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139部分

伐明-第139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刘宣在山西打下了九座县城,初步站稳脚跟之后,朝廷才慌了手脚,派遣杨鹤担任晋陕总督,统筹指挥两省边军围剿刘宣。

  本来杨鹤的胜算颇大,只要长时间围困。就能将秃匪刘宣困死在平阳府北部山区之中。但是恰逢己巳之变,杨鹤不得不带兵勤王。从此之后,刘宣连下平阳府南部二十九座县城,并且攻克了晋中十县,在山西站稳了脚跟。

  朝廷虽然养着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关,实际上却根本不能打探到任何有用的消息。这些特务机关,早已经成为皇帝、宦官打击官僚的政治工具,至于本身反间谍的职能,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刘宣大军的详细情况,朝廷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从大致的情况来了解一些。

  孙承宗此人虽然是官,但是曾今在辽东担任帅臣,对于兵事并不陌生。他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朝廷的机动兵力,然后开口说道:“虽然建奴退兵,但是根基无损,蓟镇边墙、山海关附近还需要屯集重兵,以防建奴铤而走险,再次祸乱京城。”

  “阁老说的不错,这一次建奴入寇,朝廷大军损失惨重,战死溃散的边军多达三万余人。尽管从各省勤王兵马简拔了一些调入边军,却还是有些入不敷出。”

  兵部侍郎范景通晓军事,这一次带兵勤王,他麾下的兵马军纪最好,在战争中起了较大的作用。正是靠着勤王救驾之功,范景才调任为兵部左侍郎。

  “除开山海关、蓟镇的大军,朝廷能抽调的兵马只有石柱白杆兵万余人、宣大边军五千人、各地勤王军两万人。靠着这四万大军,未必能攻下潼关、解围关中。”

  听见孙承宗的想法如此悲观,不仅崇祯皇帝不高兴,就连内阁大臣何如宠也有些不认同。他摇了摇头反驳道:“秃匪兵马虽众,皆是裹挟而来的乌合之众,朝廷只要有两万精兵,秃匪就势必不能阻挡。况且石柱兵虽然军纪败坏,却也是天下有数的雄兵,就连辽东建奴也不敢小看,用来剿灭秃匪,自然牛刀杀鸡、手到擒来。”

  孙承宗微微闭上双眼,对何如宠说道:“康侯先生不可妄言,秃匪起兵以来,几乎是攻必克战必取,麾下的精兵战斗力不弱辽东。杨修龄带着五镇精兵,尚且不能一举克敌,潼关天下雄关,只要有五千兵马镇守,就能阻挡朝廷官军。”

  何如宠虽然是次辅,但是在内阁中的资历远不如孙承宗深厚,再加上孙承宗恼恨他在军国大事之上妄言,所以说话之中并不客气。

  “孙阁老所言不错,秃匪骨干皆是陕北边军出身,下山虎、三只眼、闯将、杨四宝等秃匪骨干皆是边军勇士。自古以来陕甘之地就以精兵闻名,西军的战斗力也强于辽东的东军。秃匪靠着边军溃兵成事,不能等同于普通流贼。”兵部尚书申用懋也是通晓军事之辈,听了何如宠一番话,害怕崇祯皇帝轻率下旨,于是马上出言附和孙承宗。

  “申部堂说得对,下官听闻秃匪刘宣颇有前古名将之风,此人卧不设席、行不骑马、亲裹赢粮、善抚勇士,有吴起李牧之风。此人用兵,虽然少有奇谋,但是却及善于抓住时机,使用正兵。此次剿匪,万不可轻敌大意,要以堂堂正正之力,一举压垮秃匪大军。”

  

第二十八章关中十六


  div

  第二十八章关中十六

  听了众臣的辩论,除了首辅周延儒、阁臣温体仁这两个老滑头没有出言外,剩下的大臣皆以表明了态度。{。…

  

  其中孙承宗、申用懋、范景三人都主张慎重。

  此三人都是有名的知兵之臣,他们的意见在朝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三人的意见不被性子急切的崇祯皇帝喜欢,但是崇祯皇帝不通兵事,心中也没有底气反驳孙承宗这三位朝廷重臣。

  “秃匪横行关中、西安摇摇欲坠、洛阳危在旦夕,众位先生有何良策力挽狂澜、保全大局?”崇祯皇帝急需要大臣拿出办法,于是着急的问道。

  孙承宗上前跪倒在地、慎重的说道:“秃匪现在根基已成,麾下大军十万人。此时剿匪,只能缓不能急,秃匪割据西北,缺少银粮,就是长期围困,也能困死秃匪大军。”

  孙承宗从衣袖中取出一幅舆图说道:“皇上请看,秃匪屯兵西北,只要官军守住太原府、汉中府、河南府三府之地,就能挡住秃匪南下四川、东出河南的道路,将秃匪牢牢困死在关中地区。”

  “孙阁老说的不错,秃匪虽然割据晋中南与陕北,已成强秦之势。但是此时关中、晋南早已经不是前秦两汉的局面了,论起物产丰富、兵甲犀利,江南湖广之地远胜于关中。”申用懋点了点头,很显然赞成孙承宗的意见。

  见崇祯皇帝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孙承宗打起精神说道:“鉴于秃匪军队善于攻坚的优势,官军应该多铸大炮,依靠红夷巨炮之力抵挡秃匪大军。只要支撑上三年五载。秃匪必定因为粮尽而坐困而死。”

  对于孙承宗的筑垒推进战术,崇祯皇帝并不感兴趣。这种战术,花费的饷银数目极大,也许没有拖垮刘宣,反倒是拖垮了朝廷。毕竟以明朝非常糟糕的税收政策、恐怕还比不上割据晋中、关中二地的刘宣。

  温体仁极善于察言观色,他发现崇祯皇帝面色不悦,马上抓住机会讨好天子。此人性子机敏。马上击中了这个策略的要害说道:“稚绳先生,不知要在三府之地屯兵几万?铸炮几门?共花费多少饷银?”

  温体仁身为阁臣。他的疑问孙承宗必须要解答,孙承宗稍微想了想说道:“太原府之*有巡抚标营一万八千人马,山西总兵张成功麾下的正兵营一万五千人,参将虎大威、刘宏训二股人马万余人。再加上一些杂兵。总计不下五万人。有这样一股大军,足以保证榆次、阳曲一线的安危。”

  实际上孙承宗心中清楚,太原府五万六千的兵额,实际上除去空饷之外,有三万兵马就不错了。这三万人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不超过两万人,其中还包括洪承畴的八千洪兵。

  “那么汉中、河南二府需要多少兵马?”温体仁不依不饶的继续问道。

  “汉中地势险要,可以调集总兵侯梁柱、副将杨正芳、张令三股人马镇守汉中。侯梁柱麾下的川兵颇为善战,杨正芳下面的镇筸兵更是鼎鼎有名。精锐能战不下于石柱兵,张令号称神弩将,麾下的弩兵能征善战。这三股人马数量不多。其中侯梁柱川兵一万四千人,杨正芳镇筸兵五千人,张令麾下六千人,总计两万五千大军,有此三人,定能稳守汉中。”

  侯梁柱、杨正芳、张令虽然都是善战之将。但是他们麾下的兵马却不算很多。虽然侯梁柱的正兵营号称一万四千大军,但是实际上的精兵只有六千人。杨正芳、张令二人的情况一样如此,除开吃空饷的一部分,杨正芳下面的镇筸兵只有两千,张令的麾下也不过三千人,三人合兵也只有一万一千人。

  “照稚绳先生看来,太原、汉中二府皆是偏师,只有河南府才是正兵了。”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

  “皇上所言不错,河南府地势平坦,一过豫西、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要地。此地不得不驻扎重兵,想要在河南府阻挡秃匪大军,只能依靠秦良玉的石柱兵。只要有石柱兵在手,外加上抽调一部分关宁骑兵,结合五万边军辅助,就能在河南府争取胜势了。”孙承宗终于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暗暗长出了一口气。

  “用十六万大军围困秃匪,每年的军饷就超过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再加上铸炮、练兵、修筑城墙的花费,朝廷每年的支出很可能超过五百万两白银,这样的花费,已经超过了辽饷。一个辽饷,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围剿秃匪的剿饷,只怕遍地的小民都要民不聊生了。”温体仁脸上的肌肉一动一动、看上去居然有些忧国忧民。

  孙承宗身为当朝阁老,对朝中的积弊也一清二楚,知道以朝廷糟糕的税政,根本不可能承担这一副重担。但是孙承宗久历边事,他深深地知道朝廷的官军已经烂在了根子上,靠这种军队,在野战中根本打不过敌人。

  既然不能野战,那就只能守城,依靠经济上的优势困死敌人。想要守城困死敌人,必须要有守城的利器红夷大炮,这样一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饷银。

  最糟糕的一点就是秃匪割据在晋中、关中之地,这里不仅民风彪悍,出产精兵,而且这两地的人力、物力也远超辽东。秃匪只要有建奴三分的动员能力,给秃匪一年时间,就能拉起二十万大军。

  依照这两年孙承宗对秃匪刘宣的了解,此人非常善于练兵治民。秃匪的政权虽然非常臃肿,但是这股匪徒却牢牢扎根在基层。仅仅依靠一个平阳府三百万人丁,秃匪就能扩军十万人,等有了五百人口的关中,只要过上一段时间,秃匪只怕又能拉出十万大军。

  现在朝廷的局面真是左右为难,如果没有能力耗死秃匪,就只能雷霆一击进剿匪军。但是这样一来,风险也非常巨大,一旦官军在野战中失败,到时候北方将没有一点儿可战之军。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山河俱碎、改朝换代的局面了。

  

第二十九章关中十七


  第二十九章关中十七

  虽然朝廷召回了孙承宗,但是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制定的方略并不被崇祯皇帝喜欢。》就是内个首辅周延儒等中枢大佬,也不是很认可孙承宗这种龟缩战术。

  在温体仁暗中授意下,很快就有言官弹劾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在明代的制度下,言官官职虽小,但是权利极大,尤其是六科给事中,手中的权利更是大得吓人。

  这些百无一用的乌鸦嘴,自从明朝中期以后,早已经成为朝中大佬的得力助手,党政、政争的急先锋。

  孙承宗、申用懋二人被弹劾,只能一边上表自辩、一边递上了辞呈。所幸崇祯皇帝还知道轻重,斥责了弹劾的言官,挽留了这两个肱骨之臣。

  最后朝中的大佬否决了孙承宗筑垒围困的策略,决定抽调大军围攻潼关,以解关中洛阳之围。在这个策略下,各地勤王大军还来不及解散,就被崇祯皇帝分批次调往河南、关中。

  从去年开始,入京勤王的大军加起来多达三十万人,除了遣散回去一部分之外,现在京师附近的还有二十余万人。这二十万人,除了一部分没有任何训练的民夫与不堪作战的老弱外,真正地青壮能战的士兵只有十万人。

  这二十万大军,分属十几个巡抚总督、相互之间也互不统属,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各位巡抚总督的标营家丁。为了整合统带这一股人马,出征的主帅急需要一个威望较高的名臣。

  朝中的官员,本来以孙承宗最适合。但是现在孙承宗还需要督师辽东,弥合朝廷与关宁军的裂缝。这一项工作。朝中根本无人能够替代孙承宗。

  孙承宗不能挂帅,崇祯皇帝最终任命了申用懋担任帅臣。为了不给申用懋推脱称病的机会。崇祯皇帝还在廷议之上选拔他为东阁大学士,让他正式成为当朝的宰相。此后崇祯帝马上任命他为总督晋、陕、豫、川四省军务大臣,全权负责此次剿匪事宜。

  这一次建奴入寇,兵部尚书王洽惊慌失措、进退失据,被崇祯皇帝下狱而死。接替他执掌兵部的申用懋精明能干,在他的统筹指挥之下,孙承宗、马世龙等文臣武将运筹帷幄,一举击败阿敏的镶蓝旗大军、夺回了永平府四城。

  申用懋为前朝首辅申时行的长子,他们父子两代成为当朝宰相。无疑受到了崇祯皇帝极大地恩典。面对崇祯皇帝的无上皇恩,申用懋只能鞠躬尽瘁,拼尽一切力量报效皇恩。

  申用懋走马上任,马上开始整顿兵马,充实员额。他将十万大军分别交给昌平总兵尤世威、宁夏总兵尤世禄、保定总兵曹鸣雷、蓟镇总兵杨肇基

  、通州总兵杨国栋

  三屯营总兵朱国彦

  、辽东总兵吴襄七人统领,让他们抽调家丁准备出征。

  这一次申用懋出征,除了编练的勤王大军外,还几乎将整个京畿附近的大军抽调了一多半,加上各总兵的家丁一万五千余人、秦良玉白杆兵抽调出来的万余人。辽东关宁军抽调出万余骑兵,总计不下于十五万大军。

  十月十三,正是朝廷选定的良辰吉日,申用懋祭告天地之后。在辰时一刻率军拔营。为了表示隆重,崇祯皇帝还亲自出宫送行,并且做了御制诗一首。为申用懋壮行。

  申用懋带着十几万大军南下,七日之后。大军进入真定府中。

  申用懋在真定休整了一日,然后将众将召集到军帐中。

  申用懋虽然是首辅申时行长子。但是此人身上没有一点儿贵公子的习气,也没有一般文人的酸腐气。此人虽然不是与武将打成一片的文臣,但是也并不苛待麾下的将军。正因为申用懋性子随和,下面的军将也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

  三鼓之后、申用懋升堂入帐。等众将参拜完毕,申用懋双手轻轻一压说道:“众将不必多礼,都起来说话。”

  等众人全部起身,申用懋指了指案首的尚方宝剑说道:“本督世受皇恩,此次带兵剿匪,定要马到成功,将秃匪刘贼一举成擒。”

  “督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皇明齐天洪福、此战定能成功。”申用懋话一说完,下面的众将齐声应和道。

  “秃匪军队,大约分为四股。其中一股在汾州、清源一线,匪首名叫小白袍李旭升。此匪为秃匪郎舅,向来狡猾骁勇,并不好对付。本督准备派遣一支偏师沿着井陉关、阳泉一线增援太原府,那位将军愿意为本督分忧。”申用懋靠在太师椅上,和气的对下面的将军说道。

  听了申用懋此番话,众将全部面面相觑。明代的武将,大部分都是选拔目不识丁的粗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从来都是文官指挥武将,一般的督师文臣,根本不考虑武将的想法。

  虽然众将见督师大人脾气较好,但是仍然不敢怠慢的齐声说道:“一切全凭督师大人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