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50部分

伐明-第50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中产之家,不出任何意外,每年也只能积攒三二两白银,即便是有了乱世之象的陕北。三十两白银也能购买六百斤粮食,也能够救一家四口活命支撑。

  哪怕在刘宣军中,三十两白银也能去军妓所快活上百次。能购买粮票,吃上半年细粮白面。对于这些生活在地狱边缘的陕北饥民,刘宣开出的赏赐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丰。

  听到刘宣开出了如此厚赏,三军将士更是欢声如雷、士气大振。刘宣向来言出必行,在军中非常有威信,没有一次不遵守诺言,更不会去哄骗士卒。

  张应昌见流贼如此舍得本钱,心中也想效仿一二。但是他自家人知自家事。

  “今夜算是败局已定,想要朝廷不追究责任,还需要上下打点。自己许下的赏银,更不可能指望朝廷拨付承认,只能自己垫付。这上万两白银,哪怕张应昌官居二品副将,也需要变卖一部分家产,才能拿出现银。”

  “我张应昌为朝廷征战多年,已经是为国尽忠了,怎能将祖宗留下的家产变卖出去,这不是让我成为家族不孝的罪人。朝廷既然对武臣如此刻薄,我还是早日为自己打算,尽可能保全性命吧!”

  “流贼大部分都是步卒,只有很少的骑兵。我这支官军,反而是骑兵占据多数。可惜流贼趁夜袭营,战马还在马圈之中,只要能抢出不少战马夺路而逃,黑夜之中流贼并不敢过分追赶,毕竟他们人数稀少,这一战也是机缘巧合才能取胜。”

  “只要我逃出性命,收拢住麾下的溃兵,回到延安府整顿一番,未必不可能反败为胜。”

  张应昌想到了这里,马上心中暗下了决心。他让自己的一队亲兵去马圈牵马,因为熟门熟路,天色黑暗,刘宣也并没有立刻察觉。

  等到张应昌兵败如山倒之后,他麾下的亲兵已经成功牵来了上百匹战马,张应昌骑上战马,绕过了刘宣军阵,打马扬鞭逃离了文安驿大营。

  黑暗之中,张应昌大营乱成一团,溃散的官军四处逃散,将大营的围栏踏成齑粉。就连营中的马圈,也被官军溃兵彻底破坏,马圈中的战马,也大部分被乱兵抢掠一空。

  石勇见溃兵抢夺战马,马上怒火冲天。他手持着马刀,跨上一匹无主的战马,直接朝着这股溃兵杀来。

  石勇策马扬鞭连杀三人,眼见就要击溃这股官军乱兵。

  官军之中,并不是没有勇武敢战之士。但是因为被刘宣袭营,还没有组织起来,就被刘宣彻底击散。

  如今张应昌败逃,官军之中已经没有了成规模的抵抗。

  可是石勇夜追穷寇,不给这些溃兵留条活路,马上引发了他们拼死的抵抗。众多逃兵在几个官军勇士的指挥之下,奋不顾身的朝着石勇杀来。

  石勇跨上战马左右腾挪,毫不畏惧的与官军厮杀,又轻松地砍杀了两三名官军,将官军拼死抵抗的士气压下不少。

  这时,石勇麾下的骑兵已经赶来增援,眼见石勇就要大获成功,保住了这处马圈时。一名官军勇士摘下了腰间的硬弓,借着微弱的火光,朝着石勇射出一支重箭。

  为了鼓舞士气,石勇在冲阵之时身上并没有穿戴铠甲。这一个小小的疏忽,马上就铸成了大错。

  这一支重箭,就像闪电一般迅捷,越过了长长的黑色夜空,正中石勇的左胸。

  重箭力大势沉,直接穿过了石勇宽阔的胸膛,带着一股巨大的动能,将石勇射落马下。

  石勇只觉得双眼一沉,视力逐渐模糊。他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看到了多年以前那个心上人。

  那时他还没有成为顾世虎的亲兵,身在榆林卫为地主家打长工。就在他将要与青梅竹马的小妹成亲之时,噩耗突然传来,一股官军溃兵冲入村落,小妹被官军溃兵侮辱当场死于非命,就连他的父母家人,也死在这场巨大的灾祸之中。

  从此以后,石勇成为无人疼爱的孤独之人。凭借着勇武善战,他先成为顾世虎的家丁头目,然后被刘宣看中,委任为骑兵营营官,统领这支骁勇善战的精兵。

  石勇奋力睁开了双眼,仿佛看到了小妹的笑容。他脸上带着几丝欣慰,强壮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石勇意外战死沙场。他还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就阖然长逝,彻底离开了这个惨痛的世界。

  石勇战死,他麾下的亲兵顿时哭嚎不止。刘宣军中军法严厉,主将战死而亲兵活命,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些石勇麾下的亲兵,既惧怕严厉的军法,也因为石勇的长期关照感恩。他们用力抽打着战马,对着溃兵发动了同归于尽的决死冲锋。

  官军的溃兵不能抵挡,顿时溃散而逃,就连射杀石勇的官军勇士,也当场身死于乱军之中。

  石勇战死沙场,刘宣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并不知情。

  他因为人数较少,没有在敌情不明时贸然追击。而是控制了大营的各处要地,镇压了不少官军乱兵。

  等到天色将明,启明星高高升起,东方出现了一片鱼肚白,刘宣才成功压制住了混乱,开始收拢官军逃散的溃兵。

  a

  a

  

第六十八章悲凉


  火红的太阳挣脱了地平线,从东方渐渐升起。红日放射出一道道金黄色光芒,为黑暗的陕北带来一丝丝暖意。曙光像巨剑的锋刃划开黑暗,迸射出庄严肃穆的明亮光辉,向那深远的天空,辽阔的大地,苍茫的空间扩展着。

  张应昌营寨之中的大火已经渐渐平息,留下了一阵阵硝烟。倒毙的战马,战死的伏尸四处散落在营寨四周,在这个春日的清晨,更显得苍凉悲壮。

  一个二十多岁的大汉端坐在一处高地之上,他身上穿着厚厚的铁甲,身后跟随者七八个披甲的战士。他双眼紧紧地盯着初升的太阳,心中却是一阵阵悲凉。

  这个看上去威武雄壮的大汉正是刘宣,石勇战死的消息他刚刚已经耳闻,对于这个噩耗,刘宣几乎算是毫无准备。

  在他起兵以来,一直是顺风顺水,麾下得力的将校,一个也没有损伤。即便攻克延川县损失了史太岁,处死了王登高。但是史王二人并不算他麾下的核心将校,在营官一级的骨干中,还没有出现任何伤亡。

  这一次夜袭张应昌,不仅战死了营官石勇,就连那支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骑兵营,也一起损失了大半。

  三百多人的骑兵营,经过连续两次与官军大战后,如今完好无损的骑兵只有一百三十余人,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补充休整,已经不堪一战了。

  石勇的意外战死,对于刘宣来说绝对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他的麾下,合格的骑将并不算很多。

  石勇的战死,不仅严重的挫伤骑兵营的锐气,更是让刘宣失去了一个英武善战的骑兵将领。

  听到石勇战死的消息,刘宣的心情一度非常低落。毕竟现在还在起兵的初期,即便是刘宣自己,也要披甲持刃身先士卒。而战阵之上刀剑无眼,一枚散射的铅弹,一支乱飞的流矢,就能取人性命。

  即便刘宣已经成为一军之主,在战阵之上也没有多少安全感。石勇身为骑兵营营官,防卫不可谓不严密,只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就被流矢夺走了性命。

  直到刘宣看到了初升的朝阳,心情才好转了几分。他用力拍了拍手心,自己为自己鼓劲说道:“老子是大难不死之人,上天让老子活了下来,定是要成就一番大业。作为一个天命所归之人,岂能婆婆妈妈,自怨自艾。”

  刘宣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浮土,正要回到大营。却见叶谬之急匆匆的赶来,手中拿着一摞摞文牍,看来已经将昨日的战损缴获清点出来了。

  叶谬之投靠刘宣已经快有半年,因为才干出色,逐渐的被刘宣所信任,现在已经成为刘宣麾下重要的后勤官。

  叶谬之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遭遇不顺,却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见刘宣心情欠佳,马上猜中了刘宣的心思。他沉吟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自古成就大业者,很少能一帆风顺。”

  “先贤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以明朝太祖为例。在成就大业之前,花云、胡大海、俞通海、廖永安、桑世杰、耿再成、张德胜等良将先后战死疆场。但是明太祖却没有失去斗志,反而越战越勇,先破陈友谅,再败张士诚,而后驱除鞑虏,北伐中原,成就大明三百年霸业。”

  “将军今日虽然失去了石将军,但是却大破延安官军。整个延安府内,在没有与将军野战抗衡的力量。在下斗胆,还请将军不要灰心丧气,振作精神带领大家开创一番暂新的局面。”

  “中原自祖龙以来,还没有超过三百年的王朝。明朝现在天灾人祸不断,皇帝苛责暴戾,丝毫没有人主之相。明朝的亡国,未必不是要亡在我们手里。希望将军效仿汉高祖、明太祖,带领大家推翻暴明,创建一个暂新的王朝。”

  刘宣听了叶谬之深入肺腑的劝谏,心中也感触颇深。他看了看叶谬之真诚的双眼,心中暗暗想到:“草莽之中多有英雄豪杰。此人并不是先知先觉的穿越者,但是眼光却是不同凡响,居然看出了明朝的亡国之象,劝告我效仿先贤,成就一代大业。”

  其实,在万历年之后,先后就有不少官员看出了这一点。知州张遂,御史张铨先后上奏朝廷,要求朝廷歼灭赋税、善待百姓,预防陈胜黄巢之乱。

  刘宣听了叶谬之的劝谏,哈哈一笑说道:“我并不是明太祖,你们也不会成为李善长。”

  元末之时,李善长劝谏朱元璋的话,与叶谬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大致的意思应该一样。朱元璋听从了李善长的劝告,以应天为根基,采取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终于扫荡了群雄,成就了大业。

  叶谬之心中一阵尴尬,毕竟李善长的结局并不算很好。被胡惟庸案拖累,李善长本人也是身死族灭。

  刘宣拍了拍叶谬之的肩膀说道:“行章放心,这一点小小的挫折,还压不垮我刘宣。我刘某人既然敢杀官造反,就不是一个轻易跌倒之人,只是今日因为石勇兄弟意外夭折,有些感怀心事罢了。”

  看着旭日初升的朝阳,刘宣心中也一阵阵感慨。

  明太祖起兵的艰难,刘宣没有多少感怀。他想到的是后世的红朝毛太祖,他老人家当初带上井岗的门生故旧,如卢德铭、何挺颖、张子清、伍中豪等,都先后死于敌人枪炮之下。

  到了建国之时,秋收起义的嫡系人员,不是战死,就是背叛。只留下了一个当时的连级干部罗元帅。

  而另一个为红朝创建立下开天之功的彭石帅。平江起兵时麾下有八大金刚。分别是黄纯一、张荣生、李力、李光、贺国中、黄公略、李灿、邓萍。

  短短的几年之后,这八人竟然也全部战死沙场,在历史上留下地位的也仅有黄公略、李灿、邓萍三人。

  而当年与他们齐名的另外五人,却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后人知晓。

  今天上大蚊子腿,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多多收藏,作者今天会疯狂码字,争取两更,对于一个码字手残党的新人来说,两更也很不容易了。

  另外,看在作者第一次两更的份上,求一求推荐票,争取把这周的推荐顶上五百。

  a

  a

  

第六十九章重建(泣血求收藏求推荐)


  刘宣收回了心中的思绪,接过了叶谬之递过来的账册。小心谨慎的翻阅了一遍。账册之上记载的事情非常详细,几乎将所有的缴获都分门别类的统计了一遍。

  这一场夜战,加上骑兵营,刘宣麾下阵亡的士卒超过了百人,受伤的战士反而只有七十六人。由此可见,昨日的战事是多么的惨烈。wWW.

  一般来说,近代的火器战争,阵亡与受伤的比例在一比三左右。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这个比例应该在一比一到一比二之间。

  昨日的夜袭作战,受伤的士兵几乎没有任何照顾。在今日早晨,这些重伤的士兵几乎全部流血而死。这样一来,才造成了战死的士兵超过了受伤的人数。

  昨日的夜袭战,刘宣一方参战的士兵共有步兵六百余人,骑兵不到一百五十人,加起来总计七百六十人。其中伤亡一百八十余人,占据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三。

  面对如此巨大的伤亡比例,刘宣这支军队也没有奔溃,已经可以说是少见的精兵了。毕竟这七百余人,都是选拔军中骁勇善战之人,都是刘宣军中真正的精华。

  如今这股精兵伤亡超过五分之一,对于刘宣这支军队来说,已经是伤到了元气。最近一段时间之内,如果不能大力的补充,刘宣已经失去了打硬仗的能力。

  人员损失如此巨大,战果也极其辉煌。尽管因为夜中作战,刘宣也没有夜追穷寇,但是还是俘虏的官军,还是超过五百名。至于战死的官军,经过大致的清点,也超过了三百。

  剩下的官军士卒,基本上被张应昌收拢起来,狼狈的逃回了延安城。

  昨日之战,刘宣最大的收获就是缴获了超过三百领铁甲。这些铁甲,大部分都是战死的张应昌家丁遗留,少部分来自俘虏的官军。

  这三百领铁甲,能极大地增强刘宣的实力,有了这三百领铁甲,刘宣麾下的甲兵已经超过了七百人。这样一股实力,已经不下于边军的副将一级军官。延绥南路的副总兵张应昌,麾下的甲兵也就八百余人。

  如今张应昌打了一个大败仗,不仅威望大损,就连手中的实力,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即便是人员能够很快的招收,但是军械的损失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补齐。

  除了铠甲之外,这一战刘宣还缴获了战马二百余匹,骡马役畜五百余匹。这些马匹牲畜,都是骑兵营拼死作战,才成功保存下来。为了保护马圈,刘宣还牺牲了麾下大将石勇。

  这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