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搜索的范围大大缩小,下一个十天内,厨房内只增加了七种鸟肉,从小燕子到斑鸠都有,但体型终于小型化,族人们也认识到,族长并不是因为口味不开,想吃点“天上飞的”东西,而是一定还有其他什么用途,这个认识避免了将搜索目标“肉用化”的倾向。
6月中旬的时候,我都已经对这种似乎见过多次,真正要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的鸟失去希望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这天我正在地里视察大楚码头的粟苗长势,靠近南方多雨的地区以后,不仅大楚村地粟产量不高。连大楚码头的粟地里的粟苗长势也极差,甚至还不如大楚村那边。进入6月以后,一个新的苗头冒出来:部分粟苗开始烂根!
这个问题一发不可收拾,眼下已经有近2成的粟地眼看无收,我对今年有收成前景着实不太看好。
怎么办?
我对土壤和气候确实研究不够。眼下地原因是由于土壤的化学成份还是多雨天气造成的?我实在找不出一个明确的原因。我正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却意外地传来找鸟队地新进展。
“族长!我们找到一个鸟窝,跟您说地那种鸟特别像!”一个骑兵小队长带着几名太昊战士和两名戎人在地里找到我,向我汇报这个新进展。
“我看看。“经过多次失望以后。我对太美好的结果已经不抱太高期望。
不过这一次却是意外。
“对!就是这种鸟!”我从整个被搬到我面前地鸟窝里看到了两只被捆得严严实实的野鸽。窝里竟然还有几只蛋!
“这就是鸽子!”
我向所有的太昊战士和戎人展示我所要的结果。
“辛苦了!”我没忘了向队长表示嘉奖“你们是从哪里找到这家伙的?“
我一边问一边抱起小鸽子在脸边摩渊亲昵口
“这个”队长好像有些不好意思,偷眼看着旁边的两名痴笑的戎人。
“是大楚村的两名战士。在回村的时候,从村里地大树上找到的!“最后他下定决心,指着两名戎人向我汇报。
汗!找了这么久,却原来在元方的家里呆着!
我给这两名戎人一人20个太昊通宝,足有四两青铜呢,让他们喜出望外,在那里把玩不休。从太昊战士们脸上我看出了明显地不屑,要是太昊战士得到这样的奖赏,多半连一点笑意都不会有。他们毕竟见得太多了,而对这些戎人来说,太昊通宝还是个稀罕物。
“我就要这样地东西!越多越好!”我指着手里的鸽子下了命令。
“是!”队长带着找鸟队的全体队员齐声答应。
这一次我的鸟笼可以发挥作用了。
梅梅听说我找到了想要的那种鸟。从工地上赶到大楚码头来看稀罕物,却看到的是一对毫不起眼的鸟。不由得大失所望。
“我还以为你要找的东西一定会很好看呢!”梅梅满脸沮丧。
“放心吧,梅梅!”我一边把玩鸽子,一边跟梅梅调侃“再过一阵,你就会知道这东西好玩在哪里了!”
“好玩?这鸟是用来玩的么?”梅梅睁大了眼睛。
还是不脱孩子气。
地里的事情仍让我伤脑筋,天气的原因无法控制,但通过地面工事应该可以改善一下粟的生长环境。
我让族人沿粟地周围开挖大量的排水渠,粟地内也挖出大量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力求将粟根部的水量降下来,并防止大雨时出现长时间水浸根部的情况。尽管有些亡羊补牢,却不知道究竟有没有用,一切只有等秋收时才能验证了。
找鸽子的事一旦有了好的开端,就源源不断有新的进展。
到7月上旬的时候,我的80个鸟笼就已经满了,每个鸟笼内装了一对鸽子,甚至已经开始为过多的鸽子蛋发愁,开始时还有些舍不得吃,后来看到产量足够,便放心地在早餐时加上了“荷包鸽子蛋”这道菜。
这个月内,经过半个月孵化,大楚码头上甚至孵出了第一窝“家养鸽子”。
为这窝鸽子我可费了不少心思。
小鸽子的父母被拴在窝内饲养,但小鸽子是完全自由的,尽管短时间内飞不起来,但相信等他们翅膀长起来以后,我就可以用来试验一番,看能不能实现远距离回巢了。
这些粉红色、肉嘟嘟的小生命也成为了梅梅的新宠,成天宝贝得不得了。
看到梅梅每天把不断变着花样的鸽子粮喂进小鸽子嘴里,我一边担心小鸽子肠胃不好长不大,另一边更担心将来它们长得太肥飞不起来。
就在这亦喜亦忧中,湘楚码头那边传来了元方的消息。
这小子现在需要大量物资,粟米和铜器不断运往丛林里。
7月底的时候,所有南戎村子竟然都合到了一处!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元方已经被选为了南戎的新一任族长!
本来就人数极少的南戎人,竟然组合出了一个近800人的大村子,而且已经开始建辅助性的土墙!
元方是怎么做到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 … 南戎整合
接下来了解到的细节却让我有些黯然。
就在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戎人村子,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发生了火灾,大量的树屋被烧毁,元方所率的大楚和太昊战士却正好就在附近,及时赶到,扑灭了大火,将南戎人救了出来,虽然有少量的族人殒命,多数族人却得以存活。
元方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却表示将要离开,只能把他们托付给大一些的村子。
这些南戎人对救他们一命的元方言听计从,随元方到了石岗村,并在那里高兴而安全地居住了下来,经过元方所带太昊战士的指导,新建成的住房虽然还是草屋,却比石岗村的居民条件要好得多,居然成为石岗村民艳羡的对点
受灾的难民对元方更加感激不尽。
随后发生了大型猛兽不断袭扰石岗村的事件,有时只有一只老虎,有时却是数只豹子。
石岗村民初时还能严守村口,后来却有些防不胜防,加上外出狩猎已经成为畏途,一时间连食物也成了问题。
这时幸好有太昊族人带的粟米可以充饥,让南戎人渡过了一道难关。
元方在南戎人最困难的时候站了出来,承诺率大楚戎人战士和太昊战士一起,坚持保卫石岗村,并主动出击,很快将周围数十里的猛兽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消灭,石岗村对外的交通重新恢复。
类似的事件在其他南戎村子继续发生,稍小一点的村子根本无力自保,最后在元方的劝说下,基本上都没有选择地余地。只能随元方迁往石岗村。
到7月中旬时,石岗村已经颇为拥挤,连新建草屋都难以找到遮风蔽雨的地方。
而石岗村村长在大量人口突然增长,事务日渐繁多之际,因年迈体弱撒手人寰,没有来得及选定新一任村长就走了。
就在众南戎部落代表为新一任石岗村长争吵不休,莫衷一是之际,元方带着又一个走投无路的村子来投。在大楚戎人的极力推举之下,加上从南戎人对元方的强力和恩惠映象深刻,一时间元方成为不二人选。这个人选一经推出,所有村子的代表都无话可说。
至此,南戎八村融为了一体,以石岗村中为中心,在元方带领下开始修建人工防御体系,一道篱笆墙首先建立起来,石岗村的有效防御范围随之扩大了五倍,所有部族都得以宽松地住了进去。
元方并没有立即组织这些南戎部落建设城池,而是着力推动他们的生活改善,大量使用陶器和太昊的铜质工具。狩猎能力大大加强,猎获物逐日增多,南戎人生活大为改观,进入8月初,元方的领导地位已经极为巩固。
所以,湘楚码头在这个阶段为元方在石岗村地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持,连码头自身也有点吃不消了。开始向大楚码头求助。
元方这小子!
下个月才满14岁啊!
我该怎么说他!
毕竟如他所说,这是大楚的内部事务,或者说。这应该是戎人的内部事务,我作为太昊族长,本来就无权干预。换个角度看,他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刻意杀戮,没有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却对南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是不是这个年代的孩子都远比后世地要成熟?
这个年代,15岁就是合理的婚龄了,三十多岁就已经是老年期,像我现在这样,三十多岁还活蹦乱跳的本来就是异类。从这个角度看。元方已经相当于后世28岁以上的年龄,应该有他独立的思考了。
“爸。我是不是已经成为大楚的城主了?”
元方问的这句话还在耳边,我开始慢慢回味他当时地心情。看来元方从来就没有打算走文明示范的老路,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算用强力把这些零散的村子集中起来,却受限于当城主以前我对他地约束,不敢采取暴力的措施,现在已经成为城主,就不想再接受原来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了。
以后,元方还会再事事听我的话吗?
从他正式成为城主的那一天起,他还只是我的儿子吗?
现在的元方,应该属于戎人还是属于我和太昊?
我该支持他吗?
我不敢把这些忧虑向梅梅倾诉,只能默默地压在心里。但湘楚那边一天也不能等,就得立即答复。
“把物资运过去!需要多少就给多少!”考虑再三,我还是没有采取限制元方地措施。
骑兵们得到指示,飞快地执行去了。
就算不为了元方,那些南戎人也需要这东西。
元方已经长大了,希望他明白他在做什么。
“儿子在那边怎么样?听说那边很苦,对吗?”梅梅不放心地问。
“放心吧,我们的儿子不会有问题的,我们只要把城建好,等大楚城主回来交给他就行了!”我抱着这个不放心的妈妈,轻轻地吻着她的额头安慰她。
后期的工程在连日暴雨地影响下,进展颇为困难,幸好低层的土坯还能夯筑,延绵数里地木棚将城墙保护得严严实实,没有受到影响。
但大楚码头的粟地却不甚如意,看长势,估计在秋收时至少有四成的地里将颗粒无收了。不过我相信已经采用的措施还是有效的,否则倒伏的粟穗还要多得多。
让我最感安慰的却是鸽子的养殖业发展。
到9月初,通过大楚戎人的不懈努力,野生鸽子已经捕捉到了100余对,以至于我已经下令解散捕鸟队,并命令不需要再继续捕捉鸽子,目前的规模已经足够了。
但命令的下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主要是元方不在,我和戎人之间的沟通还有困难,所以捕鸟队的戎人总指望从我这里换到青铜币。
但戎人的一腔热情也让我有了新的发现:戎人总能比太昊族人更快更多地抓到各种鸟类。
这大概是山野中长期生存所学到的技能,平原上的太昊人在这方面的确要弱一些。
9月中旬,尽管我们的工程都还在忙,大楚城建设已经进入雨季后期的攻坚阶段,大楚号也已经铺完船板,开始进行结构性的装修和船舱建造,但一个不太让我满意的秋收还是如期来临。
第二百七十九章 … 城主归来秋收的不理想本来就在预料之中,面对结果我也没有太多失落。
近2000亩地基本没有收成,而3000来亩地最多的亩产还不到150斤,总收成不到200吨!
这点粮食只够大楚码头和湘楚码头一年多一点点的纯口粮!可以说,这个收成只能满足不再向大楚村要粮食,却不可能建立起粮食储备。这倒让我有些羡慕起大楚所在的位置,那里的山地海拔要高一些,收成可以达到150斤到180斤的亩产,据说今年收成足有1000吨左右,足够大楚村现有的人口(2500口人)两年多的口粮!
为什么相距不过百多里地,就这么大的差距呢?
我对大江边上的多雨天气开始有些不满。
随着秋收,另一个消息从太昊传来:太昊与公孙豹的联军在有熊城取得大胜,狄人被驱赶出了少昊的地界,并俘获马匹1200匹,俘虏400余人。
俘虏随后被押往运城,从事建设工作。
这样的战果早在我的预料之中,倒也没有让我感到有太多惊喜。不过动辄数百人的俘虏数量让我联想到南戎的人数,不由得有些感概:南戎人要聚齐数百人都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北方的大族却可以聚集数千人进行战斗!
另一个随大楚村的太昊匠人带过来的消息是,从太昊抽调过来的数十名15岁以下的少年已经在大楚村学习语言数月,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些少年男女原本多是元方在太昊时的熟识朋友,到大楚初期得到元方不少指点,加上还有元方手编的教材辅助,进展很快。眼下已经多能和戎人进行简单交流。
这时我才真正得知元方的一个谬误。
戎人对本族名称地发音是“yong”,而元方告诉我的却是“nong”所以我一直把他们叫做“戎人”,实际上却应该叫“庸”人,这个族原本该是庸族,看来元方的学习差劲,也让我吃亏不小。
那大江以南的那些部族就应该是“南庸”了!
这是太昊优秀学生们在改编元方教材时。经过反复核对才从元方的发音中找出来的一个重要错误,其他错误不知道还有多少,现在这些太昊少年就在从事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将太昊与庸族地语言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得到这个重要消息后,我有点啼笑皆非:后世所说的“庸人自扰”,应该不是这个“庸人”吧。
入秋以后。大江两岸的雨水开始减少,经过了首次长江汛期,我才第一次观察到大江水位的变化,应该说,这个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水位大约下降了四五米,对大江的宽度和巨大地声势没有什么显著的改竞
这个世纪的大江,远比后世的长江宽广得多。
10月初,随着雨水渐少。造船和筑城两项工作都在加快取得进展。
大楚村的长老们不殚辛劳地再次出动,为大楚村寻找更多的加盟村落,同时也在秋收后为大楚城工地送来更多的劳动力。
大楚城墙的底部已经筑好,现在土坯的墙体已经筑到两米来高,原来搭建地木棚已经显得低矮不堪,只是我在阻止戎人过早地拆掉棚子。要等秋雨基本过去再拆,否则戎人早将棚拆光了。
看到船厂和工地上都没有我什么事,我终于可以花功夫去调教我的鸽子。
经过三个多月的饲养,第一挑孵化出来的鸽子终于可以展开训练。
这时的鸽子羽毛还没有完全长齐。还不会真正飞起来,最多是在鸽舍外旋空扑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