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大唐-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伞!
李凝儿受到信任,很高兴,她说道:“没问题,你们等着我。”说着,一蹦一跳地走了。
李凝儿还没走进皇宫,就看见太子李承乾等人出来了。原来,今天因为李愔这么一闹腾,学校的课是上不下去了。孔颖达决定放假。明天再正式开始上课。
李承乾等人决定来找三害等人喝酒,顺便谈谈科研所的事情。
李承乾看到李凝儿,问道:“表妹,你干什么去?”
李凝儿就把找孔颖达开证明的事情说了。
现在,李承乾发现三害是个优质潜力股,有意结交他们。于是说道:“表妹,你不用去了,我亲自去杜府一趟。”
众人来到了三害跟前,李承乾说了自己的意思。
太子能够主动向三害示好,他们都很高兴。大家约定,太子李承乾和杜荷先到杜府去说服杜母。其他人到鸿德楼酒店等候。
中午,鸿德楼酒店。
太子是储君,出个门,身前身后随从护卫一大队,再加上其他人的随从,浩浩荡荡的,想不张扬都不行。
太子李承乾要保持亲民形象,刻意保持低调。结果却是,整个鸿德楼的二楼,酒店不敢让任何其他客人上去,就只是留给了太子等人。
在一个很大的包间里,太子李承乾、长孙冲、程处默、三害和安宁公主、李凝儿8人,围坐在一起,交谈甚欢。
这次聚会,被未来的史官称为“鸿德会”,标志着太子党的正式形成。
唐太宗李世民英明神武,可是,教育子女却是完全的失败。
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交给了女皇武则天。
被废为庶人的其中之一,就是李愔!他死于流放地!!他的母亲杨妃自尽身亡!!!
作为皇子之一的李愔,想不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都难。历史上,李承乾、李恪和李泰是皇位争夺战的主角,三人最后同归于尽,皇位落入了李承乾同母弟弟唐高宗李治的手中。
李愔穿越到唐朝,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要扶植太子李承乾,让他顺利登上皇位。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阻止李世民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进行的惨烈厮杀。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杨妃,挽救哥哥李恪的性命,也才能抱住自己的富贵平安。
李承乾是长子,继承皇位顺理成章,他要是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其他皇子心理平衡,也就没有了争斗的理由。
可是,李承乾太弱了。
第四十七章 科研所
大唐几百年的历史中,皇子争位,最惨烈的阶段,就是贞观年间。
开这个头的就是李世民自己。武德九年,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当上了皇帝。
虽然,李世民是因为遭到李建成等人的迫害,被逼无奈,才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可是,他毕竟给儿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皇位不是世袭的,是可以谋夺的。这就为李世民的儿子们的党争种下了祸根。
在皇位争夺者当中,李愔的一母同胞哥哥李恪,聪明、有胆识,熟读兵书战策,有政治头脑,是被认为最像李世民的一位。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作为李恪的嫡亲弟弟,按说李愔应该支持李恪。可是,李愔查阅了大量的史学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李恪是最不应该继承皇位的人之一。
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孙。隋炀帝杨广的倒行逆施,给大多数隋朝人带来了灾难,因此才会被推翻了。
李恪要是称帝,大多数唐朝人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一个不被多数人接受的皇帝,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即使李恪能力超群,保住了皇位。那么必定是在镇压了大多数的反对者的情况下实现的,可以想象会是一幅多么血腥、惨烈的情景!
而且,李愔了解李恪。李恪只是像李世民,不是李世民,他自私,冲动,最缺乏的就是胸怀,不能容人。在对待自己的弟弟李愔的态度上,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因此,李愔认定了他不是一位继承皇位的合格人选。
皇位的另一位争夺者李泰,聪明才智不再李恪之下,而且为人极其阴险。他是一位合格的演员,外表谦恭,内心冷酷无情。
在李世民的面前,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得到了李世民的欢心,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历史上,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了以后,李世民下决心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可惜的是,就在李世民向李泰表示了要立他为太子的时候,李泰为了表示自己对皇位没有野心,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儿臣要是继承了皇位,必定会杀长子,以传给弟弟!”
李世民心中无比惊骇:“试想,一个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下手的家伙,他可能会善待自己的弟弟?”从此,李泰遭到了李世民的厌恶。
无论是李恪还是李泰,他们要是当上皇帝,绝容不下其他的皇子的,必定会血流成河。
李承乾论才智远远不及李恪和李泰,他优柔寡断,缺乏作为一个帝王的杀伐决断。可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仁孝,对于父母,他是一个孝子,对于弟妹,他是一个好哥哥。就冲着这点,李愔就决定帮助李承乾。
经过了和亲事件,增强了今天在鸿德楼聚会的这8个少年的友谊,从此开始了他们相互扶持,充满温情,而又艰难曲折的征途。
正月二十,皇宫南侧的赵桥坊。
唐太宗拨给大唐科学研究所的办公场地,是原来一个5品御史的府宅,名曰苏园。院子不大,一共17间房子,一个小花园。这个院子一墙之隔就是工部的办公地点。
工部尚书皇甫睿今年42岁,出身于原秦王府书吏,也是太子李承乾的支持者。他听说太子要在工部的驻地开办研究所,主动派人将苏园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并且给配齐了一应办公用具。
今天,科研所正式开张了。在李愔一再的要求下,低调开张。太子李承乾是研究所长,他自然是要来的,他来的时候,带来了李世民的旨意。
唐太宗很给太子李承乾和李愔面子,说科研所的人员编制,全部由太子和李愔商定,报吏部批准。给了1000两银子的开办费。并说今后的一应费用,实报实销。
研究所的官职都是李愔独创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给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
近水楼台先得月。李旦和杜荷被任命为从六品所长助理,协助李愔工作。程处默被任命为从六品警卫队长,负责科研所的警卫。他们以前就是从六品,但是是散官。现在可是实职。地位和待遇相差极大。
李凝儿被任命为财务主任,她本身是县主,有俸禄,研究所没有给她定品级,但是额外领取从7品的津贴。
梁王府录事参军黄琪老成持重,办事稳妥,担任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品级从原来的从四品下,晋升为正四品下。也是连升两级。
众人皆大欢喜。
在李承乾的主持下,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有李承乾、李愔、黄琪、程处默、李旦、杜荷和李凝儿。李凝儿负责会议记录。
李承乾说道:“今天是大唐科学研究所第一次正式会议,父皇说了,研究所正常事务由梁王李愔负责,重大事件可以请示本太子,或者直接向父皇请示。
父皇交代,研究所的工作,重要事情要严格保密。程处默负责从禁军中选取50名好手,组成卫队,保护研究所。
本太子平时上午要上课,下午还要处理父皇交给的公务,事务繁忙。研究所的工作,就请大家费心了。”
李愔说道:“太子哥哥放心,具体的工作,我们会妥善安排的,也会随时向你汇报的。”
程处默也被允许退学,担任了实际职务,分外高兴,他建议到:“太子殿下,禁军没有实战经验,实际战斗力很差,加上他们很多是勋贵和官吏子弟,很难保证他们能够保守秘密,不如让臣从十六卫军中挑选一些久经战阵的老兵,您看如何?”
李承乾很高兴地说道:“对,你考虑的很周到。就这么办。”
大家谁也没有想到,程处默的这个建议,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接下来李愔开始安排工作,他说道:“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要马上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农户,到这里来培训。就找10个人吧,要有10年以上种植经验,年纪在30岁左右的人,通过这次培训,将来作为农业官员,推广新式种植技术。
要找家世清白的,可靠的农户,而且,要求他们自接受培训开始,一直到今年入冬以前,都不得回家,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保证不泄露研究所的秘密。”
李承乾说道:“对,六弟有远见,通过这次培训,培养出来一批农业人才。这个想法很好。”
李愔说道:“这件事就由黄主任来办吧。”
黄琪点头说道:“请王爷放心,臣明天就去万年县(长安城下辖万年和长安两个县)挑人。”
第四十八章 名片
太子李承乾在长安县找了一块75亩的土地,李旦和杜荷的任务是,去找人把这块地,用围墙围起来,在里面修建宿舍和仓库,培训好的农户,以后是要住在里面的。
这天,长安县衙的门口,站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衙役。初春的西北,天气依旧寒冷,这位衙役靠在门上晒太阳。
不知不觉地,他进入了梦乡。
“嘚、嘚、嘚”,一阵马蹄上将他从梦中惊醒,他睁眼一看,来了一队人马,看衣着打扮,是大户人家的仆役,他们护着一辆马车,来到了县衙门口。
老衙役有见识,一看来人的架势,就知道不是本县里的人物。从来的方向看,一定是长安城里来的贵客。
他正要上前询问,一个仆役很有气势地说道:“快去通报你家县令大人,我家老爷大唐科研所长助理李大人、杜大人到,让他赶紧出来迎接。”
这一说,把个老衙役给说愣了。“大唐研究所长助理?这是个什么官儿?没听说过呀。”
这时,从马车上下来的杜荷,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仆役赶紧接过来,递给了那个老衙役。
老衙役也认识几个字,认不全,但是上面的从六品三个字认得。他一看,比自家的县令大人官大,急忙说道:“各位贵人请稍后,小人这就去通报我家县令大人。”
说完,急忙向里面跑去。
长安县令叫王海来,今年36岁,进士出身。他接过老衙役递过来的名片一看,很稀罕。只见这张名片一寸多宽,两寸多长,印制十分精美,外面套着光滑透明的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包装,感觉十分名贵。
再看里面内容,上面写着:“大唐科学研究所长助理(从六品上),杜荷。”下面印着办公地址。
王海来县令已经接到了工部的通知,说有个什么研究所,要来长安县征调民夫,他已经做了准备。他知道来人,肯定是那个研究所的人了,急忙迎了出去。
在万年县,县令李九龄也接到了大唐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黄琪的名片,对于名片的精美同样是暗暗称奇。
李愔准备在研究所的院子里,修建一个种子库,来存放淘宝来的植物种子,于是来到了工部。
工部尚书皇甫睿也收到了李愔的名片。他说道:“梁王殿下,您亲自来工部,有什么差遣吗?臣已经接到了太子殿下的旨意,随时配合您的工作。”
李愔说道:“请你给我派一些工匠,我要盖几间房子,另外,找几个木匠,我有用处。”
工部尚书皇甫睿说道:“没问题,臣这就安排。”说完,他就派手下的人前去安排。
在等候期间,皇甫睿对手里的名片很感兴趣,他问道:“殿下,您这个名刺是如何做的,竟然如此精美?”
“名刺”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名片的文书简,兴于汉末,流行于六朝,以魏晋最盛行;隋唐仍然延续。最初用于官场,官员详细写上自己姓名、爵位、籍贯等内容,在重大场合互相投递,以便结交、问候之用,后来民间士人之间亦逐渐流行。
古代这种名片是人工手写的,即使是书法很好的人,写出来的字迹,和电脑打印出来的相比,精致程度还是有差距的。
李愔的研究所,是个新兴事物,他发现要是向别人介绍的时候,解释起来很费劲儿,干脆就唐淘宝系统,给研究所的人每人都印制了塑封的名片。
研究所的人都很喜欢,于是就愿意出门办事,来显摆自己的名片。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那些场面。
一盒名片值不了多少钱,可是加上20倍的运费,就不便宜了。研究所这帮坏家伙,只知道显摆,送出去了很多名片,反正是研究所配发的,又不花自己的钱。
这下可令李愔心疼不已。他琢磨着以后尽量少发或者干脆不发给他们了。
此刻,李愔看到工部尚书皇甫睿的表情,他灵机一动,说道:“皇甫大人,你喜欢吗?要是喜欢的话,我帮助你印一盒。”
皇甫睿很高兴,说道:“感情好,臣喜欢,感谢殿下了。”
李愔说道:“我马上就给你印制。不过,这东西是要花钱的,你看?”
“多少钱,我买!”皇甫睿说道。
“咦?这表情、这神态,怎么这么熟悉呢?”李愔忽然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范伟的台词。
“哈哈”,李愔开心地一笑。说道:“皇甫大人,咱们商量一下,你的名片,我免费送给你,工部这么多官员,是不是也给他们印制一些?你放心,给你印制的和我的一样。给其他官员印制的,质量要差一些,是没有封皮的。”
“多少钱?”皇甫睿还是那个神态。他无所谓,反正是公家出钱。
一盒名片1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