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24部分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24部分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在林中我们的速度比平时在草原上要慢上不少,但也比莱夷族战士跑起来快多了,很快就不再有声音传来。

这时马背上一名少年哭泣声传来,少康族的长老垂头丧气地对我解释,那就是村长的一个儿子,另一位已经被杀了,今天我们救出来的总共不过12个人而已。

我回头看了看莱夷族方向,很遗憾地摇了摇头,我现在还没有征服他们的实力。

为少康族报仇?以后再说罢。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辛苦了一夜后,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休息时我向少康族长老问起莱夷族的事。

原来这个族原先也只有600来人,几年前,新任的村长开始觉得人多是好事,可以为部族看管更多的羊群和更宽的草原。

从那时起,他们就不断地将周围上百公里内的所有草原部落都强行驱赶到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帐篷分为很多片的原因。

但莱夷族也由此快速达到了2000余人,目前有原来属于其他各族的成员1000余人,还有纯粹的俘虏400余人——从长老告诉我的帐篷分布我大致推测了一下莱夷族的构成情况。

但原来莱夷族只是将草原上放牧的小部族合并到一起,现在却开始抓南边的山地部族人,那么多俘虏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都是用来吃的?

少康族长老的话让我跳了起来!

“我们在挖石头,一种黑色的石头,可以燃烧的。”

“煤!”

我差点将长老直接提上马再跑回去,但矿坑所在的位置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矿坑就在山岗脚下,帐篷最密集的中心区域!

老天不公啊,为什么让煤生在莱夷的地头!!

我郁闷好{炫&书&网}久,才让自己平复下来。

回村后,少康村长悲喜交加,他的另一个孩子在几天前的一次逃跑中已经被杀了。

但这个并不圆满的结果已经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不断有坏消息传来,北部山地部族有11个受到莱夷族的攻击,有4个部族的长老或者村长原来就到过大元新村,有少康族的例子在先,直接就带了近500名族人避难到了大元新村。

土土和土鲁忙坏了,为这些新人准备住的地方。

但粮食还不是很让人担心,本来大元族在新村外就收获了70万斤左右的粟,加上各族交过来的近17万斤,大元族有近90万斤粮食可以使用,就算不狩猎,供1600多人到明年冬天也没有问题。

何况还有其他族存在新村里的近100万斤粮食呢。

但真正让我开始感觉到压力的是另一个消息:莱夷族已经知道是“大元神族”的村长带人去抢回了俘虏,而且要求山地的各部族参加莱夷族的联军前来征服“大元神族”!

这一次在山地各族中造成了恐慌,在那4个部族前来投奔以后,山地各族要么被莱夷族突袭抓走,要么受到攻击逃往大元新村。

两个月后,莱夷族人最近的一次攻击已经到达距离大元新村不到5天路程的地方。

这时我已经有点压力了。

北方的部族消失了20余个,同时也有19个部族整体搬到了大元新村,其他10多个部族因为没有受到攻击,或离大元和莱夷都比较远,还在观望,但大元新村里已经有了约4000人口。

新增的部族我一律要求在大元的“文化卫生”区修筑住房。

在这期间为了节约粮食,我让木驼又频繁地开始出击狩猎,马齐的“地面部队”也加大了出击的次数,新搬进来的各族为报答大元族的收容,也坚决派遣出战士参加我们的狩猎行动——这让我对粮食的担心减少了一点。

同时土鲁修房的压力剧增,为了缓解他的压力,我甚至已通知南方各族,将他们在大元新村建的房都借出来先用一下。

按上次对付吴山族联军的办法,我让马齐把村内所有能用的战士集中起来,训练我们的步兵,这次共征到步兵1100人左右,木驼那边根本不需要征兵——不断有人跑过去问能不能加入骑兵,由于马匹不够,木驼只收了50个。因为总共也就200来匹能用的马,所以实际上骑兵还是在200人的规模,但多了这后加入的50名“预备役”,木驼要他们先参加马齐的步兵训练。

步兵训练的主要课目包括列阵、射箭、基本枪盾动作、单人枪盾对练、双人枪盾对练、小组枪盾对练、小组对抗骑兵等练习。

骑兵则练习列阵、控马、快速转弯冲杀、藤绳套人、骑射、小组挑杀草人、单兵对抗、小组对抗、与步兵对抗等等。

这两个月不间断的练习下来,骑兵的整体水平比步兵强上了很多,但马齐已经做到最好了,因为骑兵总是相对固定的那些人,步兵则不断有新人加入,所以他老是带新兵。

莱夷人越来越近了,当我们的侦骑在草原对面的森林边看见莱夷人时,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却没有越过草原的趋势,而是返回森林里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有了足够多的战士——我估算了一下,不会少于1500人,又有弓箭,为什么不直接对大元族发起进攻,他们在等什么?

我毫不怀疑对方在森林中已经有了基地,从几次派遣出去的骑兵在森林边上遭到打击,身上带箭回来,我就明白了这一点。

正当我在猜测莱夷人的意图,并打算派遣步兵侦察队进入森林去察探时,一个新的消息传来。

莱夷人穿过西边的森林,对南方的部族下手了!

第四十二章 城防大战

 第一个来向大元族报告坏消息的木穷,那个有穷族的“神箭手”,正是由于他的惊人箭法,莱夷人十来个人追他,却谁都不敢靠近,让他得以脱身。

然后在大元村宗庙里,他跪在我面前泣不成声。

我拍案而起——这些狡猾的莱夷人,不急于来攻我,却袭扰到我后方来了。

立即让木驼带上100名骑兵,向西去支援那边的几个部族,50名骑兵向南通知各族作好防御工作,还有50骑主动攻击草原对面的敌人——只袭扰,不硬抗,遇到强有力的大队人马立即后撤!

然后开始进行大元新村的布防,将土鲁制作出来的弓箭运上墙头,并在墙顶周围每隔一段摆上长木梯,墙上站上岗哨。

这些岗哨是真正的岗“哨”——每人手里拿一个木制的“哨”,见到敌人就吹响。

三天以后,木驼派遣一名骑兵回来报讯,他们和西南方的两个部族一起,打退了近200人的莱夷人。那些败退的莱夷人正往北逃跑,他带人去追去了。

前往北边去袭扰敌人的骑兵则有了一些损失,死了四名战士和一匹马,而且对方显然是在打伏击——我忽略了这个因素。但自责之余又得到骑兵们的汇报,对方的军队开始集结,近几天内就会开始向大元进发。

南方各族得到消息顿时炸了锅——莱夷要向南进军了,要攻打大元族!

不行!那可是南方各族的希望所在啊!没有大元族,哪来的陶器可用,哪来的粟米可吃,有了困难谁来帮助!

保卫大元神族!——各族发出了统一的声音。

21个西部的部族将族人送进了大元新村,而战士们则在森林中布防,严防莱夷人再利用森林向南突袭。

其他各族则将能派遣的战士都派到了大元新村里,使马齐和许多以前的老战士重逢,总的步兵达到了1600人左右,而且其中有300多人原来就训练过。

既然如此,北方就不用再袭击了,我召回了46名承担袭击工作的骑兵,只派遣5人一组的侦骑不断地掌握敌人的动向。

木驼也被我召回了,他的骑兵队在敌人的弓箭下死了5人,伤了11人,虽然杀敌120余人,却仍让80余名莱夷人逃回了大本营。

这时,北方的莱夷人动了,侦骑回报,敌人比我们多。

估算一下,约有近2000人!

大战将临,我开始收缩兵力,全部人马和畜栏里的牛、羊等全部都拉入城内,除了侦骑,城外不放一人,四门紧闭,吊桥高悬。

这一次我不用“御敌于国门之外”了!让莱夷人多走一点路。

在强大的防御优势面前,去跟原始人玩肉搏,智者不为。

既然有了大元城这样的深沟高垒,那我就先利用城防,以逸待劳,用最小的损伤,给莱夷最大的打击,让这些部族看一下后世的“绞肉机”——“城防战”的威力!

两天后,“兵临城下”!

北门外,2000余名莱夷族的战士站成一大片——还没有“阵而后战”的觉悟!

领头的20余名精壮汉子中,有一个特别高大的,有1米7左右,虽然还没有我高,但在这群莱夷战士里,已经算得上“鹤立鸡群”了,给人映象最深的,却是他头上的一个带角的牛头(马面?),手里的武器也让人耳目一新——一根大棒!

50多米外,我不太能听明白他在大吼大叫什么,除了距离,口音也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但少康族的长老告诉我——这就是莱夷族的村长!

看我悠哉游哉没有什么反应,莱夷族的村长显然没有耐性,一声令下,1000多战士开始张弓搭箭——原来他们连弓也没有做到人手一张。

马齐要反击,我摇摇头制止了——让他们再靠近一点。

我方所有的人都埋在箭垛下,加上墙体高度和战士们身上的藤甲、牛皮防御,这样的攻击根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果然,5轮箭射过后,土墙上倒是插了很多箭,我方却一人未伤。

2000余人不由自主地开始向大元的城墙靠近,眼看主要的敌人都进入了50米以内,有的甚至已经靠近护城河,用箭去射拉吊桥的藤绳,我才下令。

“放箭!”

近1900支箭怒射了出去!

本来我们在城墙上就比对方要至少多出近20米的射程,加上我方的弓箭质量都比对方高了一个档次,在墙顶上多数战士都能射到近70米开外,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城下敌人所在的区域。

莱夷人开始杂乱地后退,但每箭相隔10秒左右的射速,还是让多数我方战士在敌人全部退到射程之外前,完成了三到四轮射击。

莱夷村长显然抓狂了,就这不到两分钟的战斗时间,他的手下死掉了300余人,带箭伤的800余人,能作战的不过1000来人了!

可是他抓狂以后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从自己一方的人里抓了一个人出来,我一看——熟人嘛,是吴木长老!

不知道村长对着吴木吼了些什么——他们都在70米以外,反正最后是村长一棒子下去,吴木长老的脑袋整个就变了个形状。

我低下头——向吴木同志默哀!

接着那名村长让所有战士退后,一个人向前挥着棒子,向大元村走来,这一次我打算看一看他要做什么,没让人放箭。

在少康族长老的帮助下,我总算听明白了他想说什么。

“我是莱夷族的莱鹰,我要见元齐!”

我站到北门城头,让少康族的长老跟他讲:“这就是大元族的元齐!”

大元城墙上的战士们大声叫起来:

“元齐!元齐!元齐!”

莱鹰显然没有被我们吓住,抬头看了看墙上站的战士。

“元齐!你敢不敢跟我一战!”

莱鹰气势仍然强悍。

靠——跟我玩主将大战么?行!只要你付得起代价,不妨玩一玩。用骑兵对付步兵单兵,这点胜算还是有的。

“可以!不过如果你败了呢?”

“我败了,我们就退回莱夷,永远不会踏上你们的草地!”

“不行!莱鹰——你带领战士,杀了我南方部族的族人,我不会让你们退回去的!你若败了,莱夷族将归入我们大元族!”

他背后的莱夷族战士骚动起来。

莱鹰显然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向后看了一眼,声音嘶哑起来——“我不会败给你的!”

我让城墙上的战士开始击鼓,并缓慢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木驼想阻止我,我让他放心,并让他组织好弓箭手,一旦对方大队靠近,就放箭。

我骑着云龙走过吊桥,直视前面的莱鹰,身后城墙上传来整齐的高呼——

“元齐!元齐!元齐!”

前面,莱鹰双手握住大棒,不住摆动,和我双眼对视。

“啊!”我一夹云龙,端矛冲向莱鹰。

莱鹰也举起大棒,向我冲了过来!

第四十三章 莱夷大败

 “砰!”的一声大响,我和莱鹰交换了一下站位,双方各有损伤。

我胜在矛长马快,但莱鹰胜在棒沉力大。

他的意图是打我的马,却被我将大棒挑开。

我的长矛明显出现了裂纹,而且右手从手指到肩膀都在发麻。

莱鹰的大棒则反弹上去,撞掉了头上的牛骨头盔。

我伸手摸向弓箭,却忍了一忍,将长矛扔在地上,骑马冲向莱鹰。

莱鹰和莱夷族的战士们大惑不解,大元族的骑兵们在墙头上却心知肚明!

将要和莱鹰接触时,我带马往旁一偏,一张藤网罩向莱鹰。

莱鹰惊骇之下,将大棒向藤网一抛,险险将藤网撞得偏向一边,网中装了一根大棒!

我把系藤网的藤条从马鞍桥上解下扔在一旁,莱鹰则双手空空向自己的族人那边跑去,我从鞍边取下弓箭,跟在莱鹰后面追去,同时张弓搭箭,在他跑出不到20步的时候开弓射出。

“嗖!”的一声——我睁双眼一看,汗!

一箭贯穿了他的小腿!莱鹰倒地,旋又挣扎站起来,向本阵踉跄跑去,莱夷族战士们立即奔过来接应。

我正要射第二箭,对面的箭已开始射过来,我只好回马。

上千的敌人尾随追来,但我刚过吊桥,敌人就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城墙上箭如雨下,尤其是那个木穷,几乎箭无虚发。

五轮箭后,敌人扔下100多具尸体,开始溃逃。

我立即下令城内战士中,骑兵全部上马追击,一半的步兵出城追击——主要是抓俘虏。

莱鹰狂吼的声音传来,莱夷族的战士架着他拼命逃跑。

追击已经不是我的主要工作,步兵抓回来的俘虏才是大问题,受箭伤的俘虏达到1100多人,追击中的木驼还在不断“制造”新的俘虏。

途中莱夷族人为了保护莱鹰,不断有战士留下来用箭射阻骑兵,等木驼解决了这一小队,前面一定又有一个箭阵等着他。

这样追追停停,第二天晚上,终于还是让剩下不到300人的队伍护着莱鹰退进了森林,木驼和他的骑兵们也已经和敌人一样,累到不能喘气了,更不能突破敌人借地利组成的弓箭防御。

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