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44部分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44部分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工作,等春耕和建城以后再说吧。

长老们哗然,有地面红耳赤,有的目瞪口呆,但倾刻间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可能在刚才选举时,多数部族对风氏地支持不过是基于一种对宗族的怀旧,以及在彼此相互不服的情况下选一个没有积怨的老族而已。对风氏一族邀请我担任族长,却是产生了极大范围的腹诽。

哪一个部族邀请另一个部族的族长担任自己部族的族长,那在草原上都是不可思议的,有时这就意味着将两族合而为一,是一族无力独立生存的标志。风氏到了太昊,那是宗主之族,哪里还轮得到外族人来任族长,何况大元最多不过是当年跟在风氏族人屁股后面去追杀赢氏的一个无名小族而已!

在听到我的“工作计划”后,一个新的太昊族,一个强大的太昊族将要诞生了!还有谁会反对。

他们没有谁在有穷城见过大元文明的繁荣昌盛,享受过大元宗庙的美味,也就不会对大元今天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但风余不同,不仅是他,就是他在族内征询长老们乃至所有族人意见时,在有穷城休整过数日的族人们竟没有一个反对的!

让元齐担任族长,就意味着将来有一天,风氏和太昊族的每个人,都将可以在有穷那样的城里生活,都能住上那些美丽的房子,也会再吃到那些美食,族人再也不不用担心饥寒和猛兽了!

还有元齐所率领的大元一族对风氏族人的大恩,除了用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报答?

但连我也没有想到,还是被人算计了!

风余更加老奸巨滑一些。

他看到了大元族的文明,但同时更看到了大元的强悍战斗力!

风氏回到太昊,固然是宗主之族,但宗主的地位是要用实力来保障的。

当年在太昊内,唯一能和风氏相抗的只有赢氏,但在许多代内,风氏都是一枝独秀,所以才会成为太昊的宗主之族。

各族在风氏回来时,会尊重风氏的宗主地位,但一旦发生实力冲撞,没有足够战斗力的风氏,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现在,大元族借助了风氏的超然地位,风氏借助了大元的强大实力,这不是双赢么!

所以在我的工作布置结束后,风余利用首席长老的发言权,提出了一个巩固大元和风氏实力的建议。

()

第八十六章 … 元年春耕

当年族内兄弟之争,风氏实在有亏欠于赢氏,辛得祖神庇护,如果两族俱得保全。但当年追随风氏的各部族,如今散落东方,不知下落如何,请太昊族长和少昊商议,看能否将东方的各太昊后人部族迎回太昊,祭祀神山!”

这个时候我有点明白过来了。

老头子不仅要我大元族人作为实力后盾,还怕我大元骑兵来去如风,没有根基在太昊,不加约束的话,说不定将来就是另一个少昊。

他在有穷时,就明知道东方各族多半已经加入我大元族了,如果将所有东方部族都拉回太昊,不要说哪一个强大的分支,就是神山周边的11个大族加起来都不够看!

但这个话也的确冠冕堂皇,其他族长老们多半会以为他是痛心于风氏一族的经历,不愿其他部族继续在东方飘泊。

不过这件事对我有利,岂能不允!

“等太昊新城建设完成,我会请盈伯支持,让东方的太昊族人回归!”

工作安排就这样大致结束了。

其他长老散去后,大帐内就剩下了风余、木驼和我。

风余见我对他微笑,知道我有所察觉,连忙跪伏在我面前:“谢谢太昊族长帮助风氏这最后一个忙,今后风氏必定在太昊领导下,尽力辅佐族长!”

我连忙扶起来:“元齐不过是当年太昊小族的后世子孙,僻处东方已经很久了,一直想归祭神山,却没有想到得风氏看重,委以太昊重任,以后还请长老多加指点!现在就有一事,需要长老明示!”

“什么事连族长都不能自决?”

“元齐现为大元族长,又代表风氏任太昊族长,风氏也无其他族长——以后元齐该以哪一族的事务为重?

“原来如此!”风余不禁哑然失笑“按太昊族故老相传,除我风氏一族可由太昊族长兼任之外。若有其他部族得任族长,则其本族内须另立族长。”

“那怎么行?”木驼在旁不由得失声叫出来。

我示意木驼闭口,对风余说:“既然如此,大元族内我另选贤能就是。但也不便同时任风氏族长,还请长老尽快在风氏一族内另选一族长,以处理风氏事务为重。元齐今后将平等对待各族。决不致有所偏袒!”

风余略有些失望,却无法反驳。

无欲则刚,我先示人以无私,他自然也不能将我和风氏的利益绑得太紧。何况我到太昊来,本意也不仅是争大元一族的利益而已,哪一部族独大对我今后的文明发展大计都是不利的。

风余走后,我跟木驼安排了一下大元的事情。

目前大元的第四城也将建成。那我就不再任族长,而是将四城分别交给木恩、木穷、木驼和元昊管理,各城自给自足,由城主行使族长的权力。若出现需要协调或援助太昊地时候。由我来出面。

骑兵以木驼为主进行管理,但各城用于防御和运输的自有骑兵不得少于四人,而且目前在太昊城建立起来之前,骑兵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太昊城的建设,运输任务很重,就看木驼如何分配了。

从各城位置来看,也只有木驼负责地贸易城辐射的范围最广。在太昊城建立起来之前,还必须以贸易城为中心开展贸易和文明推广工作。

太昊城建立起来之后,应该成为大元文明新的中心和向中原、南方辐射地起点,到那时,贸易城的中心作用就主要集中在鲁南地区了。

目前各城总人口大约有13000人,太昊城建立起来以后,以“东方的太昊后人”名义迁来的至少也要达到5000到8000人,我急需要这批人带着成熟的手工技术和农业技术,迅速地提高太昊全族的生产力水平。

因此各城还得大力实施“人口新政”,不仅要将原来大元族周边的小族消化完毕。还得在少昊族能够接受地情况下,尽可能地吸收少昊族人到各城中生活。

木驼对我的安排本来就不会有什么意见,加上这一次我又大为提高了他的职责和权力,当然双手赞成。

接下来是紧张的工作实施阶段开始了。

太昊族长一确立,内部地各族纷争立即终止,由此看来,太昊内并没有像莱夷族那样的“刺头”。

木驼率领的骑兵很快奔驰起来,太昊元年2月,第一批用麻袋装的5万斤粟米运到了太昊,堆放在石壁下临时搭起的大量帐篷内,同来的还有一批建房和耕地“专业人才”。

眼看春播将至,我要求周边的各族将主要劳动力集中起来,在祖神面前举行了春祷仪式。

“太昊地祖神啊!为了太昊族的将来,请你一定要庇佑太昊元年的农业大丰收!”

2000余名壮劳动力参加了由我主持的“刀耕火种“开荒工作。

神山附近的浅丘陵地区有20多个小土包被大火烧光,在100多具临时赶制的石犁帮助下,太昊的农业时代启动了。

太昊族很早就开始了畜养牛,甚至在部落迁时,已经将牛用于了搬运物品,但牛在农业启蒙时代真正的作用,他们都还是第一次看到。

有了大量的牛和不断增加的石犁,第一场春雨到来之前,我估算了一下,已经开荒地面积大约是23000亩——这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尽管普遍只是耕到30厘米深,对于“生土”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加上粟对土壤要求不高,本来就属于耐早、耐贫脊的作物,这样厚实的土地对粟的成长已经足够好了。

第二批族人到来之前,建房的技术人员主要在指导太昊人在开荒的地周围修筑篱笆围墙。

但太昊各族的长老们还是对我的农业发展大计颇有微词,要不是风余的全力支持,长老们的意见会更加强烈,各族中早就有人在抱怨“整天用牛挖土有什么意思?”了。

我也没有时间作太多思想工作,等春播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一场春雨下来之前,我在焦急地等待第二批技术人员的到来,因为春播之后,太昊的建设高潮就要到来!

第八十七章 … 美食威力

太昊元年3月5日,木驼率领的大元骑运输队终于赶到太昊神山。

看得出来,木驼已经使用了所有的机动力量。

一共700匹马,200名骑兵,300名各类技术人员(甚至专门带了15名厨师),5万斤粟米,3000斤海盐,200多口陶锅,大量的碗,以及各种制陶、木工工具,甚至还带上了一批“大元书籍”和大元纸。

要知道现在大元总共也不超过900匹马啊!

除了那200名专职“保镖”之外,所有的马都已经满负荷装载,每一位技术人员乘的马都搭上了粮食、陶器或海盐。

风余早已经得到我的指示,将接待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所有技术人员和骑兵都立即住进了帐篷,为了战马也建好了专门的畜栏,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放入了专门的帐篷。

3月11日,一场密集的春雨如期而至,远处的大草原上,原本数米宽的清浅的小河沟一夜之间暴涨了数十倍,河面宽度达到了200多米,幸好水深也只有1米多。我们在丘陵区开拓的庄稼地被这场好雨浇了个透。

3000多名各部族和大元族“农民”和我一起跪在太昊祖神面前,祷请祖神庇佑。

“伟大的太昊祖神啊!太昊族长元齐率您的子民,将在太昊的大地上播下粟种,从此您的子民将不需要从天地间自生自灭的森林和草地上寻找草籽和根茎,将不需要和凶猛的野兽抢夺鹿肉和羊肉。将不需要在洪水、暴雨和寒冷的天气中外出觅食。”

“愿您的神威庇佑族人,让粟苗茁壮成长。让野猪和野鸡、野兔不能破坏我们的畜栏和篱笆。让天上和地上的昆虫不抢夺我们丰收的粮食,在秋收的第一天,我们将以太昊地上产出的第一批粟米祭谢您的神恩!”

然后3000多人分成300个小组,带上3万斤种子和石锄、水桶,走进“田间地头”,技术人员首先示范在起好的垄上打窝、撒种、覆肥、覆土、浇水。再讲解前期和中期的田间管理,然后是太昊族的“新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但这些早几年就很熟练的操作已经不是我的工作重点,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太昊族的各部族长老和这些早有怨言的“太昊农民”们,对农业生产的好处能够有深刻地体会。

百闻不如一见,尽管风余已经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了多次。但一顿丰盛的粟米宴,相信会比一万句正确有理由更有说服力!

所以那15名厨师根本就没时间参加播种工作,而是在近300名“家庭妇女”的帮助下,杀鹿宰羊。为下午的大餐作准备。

石台前300米的范围内。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厨房兼宴会厅,200多口各式陶锅热气腾腾,将粟米饭、炖肉的香气远远地散发了出去。

早前虽然有我送过来的几口陶锅。但由于数量太少,基本上是几位核心长老们的专用物品。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所以影响不大,加上没有合格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长老们虽然品不出好坏,但从使用得并不频繁这一点看,他们也不是太喜欢。

所以说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

大元的大厨师们一动手,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鹿肉、羊肉炖得烂熟,粟米饭泛黄喷香,香气从帐篷区直飘到了田地里。

 长老们早已经失去了耐心,100多个老头子早就不在地里观摩学习农业技术了,而是围在形状和功能各异的名种陶锅前不停地“参观”里面的美味,要不是厨师们干预,恐怕早就在“考察”了。

但这种示范行为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原本要进行到下午的播种工作,中午一过就草草收场了,已经播好的才不过4、5千亩地的样子,只占任务的20%!

没法子,用过饭再继续吧。

我在想,人民公社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也许就是这样来的。

但看到开餐以后的场面,我对这帮子劳动力的体能和速度给予了极高评价!木驼则脸泛红光——这些家伙稍加训练,那还不得是一支精兵啊!

3000来人同时开餐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风余一发话,转瞬之间,一地烟尘,每口锅边上霎时都围上了十多个人。

厨师是明智的,没有把碗先发下去,看到这个场面,急忙把“太昊农民”们一一调整,告诉他们哪些煮的是汤,哪些作的是饭,再一一协调座位。

但饭菜都在最多20分钟内就结束了,包括全是长老们那一圈也是如此。

享受过有穷城美食的风余他们,对这顿便餐式的午饭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看到下面的一群老饕,摇头不止。

接下来这批劳动力根本没想过要返回地里,而是眼巴巴看着石台前吓坏了的厨师们。

……

这顿饭一直吃到天色向晚,让我有点怀旧得想起当年在大元石洞里煮的第一锅肉汤。

但正如我所料,从此各族长老们看着那些装粟米的麻袋,眼光就很有些不一样,而第二天的播种中,劳动力的人数在我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增加了数百人。

第三天,在播种的最后关头,有几位小族的长老们沉不住气,来找风余,征询能不能发点种子给他们,让他们拿回本族去种。

“现在不需要,到秋收的时候,所有的收成将根据参加播种的各族人口多少,分配到各族去,所以不用拿回去种。”我安慰那位长老。

“还有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你去耕地了,后面还有一些田间管理技术没有学到,你就算种了也收成不高。”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旁边说明。

这个我还没来得及宣布的消息就这样散布了出去,那些参加播种的小族明白过来,这些庄稼实际上是给他们自己种植的,并不是新任族长的心血来潮。

所以大量的新生“农民”并没有打算回到本族,坚决要求留下来参加田间管理学习。

农业工作进展顺利,是时候向太昊派遣“外交代表团”了。

这一次,由木驼护送,我要亲自当“团长”!

()

第八十八章 … 驾临少昊

临走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布置下去——建房。

以前在大元城和少昊的地盘上进行建设时,我都是先建城后建房,主要是因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