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54部分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54部分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苁ぃ睦镄吹贸隼矗∨员叩男行坦俨蛔〈叽伲醯t之于是自己拿过纸笔,援笔立成,洋洋洒洒几大篇,词理恳切,见者无不伤痛。书成之后,刘祎之从容自杀。时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因工作之便看到了这篇文章,赞叹作者的才情,均被武后贬黜外放。

刘祎之是武后十分器重欣赏的人物,他的死亡颇有几分自找的成分。他和武后是两个思想互不相容,自我意识又都非常强烈的人,同样的倔强和骄傲,注定了他们在互相欣赏的同时互不相让,而结局也就注定只能是如斯惨烈了。继刘祎之后,北门学士中最承恩遇的是范履冰和周思茂,于政事损益,多有参预,他们是当时政坛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明堂之制,借建李唐宗庙为由修武周祖庙,皆是出自他们的筹谋。然而武后心境已变,对他们主要是心存利用,不再有私人感情上的牵绊。北门学士由于参与机密太多,除了在太后临朝前便已亡故的苗神客与胡楚宾二人外,其余人等均在武周革命前夕被杀。

元万顷,永昌元年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
周思茂,垂拱四年下狱死。
范履冰,曾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载初元年因举荐不当被杀。

至此,高宗后期至武周革命前曾在政坛翻云覆雨的北门学士,已经全部诛杀殆尽,武后夺权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也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自亲手除掉这批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之后,她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快要攀登到绝顶之际,立足于琼楼玉宇之间,她已经不能有也不再有旁人相伴。

时也?命也?
一丝苍凉的微笑拂过面庞。
他们说太后的外表难以置信的年轻,明明六旬老妇依然美貌如少女。他们说太后的心思不可思议的苍老,如同修炼成精的千年玄狐。

有人说,武后因为不信任人性而鼓励告密;也有人说,武后因为告密反映出的丑恶姿态而对人性彻底失去了信心。
是耶?非耶?
不管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结局都是一样的:毁掉最后一丝丝温情,走向最终的孤独。
——属于王者的宿命般的孤独。

安定公主死后,世间无不可杀之人。
刘祎之事件,证明天下无人可堪信任。
到处都是陷阱,他人即是地狱。自认举世皆敌的太后反而激发起了强烈的战意:她就是要以一己之力征服这个轻视敌视她的世界!
垂拱四年二月,洛阳宫乾元殿在尘土飞扬中轰然倒塌,仿佛象【炫|书|网】征着昔日辉煌灿烂的李唐时代行将结束。这是太后破旧立新的第一步,她要在这废墟之上修建明堂,不是西周帝王祀天的那种破破烂烂的茅草房,而是属于她的、强凤压龙的万象神宫。

(本节未完待续)

'8' 来俊臣《罗织经》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从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明堂就和天子联系在一起,传说中,明堂是由轩辕黄帝亲手建造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明堂本就源自于上古时期华夏先民的太阳崇拜,时间足可追溯至史前的石器时代。部落首领常常兼具祭师的身份,垒些石头,搭个茅草棚,在里面祭祀天地神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太阳,而黄帝则是那个时代华夏人文始祖的代称了。因此,明堂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尸子》(我没打错字^_^)里面描述黄帝造合宫,夏人称为总章,殷人称为阳馆,可见明堂代代都有建造,自周代起开始固定称作明堂。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明堂制度至此已接近于完善,由太阳崇拜转变为以国君为中心的沟通天象和人事的神圣建筑。国君成为苍天之子,太阳化身,受命于天,前来统治人间。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明堂的构成便是宇宙秩序与人类社会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中介者(天子)确认统治权的明证。这是古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和君权神授观念的原始起源,被隆重地记入了《周礼*考工记》。由此可以想见明堂在古中国社会制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民俗学家眼里,足可与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阳庙相提并论。'9' 历代相沿,不仅形成了“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王昌龄《相和歌辞》)的礼仪传统,更在民族集体无意识中铸塑成了“圣天子/救世主/大英雄即太阳化身”这一古老的原型。直到现代的造神运动,从诸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大救星”之类的颂歌中,我们仍可听到来自……史前时代华夏先民太阳崇拜的遥远回音。

因为明堂具有君权和神权的双重象【炫|书|网】征,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把建造明堂视作一种如同开边拓疆一样伟大的事业,修成明堂,实在是比封禅还要风光千百倍的事情。然而自周公建成明堂以来,堕废千载莫能兴,能修建成功的仅有汉武帝、王莽改制、光武中兴这么寥寥数位。原因是明堂的记载原本语焉不详,《周礼*考工记》和《大戴礼记》就互相矛盾,加之顶着儒家理想布政之宫的神圣光环,越到后来附会越多,诸儒争执,常令国君是非莫辨,难以决定,号称中国礼制上的天字第一号悬案。自隋文帝、炀帝至唐太宗、高宗,虽有多次创议但皆不能成功,原因即在于此。高宗李治对于超越父亲成为儒家圣王有着浓厚的兴趣,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算修建明堂,他这一辈子都在听从儒生的意见不断修改、商议,明堂设计在他手里达到了附会的顶峰,把源于阴阳、五行、八卦、堪舆等的各种说法统统吸收进来,以至大到门窗柱椽,小到拱柳屋瓦的数字都有一定的象【炫|书|网】征意义,可惜直到他去世,明堂也未能创立。然而这样一桩千古之谜到了武后手里却完全不成问题,原因是她根本不和儒生商议,自我作古,昔日周公建明堂也耗时七年,她从动议到竣工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而且连创两项纪录:——这是史上气魄最宏大,也是最标新立异的明堂。

(本节未完待续)

'9' 叶舒宪:《中国明堂*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阳庙》

明堂有多高?按照新旧唐书、通鉴、《唐会要》等书的一致记载,共分三层,“高二百九十四尺”,以一唐尺=0。294米计算,折合为86。43米,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两倍,今日一幢普通的25层楼那么高。这个高度实在有点吓人,因此今人颇有不相信者,其实北京天坛仅一层就有30多米高,三层楼的明堂共高80多米不足为奇。此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校验,玄宗时再造李唐,拆除了明堂第三层,保留两层复为乾元殿,据说是“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即比原来的少了28米,由此可见原来主楼三层的明堂,当是九十五尺的三倍有余,那么正好是86米高。'10'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仿唐建筑东大寺金堂,高48米,而玄宗改造后的乾元殿为东都洛阳宫的主殿之一,比日本佛寺高十米左右完全正常。今日我们看日本东大寺已经极尽雄伟,那么武后时期的明堂是个什么样子,真是难以想象。唐代建筑为中国木结构的顶峰时期,素以恢宏大气著称,唐代之前未能达到这样高的造诣,宋代的格局又一变为以纤巧秀丽为美,明清以降,便是想建也找不到那么大的木头了^_^ 所以武后所建的明堂不仅空前,而且绝后。而这并非武后所建的最大建筑,明堂建成后武后又在其北面建起一个供奉大佛的五层建筑,称为“天堂”在第三层上就已经可以俯视明堂了。明堂和天堂(这名字实在有点怪异)代表着唐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可惜天堂给火烧了,明堂虽然复建但后来也给玄宗拆了改造成宫殿,殊为可惜。

明堂之高已经让人瞠目结舌,形制之奇更是匪夷所思。光是上面提到的在儒家圣物的明堂之北建起一个更气派风光的“天堂”来供奉佛像就足以让儒生们气得吐血了^_^ 此外,武后的明堂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上圆下方,八窗四达的形制,其他一概大胆创新,什么五室九室全不见了,怎么喜欢怎么来。按照古制明堂应建于京城南郊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若离宫殿太近,会亵渎神灵。现存的天坛祈年殿便是清高宗乾隆所造的明堂,虽很多方面也不符合古制,但至少也是在北京城郊的。武后不仅不在城郊建,反而选在洛阳宫城中轴线的正中心点上,为此不惜拆毁往昔帝君听政的正殿乾元殿,认为那里是日照正中的阳午地,阳光最为充足。这种说法闻所未闻,不见于任何儒家经典,有认为武后这么做是为了故意羞辱李唐以示破旧立新,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乾元殿为她夫君李治亲手所建,拆李唐什么宫殿不好,专拆老公建的,未免太不给面子,也和武后一向的行为不符。抛开夫妻情分不谈,武后得以临朝称制,最重要的是因为她长期辅佐高宗天下并称为“二圣”的影响力,以及高宗临终托政的缘故。于是她常常利用各种机会来尊崇高宗,把他抬高到和高祖、太宗一样的地位,以此来巩固自己作为高宗配偶掌权的合法性。因此,武后建明堂的怪异选址很可能另有原因,比如摩尼教的影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武后崇佛但不抑道,前有郭行真、明崇俨,后有马元贞、韦什方,足可证明道教徒对她的影响力。她对宗教基本上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实用主义态度。在初唐宗教信仰极端自由的情况下,武后对域外宗教感兴趣,并吸收其中一些教义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摩尼教自唐高宗时传入中国,武后当政时曾亲自接见该教使者,并留他在京讲经。'10' 摩尼教崇尚光明,认为世界就是光明与黑暗的两极斗争,由于其教义特殊,在很多国家地区传播时都受到抵制,以玄宗盛唐之包容大气,依然下令禁止,由此更凸显出武后竟然予以官方扶持的特殊。武后对于光明、日月的特殊爱好是可以找出很多例子的,这里不妨看看她对几位子女的命名:

长子李弘,取自当时流行的太上老君入世应劫的传说,李弘便是传说中老君下凡化身为人的名字。
三子显,由于和玄奘法师的特殊关系,是佛教史上颇有名气的佛光王。
幼子初名旭轮,后改名为旦,都是太阳初升之意,“旦”更将日字的字形嵌入其中。
紧接着生下幼女太平公主,按照雷家骥先生的考证名叫李令月,和旦的名字相对应,正有着日月凌空之意,似可作为武后日月崇拜的又一佐证。看来,黄易编排她是魔门传人倒也不算全无根据^_^ 倒不是说她一定是摩尼教徒,但应该有受摩尼教义的影响。关于摩尼教义和对武后施政的影响,下一章神道设教部分会有详细论述。

综上所述,武后一手创建的东都明堂简直是个融会了儒、道、佛乃至域外宗教的大杂烩,更不顾儒生一再要求的明堂应该保持上古时期“茅宇土阶”、不事修饰的朴素简洁,务求华美鸿丽,所动用的巨木据说需要一千人才能拖动。底层四面象【炫|书|网】征四时,为布政之所,武后在这里发布各种政令。中层为八角形,上立重檐,雕饰着九条金龙,众星捧月似的捧着一个圆盘,其上为明堂的最上层祭天之所。而宝顶赫然竟是一只高达丈余的铁凤凰,黄金为饰,昂首振翼,直欲破空飞去,背负着悠悠白云,渺渺苍穹,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远辽廓的天宇,上天的眷顾仿佛通过这座宏伟的建筑,时时垂布下来。整座建筑雕金饰玉,极尽奢华,宛如纣王行乐的鹿台。但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顶端那只傲慢的宝凤,丽日当空下舒展着灿烂的双翼,似乎浑身都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强悍姿态,令其下的九条雕龙都黯然失色,沦为陪衬。这实在太太太太过分了!

(本节未完待续)

'10'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饰——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明堂》

'11' 明人何乔远《闽书》:(摩尼在波斯灭度之后),“以其法属上首慕阇。慕阇当唐高宗朝行教中国。至武则天时,慕阇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复入见,群僧妒谮,互相击难。则天悦其说,留使课经。” 慕阇与拂多诞都是摩尼教对高级僧侣的专称,据摩尼教经典《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载,慕阇为第一等,意为“承法教道者”,拂多诞为第二等,意为“侍法者”。

见过东陵石碑的人,都会对慈禧凤在龙上的设计创意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武后便将一凤九龙的造型直接搬到了儒家圣物明堂上面,气魄和格局远非慈禧能比了。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武后毫无顾忌我行我素的专断与任性,在明堂的建筑设计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或许,她就是要试验人们的心理承受极限以及她对政权的掌控程度。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码,总有一天,人们会从最初的震惊和反感,逐步过渡到麻木的接受,她有这个耐心和能力。明堂的建成,是历代帝王的梦想,甚至比泰山封禅还要难以实现,如今却在她的手里完成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证明,世间没有她做不到的事情。她曾是参与主持封禅大典的第一位皇后,也是设计建筑明堂的第一位太后,下一步,还有什么梦想没有完成呢?

她仰望着明堂之巅那只神秘的金鸟,西周圣君治世的神圣和庄严仿佛藉着金凤而复活。那是她的明堂,每一处装饰都打着她特有的痕迹,那武王周公所缔造出的煌煌成汤之业,是她正欲重振的先祖的骄傲与荣光,虽然很多人也许会对她的乱攀亲戚不以为然^_^ 是不是儒家经典旧制中的圣物有什么关系?这是她的圣物。

饰以黄金,缀以珠玉,重重叠叠的装饰几乎令人窒息。色彩在泛滥,光影在流动,仿佛梦想带着难以承受的重量当头压下,难以抗拒却又感觉甜蜜。三重空间,各逞奇巧,每上一层,便多一重期待,多一重祈愿,不断地累积,向天空徐徐逼近,最后倾注在昂首振翼的宝凤身上,探询而挑衅地凝视着云天深处冥冥中那不可测度的天意。

于彼新邑,造我旧周。光宅四表,权制六合。

这高耸入云气势慑人的明堂,便是她亲手创建的图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