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22部分

伐明-第22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顾世虎官军中计调走之际,刘宣等人已经距离董家堡不足五里,董家堡距离马头岭只有二十五里,比起延长县路程还短,昨天下午,在顾世虎刚刚攻破董家堡之际,刘宣等人已经赶到附近。

  顾世虎军中经过几日苦战,昨天攻破董家堡以后早已经疲惫不堪,加上顾世虎兵力很少,手中的夜不收非常宝贝,并没有多放出去探查敌情

  恰恰因为顾世虎的疏忽大意,刘宣等人才能悄无声息的潜伏在顾世虎眼皮底下藏了整整一夜。

  刘宣领兵潜伏下来,悄悄地藏在董家堡五里之外的一处山梁上,暗暗地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顾世虎军中士兵闹饷变乱时,刘宣在山梁上看的一清二楚,变乱的士卒四处逃散,有不少人居然逃入刘宣栖身的这处山梁,刘宣趁此良机,将这些溃逃的乱兵全部打散收编到自己麾下。

  事后刘宣仔细一清点,居然趁乱收编了二十多个乱兵,刘宣将这些乱兵分成两队,分别交给杨守义,白富贵二人统领,二人本就是顾世虎官军出身,与这些士卒大部分熟识,管理起来也更加方便。

  刘宣这里最起码在上阵之时,还能为士卒吃一顿饱饭,比起饥一顿饱一顿的官军,已经强出一些,所以这些士兵才全部心甘情愿的投降。

  眼见顾世虎大军开拔而去、逐渐走远,刘宣脸色一喜,面带兴奋的说道:“官军已经离去,董家堡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不过我这里有几条纪律,要对大家交代。”

  “第一,不准杀降,如果大家杀伤降卒,就是不给人活路,到时候敌人一定会拼死抵抗,兄弟们也会多死伤不少兄弟,谁敢杀伤降敌,就是和老子过不去。”

  “第二,不欺凌妇孺,我们大家都有父母姐妹,大家将心比心,况且我们都是大好男儿,如果只能欺凌妇孺,还不如从你老娘下面钻回去,如果谁敢欺凌妇孺,老子就要看看是你的脑袋硬,还是老子的刀子硬。”

  “打进董家堡,老子一定会论功行赏,谁打仗最勇猛,立的功劳大,老子就将董府的娇俏娘子赏赐给他,如果谁敢乱来,休要怪老子不讲兄弟情义。”

  “第三,缴获的银两,钱财,粮食一定要归公,谁也不能藏私,到时候老子会论功行赏,谁敢私藏战利品,一律杀头,以儆效尤。”

  “第四,攻入堡内,不准放火,我们恐怕要在堡中住一段时间,这些房屋都是兄弟们的住所,谁敢烧房子,老子就把你活活烧死。”

  刘宣交代了纪律,开口说道:“这些话,你们一定要记清楚,如果谁犯了规矩,到时候老子一定不讲情面。”

  “一会儿攻城,旭中这一哨打头,老子与富贵,守义两个队跟在后面压阵,旭升铁牛两位兄弟不在,铁牛的那个哨暂归赵鲁兄弟掌管,你带着两个哨,在后面压阵。”

  “一会儿攻城,大家没有命令,谁也不能退后,赵鲁兄弟,如果谁敢退后,原地斩杀,如果老子退后一步,你们就将老子原地砍死。”

  在刘宣这个小小的队伍中,除了刘宣的亲兵外,就以李旭中这个哨最为精锐,几乎全部拿着正规兵器,不像赵鲁那个哨,大部分士卒还拿着简易的木枪。

  刘宣带领着队伍,在董家堡百丈之外列阵而战,第一个阵就是李旭升的一个哨,前排的士兵全部拿着藤牌,木盾,手持腰刀。第二排士卒举着长矛,第三排士卒手中的兵器就差了许多,也更加杂乱。

  白富贵,杨守义两个队中,因为全部出身官军,武备反而更好一些,每一个士卒手中都有正规的兵器,就连棉甲,都有四领。

  这二十多人中,手中居然还有十来张弓箭,三眼铳七八杆,这种现象再明军中却是比较少见。

  一般来说,明军中,除了少数精锐,大部分的军队,不仅克扣军饷,就连士兵手中的武备,也被各级官员贪污漂没,大部分士兵,居然在初战之时都拿着一些农具打仗,与刚刚起兵的农民军也是半斤八两、相差不多。

  这是因为顾世虎不算过于贪婪,还算顾惜士卒,基本上将手下的士卒的兵器都配备齐全。

  刘宣大声喊着口令,鼓手敲着鼓点,这支小小的军队踏着鼓点,慢慢的向董家堡缺口之处前进。

  顾世虎昨日激战,用佛郎机炮轰塌了一段堡墙,因为时间较短,这段堡墙还没有修复。

  董家堡中因为下山虎之乱,丁壮已经损失不少,除了关在地牢中的下山虎贼寇外,没有从贼的只有六七百人,还不到以前人数的一半。

  这些壮丁,从来没有过任何军事训练,即便拿上了兵器,也是待宰的羔羊,只有十多位忠心的董府家丁,从当夜的混乱中逃跑出来,跟随董乡绅去了县城,而这些人,也成了董家堡家丁的骨干。

  董乡绅昨日打回董家堡之后,对待百姓就更加变本加厉,凡是帮助下山虎军守城的士兵,全部定为从贼之罪,家中田土都被董乡绅吞没,父母亲族也发卖为奴,通过这样的搜刮,董乡绅的田土又多了三千余亩。

  尽管董家族人损失惨重,但是除了董文轩之外,董家嫡系之人,几乎全部在京师董文生门下,下山虎攻破董家堡后,斩杀的董家族人大部分都是远支,如今损失了一些远支族人,但是却换回三千亩良田,董乡绅也认为非常合算。

  就在董乡绅暗暗得意之际,只见一个家奴慌乱的跑来,心急火燎的叫道:“老爷,不好了,就在刚才,又有一百多流贼跑来,看上去就要围攻堡墙。”

  董乡绅慌忙跑了出去,见刘宣等人列着军阵,一拍大腿哭诉道:“如今这是个什么世道,前几日刚刚经历了破家之灾,今日先是有官军兵变,好不容镇压下去,又来了悍贼攻袭,我们董家,一向是良善之家,为何老天如此薄待于我。”

  “这些可恶的贼寇,为什么不在家饿死,不做朝廷的良民,非要起来造反,成为强盗流贼,如果这些贼人,有一天落在我的手里,一定要杀他们个鸡犬不留,断子绝孙。”

  遇到危急关头,董乡绅的表现比张县令,周县丞都好上许多,他召集家丁,让他们拿着鸟铳,在城墙垮塌的地方排队列阵,如果能打出贼寇,自然一切好说,如果被贼寇从新攻入堡内,他也能尽快寻找后路。

  董乡绅心中来了一股狠劲,大声疾呼道:“值此危难之际,才能显出大家的忠诚,凡是斩杀贼寇一人,赏白银三两,水田一亩,斩杀贼寇勇士者,赏白银十两,水田三亩,杀贼寇头领者,赏赐白银五十两,水田三十亩,我还要哀求我那在京城的侄儿,保举他去入了官身。”

  董家堡的壮丁听到赏赐如此丰厚,顿时士气大振,众人抄起武器,乱哄哄的登上了堡墙,而二十个骨干家丁,却手持鸟铳,列阵在堡墙缺口之处。

  眼见距离缺口还有八十步,董家堡的乡军纷纷点起火绳,开始放铳,这时的鸟铳,因为铸造工艺的关系,往往精度不佳,在八十步外想打中敌人,几乎全靠运气。

  董家堡的乡军这一次运气不错,居然打中了两三人,刘宣见士兵有些惧怕,阵型稍微有点松动,大呼一声:“谁敢后退,休怪老子的刀子不认人,火铳临阵从来不能放三发,只要再挨过一轮,董家堡仿佛脱了衣服的小娘,还不是任我们享用。”

  刘宣指挥着鼓手,稍微放慢了脚步,在距离城墙四十步时,董家堡的铳手又放了一轮火铳,这一次,尽管距离更近,但是运气还不如上一轮。

  加上董家堡士兵情绪紧张,又是一伙乌合之众,放铳伤敌全靠运气,居然只打伤了一个士兵。

  眼见董家堡壮丁大部分打出了弹丸,刘宣大呼一声叫道:“兄弟们,董家堡城破在即,大家随我冲锋。”

  刘宣话一说完,李旭升的一哨士兵再也维持不住阵型,乱哄哄的朝城墙缺口处杀去,刘宣摇了摇头,对于这些士兵糟糕的素质失望不已。

  反倒是顾世虎手下的两队官军,在白富贵,杨守义的率领之下,还能维持着阵型,让刘宣眼中有了几分笑意。

  在明末时期,因为制造的工艺问题,鸟铳发射时间较长,操作的步骤繁多,居然有十个步骤,常常几分钟才能发射一发,这样的射击频率,火铳如果数量较少的话,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弹幕。⑴

  刘宣带领着手下的士卒,趁着董家堡士兵装填铅弹之际,一拥而上,冲到了董家士卒的前面。

  注释⑴:明朝鸟铳的射击过程,据赵士桢的传授,可分为以下步骤:倒药,装药,压火,装弹,装门药,装火绳,这时即以准备完毕,射手处于听命待发状态。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以蹲跪姿或立姿瞄准扣动扳机发射。紧急时也可直接向火门点火不瞄准发射。

  戚继光在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工序。而在欧洲,1607年阿姆斯特丹的雅各布·德·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个步骤。

  a

  a

  

第二十七章报恩


  古代军队作战,一定要排成阵列,常常以步卒为主,以弓弩火铳等投射武器为先,布阵是围绕强弓硬弩的远程打击战术展开的。

  因此整个军阵的最前沿应该是防备对方骑兵冲突的拒马,其后依次是抵御弓箭的刀盾兵,起杀伤作用的长矛兵,中距离密集杀伤对手用的弓箭手,火铳兵,以及远距离精确打击的强弩兵。

  哪怕是乡间的争水械斗,也不是乱哄哄的一拥而上,还要有几个善于争斗的骨干排成阵列。

  董家堡内,原来也有百余个家丁骨干,再加上上百个董氏族人,也算一股不小的势力,可惜上一次被下山虎夜袭,董家损失惨重,一部分家丁被下山虎诱惑招降,还有一部分四处逃散,而董家族人,也被下山虎攻破董家堡后斩杀干净。

  经过这次大劫,董家堡的力量损失惨重,如果再给董乡绅一段时间,等董家修好了堡墙,从新召集了家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许还能恢复原先的实力。

  但是刘宣不可能给董家堡任何恢复的时间,况且刘宣这次攻来,实力比下山虎还强出许多,尽管没有下山虎出其不意的优势,但也不是残破不堪的董家堡能够阻挡。

  两方拉近了距离,开始肉搏作战,比起混乱不堪的董家壮丁,刘宣一方排成阵列,很快展现了压倒性的优势,在斩杀了七八个勇敢的家丁后,董家家丁再也坚持不住,又一次的溃散而去。

  董乡绅见事情不好,第二次抛下妻儿老小,与七八个护卫逃入暗道,逃离了这个危险之地。

  刘宣不是下山虎,手中的人手充足许多,一打进董家堡,刘宣就让赵鲁率领本哨人马守住堡墙,四处巡视,将整个董家堡看守的严严实实。

  刘宣带着白富贵,杨守义等骨干,直接攻入董府大院,因为刘宣事先的警告,这个时候军纪还没有混乱。

  可惜攻入董府之后,那些新收编的官军,立刻忍不住诱惑,马上故态萌发,居然肆意烧杀抢掠,刘宣眼睛一红,拔出燧发铳,随手打死一个乱兵,然后拔出戚家刀,又奋勇斩杀了两人。

  这三人的死,马上让乱兵认清了形势,刘宣在收编的流民军队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威望,在刘宣严令之下,其他几个乱兵也全部被捆绑起来,等候处理。

  刘宣当机立断,在第一时间处理了兵乱,然后让白富贵率领本队士卒,看守粮仓府库,让跟随在后面的李昭云,孙登两位读书人仔细清点。

  等到黄昏之时,李昭云面带喜色的走了进来,开怀大笑的说道:“贤婿,这次攻打董家堡,真是大有收获啊,没想到在一个贫穷残破的陕北小县,还有如此富庶的士绅,董家的财富越是惊人,说明本地的百姓受到的盘剥越重。”

  刘宣见李昭云如此高兴,应该是收获不菲,于是好奇的问道:“岳父大人,缴获的钱粮清点完了没有,不知道到底缴获了多少好东西。”

  李昭云拱了拱手,开口答道:“老夫与孙登忙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董家的浮财清点完毕,从董家的库房中,共搜出黄金百两,白银八百两,还有三百多吊铜钱。”

  “布帛之类的东西,共有麻布二十匹,棉布二十匹,蜀锦两匹,苏绣一匹,蜀绣一匹,各类绫罗绸缎加起来七八匹。”

  刘宣见老岳父还没有说道正点上,于是急忙问道:“这些东西虽然珍贵,但是还不是最要紧之物,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粮食,不知道到底缴获了多少粮食。”

  李昭云愣了愣神,有些羞愧的说道:“老夫还真是昏了头,居然没有分清楚主次,还没有清点出粮食,贤婿你暂且稍待,老夫这就连夜清点。”

  刘宣点了点头,披上了身上的外袍,跟在李昭云后面,边走边说道:“反正我现在也什么要紧的事,那就一同去看看,不知道手里到底有多少粮食,我也有些不放心。”

  刘宣与李旭升来到粮仓,只见里面地方及其广大,存放粮食的窑洞居然有十几个,里面堆着满满当当的粮食,刘宣等人连夜清点,大致估量的算了一算,从董家起出来的粮食大约有两千多石。

  明代一石粮食为一百二十斤左右,两千石粮食大约也就一百多吨,以董乡绅这种人家,加上恩养的家丁奴仆,足有六七百人,也就够一年食用。

  今些年陕北大旱,几乎颗粒无收,除了靠近延河的水田外,普通旱田的产量还不足一二斗,董乡绅虽有上万亩田土,其实大部分也是旱地,这几年打的粮食也不算很多。

  至于往年积攒下来的陈粮,因为今年粮价高涨,也早已经被贪财的董乡绅早早卖掉,只留下了家里的口粮。

  况且下山虎攻破董家堡之后,也曾经开仓放粮,用粮食招兵买马,这样一里一外,就只留下这点儿粮食。

  就在刘宣清点完粮食,有些疲惫不堪,想要打一个盹之时,却见杨守义匆匆赶来,悄声在刘宣耳边说道:“刘头领,属下从董家的地牢之内,发现了大盗下山虎等多人,不知道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