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猎头-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正常逻辑的话吴三桂现在绝没有投降叛国的可能,原本他冲冠一怒的时候崇祯都已经上吊了,跟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特么的李扶摇要是能用逻辑考虑问题的话洪承畴会叛变么?
“马上收了吴三桂的兵权软禁起来,跟他说这是我的命令!”
崇祯明显愣住了,“软禁吴三桂?这。。。”
“没法跟你解释,总之这次只能对不起他了,他如果有什么怨气就朝我来好了,等打完了这一仗,我会补偿他的。”
“好吧,朕相信你,这吴三桂跟你的关系谁都知道,既然这是你说的,想来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
秦浩也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个莫须有的怀疑就把吴三桂软禁,他的心里也十分的不好受,但他赌不起,洪承畴好歹是兵败被俘才投降的,可吴三桂历史上可是直接就引清兵入关的啊,要是到时候他偷偷把城门给皇太极一开,那。。。。
对吴三桂的怜悯,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过去了,现在已经没有闲功夫想这些事情了,当务之急是怎么赶紧守卫京师,和消除洪承畴投降的影响。
可以豪不夸张的说,洪承畴这一降,对皇太极来说甚至比得了十万大军来的还要意义重大,整个西北的军事防御都是他一手布置的,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西北地区哪里防御强,哪里防御弱,这也是是西北这么快就彻底沦陷,皇太极直入京师的原因。
不,不仅仅是西北,这洪承畴在大明做到几乎一人之下的地位,大明军队,体系,朝野在想什么,等等等等再也没有比他更了解的了,战场上到处都是他的门生故吏,甚至哪些将领有本事,哪些将领之间有矛盾,哪些将领可以劝降他都一清二楚。
这也就罢了,他这一降的政治影响力更是无与伦比,皇太极做梦都想让汉人相信他才是天下正统而不是异族,一辈子都在为满汉合流努力,这洪承畴就是他最好的榜样啊!连特么洪承畴都投降了,你说你们这些下面的小鱼小虾还坚持个球啊!
这也是秦浩最担心的,古代战争不比现代,人心是一切的先导之力,人心若是散了,就算把京城弄的固若金汤,也没有什么用处,但只要人心还在,这北…京城号称八臂哪吒城,当年瓦剌五十万大军被于谦三千兵配合全城百姓给挡住,何况今日的崇祯?
可是如何稳定人心呢?莫非要自己去把于谦给挖来?可就算于谦来了也不见得有用啊!
就在为难的时候,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来了。
只见一个小太监低着头一路小跑来到曹化淳的耳边低声说了什么,曹化淳大惊失色,跑过来低声道“主子爷,洪承畴的老娘来了,正在宫外候着,说是要求见陛下呢。”
“哦?那。。。。请她进来吧,朕倒要看看她这时候找朕有何要说的。”
“是。传~洪傅氏觐见~”
“传~洪傅氏觐见~”
“传~洪傅氏觐见~”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由远走进来一个满脸褶皱的老太婆子,看那颤颤巍巍的样子好像一阵风都能吹倒一样,走到了崇祯面前扑通一下就跪了下去,“罪妇傅氏,叩拜陛下。”
“罪妇?老太太你何罪之有啊!”
“养不教,父之过,我儿从小无父,是老妇将他拉扯大,教他读书写字,教他礼义廉耻,教他忠孝爱国,如今逆子以封疆大吏之位叛国,实在是老妇教养不当所致,请陛下将老身全家一百零三口,明正典刑!老身愿受凌迟之苦,让京城的百姓看看,让天下的百姓看看,这就是汉奸的下场!”
“这。。。。”
“老身临死之前,必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痛骂我那不孝之子,让天下人知道,非是陛下不仁,实是我洪家。。。。无颜苟活啊!”
说着,老太太拐杖一扔,头在地上磕的咚咚直响,说话间已经老泪纵横,哭泣不止。
“老人家快快请起,此洪承畴之过,与老太太无关,朕绝不做连累家人的暴君,来人,送老太太回家。”
哪知老太太自己却不乐意了,口中道:“老家之中,孽畜的三座牌坊都已经被拆了,他爹和公公的排位也已经从家庙中扔了出去,如今我洪家已是千夫所指,是天下的罪人,陛下不愿杀老妇,老妇也绝不愿意苟活,我洪家全家老小,皆已经自缚于菜市口,只等陛下一声令下,老妇愿意深入敌营,亲手杀了我那不孝之子,不管成与不成,都愿意自裁于敌军之中,还请陛下应允,派三五骑兵,送我入营。”
老太太铁了心是不打算活了,这倒是并没有出乎秦浩的意料之外,可以变卖家产赴国难的洪承畴家教必然有过人之处,只是这一家一百多口全都自缚等着宰,这可就太出乎秦浩的意料之外了。
估计此时洪家人对洪承畴已经恨得牙痒痒了吧,如果洪承畴死了,他们就是这天底下最光荣的人,无尽的荣誉会顶在他们的头上,洪承畴三个字也将流芳百世,可偏偏他却没死。
你为何不死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兵临城下
这世上有人不忠不义,自然也会有人矢志不渝,历史就是由这些形形色色不同样子的人们拼凑而成,也正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原来人这种生物居然有这么多个对立面,也正是这些矛盾的对立才让我们的历史变得如此精彩。
不过通常来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坏人的家庭教育各有不同,但好人的家庭教育却总是大体相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但凡事却总有例外,比如洪承畴和他老娘。
洪家人无疑是聪明的,乖乖的往人多的地方一跪,这让京城本来恨他们入骨的百姓一时间反而不知如何是好,虽说大明有诛九族甚至诛十族的法律,但在老百姓的心中,还是崇尚祸不及妻儿这一套的,人家洪家老大出了这么档子事儿,何必对着其余人喊打喊杀?
如此跪了半个时辰,没有一个老百姓拿石块砸他们不说,反而对他们充满了同情,认为这是家门不幸出孽子而不是教育缺失,到了中午的时候崇祯也下令给他们松了绑,本来注定要活的抬不起头的洪家人这回反而成了受害者了,连洪承畴给家里赚的那些荣誉也没收回去,老娘依然是诰命,老爹依然是追认的大学士。
而事实上洪家,最少是老太太并没有辜负她身上的这一纸诰命,很快就传来消息,洪家老太太傅氏亲自去了敌营,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挥仗就打,铁了心的要亲手杀死自己儿子为国除贼,洪承畴一时没躲开在脑袋上砸的是头破血流,又不敢还手,只能绕着圈在三军将士面前弯着腰的乱跑,最后傅老太太追不上了,含恨撞死在三军之前,给天下人打了一剂相当强的强心针。
老百姓很喜欢这个故事,看到没,这就是汉奸的下场,洪母这个死法可比被崇祯杀死要提气一百倍一千倍,也不知洪承畴现在是个什么心境。
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街头巷尾,有正好触碰到了全城百姓的G点,不管是评书还是戏台,《洪母训子》的节目必然是场场爆满,叫好声络绎不绝,打赏的铜钱一个劲儿的往台上撒。
但是大家伙儿的乐呵日子很快就到头了,因为,皇太极已经来了,自古攻城必先攻心,千军万马之中越众而出的,正是前五省总督,兵部尚书衔,太子太傅洪承畴!
嗯。。。如果头上不是缠着厚厚的纱布的话,这个亮相还真有几分效果,现在么,呵呵。
但不管怎么说,京中兵力空虚是一定的,就是不知道这城里的三万多守军能撑多久,每一个百姓心里都有些发毛,面上也多了几分忐忑之色。
但谁也没有想到,满朝文武都有些忧虑,却唯独崇祯一点忧虑之色也没有,相反面上还多了几分快意,而能让他在这个时候还笑得出来的,是一封来自公孙瓒的信。
“诸位爱卿,这是来自公孙督师的信,你们互相传阅一下吧”说着,那封信被曹化淳恭恭敬敬地拿着挨个给文武百官看,每一个人看过之后都是面有喜色,不知这是传回来了什么好消息。
好半天,这封信才传到秦浩的手里,打开一看,就连他也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上面赫然写道:“臣,公孙瓒叩拜,圣恭安。
臣自出兵辽东以来,先后大小十余战,皆胜之,缴羊八万头,马一万匹,杀胡掳两万余,于前日与多尔衮血战,战三日,乃胜!杀敌一万六千人,现敌军退守沈…阳,我军围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攻!克!乃!还!”
“好!好!好啊!真不愧是白马将军公孙瓒,满人善于骑射而不善于守城,辽东与沈…阳相去不远,如今既然围城,可以从辽东调大炮攻之,则沈…阳必下,他皇太极一心想要建他的大清,看没了沈…阳他还搞什么,看他还如何号令蒙…古诸部,乖乖的滚回草原放羊牧马去吧,哈哈哈哈哈!”
众人心里想的都差不多,一时间刚刚的愁云一扫而空,似乎兵临城下的皇太极已经是丧家之犬冢中枯骨,大明中兴之光指日可待啊!
当然了,这种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泼冷水的,吏部尚书姚崇毅然决然地拦下了这个讨人嫌的角色:“前提是咱们能坚持住皇太极的攻势,如果公孙瓒破了沈…阳咱们却丢了京城,到时候赢得还是他皇太极。”
看,这老头儿多讨厌,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啊,这不是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太多,俺们大伙儿临时性的乐呵乐呵么,真是没眼力见儿。
不过既然这没眼力见儿的已经把问题抛出来了,这回避总不是个办法吧,既然如此,那就聊聊吧,讨论讨论,现在应该怎么办?
“荀爱卿,您是战阵上的行家,不知有何良策助朕破敌?”
荀彧在三国时期是曹操手下的头号谋士,每次曹操出征的时候都是派他镇守许昌或者邺城,尤其是吕布趁曹操征讨陶谦抽冷子捅他一刀的那次,要不是荀彧指挥有度牢牢地拖住了吕布的脚步,恐怕历史上就没有曹魏了,这事儿问他,正合适。
“回陛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动员城中百姓,尤其是公卿大臣们的家丁,仆人,组织起来一同上城墙守城,城中粮草和檑木火油等物充足,守城之战,新兵和老兵的差距并不明显,只要咱们万众一心,何惧他皇太极?臣恳请陛下,亲上城头督战,以壮我士气军心,只要城中百万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大明此战,必胜!”
“好~!荀爱卿身为内阁首辅,这动员百姓之事,就由你来执行吧,朕同意你的说法,皇太极身为大汉可以披坚持锐亲上战场,难道朕,就连城头督战的勇气都没有么?六部九卿王公大臣当为表率,刑部大牢中的囚犯也尽数放出作为敢死队,有立下军功者免罪。”
“陛下圣明。”
“少拍马屁,皇太极如今新得火炮百余门,如何破之。”
荀彧沉默了,良久才道:“唯有野战,对射,京师之中还有三大营兵马三万,吴三桂带领的骑兵近一万,毁坏火炮,恐怕还是需要靠将士们出城血战。”
“那依爱卿之见,谁能当此重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臣举荐,兵部侍郎,孙传庭!”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双王之间论英雄
就在崇祯等人收到公孙瓒书信的同一时间,皇太极这边也收到了多尔衮的书信,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着重强调了一下公孙瓒和赵云两个人是多么无耻之类的,八旗军是全民皆兵的,这样一来整个满清百分之八十还算壮年的男子就都随着皇太极出征了,家里面剩下的除了羊群以外就只剩下老弱妇孺了,就这公孙瓒等人也绝不放过,见到就杀,尤其是小孩子,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孩还是没有车轮高的稚童,都逃不过一刀的命运,就连赵云这个仁将也操起屠刀亲手杀了许多的小孩。
这不是残忍,而是战争的惯性,这些小孩五岁玩刀,八岁就玩弓,只要长到十三四,就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战士,今日你不杀他,明日他们就会挎着弯刀挽着长弓屠戮大明的子民,在这一方面大家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只是一战屠戮多尔衮六千人,这可就让皇太极头疼欲裂了,这次出征多尔衮镇守,手里的正白旗是仅次于正黄镶黄正蓝三个上三旗的最强力量,除此之外还有大概两万多人的辽东汉人部队,居然就这么在野战中败了?
皇太极不是没想过多尔衮会败,公孙瓒的新白马义从确实是厉害,但自己这个十四弟好歹也是一代名将,这败的也太特么快了吧!
满清和大明截然相反,大明主要打的都是守城战,野战只是辅助,城高墙厚且有大炮镇守,而满清则是野战为主,攻城为辅,至于守城,呵呵,没想过。
因此沈…阳城的城防只有不足一丈高,一应守城用的东西要啥没啥,甚至于因为嫌碍事就连大明当年挖的护城河都给填了,这和号称八臂哪吒城,拥有小山一样高大城墙的燕京城一丁点的可比性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特么的满人不会守城啊!不仅是多尔衮,八旗军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会守城的,从小长在马背上的八旗健儿在马上固然都是英雄豪杰,但下了马一个个的都是罗圈腿,除了弓箭以外连长兵器都很少有人会使,乌泱泱挤上城头谁也不知道这时候应该干什么。
皇太极甚至想的比崇祯还要悲观一些,崇祯好歹还觉得怎么着也得把辽东的大炮运过去才能破城,而皇太极则认为。。。。大炮?攻沈=阳大炮有个毛的用啊!他公孙瓒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需要大炮才能破城哪里还配做我皇太极的对手了!
摆在皇太极面前似乎也只剩下两条路了:立刻退走,还是继续攻城。
很明显,现在明朝已经决定换子了,你来打京城我去打沈…阳,咱们谁也不吃亏,就跟你比比到底是谁特娘的速度快!
按说战场上的铁则,凡是敌人希望的必定是我们痛恨的,崇祯既然希望换子,那似乎我就应该立即退走,而且还从北边走,绝不从西边原路返回,这样一来整个北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