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通源也直接说明了他们的计划,怀远军准备在海峡的南面建立一座新城,作为海军基地,并且派遣战船和军队驻守。
这里就是后世的马六甲海峡,刘明远准备控制这条海峡,进而控制整个海上贸的目的,所以满刺加新城是一定要建立的。
此时阿科尔非常听话,并且收到了俞通源带来的大量礼品之后,就同意了俞通源的计划,并且表示愿意前往金陵城,朝拜刘明远。
俞通源也不耽搁,立刻开始动工建设,首先是修建港口,这也是最重要的,上万怀远军,还有雇佣当地的土人,开始建设码头和营房,准备长期驻守。
一面建造满刺加新城,俞通源一面开始准备补给,然后准备继续航行,此时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就是带着商船达到巴格达。
这一路上发生了不少战事,也耽搁了不少时间,俞通源留下了五千人和三十海船在满刺加,继续修建新城,其中火炮战船留下了二十艘。
不是俞通源对满刺加的安全不放心,而是未来航行已经不需要这些武力了,未来俞通源知道必须要讲究和气生财,那里已经距离他们的地盘太过遥远了。
在刘明远的计划里面,等到怀远军在南洋完全站住脚之后,尤其是建立一些重要的补给城池,作为基地,然后才可以全面开发锡兰洋,攻略更远的地方。
于是俞通源将海军主力和大部分火炮战船和火炮都留下了,带着七十艘海船出发了,其中将近六十艘是商船,只有十艘火炮战船,五艘普通战斗海船,然后离开满刺加,开始朝着锡兰洋进发。
第219章 大都乱局
龙凤六年低,此时随着北方天气开始转冷,北方大地也是一片萧条,但是吴王刘明远治下则是一片繁盛,稻谷大丰收,商贾云集金陵城,到处都是忙碌的百姓和军队,忙碌着恢复生产。
此时在陕西的长安城下,李喜喜的大军已经被围困在长安城三个月之久了,察罕帖木儿率领着五万大军,和李思齐的五万大军,一共十万大军在长安城下和李喜喜激战了三个月,最后将李喜喜逼退到长安城中。
此时长安城外和之前的汴梁城一样,都是深沟高垒,堡垒营寨林立,十万元军已经将长安城团团包围,伴随着大雪,长安城已经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李喜喜此时手中还有五万人马,依然可以一战,而且长安城中的粮草也相对充裕一些,毕竟是陕西行省治所,当初义军攻破长安城的时候,缴获了不少粮食。
经过两年多的苦战,李喜喜在陕西进展不大,虽然非常顺利地攻占了长安,但是在围攻凤翔时遇到了元军顽强的抵抗,最后又被杀入陕西的李思齐偷袭,于是兵败退守长安。
随后察罕帖木儿大军也进入了陕西,让陕西的局面更加危机,但是李喜喜毕竟是刘福通手下第一猛将,凭借着长安坚城,和察罕帖木儿激战了三个多月,最后不敌,然后退守长安,但是此时李喜喜手中依然有五万人马,而且长安城中粮食充足,熬过一个冬天没有问题。
察罕帖木儿也是见证了李喜喜的凶悍,几次打败李喜喜,但是都无法伤及义军有生力量,于是当李喜喜退守长安之后,依然保留着足够的兵力,而且长安城中粮食充足,这也让察罕帖木儿知道想要硬攻长安,必然是损失惨重,于是就采用了围城的方式,虽然无法将义军一举消灭,但是也可以限制义军的活动,慢慢将长安城中的义军消耗殆尽。
于是陕西的战局就陷入了僵持之中,北方大地暂时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停战时期,没有大的战事,安丰和山东的义军也松了一口气,可以慢慢地发展一下力量了。
此时在北方元庭中心地带大都,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心中一阵沉默,最大的对手哈麻兄弟被除掉了,但是此时又冒出来了一个孛罗帖木儿,竟然成为了元帝的宠儿,控制着枢密院,处处和太子作对,让太子心情大为不快。
而且此时太子也发现,之前一直作为依仗的察罕帖木儿竟然也开始不听话了,多次不听他的命令,而且最令太子担心的是察罕帖木儿此时手握重兵,还都是能战之兵,又不听从调遣,摆明了就是要自立为王了。
而且此时朝中竟然有人开始向元帝请命,要册封察罕帖木儿为王,这也让太子心中大为愤怒,他知道察罕帖木儿已经开始不老实了。
现在太子的唯一依仗就是在蓟县的刘哈刺不花了,但是这段时期,刘哈刺不花也开始疏远太子,而且元帝多次召见刘哈刺不花,太子隐隐感觉到元帝也开始提防自己了。
于是这段时期,太子心中大为不快,本来因为收下了察罕帖木儿和刘哈刺不花这两员善战的猛将,最少可以平定北方的乱局,立下盖世大功,这样也可以顺利继承大位。
但是眼下是不成了,察罕帖木儿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现,刘哈刺不花也开始倒向元帝一面,阴险的孛罗帖木儿更是处处和太子作对,于是苦心经营多年,此时太子倜然变成孤家寡人了,身边的人开始疏远他。
此时大都里面最得意的当属孛罗帖木儿,府上更是宾客云集,整天酒宴不断,但是此时大都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随着冬季到来,北方大雪纷纷,粮食供应不足的大都里面,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百姓。
太子估计一个冬天下去,大都的百姓要减少一半了,但是那些权贵官宦们家中粮食多的堆积如山,就是不肯拿出来给饥饿的百姓。
太子心中一阵焦虑,多次向元帝请命让大都的权贵和官宦们拿出粮食救济百姓,但是这个提议一说出来,众人顿时开始哭穷,那架势好像拿出他们一粒粮食,他们就活不到明天一样。
元帝自然也不会同意太子的请求,触动大都这些权贵的好处,怎么可能,这是元帝维持统治的根基。
此时如果下令让大家拿出粮食,必然会遭到这些人的反对,那么元帝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而且在对权力极端迷恋的元帝看来,这是不是太子的阴谋?动摇他的统治,然后乘机撺掇皇位。
于是元帝果断决绝了太子的请求,并且说可以处理这些饥民,然后元帝就以今天府库钱银不足为由,对于北方草原蒙古诸王的赏赐改为人口,从大都抓捕了十万多穷苦百姓,然后封赏给北方草原上的蒙古诸王。
对于这样的赏赐,这些蒙古王爷们也是非常惊讶,但是此时元大都却是拿不出钱来,于是这些人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赏赐,毕竟奴隶也是财富,男人可以放牧,女人可以生孩子,于是就接受了这些赏赐的人口。
元帝大为欢喜,似乎看到了赏赐的新方法,自从天下大乱之后,元帝对北方草原诸王的赏赐就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是天下大乱,赋税减少,各方势力割据,此时大都能够得到赋税地方已经不多了,这些年的赏赐都是元帝在吃老本,但是此时也已经要坚持不住了。
此时发现北方诸王对人口也是来者不拒,于是元帝顿时大喜,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赏赐的方式,为了维持统治,赏赐一些人口算什么,毕竟北方人口众多,到处都是饥民百姓,抓来送走就可以了。
对于这样的举动,大都的蒙古权贵和官宦们自然是不会反对,甚至心中暗暗欢喜,毕竟不让他们拿出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对于以太子为首的一众人来说,这是伤及根本的举动,将百姓动送走了,谁来生产种地,到时候大都就真的完了。
但是元帝丝毫不在意,令孛罗帖木儿领兵在大都抓捕那些穷苦的百姓,然后集中起来,做当赏赐送到北方草原。
孛罗帖木儿接到元帝的命令之后,立刻领着手下的人马在大都里面行动起来,顿时大都里面一阵鸡飞狗跳,到处都是穷苦百姓挣扎的哀号。
同时孛罗帖木儿还借着这次抓捕,暗中抄没那些和他做对的人,冲入他们的府邸,然后将人全部抓捕起来,不听话的就直接砍杀,然后将他们府邸中的钱财全部抄没,之后送到孛罗帖木儿在大都东南建立的一座营地里面。
一时间大都一片血腥,元帝也不管不问,任由孛罗帖木儿在那里祸害,大都百姓和一些权贵可是遭了秧,被抓捕起来人就有十万多人,孛罗帖木儿抄没的府邸也不下百座,抄没的钱银堆积如山。
直到一个月之后,孛罗帖木儿残暴的手段才宣告结束,大都这才恢复了平静,但是此时已经有将近二十万百姓被抓捕了起来,同时还有大量的官宦也被抓捕了起来或者被屠杀。
对于这些,元帝丝毫不放在心上,当得知孛罗帖木儿抓捕了二十万百姓之后,元帝大为欢喜,他看到草原诸王对人口也是非常欢喜的,认定多送一些百姓赏赐给他们,必然也是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对维持他的统治非常有好处。
但是此时被孛罗帖木儿折腾完的大都也已经面目全非了,街头上的百姓几乎看不到了,孛罗帖木儿的手下是看到普通百姓就抓,那里还管你是不是穷苦挨饿的,还是正常普通百姓,见到了就抓,甚至一些官宦的府邸都被抄没了,就不要说这些普通百姓了。
孛罗帖木儿这次可是狠狠地发财了一下,借着这次抓人,不仅铲除了一些反对他的人,还抄没了不少钱财,全部都被孛罗帖木儿送到了大都城东南的一处军营,因为这段时日孛罗帖木儿抄没的钱财太多了,大都的府邸也已经装不下了,于是就在大都东南建立了一座军营,专门存放孛罗帖木儿搜刮来的钱财。
此时孛罗帖木儿正在思索着是不是要将钱转移走,转移到大同去,这样就更加安全了,毕竟大都危机多,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到时候逃命的时候,这么多的钱也根本带不走,索性提前送到大同那里,这样也安全。
就在孛罗帖木儿准备将劫掠过来的钱银装箱送到大同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狠狠地在孛罗帖木儿身上撕掉了一块皮,让孛罗帖木儿痛苦不已,甚至死的希望都有了。
孛罗帖木儿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那些存放在大都东南方向的钱财,在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这让得到消息的孛罗帖木儿险些晕厥过去。
堆积如山的金银,一天就没有了,实在是让人想不明白,孛罗帖木儿选派的将士都是绝对忠诚的。
第220章 情报作战
在大都东南方向,距离海岸不到十里的一座军营,这处军营是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军营,军营不大,里面的守军也不到五百人,军营往东十里就是大海。
但是这座军营非常坚固,围墙高两丈余,而且守军都是孛罗帖木儿亲自挑选的,都是对孛罗帖木儿绝对忠诚的,因为他们守卫的不是别的,而是孛罗帖木儿在大都搜刮的金银珠宝,此时全部都在这座军营里面。
孛罗帖木儿每个月都要来一趟这个军营,然后好好地查看一番这里面的金银珠宝还在不在,有没有缺少。
而且一旦发现被挪动过的痕迹,孛罗帖木儿顿时就会暴怒,然后直接将守卫军营的主将斩首,此时军营的主官已经换了两个了,现在是人人自危,没有一个人敢进入孛罗帖木儿藏匿财宝的地方。
“乌拉思,今天怎么这么早?”
此时,一辆马车满载着酒肉来到了军营门前,守卫在哨塔上的元军士兵看着下面赶车的老头,然后说道。
赶车的老头名为乌拉思,是一个蒙古人,裹着一件厚重的羊皮夹袄,头上也裹着一个大皮帽子,此时北方已经下起第一场大雪,天气比较寒冷,守卫哨塔的士兵都认识这个老头,每天给他们送酒肉的。
“天气冷了,准备给你们多送几趟,大人说了,你们的酒肉可以冻住了,所以以后不用天天来了。”
乌拉思说着不利索的汉语,然后也不抬头看一看哨塔上的士兵,直接朝着大门而去,此时已经有士兵给他开门了。
站在哨塔上的元兵听了乌拉思的话之后,脸上一阵鄙视,他知道这个乌拉思也是无利不起早,每天给他们送酒肉过来,这是枢密院给的差事,蒙古牧民承接这种差事,是可以得到好处的。
而且守卫的士兵都知道这个乌拉思每天过来的时候,都会中途截留一些,一坛子酒,一串肉之类的,但是也不敢多拿。
眼下已经进入冬天了,所以肉可以冻住了,士兵听到乌来思说要给他们多送几趟也没有稀奇的,毕竟每天送也麻烦,现在可以冻住了,自然是要多送一些,等到再过一段时日,北方已经是大雪漫道的时候,那是如果断了酒肉,想送过来都麻烦了。
乌来思一路轻车熟路,也不需要人指挥,他每天都过来,毕竟五百人的吃饭,每天都要送来三头猪,五头羊,三十坛酒,这是最少的。
等到乌拉思进入仓库之后,也不着急,在仓库里面转了一圈,看了看仓库里面的物资,然后这才开始卸下车上的酒肉。
于是就这样,乌拉思阵阵一天的功夫,就送来了四大车的酒肉,着实让守卫营寨的元军欢喜不已,因为他们看到四大车的酒肉中,有两百多坛的酒,心中不免对乌拉思一阵感谢,这个老头,还真是上道,先给酒送来了。
此时众人也不再思索这些酒喝完了怎么办,于是一进入夜晚,五百多人就全部聚集在大堂里面,外面留下几个倒霉蛋站在哨塔上放哨,然后就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架上大锅,将猪肉和羊肉整个地放在里面开始煮,然后一坛坛的酒就端上来了,众人就开始豪饮起来。
之前因为每天送来的酒有限,被几个蒙古把总们一喝就没剩下多少了,所以等到轮到下面士兵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
今天送来的多,于是几个把总一商量,就让大家好好地痛快一下,毕竟这个时候那里还有人来,已经是大冬天了,军营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这段时日孛罗帖木儿到处抓人,所以有的人不是被抓走了,就是逃命了,这样冰天雪地的,那里还有活人,就是绿林土匪也都不出来了,躲在山寨里面过冬了。
但是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