朋友多有死伤,尤其是青泥堡被官军攻克,他的妻子死于乱军之中后,赵胜的脸上已经很少露出笑容。

  王左挂见赵胜面带忧愁,对这一战并不放心。他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说道:“消息是王老四传回来的,王老四是我的族亲,肯定不会欺骗于我,咱们还是加快行军,争取天亮以前赶到韩城县。”

  见王左挂听不进别人意见,赵胜脸上更加愁苦,他单手控马看着黑漆漆的夜空,心中竟然涌来一股哀愁。

  “造反已经两年,这两年流离失所,亲朋旧友也逐渐凋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希望此战王大哥能攻破韩城,这样大家也能快活休整一段时日。如今这种年月,多想也没用,还是能过一日算一日吧!”

  王左挂的上千骑兵打着火把,行军的队列超过三四里。所幸韩城已经距离关中不远,道路也不像是陕北那样沟壑难行,王左挂才能组织队伍,连夜向韩城进军。

  在王左挂连续的督促下,大军经过连夜行军终于在清晨赶到韩城县外,眼见韩城县城门大开,王左挂满脸笑意,手中一指韩城县说道:“打下韩城县,抢钱抢粮强娘们。”

  听了大头领如此直白动人的攻城口号,王左挂的上前骑军顿时嗷嗷叫的杀向城中。

  突然,城中传来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只见城头上突然升起一面将旗,上面写着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洪九个烫金大字,正是陕西督道洪承畴的帅旗。

  这位洪道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战争,在陕西官场上已经脱颖而出,他不仅让岳和声、杨鹤等老臣看中,就连崇祯皇帝,对这个敢战的文官也有几分尊重。

  尤其是岳和声,在遗折上大力举荐洪承畴,虽然因为朝廷的制度,洪承畴没能破格提拔为延绥巡抚,但是这个陕西道台已经算是简在帝心边臣了,飞黄腾达之日也肯定不会太远。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洪承畴首次出战就击败率先举兵的王二,三个月前更是又一次重创王嘉胤,他平定白水澄城两县的陕北义军,已经是陕西官场军功最重的文官。哪怕是刘宣王左挂等陕北义军首领,也都听说过陕西道台洪承畴的赫赫威名。

  洪字将旗在韩城城头升起,一阵阵马蹄声从城中传来,王左挂马上察觉出了不对,他大声的传令道:“快撤,里面有危险,大家都撤下来。”

  但是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王左挂撤退命令更是引起了混乱,等洪承畴麾下的骑兵冲出城门后,王左挂的这支骑兵早已经乱成一团。

  两军接战之后,王左挂的骑兵几乎没有阵型,他们各自为战,当然比不上洪承畴标营的家丁冲锋。

  不到一炷香时间,王左挂的骑兵就被洪承畴所部打穿了阵型。

  王左挂刚刚发现情况不对,麾下骑兵马上就兵败如山倒。他带着麾下建制不太完整的亲兵,只能随着大军溃散下来。

  洪承畴麾下这支标营募集已久,经过一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