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317部分

华娱之黄金年代-第317部分

小说: 华娱之黄金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赛评出五十一部电影,在剧情长片部分,共有9部影片入围,均为导演长片处女作。

  沈临最关注的当然是剧情片,他对纪录片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再怎么没兴趣,该参加的活动也得参加,毕竟很多导演都想得到他的指点。

  所以,作为评委的空闲时间还是有的,只是不多。

  好在西宁青年电影节的商业推广能力不算太强,也没啥大牌赞助,更没有红毯环节,沈临也想近距离的感受下中国独立电影的水平。

  西宁青年电影节再怎么说也是电影节嘛,针对评委,还是会有一些要求的,除了最基本的保持客观公正外,最重要的就是嘴严,绝不能对媒体透露半点内幕。

  否则最大的噱头都没了,还有啥子意思呢!

  今年上午之所以把一帮评委集中起来,就是想让彼此认识认识。

  认识之后,便各自散去。

  沈临也没有跟这些人深交的想法,至于汤惟,她毕竟是演员。

  ……

  下午的时候,第一部电影放映。

  叫

  是张涛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

  这是今年西宁青年电影节评委们第一部观看的剧情片,大家都蛮重视的。

  一方面,导演张涛本身在圈子里就已经小有名气,算是中央修学院力捧的新人导演之一,2012年编剧、导演短片,获得中央戏剧学院第9届影像展“最佳女演员奖”,2013年参与赵健导演任主演兼执行导演,该片获得中央戏剧学院第9届影像展“最佳编剧奖”,2014年参与赵健导演任主演兼执行导演;

  另一方面,则是去年的大获成功,让整个国内影评界与片商十分期待西宁青年电影节。

  这帮评委也很期待,毕竟是第一部嘛!

  沈临当然得去看电影,只是略微低调了点,免得被记者围堵。

  呵呵哒,他还是想多了,真心没几个记者!

  估摸着是之前参加的电影节都是大型电影节的缘故,他很自然的就以为西宁青年电影节记者会有很多,媒体关注度也不小。

  很可惜,真没几家媒体跟进,场地仅仅只有几个记者,跟踪的还是王佳卫。

  即使有王佳卫和沈临两位坐镇,很多人依旧不知道西宁青年电影节。

  这是一家小型的放映厅,毕竟只有几个评委在场,也不需要太多人。

  的整个故事带着一点残酷的现实意义。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35岁守寡,育有四子二女,四世同堂。

  林郭氏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子女忙于生计,无暇照顾林郭氏。

  人到暮年,林郭氏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瞒着林郭氏,子女积极地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从劝说她去敬老院,逐步演变为逼迫她去敬老院。

  敬老院床位紧张,子女们焦急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再让林郭氏顶替空缺。

  林郭氏发病摔倒受伤得了笑病。

  她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林郭氏的到来,搅乱了子女的生活秩序。

  去敬老院的前一天夜里,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吃老鼠药自杀。

  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庆祝”林郭氏的死亡。

  丧礼上,林郭氏的遗像被放在戏台的最前排,并和父老乡亲一起“亲眼目睹”了当下最时髦的节目——劲歌热舞。

  二儿媳在一次操劳过后摔倒;

  生活重新开始,却好像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沈临第一次以纯粹评价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说句真心话,他觉得这部电影还算可以,至少能让他全程看完了,虽然中途各种想要离开。

  估计这也跟本身的故事比较扎实有关系。

  如果一个导演第一部作品就想卖弄风格,各种讲述作者的创作意图,沈临估计会直接离开。

  特么,在他面前卖弄这些,找死吗?

  他一直讲究电影就应该摒弃了一切外包装,还原电影本身,也就是故事!

  张涛这点做的蛮不错的。

  不过有一点他挺不满意的,这个故事特别虚假,尽管张涛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方式展示这部电影,试图向人们说明这个故事很普遍。

  所有学院派出生的导演,一直在试图描绘中国是多么落后,真的挺让人无语的!

  直接把老无所养归结到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亏得一帮导演,尤其是王佳卫认定这部片子非常优秀,说什么对农村的关怀,冷静的镜头,非职业演员的演出。

  呵呵哒!

  王佳卫毕竟不了解内地,真正的电影创作者有几个真正扎根在农村?

  简单来说,的创作者太议论文思路了,总想着每个情节都要扣主题,人非好即坏,于是就用力过猛,严重脱离了实际。

  ……

  原时空,没有上映。

  尽管它获得了这一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的最佳剧情长片,导演张涛也收获了最佳导演,但在商业上,这部电影取得的成绩是零!

  大约是总局也不愿意让这样的电影传播出去吧!

  如果让沈临来拍,他会把更多的笔墨关注点集中在老人对于子女的理解方面。

  否则这样的电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讲述人性本恶吗?

  或许是真实的,可绝对是没有市场的!

  就好像最后的罪犯始终没有按下手上的按钮一样,诺兰难道不知道按下那个按钮才更符合人性吗?

  但是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做?

  因为只有那样才会被大众接受,否则,华纳兄弟1。6亿美金的成本就完了,也不会成为众口相传的经典!

  回到这部电影,尽管它描绘的看上起很真实,但真实就是好的吗?

  题材流露着刻意而为的痕迹,剧本过于模式化,镜头语言沉闷老气,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很尴尬,全片透露着一种工于心计的做作感,如果不是葬礼上的那个段落,本片基本上没有任何亮点。

  一句话,差评!。

  a

  


第七十章 妈蛋,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沈临一向很鄙视小众,从内心深处他就认定电影就应该面向大众。

  除非你是伍迪艾伦,除非你是科恩兄弟那样的天才,能够把小众的题材拍到让人惊叹,否则,你的电影没人喜欢是很正常的!

  他选择参加这次的西宁青年电影节,真的是放下了自己对于审美的坚持,想要好好洗涤一下心灵。

  毕竟能被一帮文艺婊各种吹嘘,说什么西宁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的生命力,象征着中国电影的未来之类的。

  他还以为是真的!

  呵呵,想的太美好了!

  独立电影特么永远是独立电影,偶尔有几个冒出来的,那也是真正的天才,你看到有几个导演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

  王晓帅那样自恋的导演除外。

  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给人一种圣母婊的看法。

  或者给人一种冤大头的想法?

  你一个导演,靠着商业片赚钱了,为什么非要心系中国电影?

  你自己就代表着中国电影!

  每年还拿出两千万赞助西宁青年电影节,想让这批导演能有更好的条件拍电影,是不是傻?

  还特么搞什么网上的文艺院线,脑子有病?

  等回去之后,一定要跟方健豪、陈扬好好商量商量,沈临不是凯子!

  ……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沈临不得不全程摆着一副淡定模样观看了,直到,他彻底忍不住了,看到一半直接退场!

  MMP,这特么什么玩意!

  老实说,第一天看了之后,他已经对这批导演的处女作降低了要求,只要能大概讲述完整一个故事,他就觉得还行了。

  可惜,西宁电影节毕竟不是圣丹斯,这些导演也不是好莱坞的独立电影人。

  聚焦的话题也都是一些想象中的话题,比如说。

  导演崔英杰陈旧并且匠气,学院出身表露无遗!

  整部电影无论是对白还是符号还是主旨,这类乡村劣根性题材的国产独立电影如此故步自封下去很难出成果,更罔论批判意义。

  整部电影充斥着导演本身的自嗨,很像当年的贾科长的,可惜放在二十年还算新颖,如今已经是2016年,还谈论这样的题材,实在是没得说!

  更是各种荒谬,导演邢健大概以为很多人没有看过,题材的选择与其说是借鉴,更不如说是抄袭。

  所谓空山萧瑟、内心孤妄、老年沧桑?实则空洞苍白,邢健、侯小贤、蔡铭亮之流,以为电影节评委投票,就是高高在上的文艺?

  整部电影唯一的亮点估计是画面了,黑白影像确实加分不少。

  看到全篇结束,沈临心里嘀咕了一声:邢健绝对是有背景的!

  片尾配乐名单看到了刘索拉,刘义军和巫娜,真请得动!

  这样的电影,是沈临最恶心的,没有之一!

  这部电影,给了沈临一点点惊喜,因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作品——成本只有七万!

  特么的,买辆车都不够!

  在了解这些先天条件之后,沈临就已经做好了被类似那样的剧烈晃动造成的观影不适感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的准备。

  或者被演员的出戏表演震惊到。

  以上这些全都有,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画面的垃圾沈临都可以忍受。

  说它惊喜,当然不是说这部电影有多好,距离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放在中国恐怖片这样的大环境下,你就会发现,还不错!

  比那些野模露肉的什么恐怖、什么惊魂、什么死亡之类的好点。

  众多周知,中国恐怖片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带有嘲讽性的短语。

  观众,包括很多从业者自身都对它低看一等。

  中国特殊的限制机制,也让这种类型片的腾挪空间异常微小。

  它逐渐沦为了一个无法翻身的笑话,陷入粗制滥造和被人讪笑的死循环。

  人们都以最低的期待值,幸灾乐祸地想看着每一部所谓的恐怖片如何收场。

  还有一点,能让沈临看到闪光点,最主要的,如果让他运作这部电影,他可以很轻易的就把它运作到超过一亿的票房!

  不过,沈临还在考虑要不要搭上名声做这件事。

  毕竟真的算不上佳作,而且伪纪录片这种题材天生就有很多人不喜欢!

  任何原因也不能掩盖一部作品的简陋,你是导演!

  想了想,沈临叫过小徐,让他要到了导演马凯的电话号码——这样的电影需要重新拍摄!

  然后,第三天下午的彻底把沈临恶心到了!

  的导演是顾卫,算是资深的电影从业人员了,曾经担任过顾常卫还有陈果辉的编剧,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还有!

  显然这是一位连编剧的活都没干明白,然后又来抢导演饭碗的人。

  能让沈临连十分钟都坐不下去的电影很少,千里挑一之作。

  整部电影特么就是一坨屎!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工喜欢上一个女大学生,然后把她绑架到长城上,表白。

  按照初选出来的一堆志愿者的话来说:‘曾担任顾常卫编剧的顾卫导演长片处女作进行了一次“小空间大叙事”的电影行走,单一空间的限制对导演技能和剧本完善度具有较高的要求。’

  估摸着这帮志愿者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也不是很想选,但是没办法,人家有来头,顾常卫导演的编剧嗳!

  也没管他是顾常卫哪部电影的编剧!

  资历这玩意在哪都能派上用场。

  嗯,就是这样。

  电影前五分钟,沈临勉强还能看得下去,到了第十分钟,他再也忍不住了!

  “抱歉,我要说句公道话,这特么根本就不能算电影!”

  暗中吐槽了一句,临少起身,一声不吭准备离开观影大厅。

  “沈导?你怎么走了?”

  汤惟很没有眼力见的喊了一声。

  “嗯,有点难受,我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沈临说的很委婉。

  “沈导估计是第一次做评委吧,评委的职责就是应该好好观看每一部作品,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

  廖青松看了眼沈临,说了句‘公道话’。

  “不好意思,那我就说说我的意见,我对电影是有底限的…”


第七十一章 坚定信念

  中国的一帮文艺青年是很自负的群体。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敏感,呻吟,矫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

  那帮拍文艺电影的,都有这方面与生俱来的天赋。

  沈临不行,差的太远,他想活的精彩,所以他有计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慢慢往上走,但这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致命的,他们觉得人生就应该是吹出来的,你努力干嘛?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李泽厚或者章诒和,这些是真正的文艺爱好者,一比较,你就发现,大多数自诩为文艺青年的真正懂文艺吗?

  所以,他们会谈论文艺片,为什么?因为没什么人看啊!

  廖青松是绝对的文艺片爱好者,他不仅自己是剪辑师,担任过很多文艺片大导演的剪辑,还拍摄过电影,、。

  所以,在他看来像沈临这样的商业片导演,绝对是华语电影的毒瘤——尽管他也拍过。

  本来这次的几位评委,沈临是其中最有地位的,但他并没有仗着身份说什么,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安静看电影。

  好在这些人大部分对他都有偏见,除了每部电影放映结束,大家按照流程会让他说几句外,很少让他讲话。

  沈临也不在意,反正他也没什么看法,在他看来这些作品除了勉强算是个完整的故事外,其他的用两个字就能概括——烂片,包括。

  但是这部真的超过了他的底限,太烂了,完全找不到任何优点。

  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