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叱咤乐坛 >

第91部分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9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叱咤乐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歌手因为听不清自己的演唱而越唱越大声,其实在观众席里听的话,歌手的声音已经很大很大了。这样一来,歌手很容易将自己的声音唱破,而且很容易嗓子疲倦。

    演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伴奏带演唱的歌手往往会要求音响师加大伴奏带的音量,而使用现场乐队的歌手,则往往需要音响师给自己的话筒更大的音量。

    这就是使用伴奏带和现场乐队的不同之处了。舞台上安装的那些返听音箱,它的作用就是专门用来让歌手听清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后来科技进步以后,歌手们上台演唱都戴着耳机的原因了。

    除了上述几点,用伴奏带演唱与现场乐队演唱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详细说明的话足够写上一篇厚厚的论文。不过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一本理论著作,那就等主角有机会碰上了,我们再来一一详述。

    ——————————

    黄智健外号“阿三”,他是申城著名的“白玉兰乐队”的吉他手,也是乐队队长。

    “白玉兰乐队”成立已有三年,一直在大都会附近不远的一家“老勒克”歌舞厅训练和驻场演出。三年来,这支乐队以其专业的素质、稳定的现场发挥以及出色地原创能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在叶梓的作品横空出世之前,他们乐队的原创佳作是支撑着申城流行歌坛跟随时代脚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歌曲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也曾有过不俗的成绩,只是因为乐队的风格问题没能杀进前十。但是在申城,他们的歌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尤其值得特别提一句的是,乐队的四位乐手和两位主唱当中除了键盘手“小铃铛”,其他几人都不是音乐学院专业的学生,他们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阿三”黄智健对于电视台委托的这次训练任务看得很重,能够有机会与电视台搭上关系,对于乐队将来的发展肯定有利。但是对于眼前的这位歌手,黄智健就有点不耐烦了。

    “哒哒哒”,鼓手杨正明敲了敲鼓边,乐队不得不再次停止了演奏。

    “这都第几次了?啊?第一拍后半拍才进唱,前面的重音提示那么明显,听不到吗?耳朵聋了?”

    “不排了,先去练会了再说。”

    没等黄智健开口,杨正明就发飙了。鼓棒一扔,他气呼呼地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点上根烟抽了起来。

    黄智健张了张嘴,也没说什么,招呼着乐队的其他成员休息一下。

    正在排练的金巧贞拿着话筒,低着头一幅手足无措的惊慌模样。

    也难怪鼓手杨正明会发火。

    金巧贞这位不知什么来头的歌手,再次享受到了第一个训练的特殊待遇。训练得越早越多,对于乐队伴奏演唱就越熟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但是这第一次训练她就搞砸了。

    她在决赛的参赛曲目,一首是著名的西北风歌曲《信天游》,另一首选择的是香江女歌手叶莉依的那首传世金曲《大浪奔流》。(ps: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所以歌名也要改,唉!)

    《大浪奔流》的排练很顺利就通过了,这首歌不难,与乐队的配合也比较简单。但是轮到第二首《信天游》的时候,金巧贞却在副歌进唱的地方足足卡住了五次之多,怎么都踩不准那个节奏,总是在乐句的第一拍就开始了演唱。

    这就难怪杨正明会生气了。

    说来也怪,《大浪奔流》的副歌也是在乐句第一拍的后半拍开始演唱,与《信天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金巧贞能够顺利地演唱《大浪奔流》,可就是进不去《信天游》的这个节奏。这样的情况放到谁身上都会大为光火的。

    两首歌的确有点不同。

    《大浪奔流》是顾家辉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顾先生所作的旋律在保证了流畅性十足的前提下,旋律的分句巧妙配合了粤语的发音和语感特点,这样,歌手很容易就能顺着节奏唱进去。

    《信天游》则是以西北民歌旋律来做骨架,但是整首歌曲都采用了后半拍弱起的节奏型,说实话这两者是有点打架的。而且这首歌曲的编曲有点粗糙,演唱的提示性不是非常明显,歌手一不注意就容易提前进唱。

    本来第一次没进对地方就心里发毛了,再被乐队老师说上几句,金巧贞就越来越慌越来越急,怎么都找不准这个节奏了。

    这其实就是经验的问题,现在休息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到心情平复下来再来演唱,就算金巧贞的乐感和节奏感稍微差一点,也是能够完成这一次的训练的。

    不过到了香江总决赛上,金巧贞会不会慌乱之下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好在今天只是训练的第一天,再接下来的这几天里,她完全可以抽空多排几次,能不能熟练掌握那就全看她自己的了。

    过了十分钟,看见金巧贞仍然皱着眉头在一边小声的唱着,乐手们抽完了烟正聚在一起聊天,叶梓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前世二十几年的夜场演出经验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发挥了作用,对他来说,与现场乐队的配合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夜场的演出可都是用乐队来做现场伴奏的。其实叶梓根本不需要这次临时的训练,但是电视台一再强调必须全员到场,作为参加总决赛的五位选手之一,叶梓也不想破坏这个规定。

    现在,叶梓是想赶紧将自己的排练走上一遍,算是应付交差。

    训练完成之后,虽然叶梓每天还是要来,但是他完全可以将合成器带来,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也免得像今天这样,白白耗费他一天的光阴。

    (新人新作,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一百十三章 Solo

    “黄老师,几位老师休息好了吗?现在可不可以帮我排练一下?”

    叶梓很客气的询问道。

    每天安排的这位选手休息的时候,乐队要抽空帮其他选手排练,这是周芳早就告诉过黄智健的。正在聊天的他,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叶梓的这个合理要求。

    “可以啊。”黄智健面露微笑:“你是叶梓吧?早就听过你的歌了,很不错。现在想排练哪一首?《涛声依旧》?”

    黄智健留着披肩长发,用一根发带箍了起来,身材瘦削但是个子很高,远远望去有点像根细长的竹竿。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蛮有点斯文的味道。

    “嗯,就是这首,麻烦几位老师了。”叶梓仍然非常客气。

    杨正明半躺在沙发上,叼着根烟,鼻子里哼了一声:“要我们给你排练没有问题,但是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再出现刚才那种情况,你可不要怪我骂人啊!”

    说着,杨正明懒洋洋的站起身来,掐灭了烟头,慢慢向着架子鼓走去。

    看来金巧贞刚才的表现,拉低了选手在乐手们心中的印象,使得他们对于选手的音乐素质不抱太大的希望。就连叶梓这样已经成名的歌手,都连带着被人看轻了。

    笑着摇了摇头,叶梓拿了一支话筒跟在乐手们后面,登上舞台。

    “各位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的话就请开始吧,谢谢大家。”

    叶梓背对着观众席,站在乐队面前。

    乐手们并没有回答,各顾各做着演奏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在叶梓之前叱咤《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本地歌坛佼佼者,这几位乐手各具绝活,作品深受申城歌迷的喜爱,他们当然拥有自己的骄傲。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叶梓的作品在榜单上的成绩傲视群雄,但是要想折服这些骨子里傲气十足的乐手们,那还真得亮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才行。

    杨正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是乐队哥四个当中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他的祖父曾是解放前风靡申城的the/peace/hotel爵士乐队的鼓手,当时号称“东亚鼓王”。

    杨正明家学渊源,从小跟着祖父练习鼓技,手上那是绝对有真功夫的。但是成年之后,杨正明却发现自己学到的本领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他只能随便找了个单位上班去了。

    八十年代末,粤省、闽省等地的音乐茶座、歌舞厅这些演出场所开始逐渐兴起,需要大量的乐手和歌手。杨正明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邀了三五好友,一起南下。

    经过一番周折,这支临时组建的乐队终于在羊城的一家茶座站住了脚跟,开始驻场演出。

    直到去年,“白玉兰”的鼓手因故退出,黄智健托了很多关系辗转找到了他,他这才离开粤省回到了申城。

    此时,杨正明已经在粤省、闽省、琼省、桂省等地转战了好几年,做过的场子早已超过了二十个。

    对于杨正明这样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乐手,排行榜上的成绩只能说明歌手的天赋不错,但是能不能与现场乐队配合默契,那——还得走着瞧。

    “嗒嗒”,看看大家都已准备妥当,杨正明敲了敲鼓棒,随即开始“数四”。

    乐队演奏的开始,一般都是由鼓手发起的。因为无论演奏什么样的乐曲,节奏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而鼓手就是所有乐队当中掌控节奏的那位乐手。所以要开始演奏了,就由鼓手以鼓棒互击作为号令。

    鼓手一开始是两下连击,这是提醒乐队成员准备开始演奏了。接下去,鼓手会根据这首歌曲的速度和节拍,用鼓棒按照节奏敲击四下(三拍子就是三下,两拍子也是四下)。乐队其他成员按照鼓手给出的节奏和速度,从第五拍开始进行乐曲的演奏。(有提前也有再往后一两拍的,看歌曲的情况来定。)

    这是很考校鼓手功底的。

    作为鼓手,内心的节奏感和速度感一定要好,否则控制不住乐队的节奏与速度,演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这支乐队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支优秀的乐队。

    在给歌手现场伴奏的时候,这一点就尤其重要,伴奏的时候速度上与原版的差异只要超过了5,歌手的演唱就会非常别扭。

    杨正明的功底极好,而且经验老到。

    叶梓这首《涛声依旧》在制作的时候,速度是62,几乎一秒一拍这样偏慢的中速。现在乐队前奏一起,叶梓暗自计算了一下,速度稳定在64左右,比起原版稍微偏快,但是极其适合现场演唱。

    现场演唱与录音是不一样的。

    歌手登台之后,正常来说会心跳加快,整个人比较兴奋。这时候,原版的伴奏速度就会让歌手感觉上有点偏慢,特别是一些中速和慢速的歌曲,快歌会好一点。

    作为现场乐队,最恰当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原版歌曲的速度稍微加快一点点,就像这首《涛声依旧》从62增速到64。这样的提速最符合歌手上台之后的那种兴奋感觉,能够让歌手的表现达到最好的水平。

    杨正明正是这样做的,这让叶梓不由得暗竖大拇指。

    很快,这一遍排练就完成了。

    叶梓仍然是半声演唱,并没有完全放开嗓子。但是二十几年的经验放在那里,这一遍的排练任何人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黄智健向着叶梓竖起了大拇指,问道:“很棒啊叶梓,这一首可以了吗?”

    “谢谢几位老师,这一首可以了。”叶梓一直非常客气:“我们继续下一首,可以吗?”

    黄智健比了一个ok的手势,将下一首歌曲的伴奏谱放到谱架上面,转头看了一下其它乐手。

    杨正明又是“嗒嗒”两声,乐手们全都集中起了精神。

    这一遍的排练仍然非常顺利,无论是乐队的演奏还是叶梓的演唱,双方的配合完美无缺。

    这是一首速度偏快配器偏硬的情歌,带有不少流行摇滚的色彩,几位乐手都演奏得非常尽兴。

    间奏部分,乐手们更是即兴玩起了各自的花活,间奏被足足延长了十六个小节。但是合成器演奏的暗示进唱的和弦一出来,叶梓就按照节奏稳稳当当地演唱了进去,一点都没有不知如何进唱的感觉。

    这让四位乐手对于叶梓的印象大好。

    “叶梓,很棒的粤语歌啊,是你的新作吧?”黄智健再次翘起了大拇指。

    叶梓点了点头。

    “这首歌演奏起来很舒服。对了,一遍就可以了吗?要不······再来一遍吧?”

    黄智健有点意犹未尽,似乎很希望再来一遍。

    叶梓犹豫了一下,说道。

    “再来一遍也行。”

    “黄老师,间奏的这段吉他solo在我的设想中还要更狂放一点,音色更硬一点,比较接近流行摇滚的那种感觉。”

    “再硬一点?”

    黄智健有点诧异。他刚才演奏时已经非常注意乐谱上的各种标记了,没想到居然还没达到叶梓设计的要求。

    杨正明插了一句:“阿三,间奏这一段是要再硬一点才行,还有第二段副歌那里。要不然跟鼓和键盘、贝司的音色配不起来。”

    黄智健不服气了。

    “老杨,这是流行歌曲好吧?虽然写得偏摇滚一点,可终究不是摇滚乐,我选的这个音色就足够了!”

    “可是间奏写得就是很硬的啊,你换一个音色试试嘛。”键盘手“小铃铛”说了一句。

    黄智健不停地摇着脑袋,坚持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出色的乐手,都是极具个性的。

    叶梓笑道:“黄老师,各位老师,吉他音色不用换,这个失真音色还是很不错的。黄老师,你试试将延迟缩小一点,应该就可以了。”

    叶梓很理解这些乐手的心理。

    音色选择上的错误代表的是方向性的错误,会让人看低这位乐手。然而效果器参数上的改变,那就是临场时的个人选择。每个人的选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这就谈不上水平的高低。

    这些细微的不同,不是常年浸淫其中的人那是很难理解的。

    果然,黄智健对于叶梓的这个提醒十分在意。

    “延迟?”

    黄智健抬头愣了一会:“这倒是有可能的,我试一下。”

    说着,黄智健蹲下了身子,在吉他效果器上调整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