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这些力量不是纸面上,理论上,或形式规模上的,而是必须能在24小时内投入作战的值班部队,我们平时要做的就是反复演练各种套路和战法。抢险救灾,学雷锋做好事,搞文艺评比等任务就交给那些乙种部队好了。
第二,中国西部虽然有领土争议,但爆发战争的概率是很小的。首先,中国没有战意;其次,印度作为控制争议领土的“最大受益人”,主动挑起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但因“擦枪走火”、“前沿地带的中下级军官出现误判”而引发的小规模冲突倒是很有可能的。
基于这种考量,我们必须更新边防军的单兵武器和班、排、连的火力配备,在突发事件时,我们才不会吃亏。在中印边陲的那种地形中,应配备越野车、山地战车,及直升机等到营、连一级的单位。一旦突发小规模交火,增援部队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局势。
另外,应组建以团为单位的野战炮群,地对空、地对地导弹营,科学布局,不留死角,对前沿提供多层面的火力支撑。在西藏军区、或更托后一点的成都、兰州军区(作战半径之内)部署最先进的歼击机联队(防御保持50—100架,进攻300架左右,可分梯次部署)和高空隐形轰炸机大队(9—12架)。
第三,对美国、日本、台湾的求稳定,不是靠“温言细语”和“忍气吞声”,而是靠实力去说话。你必须有真正能克制到它的武器,它才会有所顾忌,才会尊重你。
因此制衡美国,主要是提升反卫星武器,激光武器,电磁脉冲弹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效能;而对日本,我们主要要大力发展高静音潜艇、精准的,远程地对地导弹和智能水雷;对台湾的威慑则是加快通过“组建空中突击师、改善海军陆战队输送和火力”等建设的步伐,而发展“集模式超长浮桥拼装技术”(某个网友曾提到的,我加以拓展联想的)的思路,不失为一种快速解放台湾的“奇思妙想”。
第四,中国有一句古话,“朋友朋友,只为了一个有”,对俄罗斯抱过高的期望值,其本身就证明了某些中国人的幼稚。我们只要达到“北方安宁”,“俄罗斯不是敌人”的目的,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抛售等量国债才是反制美售台军火的有效武器
更新时间2010…1…12 13:35:58 字数:1797
我方媒体发布了一则简短的消息:中国(2010年1月)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中国的反导拦截试验引起了世界轰动,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外电多把它与美国最近售台“爱国者”导弹的动作相联系。
这一爆炸新闻的焦点是红旗9型远程防空导弹,如果是那样,红旗防空导弹早在奥运会期间红旗防空导弹就已经担任会场警卫,早亮相过了,没什么值得显耀的。不过随着更多新闻的披露,挖掘,据说中国政府最终被迫承认,此次使用的反导导弹含有“开拓者二型”(KT-2)四级固体火箭(或两级全液体火箭发动机),“半主动雷达波束制导”、“中低空间层破片式战斗部”技术成分,在中国的学名叫“反击1号”或“反击3号”。
彭志文认为外电所言无不道理,中国的反导系统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又有什么用,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至少吧~~),反导系统能够保护多少国土、领空?除了一些重要的首脑机关,军事重地之外……很显然,宣传中国的反导系统主要是和美对台军售有关。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已经批准了雷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执行布什政府2008年10月宣布的军售计划,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等武器装备。这是严重地触及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的事。据说,中国正在蕴量着的反制措施可能包括“严厉制裁参与美国对台军售军火巨头”等。
彭志文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宣传那些人们都知道了的事,而是要说明怎么做才是真正有用的。据说谈到这件事时,连央视的“军事名嘴”军事专家也连连摇头,美国人早就评估到了中国可能会做出的反应,大不了又是提出强烈抗议,中断与美军的军事交流(过一两年又恢复了)那老一套;而美国是真金白银到手了,政治目的也达到了,中国这样的反制手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起不到威慑作用。
自我安慰一番,我们也有反导系统,冲淡不了美对台军售的不利影响。而且在以后美、中、台三方的博弈中,美国佬一定会屡试不爽地继续玩弄着这种售台军火的政治游戏。面对着这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坏事,我们却干瞪着眼,没辙!
抗议?停止军事交流?制裁美国军火企业?报复性向伊朗朝鲜等国出口武器?高调宣布我们的反导系统?……这些是中国有效的反制措施吗?有用吗?
彭志文分析:首先你去抗议,美国外交部、美国大使会说“哦~~知道了。我们会考虑贵国人民的感情。请回去等候吧~~如果有什么最新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及时通知贵国的。谢谢~~”然后就没下文了,军火照买。
其次,既然中国人一定要停止军事交流,那就暂时停止呗~~反正不可能永远停止的,美国不会有任何损失,钱依然到手了。
再次,报复性向伊朗等国出售武器是最差的一种报复方式。就好比别人干了一件坏事,你也跟着干一件坏事一样,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干的事。这么做,只会造成恶性循环,不能解决问题。本来有理的中国,反而变得没理了;还派生出一个新的问题,伊朗朝鲜等国的敌对国不只一个美国,为了美国对台销售军火,得罪整个西方世界太不划算了,这样会把中国推到风口浪尖。
最后,制裁美国军工企业,不跟它做生意,吃亏的不仅仅是美国,美国人虽然失掉了一个商机,但它并没有损失什么。
“高调宣传反导系统”严格意义上不算反制手段,只能算是“附带效应”。中国真的没其他辙了吗?在新浪军事博客首推处看到一篇“中国将在五个方面回击美国”的文章,一看内容乱七八糟,典型的“标题党”,中国军迷就这种水平?……真的让我很无语~~媒体推介的就是这样一些空洞的东西,难怪中国没救了。
彭志文认为:事情不应是这样处理的!中国完全有招的,而且还可以让美国很不舒服。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想到,但却没人敢吱声,生怕得罪了美国,可现在人家不怕得罪你嘢。其实,很简单的,一对一,就中国和美国的事,跟其他国家无关:那就是你每卖给台湾1亿军火,我就撤回(抛售)100亿购买的美国国债。
1:100是不是狠了点?
想一想,台军有了这些武器,腰杆子硬起来,更加拒绝和祖国大陆和平谈判。损失有多大?
解放军武力收复台湾时,要付出更多的血的代价,是不是值这个价?
估计某些“精英分子”会说,外汇留在美国可以生钱,撤回国内也没什么好投资,到时候反而亏大了。
彭志文的回答是,“中国外汇留在美国买国债,如果有赚头的话,也只是个数字上的增减变化,它的真正所有权已经不再属于你了,宁可把它撤回来捐给希望工程!”
(1)少年莫德尔
更新时间2005…6…19 18:18:00 字数:1002
(原创翻译,原创撰写作品,谢绝转帖,版权归彭志文所有,已发表在《突击》丛书第57期,有修改!)
1891年1月24日,瓦尔特·莫德尔(WaltherModel)出生在德国萨克森省(ProvinzSachsen)马格德堡(Magdeburg)附近的根廷(Genthin)。虽然是一个普鲁士人的家庭,但与容克贵族之间没有任何渊源。他的父亲莫里茨·莫德尔(MoritzModel)是位神职人员,在当地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修道院)里任高级教员(一说是校长),同时还兼任着普鲁士皇家乐队(合唱团)的指挥。母亲玛丽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靠贩马和开旅店营生,嫁给莫里茨·莫德尔之后成为一个贤淑的家庭主妇,为丈夫生下了两个儿子。不过,莫德尔兄弟二人后来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成为军人,名将,另一个则当了律师和编辑。
少年时期莫德尔日子过得平淡而和美。在这样一个收入中等偏下的神职家庭熏陶下,少年莫德尔恪循着古板而保守的道德观,像父亲一样成为了很虔诚的基督徒。莫德尔常去的那所教堂附近有座兵营,但此时的他似乎对军事没有什么兴趣。翻翻家谱祖上就没有一个军人,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莫德尔对这座兵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进入中学之后,莫德尔因身材单薄、体质羸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后来举家搬迁了,学校记录中还是有他喜欢希腊文、拉丁文和历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的记载,莫德尔还是学校文学社里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孩子日后将成为第三帝国后期最著名的军事家和统帅,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当时就算是最有想象力的人也不可能预想到这一点。
1906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经常到教堂做祷告(或礼拜)的莫德尔观看了在瑙姆伯格(Naumberg)兵营里操演的德皇步兵部队,这是一次非常精彩地演练,改变了莫德尔一生的命运,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此,成为军人的梦想就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军人梦想原本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莫德尔的叔叔马丁·莫德尔(MartinModel)是德意志银行的高级职员,而他的另一层身份则是德皇陆军第52勃兰登堡步兵团的预备役军官。见到侄儿有从军的志向,叔父马丁·莫德尔说服了莫德尔的父亲同意,然后莫德尔的父亲拜托马丁·莫德尔帮忙运作,让莫德尔能进入尼斯(Neisse)少年军官训练学校(Kriegsschule)。
(本文节选自彭志文的原创传记《莫德尔》,版权归彭志文所有,谢绝转帖!)
(2)从军校到军营
更新时间2005…6…20 7:59:00 字数:1215
(原创翻译,原创撰写作品,谢绝转帖,版权归彭志文所有,已发表在《突击》丛书第57期,有修改!)
1909年2月24日,17岁的莫德尔在萨勒瑙姆堡天主教教堂体育馆里参加了中学的毕业典礼。叔父也早已打通了关节,3天后,莫德尔进入了军官训练学校学习。莫德尔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传奇的军事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少年军官训练学校就像是一座监狱,屈辱的体罚,训斥与责骂,封闭乏味和铁一般的纪律是莫德尔首先需要去适应的。成为军校生的莫德尔身材仍旧那么地单薄,在训练亟各项军事科目的考核中,他都表现平平,没有任何出彩的记录,军士长经常责斥他,“你,莫德尔,严重缺乏一个军人所必需的精神。”很显然,传统的普鲁士士官培养体制发挥不出莫德尔的特长。
莫德尔一度打算退学,最终却坚持了下来,但是这一段军校的经历对他粗鲁,好争吵性格的形成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不这样,你就没有办法在军校里混下去。同学中就有后来跟莫德尔一般优秀的名将汉斯·瓦伦丁·胡贝(HansValentinHube)。胡贝后来坦言,在当时他没有看出莫德尔身上有任何成长成为一代将星的潜质。莫德尔在尼斯的军校学习生活了两年,这期间,骑马成为莫德尔生活中最快乐的事。
1910年8月22日,19岁的莫德尔从军校顺利毕业,获得了陆军少尉军衔。然后,他被分配到德皇陆军第5步兵师第10步兵旅第52步兵团。第52步兵团驻扎在勃兰登堡州的科特布斯,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在普法战争中曾一天之内就牺牲了1597名官兵,该团的荣誉称号是以铁血宰相俾斯麦手下的将军冯·阿尔文斯勒本(vonAlvensleben)的名字来命名的,而这种以将军名字命名番号的单位在普鲁士军队内部并不多见。同学胡贝则被分配到了第7步兵师第26团。
莫德尔在第52团收获到第一份的战友情谊,他与同团的另一名中尉通过打猎和骑马等共同的志趣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不过,更多的下级军官是不喜欢莫德尔的,在这期间;莫德尔的性格弱点逐渐地显露出来:暴躁,攻击性过强等。一个叫威廉·伯恩施泰(WilhelmBohnstedt)的军官认为莫德尔过于“雄心勃勃”,不好接近。而埃尔温·维洛(LieutenantErwin)中尉则回忆了莫德尔在步兵训练中吹毛求疵,小题大做的糗事;维洛中尉(后晋升为步兵上将)还特别提到莫德尔甚至敢于指责高级军官们没有尽到责任;这期间,莫德尔还透彻地分析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突显了他在早期就已对军事历史研究很有激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德尔所在第5步兵师隶属于第1集团军第3步兵军,调往西线作战。当时的第52步兵团由瓦尔特·弗洛姆(WaltherFromm)上校指挥,下辖着3个营,每个营250名官兵,莫德尔少尉当时在第1营(示范营)任副官。副官是一个很关键性的岗位,它是进阶参谋的重要平台,同时又避开了在战场上过高的死亡机率。
(本文节选自彭志文的原创传记《莫德尔》,版权归彭志文所有,谢绝转帖!)
(3)参加一战
更新时间2005…6…21 14:28:00 字数:910
(原创翻译,原创撰写作品,谢绝转帖,版权归彭志文所有,已发表在《突击》丛书第57期,有修改!)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超越以往的任何一次战役,残酷杀戮,毁坏暴行充斥期间。1914年8月,莫德尔和第3军的战友们搭乘着西行的列车开赴前线,战友们传递的报纸把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呈现在了眼前,令人感到恐怖和不安,虽然有些也许是谣言。不过,现实的任务才是他们应该去优先考虑的。按照计划,冯·科卢克(AlexandervonKluck)将军的第1集团军每天至少要前进30—40公里。莫德尔所在的第10旅(由圭多·桑塔格少将指挥)在第一天的行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