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种是先选定演员,再依据演员的形象和性格来写剧本。
比如冯晓刚的贺岁片,就按着葛尤的形象来写,台词符合葛尤说话的习惯。
再说这部《我的野蛮女友》,既然选定了黄勃和高园园做主演,剧情和台词最好符合他们的日常习惯。
如此演起来才能顺畅自然,观众觉得就该是这样。
这需要演员和编剧相互配合,演员参与到剧本的创作之中。
举例来说,高园园发怒时什么表情,会说什么话,有什么特别的举动。
还有黄勃驻唱歌手的身份,作为驻唱歌手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像是喜欢收藏歌星的磁带和歌碟,聊天的时候时不时的提到某首歌的歌词,看到话筒就不想放下。
这些都能成为影片中的笑点。
林子轩在电影里为黄勃提供了一展歌喉的机会,对着高园园演唱主题曲。
把生活中的细节填补进去,就能带给观众真实感。
《我的野蛮女友》这个本子由五名编剧负责,以年轻编剧为主,年轻人更能理解这种喜剧模式,想出被年轻观众接受的笑点。
林子轩给出了故事大纲,他们需要把剩下的内容补充完整。
能拿到老总提供的剧本,这帮人心里有点小激动。
他们听说过,林子轩拿出来的剧本拍出来后基本上都会获得成功。
黄勃和高园园在创作部门的会议室里和编剧们开讨论会,听编剧介绍剧情。
“服装设计师属于自由职业,让你有更多的空闲,黄勃是个上班族,你们俩的时间冲突也是个笑点。”一名编剧解释道,“比如你为了让黄勃不上班,假装怀孕向黄勃的领导请假。”
“而且,服装设计师在穿衣打扮上比较新潮,对年轻观众具有吸引力,为了捉弄黄勃你还故意设计奇形怪状的服装让黄勃试穿,到大街上看大家的反应,会很有意思。”另一位编剧补充道。
时尚元素是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既然是服装设计师,就会有模特走秀。
黄勃将穿着怪异的服装和女模特一起展示自我。
“我算听明白了,合着在这部戏里倒霉的都是我啊。”黄勃恍然道。
“你总结的很到位。”有编剧调侃道。
编剧大多是段子手,开起玩笑来一套一套的,特别是写喜剧题材的编剧。
“这部戏的内容你们大致清楚了,下面我们要了解你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把你们的性格和角色,以及剧情进行契合。”一名编剧继续道,“林总的意思是,你们的表演经验不是很丰富,用这种方式让你们和角色统一起来。”
黄勃和高园园都不是科班出身,没学过表演。
他们一个是驻唱歌手,一个是文秘专业毕业,没有太多的表演经验。
不过问题不大,这类喜剧片对演技的要求不高,再加上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角色,应该能顺利完成拍摄。
高园园是京城本地人,黄勃是鲁省人,说话带着点家乡口音。
按照《渴望》续集里的人物设定,高园园原本是个听话乖巧的女孩子,在失恋后开始放飞自我,变得野蛮叛逆。
黄勃本来是驻唱歌手,在京城的舞厅酒吧混得开,但后来不想这么胡混下去,就老老实实的到一家公司做小职员。
这种反差的人物设定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喜剧效果。
对角色的讨论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打磨剧本至少要一个月左右,这还是在林子轩提供了大纲的前提下。
否则一个电影剧本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高园园和黄勃离开创作部门,黄勃这边没什么事了,高园园还要和好梦公司谈这部戏的演艺合同。
她不是好梦公司的演员,属于其他的经纪公司。
随着演艺圈门槛的降低,想成为演员的人数逐年递增,由此出现了一批经纪公司,负责演员的培养和推广工作。
这些经纪公司在圈子里有一定的门路,和投资人或导演熟络,有影视资源。
他们看中那些刚出道或者名气不大的演员,签下来作为培养对象,等出名后替公司赚钱,经纪公司在合同上较为苛刻。
包括演员的收入提成、签约年限和违约金等,都比影视公司严苛。
即便如此,还是有演员愿意加入,刚出道的演员进入不了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只好和经纪公司签约。
不成名就算了,成名之后,演员宁愿自己出违约金也要离开经纪公司。
一个是经纪公司的资源有限,撑不起多位一线明星,还有就是利益纠纷。
高园园如今勉强算是二线,但拿不到好的资源,不像刘滔,刚出道不久就能出演《白蛇传》那样的大制作。
说到底是好梦公司有各种资源支撑,捧红演员不难。
这部《我的野蛮女友》虽说不是大制作,不过她是女一号。
高园园清楚如果不是去年出演了《渴望》续集,根本轮不到她来演这个角色,好梦公司不缺出名的女演员。
她没有谈判的筹码,只想听听好梦公司的条件。
“林总交待了,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公司,我们会替你支付违约金,这个违约金会从你以后的收入中抵扣。”好梦公司的工作人员如此说道,“如果不想加入,你也可以出演这部影片,只是在宣传上得不到我们的资源支持,你考虑考虑。”
《我的野蛮女友》是林子轩把韩剧本土化的一个尝试,能不能成功还说不定。
他给了高园园选择,没有说一定要加入好梦公司,留有余地。
………………………………
第六百四十九章 规矩
高园园在上学期间被广告公司发掘,拍了不少广告片,后来进入演艺圈,和一家经纪公司签约,获得拍摄影视剧的机会。
从九七年至今,在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配角。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渴望》续集,她在其中的戏份不多,但由于电视剧的关系,影片成为媒体和大众热议的焦点。
高园园因此小有名气,接到不少电视剧的角色,其中不乏女主角。
《我的野蛮女友》里的角色很有颠覆性,和她以往清纯的形象出入很大,一旦演不好将给观众留下刁蛮泼辣的印象。
她对此有些担心。
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她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加入好梦公司。
按理说没什么好考虑的,作为业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好梦公司的资源更多,更具发展前景。
只是,这意味着要和原来的经纪公司解约,或者说闹翻。
她才二十一岁,毕业没多久,这方面的经验不足。
高园园和这家经纪公司签了八年长约,如今已过去三年,公司从她的收入中提成百分之四十,违约金是一百万。
对于一线演员来说,一百万不算什么,也就两部戏的片酬。
但对于二三线演员而言,一百万可能是他们好几年的积蓄。
即便好梦公司前期垫付了违约金,还有其他方面的纠葛。
经纪公司把她培养出来,好容易有了名气,肯定不愿意就此放手,说不定还会在媒体上抹黑她,说她忘恩负义。
她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这是演艺圈的常态,每一位演员离开原经纪公司都是一场博弈,越红的演员牵涉到的利益越大。
有些演员离开的决绝,甚至不惜和经纪公司对簿公堂。
有些演员会放弃一部分利益,做出妥协,和经纪公司好聚好散。
这是由各自的性格决定的。
这时候,高园园接到经纪人的电话,询问试镜的结果,她含糊的回应了几句。
这位经纪人对她还算不错,替她找了不少机会,但公司的实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她自己来跑。
比如这次试镜,经纪人事前拿不到消息,她没有一点准备。
如果经纪人的人脉够广,不仅能打探到内幕,提前了解剧情,还能和导演说上话,试镜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高园园没有告诉经纪人好梦公司的条件,她要先和父母商量。
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是圈内人,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这方面很难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商量后左右不过是两条路。
一个是不离开经纪公司,出演《我的野蛮女友》,只拿片酬。
至于后续的宣传就不管了。
在电影宣传上很有讲究,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例,高园园比黄勃有名气,在海报上应该她的名字在前面,黄勃在后面。
但因为她不是好梦公司的演员,她的名字只能在黄勃后面。
还有媒体的报到,和好梦公司交好的媒体会夸赞黄勃怎么样,忽略高园园。
甚至到各大城市跑宣传,高园园的行程由她的经纪公司负责。
包括酒店和车辆的安排,化妆师的配备,记者采访的环节等等。
道理很简单,你不是我们公司的演员,我们不会提供资源支持。
在一些电影的宣传活动中,演员和演员之间的待遇差别很大,这是他们背后公司的实力决定的,倒没有什么阴谋。
他们虽然出演了同一部影视剧,只是由于宣传的侧重点不同,可能造成有人走红,有人默默无闻的局面。
第二个是加入好梦公司,不过要保障高园园不会被原经纪公司伤害。
父母既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又希望能安安稳稳的生活。
如果因为离开经纪公司被攻击,或者遭到伤害,那不如不离开。
第二天,在父亲的陪同下,高园园来到好梦公司。
林子轩正在和编剧们讨论剧情,知道后接待了他们。
听完高园园父亲的担心,他觉得这位父亲对演艺圈存在误解。
不可否认,这个圈子不太干净,尤其是资本进入之后,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勾结起来,弄得乌烟瘴气。
但那是底层的情况,一个圈子越到高层越讲究规矩,不会乱来。
既然是花钱能摆平的事情,何必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呢。
说到底是利益之争。
高园园的违约金是一百万,给他们就好了,走正规途径,按合同办事。
如果事后搞小动作,以好梦公司在京城演艺圈的影响力,他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林子轩有这个底气。
他是个守规矩的人。
这个规矩不仅是演艺圈的规矩,也是做人和做事的底线。
在确定了高园园愿意加入好梦公司后,林子轩给她所属经纪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和对方沟通。
他告诉对方,要本着演员自愿的原则解决问题。
当然,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要留一份情面。
“李总的这个人情我记住了,以后咱们两家多多合作。”林子轩最后说道。
这是在安抚对方,和好梦公司搭上关系对他们的好处不言而喻。
他亲自打电话给足了对方面子,还有一个人情,只要对方识趣的话,就不会在这件事上闹出麻烦来。
“好了,你不用出面,剩下的事情公司帮你解决。”挂了电话,林子轩保证道,“高叔您放心,小高既然来了我们公司,肯定会重点培养,不会亏待了她。”
高园园看着自己担心了一天的麻烦就这么解决了,心情放松下来。
这就是大公司的做派。
高园园和父亲离开好梦公司不久,接到了李总的电话。
李总在电话里恭喜她进入好梦公司,祝她早日成为一线明星,又惋惜自己的公司太小,不能替她提供好的资源。
话里话外透着交好的意思,让高园园不要忘记他这个老东家。
结束通话,高园园感觉很奇妙。
她听过林子轩的事迹,了解林子轩在圈子里的地位,不过那都是私下里的八卦消息,大家传来传去,真假难辨。
今天才算是见识到了,传言不虚。
………………………………
第六百五十章 上课
这个周末,林子轩要去上课。
上课的地点在文化部的一间会议室内,周末两天,共八节课。
包括外交礼仪、英国文学概论,以及有关英国社会文化方面的常识。
这是为明年一月份出访英国做准备,由外交部和文化部组织。
参加的人员有六位作家、两位对英国文学有研究的学者和随行的文化部官员,目的是熟悉英国的礼仪和文化。
即使是作家,也难说就了解英国的文化。
他们或许知道那些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但对英国的文化所知不多,谁没事研究那个啊,那是专家学者的工作。
由于会和英国王室接触,社交礼仪不可避免。
倒不是说按照他们的礼仪来,只是要弄清楚哪些东西让他们避讳。
既然要和英国的学者交流,不能连人家的文化都不了解,至少提到某个人物的时候有印象,知道是干嘛的。
这六位作家里,林子轩最为年轻,是小字辈。
其他五位都是华国作协的领导,年纪有五六十岁,在国内文坛具有影响力。
此次出访由文化部副部长带队,规格不低,不少作家都想参与进来。
人生在世,逃不过“名利”二字,这些老作家或许不在乎钱,但在乎名声。
他们对林子轩的态度不错,林子轩现在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是组织的一员,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情况下,大家相处融洽。
课余时间,几个人一块闲聊,主要是他们聊,林子轩听着。
“小林啊,你有创作才华,但不要浪费在影视上面,文字才有魅力,才能流传千古,影视能做到么?”一位老作家不以为然道,“那部童话故事是畅销,不过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严肃题材的作品上,不能太浮躁。”
“小林还年轻,还有时间,不像咱们都老了。”另一位作家感慨道。
“我就是这么说说,现在的年轻作家沉不下来,总想着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出名赚钱,不像咱们那时候写作是为了给社会和民众留下精神财富,是反映一个时代。”先前的老作家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