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伐明 >

第129部分

伐明-第129部分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可以杀人。

  想道这里,程皓身子有些抖动的接过这篇檄。同秘书处的五六位书抄写了十几份。等刘宣宣誓之后,马上下令大军拔营。

  这一次出征。先头部队早已经离开,刘宣的中军算是最后一批主力军。除了野战主力之外,还有十几个守备营已经开始分批向南调动。

  刘宣的中军,现在共有亲兵一营,炮兵两营、宪兵一营、工兵一营。此外还有贴身卫士三百余人,再加上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刘宗敏营,总共不下于七千五百大军。

  大军行军,速度上当然不可能太快,哪怕刘宣麾下中军已经算是精兵,还有不少的驮马畜生运送辎重。即便是在境内行军,沿路的补给比较充足,还有一些兵站可以驻营,刘宣这支大军的行军速度也就不超过每日八十里路程。

  因为一路上在境内行军,沿路都有兵站,所以刘宣并没有征发民夫随军行动。大的兵站中,不仅有粮草饮水,还有柴火营房,能够极大地减轻士卒的负担,让刘宣麾下的大军快速调动。

  整个刘宣治下的五府四十九县,现在也只建设了汾阳、灵石、霍州、临汾、曲沃、安邑、河津、平陆八大兵站。这八大兵站,每一个兵站之内的存粮都超过两万石。

  除了这八大兵站之外,沿着官道的县城还建设了一些小型兵站。但是小型兵站的存粮很少,只有不到两千石,只能提供大军十天的口粮。

  一个士兵行军打仗,除了必备的兵器之外,还需要背负七天的口粮。此外还有雨具一套、棉被一套、棉衣一身、餐具一套、匕首火镰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另外还需要分开背负扎营的帐篷。这些辎重全部加起来,已经不下于五六十斤。

  背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哪怕一路上有兵站补充,减少了扎营这一项巨大的工程,刘宣麾下的士兵每日行军的距离也快不了多少。即便是最精锐的几个步兵营,长途行军的距离每日也不超过六十里。

  刘宣在亲兵营骑士严密的保护下,在中军随着大军行动。这一路上,刘宣的中军不快不慢的向南前进,终于到了黄昏之时,才赶到了曲沃大营。

  曲沃县城的百姓因为与刘宣的大军结下了血仇,所以哪怕是兵力在吃紧,曲沃城中也留守着一营士兵。几个月前,路恭麾下的第十五营就驻扎在这里。

  后来因为军情调动,路恭的野战主力离开了曲沃县城。路恭部一离开,刘宣马上成立了曲沃守备营。这个营的士兵,几乎不招收当地百姓。

  尽管后来刘宣赈济灾民,收拢了一部分人心,但是曲沃城的一部分百姓对刘宣这支军队还是满怀怨恨。仅仅半年时间,曲沃知县牛弘毅就处置了十几起因为怨望之罪引发的民乱。在上面的严令下,杨弘毅毫不手软,砍杀了上百人头,才压住了这股邪风。

  因为曲沃县人心不附,所以刘宣并没有驻扎在舒服的县城,而是与寻常的士兵一样,驻扎在简易的兵站营房当中。

  大军在曲沃县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此地,向安邑行军。

  此时的安邑城,几乎成了一个大军营。李旭中、李自成、张应金、刘勇四个旅的大军两万人云集在城中。

  

第五章出征五

???

  刘宣率领中军大部赶到安邑城之后,马上下令下面的个员将校前来参加军议。此时的安邑城中,不仅有张虎成这种中枢大员,还有第四旅李自成、第三旅李旭中、第五旅张应金、骑兵旅刘勇四名大将。此外、后勤司种平、武备司贾绍元、军医处处长冯吉仁三人也前来旁听。

  刘宣展开一幅中原地图,对下面的众将说道:“如今咱们的兵马分为四部,其中第一旅李旭升位于晋中、主要兵力集中在清源、交城一线。除了两个骑兵营、两个步兵营野战主力外,此外还有是一个守备营配合作战。北线的局势现在全靠小李将军支撑。”

  “其二白旺所部第二旅已经南下河津,隰州府现在仅有一个守备营把守。如果官军前来攻打,总部打算彻底放弃隰州十县,将主要防线设立在吕梁山一线。”

  “大家都知道隰州十县都是山区县,总人口也就不足二十万人。这片地区县城虽多,地方虽大,但是对咱们的重要性,还比不上洪洞、临汾、安邑、解州任意一个县城。”

  “杨四宝第六旅屯兵平陆县,准备当做偏师渡河进入河南境内,为咱们拖住一部分朝廷大军。”

  “大军的主力中军五个营、四个旅十六个营,总计二十一个营两万五千人屯兵安邑城,除此之外,还有配合咱们作战的辅兵两万余人。”

  “咱们主要的对手。就是陕西巡抚刘广生标营三千人、陕西总兵王承恩部五千人。此外还有参将艾万年部三千余人,游击猛如虎所部两千余人。”

  “因为咱们这一个月严防密探,对岸的官军对咱们的情况并不清楚。猛虎如、艾万年二部还屯兵在延长、宜川等县。严防死守老对手白旺。”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有何看法,就当着我的面议一议。”

  听刘宣介绍完敌我双方的大致情况,这四个旅长中能力最出众的李自成当先谈道:“大将军,咱们虽然布下了两路疑兵,但是还是要兵贵神速,迅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朝廷虽然现在在关中、晋中还处于弱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朝廷的力量还是远超我们。只有轻取关中。有山河之险要,咱们才能抵抗朝廷的大军。”

  李自成经过两三年的带兵历练,现在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才能。他说的这些话已经算是战略上的考虑了。

  刘勇在诸人中对官军最为了解,听了李自成这番话。他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李旅长所言极是,按照军情司传回来的探报,官军已经开始调动。八月初六,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曹文诏、左良玉、祖宽等关宁军已经奉命南下,不知道是沿着井陉寿阳一线去太原,还是从京师南下河南从横曲、平陆等中条山南部攻打我们。”

  “如果咱们要动手,定要在官军大规模用兵前打败刘广生,攻下西安城。不然前有坚城、后有大军,咱们就会处在进退失据的局面。到时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还不如按兵不动。毕竟现在咱们已经有太岳、吕梁、黄河、中条等险要之地保护。靠着四万精兵、三万守备营,未必就不能保住地盘,阻挡住朝廷的大军。”

  除了刘勇、李自成二人较有远见外。剩下两个旅长李旭中、张应金只是中人之姿,才能一般之人。二人也没有什么的好的建议,于是刘宣掉转过头,对军中的二号人物张虎成问道:“张将军如何看?”

  “咱们现在屯兵安邑城,距离蒲州不过一百七十里,哪怕是寻常行军。也不过三日的路程。大军渡河,定要当心官军半渡而击。咱们现在兵马五万人,决策之时更要慎之又慎。”

  “现在李东华麾下的水军营已经开始为大军运送粮草,这个营编练了已经八个月时间,战斗了也算是合格。不如使用水军偷渡,在对岸立下水寨,只要水寨不失,咱们就能源源不断的过河。”

  “这也是个办法,李东华来了没有?让他马上到大营来一趟。”

  刘宣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对外面的传令官说道。

  李东华本是天津人士,在落草之前家中就经营海船,也算是通晓水战。此人后来在吕梁山落草,刘宣进入山西后前来投奔,因为作战勇武,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被简拔为哨长,在攻打曲沃县城的苦战中立过大功。

  正是因为这一战,此人上达天听,被刘宣记在心中。这个时候,因为刘宣攻破晋中十县,朝廷水师游击李英华部的水军也投降了刘宣。除了官军游击李英华横刀自尽外,这股人马也基本上完整的落到了刘宣手中。

  刘宣得到这股水师后,也对这只水军比较重视,他将这支人马全部收编,调入了一部分骨干编练了水师营。

  这个水师营虽然人数减少了不少,现在只有一千五百余人,比以前少了一半。但是营中的武备、战舰却大大的提升了不少,刘宣裁汰了残破的渔船、渡船,打造了正规的军舰。如楼船、蒙冲、斗舰、海鹘、走舸、游艇之类各式各样的军舰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刘宣还花费了极大地力气将埋藏在吕梁山以东的二十门河防炮运了回来,装备了崭新的水军。

  这只水军,现在共有大船十二艘,小船六十艘。总共装备千斤佛郎机大炮三十门,虎蹲炮二百多门,论起齐射的火力,还超过了刘宣中军两个炮兵营。

  虽然装备精良,但是这支水军在刘宣军中还是地位较低。除了营官李东华地位较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立下让人信服的战功。

  水师成军之后,只赶上了南征之战,但是南征之战刘宣摧枯拉朽般的击破了平阳府明军,这只崭新的水军除了运送粮草之外,并没有立下任何功勋。

  传令官一路小跑,在水寨中找到了水军营官李东华,李东华眼见大将军召见,知道马上就是水军立功显威的时候,于是信心十足的来到了中军大营。(未完待续)

  =〃

 

  

第六章出征六


  div

  第六章出征六

  中军大帐,刘宣高居上首,其下坐着两排军中重将。{。…

  

  按照李东华的地位,在营官之中也是最后落座的几人,到了这种能够决定三军命运的地方,李东华不由得有些惶急,心中打好的腹稿也有些散乱。

  刘宣见李东华进门,客气的说道:“水军李营官到了,双礼,让人给李营官搬个凳子,坐下说话。”

  冯双礼上前几步,从大帐之外办了一个凳子,递给了站在最下手的李东华,然后一言不发仿佛阴影一样退后到刘宣身侧。李东华接过矮凳,谢过了刘宣的厚爱,压住了慌乱的心情,稳稳当当的敬陪末座。

  刘宣指了指李东华说道:“李营官,水军训练十个月,一直也没有扬名立功的机会。这一次大军准备过河,正是水军大展宏图的时机,我且问你,这一次接应大军过河,你有几分把握。”

  眼见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李东华气势十足的答道:“回禀大将军,这十几天来,水军已经派遣哨船在黄河两岸打探过几次。沿着谏水进入黄河河道,向北逆水行舟五里之处,就能逆水进入渭河流域。”

  “依照末将这十几天的打探,对岸的官军根本没有正规的水师。其麾下的水军,皆是裹挟而来的壮丁,所用的船只也是简陋松散的渔船、渡船。按照末将水师现在的战力,在江河之上。对岸的官军并不是末将的对手。”

  “现在唯一的劣势就是水师人数较少,如果单独立寨恐怕站不住阵脚,毕竟官军在潼关到大庆关一线都驻有重兵。仅仅依靠水军一千五百人,只怕也守不住水寨。”

  刘宣见李东华自信满满,看起来很有把握,于是笑了笑说道:“人手方面你不用担心,我让张应金率领三个营配合你作战。只要你能攻破河防、立下水寨,守寨的任务就由张应金负责,这样一来。你觉得如何。”

  “水军所辖船只较少,除了水军的士卒之外。一次性只能携带八百步兵。如果张旅长三个营一起过河,只怕马上就需要征集渡船、渔船,以便配合大军行动。”

  听了李东华此话,刘宣向坐在下面的解州知府胡宽问道:“胡知府。你派人马上配合将士征集渡船、渔船。我给你三日时间,定要给我征集上百艘船只,这是军令,你让下面的衙役、税丁、巡丁尽全力配合。如果在你这里出了篓子,到时候板子就会打到你这个知府头上。”

  “李营官、三日之后。等征集到了船只,水军就从谏水,强攻赵渡镇,然后立下水寨,接应大军渡过黄河。”

  胡宽、李东华二人见刘宣已经下达了军令。纷纷拱手应诺、立下了军令状。

  三日之后、卯时一刻、谏水水寨大营。

  李东华、胡宽、张应金三人坐在大帐之内。胡宽身为官,虽然地位最高,但是却坐在下首。这正是因为在大军征伐之中。胡宽这个官只是出于从属地位的缘故。

  胡宽掏出一叠账册,对身边的李东华、张应金二人说道:“二位将军、本府在大将军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三日之内。征集渡船百艘以供军用。从今日清晨开始,本官共征用了渡船六十六艘、渔船二百余艘,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了军令。现在船只都在外面,还请二位将军清点一番。签字画押好让本官前去大将军那里缴令。”

  这三天来,胡宽为了完成军令。每天跟在下面的衙役、税丁后面忙个不停,在他不近人情的严令下,才从安邑、解州、蒲州等靠近河流的县城征集到了足够的渡船。这一次他虽然在大将军刘宣面前拔了头筹,但是在下面的渔夫、船夫眼中,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之徒。

  面对军令,李东华、张应金二人不敢怠慢,马上清点了渡船,完事后还签下了书。

  胡宽将书收起来,朝着张应金问道:“张旅长,本官最近几天忙的脚不沾地,连续三日也没回安邑城中。听说大将军已经从安邑城拔营,不知道现在大将军驻扎在那座城池。”

  “大将军三日前离开安邑,因为距离敌军已经不远,这几天行军的速度较慢,直到昨日,才赶到了蒲州城。如果胡大人要找大将军,就应该去蒲州大营。”

  虽然因为武殊途,二人交往很少,但是张应金此人却非常敬重读书人。对于官胡宽,张应金远比李东华表现的更加尊敬。他拱了拱手,和善的说道。

  “如此也好,大将军那里万事繁杂,也确实需要下官这等地方官协助。咱们现在正是打天下的时候,武之间正应该和衷共济、互相配合。”

  “胡大人说的极是,我们二部清点整顿之后,也将赶往蒲州,不如胡大人到时候与我们顺路,一同前往蒲州城中。”张应金见胡宽就要前往蒲州,正好与他们顺路,于是出言邀请道。

  “本官下面还有几百人税丁、衙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