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6部分

伐明-第6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灿赡恪!

  刘宣俯下身来,正要将白须羊背上,只见白须羊猛地一挥手,拨开了刘宣的双手,脸色由青变红,眼中露出几分愧疚之色,神色复杂的看了刘宣一眼,身子一挺,奋力向关帝像的尖角撞去。

  白须羊猛地撞在尖角之上,顿时血流如注,头盖骨也塌下一块,眼见是活不成了,其他几位饥民顿时手足无措,纷纷围了过来,跪倒在白须羊周围。

  白须羊双眼紧闭,看上去气若游丝,仿佛随时都能咽气,刘宣心中一叹,没想到白须羊骨头如此硬朗。

  “此人撞石而死,多半还是心怀愧疚,毕竟他要将自己当做两脚羊食用,自己以德报怨,愿意背他赶路,他心中羞愧万分,才决定自寻短见。”

  刘宣眼见如此惨景,眼中也不由得溢出几滴泪水,几步走到白须羊前面,开口说道:“老人家,我们往日没有仇怨,今日相博,也是为了向天祈命,各自挣扎,我本不愿伤人,奈何刀枪无眼,你今日即将故去,如果还有未完成的心愿,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白须羊听到这话,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挣扎着睁开双眼,紧紧地抓住刘宣的手臂,断断续续的说道:“小人本名杨炉水,乃附近杨旗村人士,本是良家子,也读过几年圣贤书,受过圣人的教诲。”

  “小老儿虽然屡试不第,以教书育人为生,却没有想到会有沦为盗匪,靠食人血肉为生的一天,今年七月,官府逼稅,家中没有一点余粮,老妻,幼子都饿死在床榻,长女被官府发卖为奴,以顶租税。”

  “小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沦为强盗,忘记了圣人教化,今日将死,希望能够埋入祖坟,如果小哥来日发达,希望能够满足小人这个遗愿。”

  白须羊交代了遗言,马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离开了这个绝望的世界,刘宣点了点头,将腰刀摘下,开始在关帝庙的角落里挖掘土坑。

  白须羊同乡的几位饥民也纷纷出力,开始帮助刘宣,下山虎也稍微有些感动,招呼众多手下前来帮忙,众人都有些饥饿,没有多少力气,只能挖掘了一个浅坑。

  刘宣将白须羊放入土坑之中,正要埋葬,只见一位饥民轻声说道:“杨老哥已经入土为安,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但是大家还要在这个苦海中打滚,不如将杨老哥的衣服借一借,如果以后谁能富贵,一定要报答杨老哥借衣之德。”

  众人点了点头,刘宣率先将白须羊的草鞋摘下,也不管合不合脚,剥下一件破旧的上衣裹住下身。

  众人将白须羊的衣物纷纷剥下,将光溜溜的白须羊埋了进去,免得暴尸荒野,被饥民野狗吞食。

  刘宣随着下山虎等人,出了关帝庙,慢慢的向董家堡走去,因为下山虎等盗匪基本上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的道路,全靠本地的饥民引路。

  在这个时代,因为饮食问题,缺乏维生素A,再加上缺乏营养,几乎大部分饥民都患有夜盲症,在下山虎的队伍中,加上刘宣,只有五六人能够夜中视物,况且饥民本来就浑身无力,十多里的路程,居然走了两个时辰。

  寅时二刻,刘宣等人终于来到董家堡附近。

  董家堡建于董家河边,南宽北窄,南堡墙长有一里,北堡墙只有百步,东西堡墙长有百丈,修建在一处高岗之上,地势较为险要,堡墙高有一丈,稍微低于延长县城,虽然没有护城河,但是比延长县城还难以攻打。

  董家本是一般人家,万历二十六年,董家族人董文生考中了进士,董家才开始慢慢发迹,通过投献,放高利贷等方式,董家现在已经有良田万亩。

  万里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失败,溃逃的官兵进入延绥,先后落草为匪,陕北地方开始生乱,董文生上奏朝廷,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开始修建董家堡,到天启四年,才修筑而成。

  明太祖规定,除了边城之外,内地城池的城墙不能高过南京城,即三丈六尺,其余并不限制,另外还鼓励加高城墙。

  明代地方官想要修筑城墙,只要打一个报告,得到批准,就能够修筑城墙,城墙的高度只取决于地方的经济,人力,还有地方官的喜好。

  有些地方大豪,修筑的堡墙居然比县城还高,董家本是中产之家,在董文生考中进士之前,并不富裕,后来虽然渐渐发迹,但是家底并不厚实。

  修筑这样一座堡墙就需要白银二千两,再加上购置武备,恩养家丁,几乎花费了三千两白银。

  三千两白银在江南也许不算巨富,但是在贫困万分的陕北,几乎算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了,整个延长县,一年下来的农税也就六百八十余两白银,董家族长董述贪财吝啬,自然不肯将全部身家都用来修筑堡墙。

  更何况陕北地方穷困,人烟稀少,物产不丰,在这里修筑城墙花费也更大,况且现在虽然饥民遍地,但是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民军,一般饥民,董家的城墙已能抵御。

  天启四年以后,陕北连年大旱,几乎颗粒无收,越来越多的饥民成为盗匪,天启七年二月十五,知县张耀彩坐堂比粱,白水县饥民王二,以墨汁涂面,率领饥民杀进澄城县,斩杀知县张耀彩,陕北各地饥民纷纷效仿,拉开了农民军起义的大旗,陕北治安开始大乱。⑴

  董家堡是延长县最大的富户,自然被饥民多次骚扰,奈何董家堡易守难攻,董家家丁众多,不下百人,手中皆有利器,更有火铳二十杆,虎蹲炮四门,饥民聚众攻打过几次,都没有得逞,反而死伤众多。

  由于世道不太平,董家堡也有所防备,每到夜间,堡墙之上每隔三十丈就挂起火把,每一面堡墙,都有家丁轮值放哨。

  在距离董家堡百丈之外,下山虎挥了挥手,其手下的兄弟纷纷停下,小心的趴下,而带路的饥民,却乱哄哄的不知所措,幸好没有高声喊叫,惊动了董家堡内的壮丁。

  这里距离董家堡堡墙还有百丈,大约三百米远,加上刮着秋风,如果不大声喊叫,堡墙之上根本什么也听不见,况且现在正是寅时二刻,正是家丁最瞌睡的时候,堡墙上的家丁几乎全在打盹,更不可能发现端倪。

  下山虎绕着堡墙四周仔细转了一圈,开口对几位亲随说道:“董家堡地势险要,南部建在六丈多高的峭壁之上,根本爬不上去,北部虽然较低,堡墙也不算很高,但是地方狭窄,利于守备,防御肯定非常森严。”

  “如今只能慢慢潜伏过去,爬上堡墙,打开城门,大家才有胜算,但是堡墙上有火铳,更有虎蹲炮,如果一被发现,只怕是万分危险,大家伙谁敢上前偷城?”

  注释⑴:“先是天启丁卯,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耀采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阴纠数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涂面。王二高喝曰:‘谁敢杀张知县?’众齐声应曰:‘我敢杀!’如是者三,遂闯入城。守门者不敢御,直入县杀耀采。众遂团聚山中。”

  上面一段话出自,从王二杀官造反之后,府谷王嘉胤率领不沾泥,杨六很快响应,被洪承畴击败后,逃入山间,不久安塞人高迎祥在崇祯元年率众起义,带领一支队伍同王嘉胤会合。

  清涧县人王左挂也招集“骑贼万人反于宜川之龙耳咀。”

  汉南人王大梁起义后,有部众四百人,自称大梁王。崇祯元年十月,他纠集成县、两当二地的农民三千多人,攻克陕西略阳,逼近汉中府。

  清涧县书生名赵胜.又名赵四儿,借住在本县石油寺里日夜攻书。有人讹传他夜间点灯于孤寺,是象平话中描绘的黄巢那样造兵书谋反,又喧传官府将要逮捕他。赵胜无以自明,耽心被诬陷入狱,终于逼上了梁山,在解家沟花牙寺聚众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是早期农民军中最重要的几位领袖,他们起兵,都是从白水王二开始。

  

 

  

 

  

第四章偷城


  那位身材最高大的杨四宝率先开口,低声答道:“算我一个,反正打不开董家堡,就没有活路,我肚子大,吃不惯树皮草根,更不喜欢吃人肉,今日要是命不好,死于阵上,也算解脱。”

  另外一位腰挎弓箭的精壮汉子,躬身前来,开口说道:“我箭射的准,也算我一个。”

  杨四宝轻轻一笑道:“张五斗,你小子可要仔细藏好,免得被堡墙上的虎蹲炮打碎了身子,让老子不好给你收尸。”

  张五斗嘿嘿一笑,斜眼看了看杨四宝,没有答话。

  下山虎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也算我一个,我的箭术虽然比不上当夜不收的五斗兄弟,但是也能过得去。”⑴

  刘宣上前几步,轻声说道:“也算我一个,我虽然不会箭术,但是却不怕死,也不想吃人肉,今日要是死了,也算命好,省下在世间受苦。”

  下山虎深深看了刘宣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话,接着又上来一位汉子,这位汉子身材不高,名叫刘武,身上带着一捆拇指粗细的麻绳,这一捆麻绳浸过桐油,结实耐用,应该是边军中所用的物资。

  几人弯下腰来,小心的向前面移动,在距离堡墙不到五十步时,刘宣慢慢趴下,向着城墙匍匐前进。

  因为刘宣身上没有穿衣服,只用白须羊的衣物裹住了下身,白须羊的衣服本就非常破烂,况且他身材瘦小,只能勉强包住刘宣的肚脐,大腿这一一段,其他的地方,几乎全部裸露在外。

  杂草与碎石划破了刘宣的肌肤,横七竖八的在刘宣身上留下几道伤口,火辣辣的一片疼痛,刘宣忍着痛楚,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慢慢靠近了堡墙。

  几人不是多年老军,就是接触过许多军事知识的现代人,行动非常小心,在距离堡墙还有二十步时,还没有被堡墙上的家丁发现。

  下山虎与张五斗轻轻摘下弓箭,将箭矢搭到弓箭之上,瞄准了城头火把,下山虎单手一指,刘武急速向前几步,用力甩出了身上的绳索,直接甩到了城头上面,牢牢地套住了堡墙上的垛口。

  刘武一甩出绳索,就被堡墙上的家丁发现,守城的董家家丁大吼一声,凄厉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传的很远很远。

  董家堡内的更夫听见这声吼叫,连续不断的敲响了鸣锣,董家堡内顿时鸡飞狗跳,乱成一片。

  张五斗向着声音的地方,张弓搭箭,嗖的一声,一支利箭朝堡墙上射出,直接将大呼小叫的董家家丁射翻倒地。

  刘宣将腰刀咬在口中,急速向前几步,抢在杨四宝前面抓住了绳索,刘宣将绳索向手腕上绕了几圈,拉紧绳索,奋力助跑了十几步,蹬蹬两步踏在城墙脚上。

  董家堡堡墙六尺多厚,墙高一丈,大约三米多一点,刘宣本来就身高一米八五,两步过后,忍着脚底摩擦的剧痛,双手攀上了城墙,刘宣双手用力一撑,双脚猛地发力,抢先越上了城头。

  董家家丁听见响动,守夜的四五十人,纷纷整理武器,想要爬上城头,城墙上三四人也纷纷拔出刀剑,向刘宣斩来。

  其中一人距离刘宣最近,抡起雁翎刀,就要向绳索上斩去,如果绳索被斩断,后面的杨四宝,刘武就不能快速跃上城头,更不能对刘宣形成支援,到时候董家家丁纷纷上来,刘宣哪里能有命在。

  刘宣侧身一步,猛的向前,肩膀用力撞在家丁身上,刘宣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这用力一撞居然将董家家丁撞得摔倒在地,刘宣反手用腰刀一斩,直接斩在家丁胸口之上。

  大明规矩森严,监视地方的御史言官,也非常难缠厉害,寻常乡绅土豪,家中基本上都不敢私藏铠甲。

  董家堡的家丁自然也是如此,刘宣这一斩,马上斩下了一道一尺多长,两寸多深的伤口,就连心肺等脏器也流落出来,眼见是不能活了。

  其他两位家丁大呼小叫,也拿起刀枪,纷纷向刘宣身上扎来,刘宣奋力提起死去的董家家丁,当做肉盾,迎向了这一刀一枪,刘宣用尽全身力气,将肉盾抛出,直接砸在使刀的家丁身上。

  刘宣上前几步,趁着使刀家丁身形不稳之际,闪电般的斩出一刀,直接劈到这个家丁脖颈之上,差一点就将这位家丁头颅斩断。

  剩下一位家丁大呼一声为自己壮胆,向前一步,使用长矛向刘宣身上扎来,刘宣眼疾手快,闪电般的抓住了矛柄,鼓起余力一拉,直接夺下了长矛,刘宣调转长矛,奋力一桶,直接将这位家丁扎死在城墙上。

  其他的董府家丁刚刚上城,就见刘宣连杀三人,心中都惊惧不已,动作稍微有些缓慢,就在这时,又有两支利箭射来,直接射伤了两人,而杨四宝也跃上城头。

  杨四宝此人武艺高强,远胜于刘宣,刘宣只靠一股亡命之徒的作风与人搏命,而杨四宝却是少有的勇士,精通各种杀人手段。

  杨四宝一上城头,刘宣压力大减,杨四宝上城之后,仿若疯魔,直接杀入家丁阵中,居然毫发无伤的连杀四人,直杀的董府家丁连连后退。

  刘宣也抓住机会再杀一人,就在这时,刘武与两位同伴也纷纷杀上城头,城下的下山虎,张五斗连施冷箭,短短的时间之内,下山虎一方没伤一人,而董府家丁却死伤十多人。

  轮值守卫城墙的董府家丁本就不足五十人,如今死伤十多人,早已经到了溃散的边缘,只是惧怕贼人祸害家人,为了守卫乡土,才能勉强作战,如今见贼人源源不断登上城墙,早已经心胆俱碎,纷纷落荒而逃。

  杨四宝的十几位同伴先后登上城墙,众人合力打开城门,下山虎与张五斗领着七八位饥民发疯的跑入城内。

  下山虎登上城头一看,只见堡中最大的一户人家灯火通明,人影不住的晃动,这户人家院墙高大,居然不下于堡墙,应该是董乡绅之家。

  而其余人家却破破烂烂,大部分都是茅屋破房,就连砖木包墙的土房,也没有几间,这些人家中,更看不见一丝光亮,只能听见一片鸡鸣狗叫之声。

  下山虎定了定神,开口说道:“董家墙垣高深,人数众多,听说还有少见的鸟铳守御,一旦被他们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