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我就是大玩家 >

第23部分

我就是大玩家-第23部分

小说: 我就是大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猎人猎取的猎物,若在过去是要拖回部落,然后不管各家有无出力,都要均等分享,对老人要尤其优待。很有可能,狩猎者本人分得最少。阿什库说,在打猎的年代,往往是五六个家庭组成一个小部落,男人进山打猎,获得的猎物,不管老弱病残,都能平均分配到。这种社会形态被称为“原始共产主义”。

  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一切还像那支《鄂伦春小唱》所唱的:“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

  但随着狩猎时代的结束,这些都在慢慢成为鄂伦春族和其它森林民族的记忆。

  1994年鄂伦春旗政府开始做“禁猎”的思想动员工作。其宗旨是:“改变民族落后的经济制度,给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环境;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的狩猎禁令在1996年颁发,狩猎变成非法。全旗范围内不允许再打猎,猎户持有的猎枪也被陆续回收。鄂伦春不得不彻底地从狩猎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而一些鄂伦春人还被招募为禁猎人员——原本的狩猎者转而成为禁猎者。

  再后来,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业公司代表国家拥有森林里每一棵树的产权,私人不再被允许砍伐森林的任何一棵树木。至此,森林民族基本被从森林里驱逐出来了。

  15岁那年,阿什库的母亲给他做了一整套狍子皮衣服,包括帽子、袍子、靴子。皮制的靴子,在鄂伦春语里有专门的称呼叫“齐哈密”。

  阿什库后来也经常穿着这套袍皮衣服进山打猎。虽然个子比较矮,但他自称是打猎的好手。森林供给鄂伦春人以食物和衣物。因为离开了森林,许多原本根植于狩猎的手工技艺也因而改变,例如对兽皮的加工。

  森林里流行的生产方式是,男人外出打猎、女人留守时,就忙着“熟皮子”,既对兽皮进行靳制加工,接下来就是为冬天添置被褥,给家人缝补狍皮衣服,做狍角帽、狍皮靴子。

  狍子是森林里最容易猎取的一种动物。它们是森林里较常见的动物,并且生性好奇,在枪响后往往还回头看发生了什么,所以容易被再次击中。

  很难想象一旦没有狍子,森林生活会是怎样。这种动物对鄂伦春人日常的吃穿住都有太大的贡献。我在托河乡吃到了狍子肉,尽管是人工饲养的,但依然非常鲜美。

  狍子的筋在搓捻之后可以变成结实的线。袍子皮在保暖上更是无可取代。鄂伦春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狍子的相对容易获取,也就成为鄂伦春人重要、的“衣料”。

  在冬天漫天飞雪的时候,穿上狍皮衣服,能很好地保暖。而猎人戴的袍角帽看上去就像狍子,又能迷惑这种动物。

  狍子的毛在夏天比较短,约为3厘米长,而在冬天为了御寒则会长得到七八厘米长,并且更为若软和浓密,冬天的狍皮衣将有毛的一面朝向里面,能更好地保暖。视穿着御寒的需要,妇女们选择不同季节的狍子皮,就能获得不同的保暖效果。

  安巴正在缝制给自己缝制一件狍皮衣服,正等着用漂亮的猞猁毛来装饰领子和袖口,穆羽明白了急忙拿出那张猞猁皮,“这个可以吗?”

  安巴惊喜地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他,凑了过来惊讶道:“啊,看来你比阿什库还厉害呀,看来你也是个勇敢的猎手!”

  一旁的林琳撇撇嘴冷不防地来了一句,道:“什么猎手啊,他喜欢吃猪手!”


第五十章 喜欢吃猪手就能打猎?

  众人一时忍俊不住,都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安巴没有明白过来道:“猪手?喜欢吃猪爪子就能打猎?!”女孩子水灵的大眼睛满是迷惑。

  韩飞笑得声音最响,“嗯,嗯,是嘀是嘀!哈哈!”

  安巴虽然单纯,但从林琳的眼神和语气里似乎有种感觉,面前这个貌美如花的女孩子好像是在吃醋那个叫穆羽男孩子的醋?

  林琳对安巴身上的的狍皮袍子很感兴趣,左看右看赞叹、称奇不已,“哇,这居然是一整张的狍子皮制作的啊!”

  “是啊,是我自己的做的,这不嘛,你看现在我做的这个皮袍子,就想要哥哥给我弄点猞猁毛皮做装饰,才会更漂亮呢。”

  穆羽也知道猞猁皮的珍贵,但既然人家姑娘喜欢,又初次到人家做客,总要准备写见面礼才会好看。

  “既然你需要猞猁皮,那就送你了,还有这张獾子皮!”

  安巴立刻蹦跳起来,上前一把抓住穆羽的胳膊,“我正等着这些皮子做袍子呢,今天我给你做犴大犴鼻子吃吧,那可是招待贵客的好炒菜呦!”

  鄂伦春人不论男女,皮袍的样式基本相同,都是右大襟。皮袍上的装饰简单、大方。为了美观和耐用,袖口和袍边都镶着薄薄的皮子,细细密密地绗得平展硬挺,有的衣领上会缝猞猁皮或是狐狸皮。

  女式服装除了镶边外,还装饰有美丽的花纹图案。鄂伦春服饰最常见的是尖顶的云形花纹,这些装饰都与鄂伦春人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喜爱有关。

  阿什库对母亲给他制作的那套袍皮衣服珍爱有加,把它挂在小仓库里,偶尔再拿出来晒一晒。

  十多年过去了,而这套衣服依然保养的很好,依然能穿着。

  但今天,要找到一个能熟练“熟皮子”的鄂伦春人已经很难。由于狩猎非法,无法容易地取得兽皮;另一方面,年轻人也陆续的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理,掌握“熟皮子”工艺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都是些老年人。

  希日特奇村里,公认的“熟皮子”能手是一名叫阿吉伦的妇女,她已经年过六旬,身体也因为一场大病而境况不佳。全旗里公认的熟皮子能手是一个叫额尔登挂的老奶奶,她则已经年过八十。

  新鲜的狍子皮是不能直接进行加工的,必须在阴干之后,再挂到高处风干晾晒。经过这样处理的狍皮做出来的东西才不容易变形,而且经久耐用。

  风干晾晒的过程大约需要20天,而经过晾晒的狍皮会变得像纸板一样容易折断或破碎,因此在制作兽皮服饰之前先要把狍皮变软。鄂伦春人传统的方法是把煮熟的狍子肝捏碎、搅拌在温水中,然后用柔软、有韧性的乌芦草蘸着均匀地涂抹在兽皮上。

  涂抹一定要均匀,尤其是一些细小的地方,要反复抹透。狍肝水的味道很难闻,不光会弥漫在空气中,还会附着在身体上,几天都难以散去。皮子全部被蘸湿之后,小的狍皮要放在潮湿的锯末里一到两天,大的狍皮涂完狍肝水之后就可以直接卷起来。

  接下去才是“熟皮子”。“熟皮子”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整个兽皮手工制作过程中是最累的。鄂伦春人熟皮子用的工具,和镰刀头形状很相似,目的是清除狍皮上的肉质和残渣,再拿锯齿一样的工具反复揉搓。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用两只**叉把皮子固定住,然后双手配合做类似划桨的动作,因为皮子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操作起来非常难。“熟皮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一边熟一边拽,因为狍皮跟普通的布不同,有很大的弹性,如果用力不均,皮子容易出现膨胀、不平整的现象。皮子熟到干净柔软的程度,就可以准备剪裁和制作了。

  做狍皮衣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动物的筋搓成缝衣服的线。用狍筋线缝制的皮衣经久耐用,即使皮衣穿破了,连接的地方也不会开线。

  首先是将狍子或者驼鹿的筋疏散开,再把它们放在湿润的木屑中,这样处理过之后,干燥脆硬的筋就会变得柔软有弹性。搓线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利用皮肤的阻力,将狍筋搓成线。先按纤维的走向,将柔软湿润的狍筋撕开,越细越好,撕好的狍筋沾湿后就可以放在小腿上搓了。搓线时,需要向一个方向用力,反复几次一根线就搓成了。大概要用两只狍子的筋,才能做一件狍皮衣、一个套裤。这是慢活,得细细地搓、慢慢地搓。

  准备好这些之后,狍皮衣就可以开始缝制了。根据每块皮子不同的弹性,在缝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力度,两只手互相配合,一边缝一边留意两块皮子是否完整的拼接上了,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缝的过程中不要让皮子之间留有缝隙,否则拼接之处就容易被刮开。用狍筋线缝,缝上之后线露不出来,要是用普通的线缝就不行。

  人们担忧,随着这些老人离去,会一并带走鄂伦春的历史,而这是整个鄂伦春族的财富。尽管有不少学者提出,希望能划出一块森林供给鄂伦春狩猎,以保留和传承鄂伦春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更有可能的现实是,那些兽皮加工工艺,最终难免只能存在于博物馆里。

  什库依然渴望有一天能够跨上马、带上猎犬进山狩猎。他钟爱养马骑马,也热衷养狗、视狗为朋友,他养的许多条狗都既精神又凶猛——据说一条就能“放倒”一头野猪。

  。。。。。。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我开新书以来的第一个推荐,心中难免激动、忐忑,毕竟等了很久。亲们,你们的每一个收藏和点击、打赏都是对我的莫大的支持!谢谢你们。

  粉嫩穆羽求支持,求收藏!求票票、求打赏!《我就是大玩家》的读者群号讨论群号是:,欢迎去群,讨论剧情,面对面和作者讨论,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创意!谢谢!


第五十一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

  穆羽站在“仙人柱”(音译,也称‘斜仁柱’)外边,把镜头对准,形同半张开的雨伞,由30多根树杆塔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覆盖兽皮,可很快塔成,可随时拆卸的‘仙人柱’,道:“大家看到没有,这也许是我们看到的最后的能代表鄂伦春人的居住地,因为大多数鄂伦春人都慢慢地离开山上,走出了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大山和森林了。”

  “66666,主播,快带我们走进去看看吧!”

  “我想要多看看那独具风情的鄂伦春姑娘!”

  “我就想看看他们是怎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样子!过一过眼瘾!”

  穆羽笑道:“这个要求可以有!我马上就介绍给大家看!”

  “大家到了没有,‘仙人柱’入门正对面的上方和左右两侧,专供人们坐卧,但有严格的规定。“仙人柱”中央终日燃烧着篝火,用以熟食和取暖。“仙人柱”后面的树杆上悬挂着盛有神象的桦皮盒子,一般不准妇女接触。”

  立刻有女观众就刷屏:

  “讨厌重男轻女!都啥年代了!”

  “就是我也讨厌重男轻女!”

  穆羽道:现在的鄂伦春人也已经慢慢融入到现代社会,基本不存在重男轻女的习俗了。

  大家知道吗,鄂伦春族大多都能歌善舞,他们边歌边舞,表现劳动生活的丰富内容。《熊舞》、《野牛搏斗舞》、《树鸡舞》、《依哈赖舞》、《红果舞》等都是表现猎人对野兽、飞禽的观察以及生产过程的模仿。“转圈舞”是一种带有自我娱乐性质的群众性歌舞,男女都参加,边唱边跳。“假面舞”是融进了宗教内容的由“萨满”跳的祈求狩猎获得丰收的祭祀舞。”

  对于大山里的鄂伦春人,难得有人能来到深山老林,对于穆羽三个来自于大山之外的客人,淳朴的阿什库父母当然热情招待。

  一个多小时,具有鄂伦春特色的午餐就准备好了。

  周围的几个‘仙人柱’里的鄂伦春邻居也过来一起吃肉喝酒。

  在仙人柱的中间燃烧的篝火上一个吊着大铁锅,里边煮着一大锅狍子肉和野猪肉,阿什库的母亲是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她笑眯眯都把煮好的肉锅里捞出来,又重新在篝火上放了一个铁锅,把清水烧开后,把处理好的飞龙鸟肉放了进去说是在吊飞龙汤。

  据说飞龙鸟的肉其实并不好吃,但做成汤却鲜美异常。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果然,当煮成奶白的飞龙汤盛出来的时候,阿什库的妈妈在上面撒上了一把腌制的野山葱碎末,拿起勺子喝上一口,哇塞,那鲜美的味道滑过舌尖,真是太爽了。

  那惬意的表情,让屏幕前的人都不免直咽口水,把大家的食欲全都刺激起来了。

  鄂伦春人喜欢吃半生不熟的、带着血筋的肉,他们觉得那样才够鲜美,壮力滋补。

  看着他们用刀一大块块地把还带着血筋放进嘴里大嚼着,穆羽他们几个都看得愣眉愣眼,林琳都看傻了,这些人怎么都吃生肉呢?

  安巴被他们的样子逗得捂着肚子笑个不停,特意给把那些肉在锅里煮了二十多分钟,几个人这才学着他们的样子,用刀切了一块肉,蘸了放在碗里的盐水,放到了嘴里。

  “味道真的很好,毕竟还是野生绿色食品啊,醇香味美!”

  穆羽对着镜头这样说,让‘仙人柱’的鄂伦春人都十分新奇,感叹不已。

  席间,因为喝得高兴,几个鄂伦春男人还吹起了“朋奴化”(铁制的一种口琴)、打起了“文土文”(手鼓)。

  阿什库还表演了鹿哨、狍哨,它们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早期的乐器。

  可爱的安巴姑娘还跳起了《红果舞》,眼神还有意无意地瞟向穆羽。

  。。。。。。

  听说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穆羽他们在要离开扥时候,阿什库父母又拿出一些嗮干的狍肉干和都柿果酱,还有一些猴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