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唐-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琯跺脚道:“好,好,你们现在都一个个无法无天,看看有没有人能治得了你们。我大唐还有尊卑上下之分,还有规矩可言么?”
李宓冷声道:“你可别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这是我李宓说的话,你口中的你们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事便冲我来,我李宓担着便是。”
“哼,无人给你撑腰,你会有这么嚣张跋扈?你要担,怕是你担不起。”房琯怒喝道。
李宓冷冷道:“房相国,这里是军营,可不是市井菜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房相国若无别事,便请离去。”
房琯吹胡子瞪眼,刚要再说几句狠话,旁边神策军士兵上前来道:“请相国大人移步出营吧。”
房琯狠狠的啐了口吐沫,转身拔脚便走。身后传来李宓的高声喝骂声:“将营门值守兵将一并捆绑送来,每人打三十军棍以示惩戒。军营重地,居然随便放人进来,甚至都不向我通禀一声,这便是失职。照他们这么干,随便什么阿猫阿狗也能进来了不成?”
“你……!”房琯转身指着李宓怒喝,李宓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端起酒杯,滋儿一声喝光了杯中酒。
“哎!”房琯重重一跺脚,转身急匆匆离去。
出了军营,房琯心中的怒气难消。进大车的时候一不小心头碰了车门,疼得他龇牙咧嘴,于是将车夫和为他开车门的随从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这一撞,倒是让房琯冷静了下来。坐着车中细细一想,这李宓虽然跋扈骄横,但说的话倒也并非没有道理。
按照大唐的军制,相国对南衙十六卫兵马有命令调度之权。但现在南北衙禁军名存实亡,成都城中只有神策军。这神策军按照以前的规制属于北衙禁军,自己确实没有资格去命令他们。而且其实即便是以陛下的名义去调动这些兵马,恐怕也是难以奏效的,因为这些兵马的前身是剑南军和陇右军,他们都是王源的兵马。
一个很切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也是房琯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那便是重建南北衙禁军,摆脱神策军一家独恐的现状。这件事其实非常的重要,房琯已经意识到,在剑南和陇右两道,神策军兼管着一切防卫之事,从御敌到护卫圣驾都是神策军一手抓。这固然是因为特殊情形所致,但这样一来,王源便几乎控制着一切,甚至是陛下的生死。这是极其危险的。
倒不是说王源会做什么,但是将陛下和朝廷的一切安危都系于一人之身,这明显是极为不妥的。万一出什么变故,那便毫无还手之力。而且王源掌握着全部的兵权,这也是他跋扈嚣张的原因,也是那日陛下不愿开罪他的原因,也是自己受辱的原因。若是能重建南北衙禁军,那情形便大不相同了。关键时候,手头也有可用之兵,便不用受制于王源一人了。
这个想法房琯其实早就有了,经过今日此事,房琯意识到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神策军连一名将领都敢不听相国的命令,都敢如此无礼奚落,这说明神策军其实已经脱离的朝廷的掌控,而只听命于王源一人。他们敢这么做无非是仗着王源的势,王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他们自然也就不放在眼里。
然而,房琯深知,单凭自己一己之力是无法做成此事的,且不说自己刚刚座上相国的位置才不到两个月,根基太浅,声望太低。朝中的官员们其实对自己也缺少了一种尊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当年李林甫为相,谁敢有半分不敬?就算是杨国忠,他当相国的时候,朝臣也是趋之若鹜,见到他也是恭恭敬敬的。可自己这个相国,几乎便被人无视。特别是在和王源闹翻,被王源训斥之后不得不道歉的那件事之后,自己在其他人的眼里几乎就是个笑话了。
鉴于此,此事也或许将是自己的一个转折点。一旦自己重建南北衙禁军,其结果将大大不同。禁军重建成功之日,便是自己声望水涨船高之时。到时候自己手握禁军,谁还敢对自己不敬?
然而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如何才能完成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自己单枪匹马肯定是不成的,需要拉个得力的帮手才成。
韦见素是不行的,这个人太过圆滑,两头讨好,不肯得罪任何人。而且也让人不太放心。最好是一个连王源都不敢轻易得罪的人跟自己搭伙,那么事情受到的阻挠便会小很多。而这样的人在成都目前倒是有一个,只是需要自己去说服他,推动他,一旦他同意和自己携手做这件事,则大事必成。
想到这里,房琯浑身血液沸腾,伸手咚咚咚的敲打着马车的车窗。一旁的随从开了车窗探身问道:“相国有何吩咐?”
“停车,掉头。”房琯道。
“相国……还是不要和那老东西一般见识了吧,难道您还要去和他理论么?”随从劝道。
“胡说什么?本相说了要去军营么?掉头去散花楼北寿王住所,本相要去拜访寿王。”房琯道。
……
通州城中,经过两日短暂的休整后,八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王源的目标自然是长安城。
大败叛军固然可喜,但这只是平叛的第一步。稳住了蜀地的局势,可以让王源心无旁骛的兵发山外,后面的路其实还是非常艰难的。虽然王源想给士兵们更多的休整时间,但是时间不等人。叛军败退出蜀之后会回援长安,而高仙芝的五万多兵马就在那里,一个不小心可能会遭受叛军的前后围堵,形势其实很是微妙。
王源可不想让高仙芝陷入叛军大军的围剿之中,高仙芝一旦出了什么岔子,那可追悔莫及。故而,除了派人送信给高仙芝,要他暂时不要迫近长安,注意自己的安全等待自己的大军于他会师之外,王源还要求兵马迅速整顿完毕准备出发。
五月初二日上午大军开拔,奔赴山外战场。八万大军携带者大量的重型器械,物资装备,像一条莽莽巨龙钻入了群山之中。
神策军上下将士的心情是复杂了,离开蜀地去中原作战是他们一直的梦想,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在蜀地作战是一回事,去蜀地之外作战又是另一回事。特别是这只神策军大军,他们建立起来到今天,还没有真正的出剑南和陇右两道作战过,不少人其实心中是没有底的。
但无论如何,重任在肩,朝廷的希望寄托在这只兵马身上,人人都感到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两天后,王源接到了朝廷送来的圣旨。所有将领都被召集在一起跪接圣旨,当内侍宣读完短短的圣旨之后,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奇怪的,诧异的。原本以为这是一份热情洋溢满是溢美之词的嘉奖圣旨,但字里行间除了简单的表达了陛下的高兴之外,其余的全是一些诸如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自傲,不要辜负朕的期望之类的告诫之语。这在一场大胜后是很难想象的。甚是连一件赏赐的嘉奖之物都没有,给人感觉这份圣旨背后是陛下冷漠的表情和眼神。
王源面不改色的接下了这份圣旨,微笑安排人招待传旨的内侍。之后语气轻松的命众将各自回营做自己的事情。当众将离去后,大帐内只剩下王源一人的时候,王源慢慢的仔细的将那封圣旨看了一遍。突然一伸手,将它丢到了火盆里,静静的看着升腾的火苗将它吞没。
第793章 择机
寿王李瑁的府邸在玄宗落脚的散花楼皇家园林之北。玄宗逃出长安后,众皇子公主也都跟随他逃到了蜀地,十几名皇子公主被统统安置在散花楼周边居住。过惯了奢侈豪华的生活,住惯了华美广厦的皇子公主们来到成都后,一下子全部被塞进了这些普通的宅院之中居住,生活水准也一落千丈,一个个抱怨失落不已。但是没法子,成都可没有那么多的高宅大院让他们居住,大唐如今也没那么多的钱财物资供应给他们挥霍,除了抱怨之外,他们倒也不敢多说什么。
不过,有一个人却是很高兴很满意目前的处境的,那便是寿王李瑁。本来李瑁的处境是最为尴尬的,当年他的父皇硬是抢走了他的妻子,这件事给李瑁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李瑁心里当然不愿意,但他又必须要装着极为愿意的样子,便是为了讨父皇的欢心。
然而这件事无论是发生在市井之间还是皇宫里,都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丑闻。暗地里李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睡梦中都会打喷嚏,脊梁骨都要被戳穿了。人们见到他的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鄙夷和怜悯。李瑁受不了,他选择了深居简出。
李林甫在世时便时常训斥他不振作,枉费他力挺他上位的心思。然而李瑁却是有苦说不出。他不是不想振作,而是他明白,有了自己的前妻隔在自己和父皇之间,他是当不成太子的。李林甫虽然精明无比,但他却忽视了这一点,他并不知道父皇在这种事上的心理,父皇怎肯让自己当太子,在他老去后当皇帝,而在他死后又能和杨玉环发生些什么。
李瑁对杨玉环虽然很喜爱,但他也痛恨这个女子。若不是这个女子,他怎会落到今日的地步?怎会连皇位都没机会染指,而且承受着世人的议论和奚落。在无数个夜里,李瑁躺在床上咬牙切齿的咒骂着杨玉环,希望她赶紧去死,赶紧结束自己和父皇之间的那一层尴尬。
不知道是他夜夜的诅咒显灵,还是某位神佛看不下去了,天下大乱,父皇逃出京城,在马嵬坡中,那个女人终于死了。李瑁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为这个自己曾经魂牵梦绕的女子的死而伤心,同时又心里高兴的要命。人说悲喜交加,说的也许就是这种感觉吧。
来到成都后,李瑁的腰背挺直了,脸上也有了笑容,也不躲在家里不出门了。虽然住着的是普通的二进宅院,但李瑁却觉得比京城的寿王府住着舒服百倍。更重要的是,他能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父皇之间的那道隔阂正在渐渐的消失。
李瑁不是没有头脑的人,他也不是如外界所奚落的那样是个懦弱的窝囊废。他的脑子很好使,他对目前自己的处境做了一番细致的剖析。父皇的儿子们,自己的兄弟们之中的每一个人他都做了分析。
李亨自不必说,自己的这个三哥意图篡位弑君,在马嵬坡上不知所踪,无论是死是活,他都再也不可能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了。大唐没有太子,立太子之事迟早要提上议程,而在此之前,李瑁不能不对去衡量一下自己的所有兄弟们,他们都是自己潜在的对手。除了李亨之外,遍查自己的兄弟们,李瑁锁定了有资格有能力成为太子人选的几个人选。第一个有可能的是自己的十二皇兄仪王李璲,他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他是自己活着的兄弟当中最年长的一个,在他上面的诸位皇兄,除了原太子李亨之外都已经没了。而大唐立太子的规矩一贯都是立长为先,虽然当中出了很多的意外,譬如当年的玄武门之变。现在其实立太子时,长幼之序其实已经不是那么太死板,但只要年长的太子还活着,便是人们心目之中的首选。所以李璲是第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然而李璲其实是不合格的太子人选,他沉溺于声色犬马,生活的豪奢糜烂,名声很是不好。故而当年李林甫要推自己为太子,便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这个十二哥实在是不像话。所以他是个威胁,但却不是个绝对的威胁。
第二个威胁便是自己的十三哥颖王李璬。他才是真正的自己的对手,因为自己这个十三哥很能干,来到成都后他才是皇子们当中真正管事的人,安排父皇后妃安排兄弟姐妹的们的起居之事,完全承担了一个长兄的责任,比之真正的长兄李璲可做的多了。当然,李瑁认为,李璬这么积极的表现很显然是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所以才这么积极的表现自己。
但李璬其实并没有机会,因为他和前太子李亨之间关系甚密,这一点父皇不会不知道。李亨干出了那样的事情,父皇嘴上不说,心里一定对和李亨关系亲密的人迁怒不已。所以,自己这位十三哥再努力,怕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一位便是十六哥永王李璘了。自己这位十六哥倒是个有些本事的。生的孔武有力,领军打仗的事情也干过,是诸皇子之中除了已故荣王之外最有军事才能的一个。在来蜀地的路上,十六皇兄是一路指挥父皇的贴身禁卫保护随行的一个。这一点怕是让他在父皇心目中有些大大的加分。
然而李璘的缺陷也很多,第一个要说的便是他的相貌。自己的这个十六哥相貌其丑无比,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自父皇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哪一个不是相貌堂堂。而这位十六哥生下来便是一副丑陋相貌,龅牙塌鼻小眼,简直没有半点和父皇和兄弟们相像。
据说当年郭顺仪生下李璘时,父皇看了一眼便拂袖走开,事后还命高力士去查一查郭顺仪有无不忠之事。这件事虽然机密,但皇子们之间却早已知晓这些传闻。而李璘无论怎么努力,父皇始终都对他不是很喜欢,怕也是因为他的相貌丑陋之故。也许父皇心目中一直认为他不是父皇的亲生儿子吧。
而且李璘还有个弱点便是贪酒易怒脾气暴躁。在京城时,李璘不知和多少人起过冲突。有一回他在街上喝醉了,骑马横冲直撞,冲撞了李林甫的车驾,连李林甫都被他指着鼻子骂了一顿。时候父皇大怒,命他禁足一月,禁止喝酒。这件事怕是也会在父皇心目中大大的为李璘减分。这也是后来李林甫在推举太子人选时诟病他“仪容不威,举止不检”的原因。
除了这三位皇兄之外,下边的兄弟们倒是也有些有本事的。譬如自己的二十六弟丰王李珙便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常言要做和太宗一样的人,以太宗为榜样。勤读诗书,习练武技,倒也闹得虎虎生气。来成都后,李珙数次上奏父皇请求领军平叛,但可惜的是哪里有兵让他去领?而且当此之时,父皇又怎敢让他去领军?要是败了,大唐就完了。
李珙为此发了不少牢骚,说了不少怪话,但他也无可奈何。而且他说的那些话在其实也并不得体。譬如他要学太宗的举动,在外人看来固然是志气高远之举,但在诸位皇子们听来却是皱眉不已。想学太宗,那岂非是要当皇帝么?想学太宗,那岂非要杀兄弑弟闹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