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大唐-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价飞涨,长安城里人心惶惶的。
太极殿。
面对着尴尬的局面,李世民临时召开朝会,动员群臣开动脑筋,解决危局。
李世民首先询问了太子李成乾的意见。李成乾刚刚因为太仓的事情,受到了李世民的斥责,也受到了群臣的非议。他心中只想着如何推卸责任,已经慌了手脚,哪里还有什么主意。于是,他就一声不吭。
就在这时,蜀王李恪站出来了,他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应当疏通陆路,只允许运载粮食的车辆进入长安,同时抢修永通渠,便于南方的粮食调运。”
其实,这个主意魏王李泰也想到了,不过这个差事风险太大。
其一,来往长安的车马,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朝廷的权贵所有,这些人中,不乏想趁着长安城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大捞一把的人。断绝他们的通道,会得罪不少的人。
其二,修复永通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征调大批的民夫,也是得罪人的事情。而且,现在正是雨季,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够按时修通,会受到无数的人指责,因为大家都期待永通渠的通畅呢。
李泰是聪明人,凡是有风险的事情,一概不出头。不做事,就不会出错,总比做事出问题要好。于是,他就不吭气。
果然,李恪刚刚说完,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了。
李泰的死党兵部侍郎张亮说道:“这可不行,长安城里,不仅缺粮食,也缺其它的物资,你这么一竿子打死,不合适吧。”
李恪说道:“没有其它物资,只是不方便而已,可是总比没有粮食饿死人好多了。”
新任京兆尹楚恽是太子李成乾的人,他为了给主子出头,说道:“现在到处都是被暴雨冲毁的民宅和田地,百姓们自顾不暇。修复永通渠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臣可无法向百姓们开口。”
李恪说道:“不需要征调民夫,长安城里有数万唐军,抽调一千名唐军就行了。”
李世民刚才也正在为抽调民夫的事情发愁,李恪的建议一下子点醒了他。他说道:“好办法,就这么办”
然后他说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儿臣在。”
李世民说道:“朕现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负责抢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阳的管道。兵部和工部听从蜀王李恪的调遣,限期40天内修复永通渠。”
“臣等领旨。”蜀王李恪、兵部尚书房玄龄和工部尚书皇甫睿一齐答道。
接下来的日子,由于陆路粮道的畅通,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长安城,极大地缓解了粮荒,粮价平稳了下来。
于此同时,李恪带着死党他的死党谯国襄公柴绍的儿子柴哲威、兵部尚书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没日没夜地亲自在工地上监工,32天时间,永通渠终于修复了。
李世民上次扣罚了李恪三个月的俸禄,这回一下子赏赐了他半年的俸禄,并大大地赞扬了他一番。这次,李恪大出了风头。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杨妃娘娘看到长子李恪黑瘦的面庞,十分心疼,她说道:“恪儿,难为你了,这次你替你父皇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总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响了。没白辛苦。”
岑文本说道:“恭喜殿下了,您这次处置果断,成效显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啊。臣曾经听皇上说过,朕的儿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说道:“真的吗?父皇真的这么说了吗?”
岑文本肯定地说道:“真的,臣亲耳听到的,皇上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地说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杨妃娘娘高兴地抹着眼泪说道:“好啊,恪儿终于要有出头的日子了。”
在此期间,魏王李泰也没有闲着,他主编的也有了重大进展。
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和顾野王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四卷,约13万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赞扬了李泰。
在此期间,唯独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责。
李旦把长安城里发生的情况,向李愔进行了通报。李愔心中郁闷不已,可是,他远在草原,对此爱莫能助。
李愔没有办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须马上做决定的草原上的事务,统统派人送给李成乾,由他转呈给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劳。
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觉得太子能够掌握草原上的事务,是一个储君应该做的事情,认为他比较勤奋,同时也认为他有能力,能够驾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够为他做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李愔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紧做一件事情——解决驻军的过冬问题。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驻军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内地人,他们难以适应草原上的严寒气候。
李愔必须在入冬之前,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惊天噩耗
突利部王庭——现在叫丰州刺史府了。
随着两家金矿和一家煤矿的开始开采,突利贵族们看到了另外的生财之道,就对放牧的兴趣开始降低了。
为了稳定这些突利部的贵族,经过朝廷同意,丰州的矿产资源全部采用股份制经营。朝廷占股份的51﹪,李愔占10﹪,其余股份由突利部贵族和自由民自愿参与。
今年,由于时间关系,暂时只能够上马这些项目,就是这样,已经解决了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城市建设也雇佣了大批劳工,又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李愔和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突然发现,要是按照丰州的开发计划执行下去,在丰州的8万多牧民,不仅不存在安置问题,而且人手会有很大的缺口。
阿史那什钵苾写了一个奏章,李愔在上面署名,可以在内地招募部分有经验的农户和各类工匠,前往丰州参与这里的开发。李世民批准了这个要求,给予了3000人的招募名额。
草原上牛羊等牲畜资源丰富,经过李世民的同意,在丰州也建立了一家化工厂。大量屠宰的牲畜的皮革,则用来建立了一家军用服装厂。
军用服装厂主要的产品是皮大衣、皮手套、皮坎肩、皮帽子和大头鞋,主要供应在草原上的近3万名唐军官兵。
丰州唐军军营。
丰州的驻军单位是边防军的一个军,6000人,编制为两个守捉,各2800人,下面是5个镇,各500人。其余人员为机关和直属部队。
最高长官是军使,现在设置了政治副使。
在梁王李愔关照下,丰州驻军的营房里,全部修建了火炕,还修建了蔬菜温室。官兵们也都穿上了过冬皮制衣物。
李绩行文兵部,从丰州军用服装厂,订购了大批的过冬皮制衣物,在过冬前,草原上的事务基本上有了着落。
李愔在草原上忙忙碌碌的,干劲十足,眼看着草原上的事情一点点理顺了,他的心里十分安慰。他相信经过草原开发,牧民内迁,发展工农业等措施,草原民族和内地人逐渐融合,用不了多少年,整个草原将彻底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巩固的领土。
今天就是冬至了。
在丰州刺史府的临时住宅里,李愔上午就觉得昏昏沉沉的,中午简单地吃来一点东西,就睡下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觉得心情灰暗,情绪怎么也高不起来。
果然,杜荷推门进来了,说道:“长安来信了,太子殿下出事了。”
李愔强作镇定地问道:“什么情况?”
杜荷把李旦的来信递给了他。
原来,在不久前的一次秋季打猎的时候,太子李成乾遇到了一只豹子,战马受惊,将他摔下了马,无巧不巧,右腿正好摔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腿骨摔碎了。残疾是肯定的了。
“我靠,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李愔觉得就像天塌了一样,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摔倒在地。
杜荷看到李愔的状态,心中既吃惊又有些纳闷,心道:“愔哥对太子李成乾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吧?怎么反应会如此激烈?”
杜荷赶紧扶住李愔,让他躺下。接着,就喊采纱前来照顾他。
李愔止住了他,说道:“你先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李愔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历史上的李成乾,虽然才智上属于一般人,但是他孝顺仁爱,还是个正常的青年。后来,在他17岁那年,他的腿摔坏了,从此就开始自卑,在社会大众,尤其李恪和李泰的压力下,逐渐自暴自弃,成为了一个变态,最终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李愔来到这个时代,他的目标是要保护李成乾,扶助他登上帝位,他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他最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成乾今年已经18岁了。李愔以为既然自己都能够穿越,去年李成乾也没有出事,看来历史已经改变了。谁想到,李成乾还是出了这样的事情!
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不是他这只小蝴蝶可以轻易改变的。
李愔对未来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他头痛欲裂,眼前一片黑暗。
闻讯赶来的采纱,以及阿史那晴等人,在门外十分担忧,他们不敢出声,就在外面悄悄等候着。他们不知道历史的走向,不清楚李愔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应。
李愔躺了一下午,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觉得,自己应该第一时间去安慰太子李成乾,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他。
“难道,我去给他讲什么孙斌、王佐的故事?还是讲什么其他的身残志坚的人物传记?”李愔心道。
从他对李成乾的了解来看,这位太子爷显然不是个意志坚定的人物,他性情懦弱、懒散、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打击,若是没有发生残疾这件事,在自己的辅佐下,也许能够成为一个守成之君。
可是……
生活中没有可是!
李愔决定返回长安,尽可能地去鼓励李成乾,振作他的精神。
李愔现在是草原宣抚使,责任重大,是不能随便离开草原的。于是他写了一道奏章,派杜荷返回长安,请求李世民批准他回去汇报工作。
李愔叮嘱杜荷代表自己去探视李成乾,顺便看看朝廷上有什么反应。
长安城。
正如李愔所担心的那样,自从太子李成乾受伤之后,朝廷上一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成乾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走出东宫了。他的腿伤已经渐渐好了,可是走路明显地有些吃力,一瘸一拐的。他原本在面对蜀王李恪、魏王李泰的时候,就感到有些压力。现在,他的压力就更大了。
除了李愔以外,整个大唐最关心他的莫过于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她现在也是深深的忧虑。她所担心的不仅仅是长子李成乾的身体,而是为他的前途深深担忧。
第一百七十五章 石破天惊
李成乾能够成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上,才勉强为之的。李成乾的才能和李恪以及李泰比起来,差距不小,论起喜爱程度,他也比不上其他的皇子。
当初李成乾当上太子,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费了不少的心血。李成乾能否顺利登上皇位,关系到长孙一脉的生死荣辱。
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三天两头地往东宫跑,鼓励李成乾振作起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天,李成乾的腿伤终于好了。在太子太傅张玄素、长孙冲和安宁公主的鼓励下,朝着东宫的大门走去。
他走路时尽量放慢脚步,这样看起来腿伤带来的不便,就不显得那么明显。可是当他终于走出大门的一刻,他忽然胆怯了,他觉得外面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于是,就退回了东宫里面。决定明天再上朝。
和出门时的刻意放慢脚步不同,他回去的速度有些快了。一不小心,他打了个趔趄,险些摔倒。一个小太监急忙上去搀扶了他一把。
李成乾大怒,喝道:“你这个狗奴才,谁让你来扶我的?!”说着扬手就是一巴掌。
那个小太监吓得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自从李成乾受伤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易爆易怒,动不动就处罚下人,就连太子妃也会莫名其妙地惹怒了他。
李成乾抢过了一个卫士的长矛,用枪杆抽打着那个小太监。小太监的嘴角依旧流血了,可是李成乾仍然不停手。
安宁公主看不下去了,上前去劝解他。
张玄素和长孙冲对视一眼,满脸的无奈。
早朝,太极殿
今天太子李成乾要来上朝,大家都听到了风声。可是直到早朝散了,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李世民眉头紧皱,他心中十分不满,真想派人把李成乾抓来,可是他强忍住怒气,没有作声。
李恪和李泰心中暗自庆幸,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又若无其事地望向一边。
李成乾虽然没有走出东宫,可是,他在东宫里的行为已经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支持者的失望。自然,也令那些敌视他的人欢呼庆贺。
整个长安城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废立”这两个字,第一次正式涌上了人们的心头,一时间人心惶惶。
再说杜荷,回到长安城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去见了李旦。他告诉了李旦他回来的目的。
李旦曾经去向李成乾汇报过工业城的工作,顺便探视他,结果,正赶上李成乾在对下人发脾气,就没有见到他。
三害是兄弟,李愔对太子李成乾的态度,李旦和杜荷是知道的,他们一直以来也是在辅佐着李成乾。
说实在的,他们对李成乾并不服气,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