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928部分

远东1628-第928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的山西游击支队,还将培养大批老兵骨干,作为一颗颗种子,在大明各地开花结果,组建一支支游击支队,成立一个个根据地。

  为了保障山西游击支队的军事力量,宋涛主动请缨留了下来,并要求将侦察兵训练中心的一百多名新训的特战队员调过来一半。

  宋涛将带领他们在山西训练,并在明年春天前往河套地区进行先期侦察,为远东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战役做准备,也为河套根据地进行前期的实地考察。而且宋涛还将在情报部的配合下,对山西那八家汉奸晋商进行侦察,为明年的行动做准备。

  李明经过慎重的考虑,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向公司董事居委会发了电报,汇报了这件事情。委员会也同意了李明的意见,并向山西游击支队派出了一支几十人的民事工作小组,其中包括农林部、工业部和商务部等部门的移民员工。

  李明也改变了继续北上的计划,直接和山西游击支队一同挺进吕梁山,主持吕梁山根据地的先期基础建设工作。而河套根据地赴大明先遣小组的成员则是继续呆在河南工作。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随着夏天慢慢的过去,大明各地逃荒的流民,突然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河南山西等地流民收拢点,如今已经快被各地赶来的流民挤爆了。

  不光如此,远东公司设在山东、江苏、河北沿海等地的流民收拢点,一样是人满为患,各个流民收拢点都汇聚了大批的人潮。

  沿途到处都是饿死的流民,到处都是一副千里饿殍,人间地狱的景象。

  随着夏季逐渐过去。原本还守在家里期望雨季来临的农民,本想着能补种一茬青苗,多少也能收些粮食,凭借着为数不多的粮食,再熬一熬没准就能挺过这个冬天。

  可是将整个夏天滴雨未下,这下大伙都慌了,眼看着就上秋了,余粮也都见了底儿。再呆在家里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活活的饿死。

  于是大明北方数省的农户。几乎都加入到逃荒的队伍里。而且逃荒的人群里还增加了城里的小商人和相对富裕的人家。

  因为他们的余粮都吃没了,而现在的粮价,在当地官僚、士绅地主、商贾大户和各地藩王、军头的哄抬下,早就成了天价,一般比较富裕的家庭为了吃饭只能花天价买粮,很快倾家荡产。最后一样没有了余粮。

  所以逃荒的人群中已经不光是农户了,小商人、手工业者、工匠手艺人等城里各行各业的都有,很多商铺关门歇业,有的商贩干脆扔下铺子逃荒去了外乡。甚至还包括了大批的穷苦的秀才,各色人等都随着奔涌的人潮。向东向南逃荒而去。

  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刚刚呆了不到半个月,就接到公司的电报,让他赶快去河南,组织大明各地的流民收拢工作。

  接到公司的电报,李明也意识到今年流民接收工作的形势,肯定是极为严峻。所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乘船沿着汾水一路来到了蒲州。

  在回去的途中,李明的心就已经跌入了谷底。沿途黄河两岸的流民,真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无数的逃荒的流民扶老携幼,举家向南而去。逃荒的人群里包括了大批的老弱妇孺,每天死在路上的流民不知道有多少。

  李明知道坏了,这和公司预想的完全不同。他们还是低估了崇祯大旱的严峻性,远东就算是砸锅卖铁,也救不了这么多的流民啊。就算是想救,也根本运不回去,人实在是太多了。

  李明连忙向公司董事局发报,把他看到的情况,详细的向董事局委员会进行了汇报。董事局委员会接到李明的电报,连夜召开了会议,商讨公司在大明接收流民的事宜。

  高建国和王和等常委、委员齐聚公司会议室,会议室里的气氛极其紧张。大家的表情也都很严肃,大都皱着眉头,会议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面对如此汹涌的流民潮,任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李明的电报描述的场景是流民铺天盖地,这还仅仅是山西一地的情况,大明北方数省都遭了灾荒,加在一起那得是多少流民,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王和看到会场比较沉闷,就苦笑着道:“现在不是我们救不救流民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救啊。光是各地流民收拢点,目前已经挤爆了,现在每艘船都是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而且每个流民只分了两天的口粮,据各个流民收拢点的报告,几天后流民就得饿着肚子上船了。

  我们的运粮船正在装粮,这几天就会陆续前往大名沿海。可是等我们得粮食,最后转运到河南山西,最少要十几天。我们再河南的流民收拢点,已经没有存粮了。这几天远东商行为了买粮,已经将他们的流动资金花了个精光。

  可是现在的粮食简直是天价,远东商行手中的银子根本买不了多少,就这人家还不愿意卖给我们呢。如今远东商行正在想尽办法四处筹粮,他们已经将所有的粮食都运到各个流民收拢点了,可依然是杯水车薪。同志们,形势严峻啊……”

  ps: 感谢头疼也不行、兔子哥哥0的月票支持。u


第七百零二章 崇祯大旱(二)


  高建国一拍桌子,阴沉的道:“麻痹的,那我们也不能干坐着,什么也不干吧。我们意见还是那句话,救一个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吧。马上调集远东所有能用的船只,全都开到大明沿海,再把南洋、锡兰等地的海上力量也都调过来。对南洋和锡兰回来的船只下达命令,不管他们是抢还是买,回来的时候,必须都给我装满了粮食。

  另外,仓储中心、农林部、军委会后勤部,马上打开各个战备仓库,动员各地的基层民兵协助转运粮食,支援公司在大明的各个流民流民收拢点。建委基建处停下所有的工程,在辽河入海口,沿着辽河两岸建设流民营地,建的越多越好。军委会各部队、预备役部队也要进行总动员,协助公司接收银民。民委会的基层干部,给我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取从辽东各地的农户家买粮,跟他们说,我们远东出高价。”

  旁边的胡伟也沉声说道:“我同意老高的意见,公司还是进行动员吧。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灾民不管吧,虽然我们远东救不了所有的灾民,但最起码要尽最大的努力。”

  高建国和胡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以后,会议室又陷入了安静,半天都没有人发言。

  大家的心理挺复杂的,若是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那些流民,就这么活活的饿死,他们还真的不忍心,但谁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大旱,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从李明发来的电报,就感觉到这次大灾的情况,肯定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远东开始动员,发动所有的力量,大规模的收拢流民,哪每年从大明各地运来的流民,可能会突破百万。现在远东各大战略储备仓库里存储的粮食,也仅仅够远东控制区目前人口消耗两年。

  可是崇祯大旱会一直持续近十年。而且流民的数量会逐年增加,远东若是每年如此规模的接收流民,光是每年耗费的粮食等物资,就能把远东拖垮了。

  目前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司一直以来,都是遵循稳扎稳打的发展规划,如果大批的流民蜂拥而来,势必会对远东的各项工作带来影响。

  王和看了眼会议室的各位委员,然后深吸了口气。肃然说道:“我也同意高建国的意见,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见死不救吧。虽然大批流民的到来,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但长远的来看,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只要我们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旁边的郭松也发表了意见,他笑着对大家说道:“目前公司开发南洋也需要大量的人口,我建议将部分大明的流民,送到南洋各岛各地。农林部应该有开发南洋农业资源的计划吧。完全可以提前几年实施吗。”

  胡伟点了点头道:“嗯,这个想法好。东南亚农业发展的条件非常好,高温多雨,土地肥沃,地势也较为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而且那里还是现代社会全世界天然橡胶、马尼拉麻、油棕、咖啡、甘蔗、木薯、甘蔗、烟叶和椰子的主要产区。虽然目前公司还没有控制南洋各岛,但是每年安排二三十万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另外,我建议公司制定攻略中南半岛的计划,中南半岛大都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尤其是湄公河流域光、热、水、土资源非常丰富,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水稻可以一年种三季。目前公司的粮食储备。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暹罗进口的。”

  李玉坤苦笑道:“我们军委会倒是有攻掠中南半岛的计划,但是因为那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太复杂,大明北方人口去了那里势必会水土不服。所以我们军委会的计划是,公司挥师江南以后,再逐步蚕食中南半岛,然后迁徙岭南地区的汉人去中南半岛。”

  高建国想了下道:“等解决了日本。就在日本大规模征集武士组成敢死军,然后吧他们送到中南半岛。我就不信我们训练出十万小鬼子,还推不平中南半岛吗。以那帮小鬼子的操行,只要给他们政策,用不了几年就能把中南半岛的猴子杀光。反正日本遍地都是流浪武士,这帮家伙以后也是隐患,让他们都消耗在中南半岛的丛林里,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乔海鹏笑着道:“我认为现在解决中南半岛,时机并不成熟。就算是我们占据了湄公河等地的大面积耕地,大明北方的流民去了那里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而且那里的炎热的热带丛林气候,北方汉人去了那里,光是疾病什么的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难题。

  与其现在解决中南半岛,还不如先解决印度。现代社会的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据统计,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没有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气候资源相当丰富。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印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可谓得天独厚。”

  大家听了他的话,就都来了兴致。

  但是也有委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现在解决印度的时机还不成熟,印度距离太远,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现在的莫卧儿帝国实力也不能小觑。而且远东想要解决印度,势必要耗费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公司还要面对来自大明的流民潮,根本没有精力开辟海外战场。


第七百零二章 崇祯大旱(三)


  大家听了那位委员的话,也都觉得有一定道理,若是说将部分大明的流民转移到南洋各岛,还说得过去,毕竟距离不是很远,可印度离大明确实太过遥远。

  而且印度现在是莫卧儿帝国时期,和南洋那里的一帮土王不同,公司如果想要攻掠印度,可没有那么容易。崇祯大旱还将持续好几年,如果公司进行动员,大规模流民潮将对远东很大的压力,公司哪还有精力劳师远征去攻伐印度。

  一直阴沉着脸的高建国,看了大家一眼,然后阴森森的说道:“同志们,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公司决定进行动员,大规模接收来自大明各地的灾民,哪仅仅依靠公司目前的资源,虽然能硬着头皮挺过一两年,但势必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甚至大量的流民潮会把公司拖垮。要想救大明各地的灾民,还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外发动战争。用战争手段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拯救大明灾民。”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和常委全都目瞪口呆。一位委员当即就面色严肃的站了起来,发表了反对的意见。

  “难道我们远东公司,以后要走军国主义的道路吗?我对公司的对外政策早就有想法了,目前公司内部有严重得民族主义倾向。我们拯救大明中原的灾民,就一定要把灾难转嫁到其他民族得身上吗?这跟当年侵略我们的那些西方近代列强的有什么区别,跟当年日本侵略者有什么区别。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我们的王道尚武精神和西方的狼道尚武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是道之所在,义不容辞,有强大的道义基础。西方是利之所在,暴力图之,是兽性的爆发。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有了历史上“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雄浑底气。”

  高建国听了他的话。被气乐了。

  “那你也说说你的想法,我想看看,你有什么办法救活大明中原的无数灾民。”

  那名委员被高建国问得一愣,他支支吾吾的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所以然。

  高建国冷笑道:“你反对我的意见,我虽然不爽,但我必须认真对待,因为这是你的权力。可你有什么资格评价公司的对外政策,公司的对外政策。是董事局委员会所有常委和委员共同讨论通过的,代表了我们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大多数委员的意见。

  你所谓的王道尚武精神,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中国百年来的龟缩战略思维。当年盛唐汉武是何等荣光,可自宋以后,每到对外战争,士子书生都会振振有词,和议不绝余耳,就算被人逼到家门口,还是会以“克制就是自信”来掩耳盗铃。北宋以金钱换和平、南宋以和谈图偏安。可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以灭国告终。

  自宋以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