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唐-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24章 蠢勇
潼关东四十里外,近二十万安禄山的叛军除了三万留守洛阳之外,其余兵马尽数开赴此处。这一次是由安庆绪领军,史思明为副,安禄山则留在了洛阳城中并未亲自随军征战。因为安禄山正忙于享受洛阳皇宫之中的生活,正不可自拔。若非觉得严庄所言也有几分道理的话,安禄山怕是立刻便要宣布自己是皇帝了。
十七万叛军驻扎在潼关东四十里处的沟天堑之外,他们也都知道沟天堑是天险之地,决不能轻易的冒进攻击。几日来叛军大营之中磋商不断,都在想着如何能突破沟天堑攻下潼关的办法。然而他们却一筹莫展,找不出合适的进攻之法。因为潼关的地势实在太利于守军了,对方的兵力又不少于自己,简直是老虎吃刺猬不知何处下口为好。
就在叛军一筹莫展之际,潼关唐军大营中也是一片混乱的局面。高仙芝被贬离军中,封常清被杀,这让整个大唐军中的士气低落到了低谷。除了哥舒翰手下的五万兵马之外,其余的十万兵马都是安西和河西军,那都是高仙芝封常清手下的兵马,但现在高仙芝和封常清一个被贬一个被杀,叫他们如何能稳定军心?
幸而哥舒翰的五万兵马是哥舒翰一手训练出来的兵,倒还稳得住。李光弼身为河西兵马使也还算镇得住部分河西军,形势才没有变的不可收拾。然而这种混乱的时候,圣旨却要求大军立刻出潼关同叛军作战,这让哥舒翰和李光弼头疼不已。
高仙芝离去的当天晚上,哥舒翰主持了军中的军事会议。当然,他必须请边令诚到场,因为他试图再一次向边令诚解释为何不能出兵潼关和叛军交战的原因。虽然哥舒翰恨不得一刀砍了边令诚,但此刻,边令诚代表着陛下,他不能不征求他的同意。
帐内,边令诚得意洋洋的靠在大椅上,伸出肥胖白皙的手在火盆上烤着,眼睛眯瞪着听着哥舒翰苦口婆心的解释。那架势倒像是个主子在听取仆役下属的禀报一般,派头十足。
哥舒翰说的口干舌燥终于自以为将情形分析的很明了了,这才道:“边监门,以上便是目前的局势,我大军出险要之地的潼关同叛军作战是大不利之行。故而,我希望边监门能将这情形上奏被陛下解释解释,请陛下不要逼着我们出关迎敌。等待恰当的时机,不用陛下开口,我也会率军出击的。”
边令诚冷哼一声道:“哥舒大帅原来今晚要说的便是这些话,这话咱家耳朵听的都快起老茧了。这不是高仙芝封常清那一套么?封常清的尸体才刚刚下葬,高仙芝还在风雪之中去往京城请罪的路上,你们两位便想要步其后尘了?”
李光弼忙道:“边监门,我们并非是要抗旨,只是将形势分析给边监门听。贸然出击的后果极其严重,我怕若一旦战败,潼关失守的话,会危及长安的安全啊。”
“呵呵,陛下真是选的好将领,未战先说败。你们两位可是领军的将帅,你们都没有打胜仗的信心,还指望着兵士们如何拼命?二位啊,你们就不明白么?陛下是铁了心要夺回洛阳,你们就不能为陛下完成这个心愿么?你们可知道,为何是你二人成为平叛征讨大元帅?比你们合适的人多的很呢。那个王源不比你们名气响?还有赋闲在家的王忠嗣,那都是比你们合适的人选,但陛下为什么点了你们二人的将?你们想过没有?”边令诚叹道。
“为何?我确实不太明白,我也觉得王大帅比我更适合担任这个大元帅,不知朝廷为何不让他来领军。”哥舒翰倒是老老实实的问道。
“为何?因为你们二位最忠心,这便是原因。还记得两年前你们讨伐吐蕃之事么?”边令诚道。
哥舒翰和李光弼同时变色,以为又要提及纳木错湖之败的事情。边令诚忙道:“咱家不是要揭你们的伤疤,那日我说的话不对,咱家给你们道歉。不过你哥舒翰也骂了我,还要打打杀杀,我也没计较,给陛下的奏折之中连一个字都没提,咱们也算是扯平了。”
哥舒翰和李光弼同时松了口气,但听边令诚道:“咱们只就事论事,谈及那场战役,你们虽然全军覆没,但是陛下心里其实一点都没责怪你们。虽然你们被降了职,但其实在陛下心目中,二位的地位不降反升。你们可明白这是为什么?”
哥舒翰皱眉道:“恕我愚钝,我当真不知为什么。”
边令诚摇头晃脑道:“无他,两个字‘忠心’而已。当时陛下下达了三路兵马齐头并进攻到逻些城下的圣旨,而王源和高仙芝两人并未遵旨而行。虽然事后陛下原谅了他们,但严格而言,那时候这两人的行为便是抗旨之行。而你们两位虽然中了埋伏全军覆灭,但你们二位却是忠实的执行了陛下的圣旨,你们才是对陛下最忠诚的人。那件事便是个试金石,陛下一下子便看清了谁是真正的忠心。明知险象环生,却不顾生死执行陛下的旨意,便是这件事让陛下对你们二人另眼相看。”
哥舒翰和李光弼呆呆的发愣,他们没想到那次耻辱的失利却在陛下心中留下了那样的感觉,这当真不可思议。
“咱家随侍陛下身旁,那件事之后,咱家不止一次听到过陛下叹息你们二人忠心耿耿的话。现在你们该明白陛下对你们寄予何等的厚望了吧,也该明白为何是你二人当上了征讨大元帅而非王源了吧。然而你们现在却还犹豫不决,难道也想让陛下失望么?二位,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啊。”边令诚语重心长的道。
哥舒翰一股热血涌上脑海,脑子瞬间发热。他仿佛看见玄宗站在自己面前满脸殷切的看着自己说:“朕便靠你们了,朕最信任你们,你们最忠心,你们是朕最后的希望。”。一瞬间,哥舒翰像是全身灌注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什么战局形势,什么战场谋略都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心中只想着一件事,为陛下效忠,不负陛下一片殷切之望,不能教陛下失望。
“好,明日我便整军出潼关与敌决战,击溃叛军夺回洛阳,不负陛下之望。”哥舒翰冲口而道。
边令诚哈哈笑道:“果然是哥舒将军,热血男儿,勇于担责。咱家期望着这两日便能写捷报回京,让陛下睡个好觉了。”
哥舒翰道:“你就备好纸笔等着吧,一定会让你写了这封捷报的。”
边令诚尖声呵呵而笑,站起身道:“罢了,你既有如此决心,咱家便放心了。怎么打仗我也帮不上忙,在这里坐着反而扰你们的心思,咱家还是回帐去呆着的好。告辞告辞。”
哥舒翰起身抱拳,目送笑容满面的边令诚出了大帐而去。
边令诚刚刚离开,李光弼便皱眉道:“你怎可答应他出兵接战?你难道不知其中凶险?”
哥舒翰诧异道:“你没听他说的么?陛下对我们如此寄予厚望,难道我们还要让陛下失望么?”
李光弼叹息道:“陛下或许真的如他所言对我们寄予厚望,但出兵迎敌可是大事,我们能不顾一切的这么做么?你可知道后果?一旦兵败,长安将危在旦夕,我们便是大唐的罪人了。这件事上,你怎可冲动行事?”
哥舒翰不悦道:“我是遵旨行事,怎么是冲动?照你说怎么办?圣旨要我们出兵迎战,我们难道学高仙芝和封常清抗旨么?他们的下场你难道没看见?我也知道此战是有风险的,但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你倒是给我拿个主意。”
李光弼皱眉不语,他若是有主意还说这么多作甚?
“你也没主意,那我们便只能遵旨而行了。再说了,咱们兵马数量相差不多,难道便一定会败么?你未免太悲观了。叫我看来,未必会败,或许会一战建功。击溃叛军主力,我们两个便将名垂青史了。”哥舒翰呵呵笑道。
李光弼摇头道:“封常清说的很明白,叛军的兵马战力高于我军太多,盔甲兵器装备也高出几个档次。咱们这十五万兵只有一半兵马勉强算是合格的精锐兵马。这种正面作战毫无花哨可言,凭的是硬实力对撼。你觉得能胜,我觉得很悬。守潼关必胜,出潼关作战必败。你若当真问我怎么办的话,我只有一个办法。宁愿我们被陛下下旨斩首,我们也不该做这冒险之事,将整个大唐社稷的安危置于险境。”
哥舒翰面色尴尬,忽然呵呵冷笑道:“好个杀身成仁高风亮节的李大帅,看来我哥舒翰是贪生怕死之辈,在你李大帅面前简直如蝼蚁一般了。罢了,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你尽可离开。我可以上奏朝廷,说你身子不适,回京休养。”
李光弼皱眉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哥舒翰拂袖道:“你是什么意思我可不傻,你可以告退了,我还要想一想明天出兵的事情。你明日一早便可回京,我便不送你了。”
李光弼张张口,见哥舒翰背过身去不理,终于长叹一声,举步阔步出帐而去。
第725章 剧变
西去的路上,王源陪着高仙芝谈谈说说,倒也逐渐将高仙芝郁结的心情舒缓了下来。由于高仙芝要回安西镇安顿家小,所以王源也陪着他借道陇右,到了陇右再分手。王源发出邀请,请高仙芝带着家小来成都居住,高仙芝先是不太愿意,但王源说自己将迎娶高墨颜,希望高仙芝能来主持婚礼,而且将来都在成都也能天天见面。高仙芝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本来以高仙芝的高傲,自然是不愿意来成都居住的,那会有寄人篱下之嫌。但既然王源要迎娶自己的妹妹,那么这可笑的面子便可放下,此刻的高仙芝对朝廷心灰意冷,将家人已经摆在第一位了。再说安西也不是自己的安西了,自己赖在安西镇其实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远离那里,去了这个牵挂还更洒脱些。
王源很是高兴,高仙芝能来成都是件大好事,自己便可同他多多交往,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王源是打着主意的,将来若有机会,是要请高仙芝出山领军的,自己的剑南军缺少的便是像高仙芝这样的绝世帅才,既然朝廷不用,自己可不能暴殄天物。
在陇右分手之后,高仙芝往西,王源往南赶回成都。这一去京城耽搁了不少日子,形势已经发生了剧变,王源需要抓紧时间赶回成都,他需要立刻整军准备出征了。
那还是和高仙芝一起同行的路途上,那天是已经是天宝九年的正月初一,也正是两人离京越过秦岭之时。那一日,两人露宿于山巅,观赏雪后群峰林立的美景,权当做新年的消遣。但就在两人赞叹于大唐河山之美时,后方斥候送来一个让两人目瞪口呆的消息:潼关失守了。
虽然在离京之后,两人一路上的话题都围绕着如何平叛展开,两人也一致认为,如果大军弃潼关而出战,那将是一场灾难。而朝廷执意要这么做,潼关将不可避免的要失守。虽然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当这样的消息传来时,两人还是都惊愕沉默,惶然于心。
当时高仙芝站在山坡上,看着左右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峰,沉默半晌说了一句话道:“大厦将倾,大好河山即将破碎矣。”
王源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只有他这个后世来的人才知道,潼关失守之后,长安也将沦丧。大唐王朝确实到了风雨飘摇的边缘。历史上长达八年的这场内乱,将一个繁华鼎盛的大唐变得战乱丛生,贫穷混乱的局面直接让这个王朝走向末路。高仙芝也许只是因为眼前的局面而发出的慨叹,但却无意间道破了天机。
之后,潼关之战的具体战况也不断的传来,王源也得以知晓了整个战况的大概。
年前的腊月二十九日,哥舒翰被朝廷的圣旨逼着率十五万大军出潼关与扎营于潼关以东沟天堑四十里外的叛军对垒。正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攻击潼关的叛军喜出望外,这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安庆绪史思明采纳了严庄之计,故意以部将崔乾佑率两万老弱残兵在前诱敌,而将精锐之兵埋伏于山谷之中伏击。本来应该主动出击的叛军反倒成了占据地利的防守方。而不该主动出击的唐军却成了进攻一方,简直教人大跌眼镜。
战事一开始,哥舒翰使主力猛攻,崔乾佑的两万老弱兵马根本不是对手,被杀的大败往后逃窜。此时若哥舒翰收手,不可谓不是一场胜利。然而,玄宗的圣旨在头上压着,他的目标是击溃叛军夺回洛阳。而且他自己又热血上头,以为叛军不过尔尔,于是下令全军猛追溃逃之敌。
从上午追到了晚上,崔乾佑终于成功的将唐军引诱到了山谷之中。于是一场惨烈的伏击战拉开了序幕。语言已经无法形容这场战斗的惨烈,十几万唐军被堵在山谷之中,埋伏的叛军精锐居高临下,先是以弓弩射杀,打乱唐军阵型之后在发动了凶猛的冲锋,将唐军十几万人几乎尽数歼灭。最惨的是,连哥舒翰本人也被叛军所俘,成为安禄山的阶下之囚。
整场战役只打了一天一夜,大唐帝国赖以抵挡叛军东进的十五万大军便烟消云散,潼关也关门洞开。次日晚间,天宝九年的除夕之夜,潼关被叛军占领。长安城门户大开。
王源虽然得到的是这场战役的口头描述,但王源能意会这场战斗的惨烈。对王源来说,此战唐军一旦出击,结果便是注定的。更别说哥舒翰在此战中还犯了许多致命的错误了。悍勇无谋的哥舒翰终于葬送了他的一切,顺带葬送了大唐帝国的十五万兵马。让长安城就像是被脱光了衣服的少女一般毫无抵抗的余地。
一只战前便军心动荡的兵马,如何能不败?一只指挥权被监门将军和宝座上那个急功急利之人遥控的军队,又怎么能够胜利?这一切其实早就注定,甚至都无关战斗的人数,战力,兵力配比以及武器装备的优劣,这一战从一开始未交手的时候其实便已经输了。
……
王源抵达成都的第二天,朝廷的圣旨便追着屁股而来。那是玄宗下旨让王源立刻领军出剑南陇右救援长安的命令,圣旨之中将王源大大夸赞了一番,说的天上少有地下绝无,希望王源能赶快带兵赶往长安救驾,因为叛军已经破了潼关,不久将兵临长安了。
王源当然知道自己会接到玄宗的旨意。其实不用玄宗下旨,王源也知道,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