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第1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范亨在为自己出了气壮了威风之后,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担子既然没有人愿意挑起来,也没有人挑得起来,那么自己就责无旁贷了,这也是他一路走上来的初衷。
一句话,大局为重啊!
这个大局,不是少数人的大局,而是范亨和范无病父子站在了民族利益的立场上,经过一番高瞻远瞩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可以想到,国内随着建设速度的大大提升,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也会滚雪球一般地膨胀起来,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协调提统的总揽全局的部门来组织这件事情,将能源需求和能源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是会出大乱子的。
在经过了一番仔细的琢磨和修改之后。范亨将一份儿新的机构改革草案抛了出来,在常委会上交给大家传阅。
“呃——”这一次大家的表情就更加古怪了,谁也没有想到范亨在以进为退之后,居然又出人意料地来了一个华丽丽的转身,重新回到了这个话题。
不过当他们仔细地阅读了范亨提交的草案之后,就感到更加震撼了,这一次看来范亨是要玩大的了,而且是所谋深远的那一种。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投入问题和收入问题
国内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基本上算是无序发展,危害很大,这一点跟没有专门的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监管体制是大有关系的。
而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早就走到了前头。
美国早在一九七五年就颁布实施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核心是能源安全、节能及提高能效。一九八二年又针对机动车辆的能效问题制定了《机动车辆信息与成本节约法》。一九八七年颁布了《国家电器产品节能法》。一九九二年制定了《国家能源政策法》,是能源供应和使用的综合性法律文本。
到了一九九八年,则公布了《国家能源综合战略》,要求提高能源系统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其管理机构也是相当庞大而有效,美国能源部设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是部内最大的一个局,有两个综合办公室,规划和预算办公室,管理和运行办公室。下设五个市场部门,还有六个区域办公室,人员编制约四百五十人。
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来,国内的能源局才三十个人左右,能做得了什么事情?难道说,国内的办公效率能够高于美国?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在公共财政方面,美国联邦政府用于节能和新能源的投资预算也在逐年增加,两千零一年为十一点八亿美元。今年增加到了十三点一亿美元。美国有二十一个州都设有节能公益基金,主要通过提高百分之二左右的电价来筹集资金。基金由各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可以申请并利用该基金开展节能活动。
至于说激励政策也很到位,有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
今年开始,美国决定在今后十年对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领域实施减免能源税政策,对新建建筑和各种节能型设备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减税额度分别为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
在去年的时候,美国就有四十个州级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共提供一点三亿美元开展现金补贴项目,鼓励用户购买经“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电器和照明产品。鼓励推广乙醇汽油,对每吨乙醇补贴两百美元左右。
美国的能源部管理权限是很大的,能效标准由能源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后来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自愿性节能认证(能源之星)。美国采购法以及几个总统令都规定政府必须采购“能源之星”的认证产品,“能源之星”间接地成为政府强制性行为,是国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
联邦能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政府机构节能工作,为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美国在过去十年**颁布了十三项总统行政令和两份总统备忘录,对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职责、管理、采购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节能项目方面,一九九八年以来有两千五百多家机构参加了美国能源部发起的高效电机挑战计划,由两百个设备供应商、代理商、电力公司和州政府组成的联盟向三万多终端用户开展宣传、培训和信息传播工作。
十二年来,美国环保局实施绿色照明计划,与两千三百多家公司、电力公司、非盈利组织及其它团体建立了伙伴关系,共投资十多亿美元用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这一切都表明,美国能源部的高效运作模式,已经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反观之国内的能源局,基本上有没有他们都是一个样儿,三十个人。指望他们能做什么呢?估计写份儿工作总结都得去请枪手来完成。
事实上在能源方面先行一步的,并非只有美国人,诸如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非常积极。
法国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2010—2020能源报告》中就已经勾画了法国能源政策轮廓,放开电力和天然气市场,调整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以控制消费,采取措施更新现有发电厂,同时发展核电厂,制定能源税收政策。
在管理机构方面,一九九二年法国政府就颁布法令成立了跨部门且相对独立的环境与能源控制署,并在二十六个行政大区设立代表机构。
两千年的时候,法国政府又加大节能力度,给环境与能源控制署增加编制两百人,总数达到九百人,增加预算十亿法郎,在全国建立一百个信息宣传点。
环境与能源控制署管理的预算经费约三十亿法郎,其中用于可再生能源五亿法郎、节能七亿法郎、环境治理十八亿法郎,这些费用通过合同的形式支持环境与能源控制署的地方代表机构、研究单位、企业开展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开发研究、诊断咨询和项目投资。
在税收方面,也有系能源优惠政策,征收汽车燃料税和新的环境污染税,对家庭保温和供暖设备以及高效锅炉的安装减免所得税。对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技术投资第一年实施加速折旧制度,并少征商业税,对节能进行投资的公司在节能设备使用和租赁中的盈利免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对于重点用能企业的有效管理,年耗能五千吨标准油以上的一千五百个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企业,政府要求他们作出自愿节能保证,并通过中介组织向其推广节能措施。
在能源审计方面,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每年安排二十个重大示范项目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和建议。对第一次使用的重大技术、工艺示范项目,财政给予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项目经费资助,并在税收上予以优惠。
政府的节能宣传主要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公用咨询电话等形式进行,每年用于节能宣传的财政预算约九千万法郎。
日本在能源控制方面走得更早一步,在一九七九年就颁布实施了《合理用能法》。一九九三年又制定了《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核心是促使企业、机动车辆、耗能设备必须遵守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一九九八年制定的《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强调通过采用稳定的节能措施来控制能源需求。
日本节能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代管的资源能源厅负责,两千零一年日本政府机构改革后,节能管理机构由原来资源能源厅煤炭部的节能课升格为节能新能源部,编制六十五人。
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似乎是少了一些,但是也要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日本的人口基数少,另外就是日本人干起工作来可是非常玩命的,可以说同比进行计算的话,这六十五个人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至少要相当于国内的能源局拥有两千人以上编制才能够发挥出来的效能。
而在预算方面,资源能源厅两千零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为一千三百亿日元,节能和新能源为五百二十亿日元。对节能设备推广、示范项目实行补贴等,经济产业省每年财政拨款三百八十亿日元,用于补贴家庭和楼房能源管理系统和高效热水器等,并对使用列入目录的一百多种节能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优惠,减免的税收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一成左右。政策性银行也对这些项目给予低息贷款,以鼓励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
在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方面,日本显然更加慎重,他们将年燃料消耗一千五百吨标油或电力消耗六百万度以上的一万多个单位列为重点用能企业,要求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对工厂用热、用电及建筑物热损失提出具体要求,每年向经济产业省及相关部门报告能耗状况。如不能按期完成节能目标,又提不出合理的改进计划,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罚金。
政府设备能效标准、标识方面,实施了领先产品能效基准制度,对汽车和电器产品制定不低于市场上最优秀商品水平的能效标准,并明确实施的目标年度。一九九九年开始对汽车、商用和家用电器设备等实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以利于消费者对产品能效进行比较。
范亨所提交的方案,很大一部分数据都来源于范无病的情报部门所采集的原始资料,因此当高层们看到这么多翔实的数据之后,都有些惊讶,要知道国内的情报部门在经济情报的收集上,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准。
“这些数据可信度有多高?”有人表示了怀疑。
对于这个问题,范亨回答得很简单,“范氏投资集团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情报部门,是实际上最有效的情报部门之一。每年用于这方面的投入,大概在两百亿美元左右,最多的时候,曾经超过两百八十亿美元。”
大家一听这话,顿时都不吱声了,两百八十亿美元啊,按照目前的汇率来兑换,那也是相当于两千三百亿人民币的投入了,这么大的投入,仅仅是花在收集经济情报方面,实在是让人感到瞠目结舌。
有一位常委就有些郁闷地说道。“去年国内的军费开支才不过两百亿美元而已——”
“范氏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经济情报投入呢?”有一位委员好奇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范亨两手一摊,解释道,“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听无病说起来的时候,似乎是国外的消费水平大概是要高一些,而且有一些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可以转让经济情报和技术资料,这方面也是比较花钱的,就以范氏投资集团现在海外情报部门的规模,大概也是在数千人以上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情报来源,都是要花钱供养的。所以,杂七杂八地算下来,大概也就是一年两百多亿美元的投入了。”
又有人提出了问题,“范氏在国内企业的纯收入,一年也就是几百个亿美元的样子吧?这么大的投入,吃得消?”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犬子——”范亨回答道,“据他所说,范氏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都是不大讲求回报的,主要是有感于国内在一些大的产业方向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他才筹建了一些产业来进行弥补的。至于说范氏的大部分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海外市场,比如说金融和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业以及一些其他渠道。”
“冒昧地问一句,范副总理清楚范氏每年的营收数字吗?”有位委员问道。
实际上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件事情,因为范氏投资集团是一家跨国财团,而且股东人数极少,主要就是范无病本人,其他几位重要高管所持有的比例也非常少,而且注册地在海外,也没有上市,因此这就造成了所有人对于范氏投资集团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是两眼一摸黑,根本无法判断范氏投资集团究竟有多少钱。
虽然大家都清楚范氏投资集团在国内的资产规模大概有多少,也能够通过税收来算清楚范氏投资集团在国内市场上的年收入,可是要全面对范氏投资集团进行评估的话,可供参考的资源就太少了。
如果说能有一个人清楚范氏投资集团的实际财力,怕是只有范无病一个人清楚了。
因此范亨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两手一摊道,“我也不清楚。我从来不问子女的个人收入情况,这是他们的个人隐私。”
不过范亨也补充了一句道,“不过好像去年在海外金融市场上的收入,据说有好几千亿美元的样子,具体情况我倒是不好细问了。”
“啊——啊——”很明显已经有好几个委员们打算把头往桌子上撞了。
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有这种儿子做后台,什么大场面应付不下来?难怪人家范亨对于一切都不在乎,可以专心干自己的事业,实在是不能比啊!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能源部
在范亨和范无病父子的构想当中。是要将能源部打造成一个超级大部委,所有涉及能源利用和能源规划以及能源生产的部分,全部划归到这个超级大部当中,即便是权限很大随着入世之后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被纳入其中。
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基于大能源产业的一种设想,同时为了符合高层的裁剪政府机构人员的需求。
国内的环保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一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地在推进环保市场化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
以水务建设项目招商引资为代表,八十年代末期,一些城市开始了水务投资改革,城市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担保,获得政府间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在这一轮引资中,涉及主要大城市的一百多个项目,但引资未涉及产权关系。
在中央禁止城市政府参与担保等直接融资行为之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了第二阶段投资探索,外资开始以合作经营并且保证固定回报的形式投资城市水厂项目(基本不包括城市管网),同样回避了产权关系的明晰问题,只是明确了投资回报。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了以大量的BOT方式为代表的第三阶段改革探索。BOT针对单个新建项目(主要是水厂项目),放开了一定期限的有限产权,实现了项目的有效融资,但是回避了城市水业的原有资产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