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53部分

彭氏军史评论-第53部分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军事角度,喜欢二战德国纳粹建立武功的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地去体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德国人民受到的苦难和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强奸、饥饿、尊严丧失与死亡。在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德国军人出来保卫他(她)们,德国人民蒙受的屈辱永远也得不到国际上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与同情。
  根据数据统计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在战争后期被苏军包围而突围不成的而被俘的。能跑的都会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的德军无路可逃,除了战死只能是向苏军缴械,其中估计有五十万战俘死在苏联的集中营里,但只有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名死亡俘虏的身份被苏联方面确认。
  我记得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德国的第一号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战争结束以后被苏联判处了二十五年监禁。在监狱里他拒绝劳动,苏联看守非常地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五年前,您的国家打赢了战争,我是一个战败国的空军军官,而不是什么战犯!列宁说过,一个国家如果六个月之后不释放战俘,那么它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堕落的国家。”是的,当你带着一颗无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阅读这些材料时,你会为那些德国战俘的悲惨命运而震撼,难道这些会发生在我们标榜的文明与正义的社会吗?第一次触及到这些资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缓缓地放下,许久许久地沉默着,在心底艰难地嚅嗫着,“那些可怜的德国战俘。。。。。。”
  稍微通晓二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红军消灭了纳粹德国三十三万人,其中俘虏德军九万多人。不过战争结束以后,却只有五千名战俘回到了德国,其他人则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一个问题: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纳粹,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运的五千人中的一个后来回忆说,“我们在苏军士兵的驱赶下用双腿走往战俘营,中途如果有人掉队的话,苏军士兵会立即将他枪毙。到达战俘营后,我们三天吃一次饭,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从2月2日到3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有五万多名德国俘虏先后死于伤寒。。。。。。。活下来的三万六千人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西伯利亚去劳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达西伯利亚后,我们在零下六十度的天气下被强迫劳动,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六千人。。。。。。”
  其实与另外的一个例子比较起来这九万人真的算幸运的了。在1943年的科尔孙口袋中,德军突围时,留下了所有的三千名伤员和一些护理人员,想让他们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战后苏联方面公布,当俄国突击部队抵达时,发现所有的德国伤员都已经中弹而亡,由此断定德军在撤退时杀害了他们自己全部伤员。这三千名德军想成为战俘都没有资格。苏联人的公报遭到包围圈里的德国幸存者的一致驳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屠杀?反正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三千人的死而受到责难,这三千条生命真的是死了白死。
  当红军向德国本土前进时,苏联坦克会碾碎所有挡路的难民车辆或马车,用机枪射杀他们遇到的所有逃亡的人。“逃亡者一个不留地屠杀掉!”在德国的上西里西亚地区,有一次一个苏联红军步兵连的军官在一个村子的街道上发现了一个苏联巡逻兵的尸体,于是他下令屠杀掉村子里的所有居民。
  苏联红军还制造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伤亡最惨重的海难,击沉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客船,至少有五千三百人罹难,绝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俄罗斯的历史学家直到今天仍在坚持说,“船上有六千名纳粹分子,其中三千七百人是潜艇兵”。
  苏联红军在攻占柏林后,对投降的战俘的暴行罄竹难书。这里仅举一个例子,你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红军战士对于生命的漠视。一个被解救的英国俘虏后来的讲述,一个年轻的德国党卫军士兵很不幸地被苏联红军俘虏了,为了能活下来他什么事都愿意干。红军战士于是命令德国战俘弹钢琴,只要钢琴声一停就枪毙他,那个德国兵连续不断地弹了十六个小时,最后终于累倒在钢琴上哭泣,红军战士立即履行诺言把那名德国兵给枪毙了。
  苏联红军如此地凶残,它羽翼下的那些卫星国(后来的华沙条约国)成员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其中又以苦大仇深的波兰人最为过份。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一份秘密报告指出,波兰第1集团军俘虏的德国战俘一般在押解到战俘营途中就被杀光了,举例说到波兰第1步兵师第2团俘虏了八十名放下武器的德国军人,最终只有两人达到战俘营。而这两名幸存的德国俘虏在经过波兰团长的审讯之后,在押解往苏联情报机构的途中被枪杀。
  苏联人虽然不是什么好鸟,但要与人权斗士美国比,那真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德军千方百计要逃到西方去,向美英军队投降,但是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些德国兵呢?
  我们首先看看德国纳粹是怎么对待盟国战俘的吧:人们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阿登战役中,希特勒近卫师对八十名美国战俘的屠杀。实际上比较著名的还有两例,一例是四零年在敦克尔克战役中,德军对英国俘虏进行了一次集体枪杀;另一例是在四四年诺曼底登陆时,希特勒青年团师射杀了一些盟军俘虏,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比较宽容的。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德国人区别对待了苏联和同盟国的战俘。报告中写到被德国人俘获的美英战俘“看起来像度假者而非战俘,盟军战俘不需要劳动,被允许踢足球,可以得到红十字会提供的食品。。。。。。”那么投之以李是否会报之桃呢?
  到一九四五年五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五十万德国俘虏;英国与加拿大联军受降二百万人。一位在非洲被俘的德国人回忆说在英国的战俘营,每天的口粮是十二块很小很小的饼干和两杯茶水。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就被释放回了家;其中有三十万人被送到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英国与加拿大对待德国战俘比较的宽容,毕竟都是欧洲的兄弟。
  而向美军投降的五百二十万德国俘虏却遭到了比向苏联投降的俘虏还要惨的恐怖待遇。盛传有一百万德国俘虏被虐杀在美军集中营里,当然这个耸人听闻的数字已无从考证,因为美国销毁了这方面的全部档案。估计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但是德国俘虏死在美国集中营的人数绝对是触目惊心的。这就是自诩为世界文明的传播者、民主卫士的典范美国人干的伤天害理的罪行。
  美军设立的德国战俘营是在露天野外,每一万人一个方阵。用铁丝网隔离着,没有被耨,白天挨晒,晚上挨冻,下雨挨淋。衣衫褴褛的战俘挤在齐膝盖深的泥浆里,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一天吃一次饭,给战俘开饭就把战俘列成两列,前面放着桌子,只有面包、巧克力、奶酪、肉干等东西,一个德国老兵回忆说,美国人会把食品先浇上汽油然后再发给战俘。开饭时就是一批一批上来抢,抢到什么就是什么,因为长期没有蔬菜和水果,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被严格限制,许多战俘大便干燥,战俘相互帮忙往外扣大便。疾病很快在德国战俘营里蔓延,主要是痢疾,伤寒和坏蛆和肺炎。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满自己的大便,这无疑加速了疾病的传播。一个幸存的战俘后来回忆,他所在的那个战俘营平均每天都要往外搬运二十至三十具尸体。
  食物的严重不足、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等原因导致大批原本健康的德国战俘的大量死亡。有些集中营周边的德国妇女往铁丝网中扔食物,立即被发现的美国宪兵开枪击毙。许多战俘满身污垢地死去时,明净的河面就在十几米远的铁丝网的另一边。。。。。。枉死在美国战俘营的德国俘虏数目相当于二战中德军在西线作战阵亡人数的总和。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又取得了一次大规模屠杀俘虏的,也可以称之为“最终解决”的胜利。策划虐杀战俘的幕后黑手,始作俑者就是后来一直以来被人们、被历史歌颂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军事家、统帅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据说,美国著名将军巴顿就是知道内幕后表示反对,被中央情报局制造车祸给“做掉的”。
  国际红十字会要求视察战俘营的要求屡次被美军拒绝,战俘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生命自动地消失了。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以后德国俘虏才被转移到正规的战俘营,这时许多的生命已经逝去了。对标榜自己为最讲民主、人权国家的美国最大讽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邪恶”的纳粹德国俘虏的9万美国战俘在被关押期间都受到了德国人较良好的关照,仅有一千六百多人死亡。美国把德国纳粹对美英仅有的几桩屠杀事件放大再放大,而对自己的恶行只字不提。
  回想起中越战争结束以后,披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越南战俘的电视报道,越南战俘吃的是白面馒头,新鲜蔬菜和猪肉,遣返时每个越俘都换发了崭新的衣服,配发了军用毛毯等,可是越南人并不领情,一回到越南国界就把中国的军用毛毯当着中国人的面全部销毁。中国人真的是憨厚得可笑,为什么不拿去支援灾区呢?
  (本文系参考有关战俘的书籍与网页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火烧坦克”
更新时间2005…8…24 11:59:00  字数:1632

 看过电影《坦克大决战》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阿登反击战中,德军的希斯上校企图占领美军的油库以弥补燃料的不足。但他的战略意图被凯利发现了,于是美军倾倒了大量的汽油,浸泡着德国坦克,点火焚烧了纳粹的坦克纵队,保护了油库的安全。
  虽然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是艺术加工虚构的,但是“火烧坦克”的战例则是真实的。在突出部作战中,美军确实曾用火障拦截过德军的进攻。1944年12月18日在比利时的斯塔弗洛,美军为了阻止德国党卫军希特勒近卫师的进攻,用一道燃油组成的火墙瓦解了派普战斗群夺取盟军油库的企图。
  火攻,是除坦克、坦克歼击车、反坦克火炮等重杀伤性武器之外能够威胁到坦克和装甲车生存的一种致命的利器。二战中坦克制造中陶瓷绝缘等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地采用焊接、拼装等。油箱、弹药仓等敏感部位大量采用金属传热材料。实战中,一旦在适合的环境中,满足某些条件,火攻这种成本相对低廉,无太多的技术含量的反坦克方式,随时可以成为坦克的噩梦。
  苏军在反坦克武器匮乏的情况下大量地使用一种叫“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简易反坦克燃烧弹来对付肆虐的德国坦克。在保卫莫斯科和库尔斯克战役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的发明者其实不是苏联人,而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军中的矿工。不过总的来说,这种火攻效果并不太佳,因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的工作原理严格地来讲是通过投掷到坦克车体上燃烧产生的浓烟来把坦克里的人熏出来。一旦风向不对无疑就枉费心机了。因此在当时,科技相对比较先进的德国军队很少使用火攻来对付苏联坦克。只是在柏林保卫战期间,一些预备役德国的国民自卫队士兵在缺乏反坦克武器时,可能采用过这种燃烧瓶来火攻。
  在1948年的中国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曾经用点燃的稻草形成的火障来阻挡国民党的坦克则是战争史比较奇特的现象。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首要的原因是解放军缺乏反坦克兵器,只能集思广益地想出这样的土办法。其次,国民党配备的坦克是美国援助二手的中轻型坦克或日制坦克,防护以及综合性能比较差,机动越野,快速移动能力不强,故障率偏高,且数量有限。最后一个原因是国民党军队的坦克驾驶员素质不高,没有现代化的作战理念,以及坦克承载的作战任务是支援步兵,淮海战场有海河、淮河等河流水网密布,解放军挖掘的纵横交错的坑道把本来就复杂的地形地貌改变得面目全非,坦克无法跨区域大范围地机动。
  想要依靠大面积的稻草地着火来阻挡坦克的前提是,稻草燃烧产生的高温炙烤足可以引爆坦克的油箱里的汽油。因此这种方式在欧战中的苏德战场,坦克使用频率极高的战区,火攻却明显的没有适合土壤与条件。在苏德战场,无论是纳粹还是红军,都赋予装甲兵团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战的自由。再加上苏联的平原比较荒凉,冬季寒冷湿润、风雪交加,泥泞冰冻;夏季则一马平川,四通八达,装甲坦克迂回机动选择余地比较大。在德国本土则是水网纵横,城镇星罗棋布,地形复杂多变,不利于建立火障。
  苏德战场上双方力量对比不利于德方,用火攻见效慢,无法立杆见影地从实质上改变力量对比的差距,而德国通过用88毫米高炮平射,以及在对地攻击机上加装两门加农炮攻击苏联坦克等方法来丰富原有的反坦克手段,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必要再舍优而求其次。
  当然火攻也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是当今军事领域,火攻对坦克仍然能构成致命的威胁。比较令人不快的例子还是来源于中国。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门发生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在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的唆使非法聚集事件。我人民解放军38军的部队奉命进京戒严。戒严部队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在敌我难分的复杂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忍辱负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个别反动分子乘机围攻我戒严部队,火烧我军的装甲运兵车,至少烧毁2辆以上,造成我戒严官兵的伤亡。
  (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