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278部分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78部分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鄂被宿卫搀扶,进入到暖阁。

  忽必烈正在暖阁等候,见到气息不是很好的王鄂,颇为关切的开口了。

  “王翰林,多多注意身体,年随大了,有些事情就不要勉力为之了。”

  忽必烈阻止了准备行礼的王鄂,吩咐宿卫搀扶王鄂坐下。

  “王翰林,近段时间的事宜,朕已经给你送去了文书,想必你都是清楚的,朕想着听听你的见解。”

  “不知道皇上疑虑的是何事。”

  “四川的吴邵刚,漠北的海都,以及大宋朝廷,朕究竟应该如何对付。”

  忽必烈倒也是爽快,直接提出来了问题,简单明了,看过文书的王鄂,应该明白。

  王鄂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悠悠的开口了。

  “皇上,老臣已经离开朝堂多年,鲜有关心朝中的事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大学士不是有诗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翰林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朕不会怪罪。”

  王鄂摸了摸胸口,沉默了一会,再次开口了。

  “依老臣的看法,朝廷应该抓住机会,趁势占据整个的南方,灭掉大宋,至于说四川的吴邵刚,以及漠北的海都,还是以稳控为主。”

  “老臣的理由如下,其一,若是朝廷大军征伐吴邵刚或者是海都,不一定能够获取完胜,且牵扯到不少的精力,令皇上和朝廷不能够全力以赴的解决南方的战事,其二,大宋朝廷想必已经乱了,这是最好的时机,绝不能够错失,今后不一定有这等的机会,吕文德和吕文焕,都是大宋的悍将,熟知大宋朝廷的一切,合丹亲王若是能够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有针对性用兵,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拿下南方。”

  “皇上灭掉了大宋,力量将会迅速壮大,南方的富庶,足以支撑接下来的开销,我大元朝廷的兵力亦会得到壮大,那个时候剿灭吴邵刚以及四川的宋兵,就轻松很多了。”

  。。。

  王鄂说完之后,忽必烈很快开口。

  “若是吴邵刚继续在中原发动进攻,朕该如何应对。”

  “老臣以为,还是应该派遣使者,与吴邵刚谈判,甚至可以承认吴邵刚已经占据的地方,与其划分统治的范围,同时派遣部分的兵力,固守中原的城池,至于说这谈判应该如何说,就不是老臣能够想到的。”

  忽必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王鄂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可忽必烈不满意,他已经明白,吴邵刚不会罢手,一定会继续发动进攻,趁着这个时候,占领更多的地方。

  “王翰林,朕还有一个问题,吴邵刚已经占领了开封府城,接下来若是发动进攻,其会选择什么方向。”

  忽必烈刚刚说完,王鄂就开口了。

  “吴邵刚不会进攻山东,这样做会断掉大元朝廷与南方的联系,必定引发我大军倾巢出动,与其决战,老臣以为,吴邵刚亦不会进攻京西南路等地,避免与合丹亲王率领的大军决战,吴邵刚最有可能进攻的地方,就是河东路、河北路以及大名府等地了。”

  王鄂回答的很是干脆,看来也意识到吴邵刚不会就此罢手。

  沉默了好一会,忽必烈开口了。

  “王翰林的意思,朕明白了,只要吴邵刚不对山东以及京西南路等地发起进攻,朕就可以暂时不予理会,全力进攻南方,灭掉大宋,至于说漠北的海都,朕看没有多少的志向,最多也就是想着控制漠北的草原,为了这天下大势,朕暂时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王鄂颤巍巍的站起身来,稽首行礼。

  “皇上英明,其实早就想到一切了,都是老臣多嘴。”

  忽必烈也站起来,走到了王鄂的身边,扶住了王鄂。

  “王翰林不要如此说,你的建议,对朕的提醒很重要,吴邵刚占据的地方,基本都是贫瘠之地,朕以前也没有特别注意这些地方,朕记得当年,这些地方的很多百姓,都选择了南迁,地方官府数年都是叫苦,现在,吴邵刚占据了这些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很好的治理。。。”

  忽必烈还没有说完,王鄂就明白了,他的建议应该是被采纳了。

  忽必烈决定第三次派遣末哥前往四川。

  朝中不少人已经将矛头对准了末哥,前不久末哥亲王才代表朝廷到四川与吴邵刚谈判,可这才多长的时间,朝廷付出了钱粮,换来的却是吴邵刚出兵占领了开封府城,驻守开封府城的伯颜阵亡,要知道皇上最为青睐的蒙古年轻人就是两人,伯颜与阿术。

  不过忽必烈明白,这件事情,怪不了末哥,吴邵刚不是一般人,绝不会被一致协议束缚,进攻开封府城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次吴邵刚抓住了机会,在忽必烈和大元朝廷无法分心的时候,突然出兵占领了开封府城,算是一次很不错的筹谋了。

  不管是不是能够稳住吴邵刚,都是要派遣使者前去谈判的,这样至少能够迟滞吴邵刚进攻的步伐,让忽必烈集中精力灭掉大宋。

  回到大都的末哥,基本都是在府邸里面,很少与外界接触,可谓是闭门谢客,或许已经预料到很多的事情,吴邵刚占领开封府城、伯颜阵亡的消息传到大都之后,末哥更是看不见踪影。

  奉诏进入到皇宫,末哥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而当末哥离开皇宫的时候,更是低着头,很快就进入到轿子里面,让其他人不明就里。

  也就在末哥离开皇宫的时候,两道圣旨迅速送往了襄阳和两淮。。

  a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手准备


  朝廷之中可用的将领已经不多了,身为枢密使的贾似道,这一次是彻底陷入困局。

  驻守江州的知州高达,以及驻扎在常州的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司夏贵,已经是朝中所谓最骁勇的战将了,当初推行打算法的时候,贾似道清除了不少的异己,这其中就有一批杰出的将领,譬如说当时的湖北安抚使王坚,金州知州、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士熊,两人都是骁将,在抗击蒙古鞑子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现如今,贾似道手中几乎无人可用了。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蒙古大军南下,贾似道恐怕要亲率大军前去围堵了。

  皇上在支持了贾似道之后,再次沉湎享乐之中,不关心朝中的任何事宜,包括京西南路以及两淮的具体情况,皇上都不是很清楚。

  所有的重任,都压到了贾似道的身上。

  贾似道曾经想着调遣高达进入到京城,负责京城的防御,可他最终放弃,其实当年高达也是贾似道算计的对象,若不是先皇清醒,没有斩杀高达,现如今还真的没有谁能够领兵与蒙古鞑子作战了,贾似道害怕高达一旦掌握了军队,会反过来算计他。

  至于说夏贵,贾似道不是很相信,夏贵数次领兵驰援开封府城,都被蒙古大军打败,其作战能力也强不到哪里去,应对蒙古大军的进攻,怕也是没有多少好的办法。

  殿前司诸军都指挥使司马华轩离开京城之后,贾似道亲自掌控了驻扎在京城的殿前三司的大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

  这十三万人,可谓是大宋朝廷的精锐,更是京城抵御蒙古大军进攻的依靠。

  整个的十一月,贾似道都处于巨大的焦虑之中,驻扎在京西南路以及两淮的蒙古大军,暂时没有什么动作,江州知州高达率领的大军,正在苦苦支撑,不过高达已经写来了好几份的奏折,禀报江州所面临的巨大危险。

  蒙古大军下一步的行动究竟是什么,是固守京西南路和两淮休整,是回头去进攻四川,还是顺流而下,攻打江南路。

  贾似道不知道,也无法弄清楚这方面的情报。

  安稳的日子不多了,最多春节之后,蒙古大军下一步的计划就会显露出来了。

  仔细斟酌之后,贾似道调遣高达出任鄂州知州,负责固守鄂州城,至于说江州,贾似道也知道保不住了,毕竟朝廷没有大军前去驰援江州,若是让高达率领万余人固守江州,最终的命运也就是被蒙军剿灭。

  如果说襄阳府城是大宋江山的门户,那鄂州就是京城临安的门户,蒙古大军一旦拿下了鄂州,通往京城的陆路和水路,都无险可守了。

  圣旨下达的时候,贾似道也给高达下达了死守鄂州的敕令。

  做完这一切的贾似道,绝不会安稳,他思虑再三,给四川的吴邵刚写去了一封信函,代表枢密院大力赞誉了吴邵刚的骁勇,且透露出来想皇上举荐,敕封吴邵刚为王的意思。

  这已经是贾似道为自己谋下的后路了,万一南方守不住,他可以急速的赶赴四川。

  至于说皇上和朝廷,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也只能够到四川去了。

  十一月下旬,一个消息传到了京城,开封府城被云川节度使吴邵刚攻克且占领了。

  这个消息的真伪,没有得到证实,是那些从四川来的商贾,带来的这个消息,毕竟接近年关了,要钱不要命的商贾还是有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到京城来做生意,也将四川方面的消息带到了京城。

  贾似道迅速命令殿前司的军士,找到了几个传递消息的商贾,亲自询问他们。

  一番询问之后,贾似道认为这个消息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吴邵刚趁着蒙古大军占据襄阳府城和两淮的时候,对开封府城发动了进攻,只是驻守开封府城的蒙军统帅伯颜阵亡。

  证明了消息的准确性之后,贾似道感觉到嵴背发凉。

  贾似道的权力,全部都来自于皇上的宫里的支持,做了两手准备的他,也是想着万不得已的时候,让皇上前往四川,可吴邵刚攻陷了开封府城,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禀报朝廷,这说明了什么。

  看来吴邵刚对皇上和朝廷,根本就不在乎了。

  派遣到四川去马华轩,应该已经到了,按照其奏折也要送递京城了。

  内心有些慌乱的贾似道,极力稳定自身的情绪,甚至在朝中驳斥那些传递消息的大臣。

  十一月底,马华轩的奏折抵达京城,一切的真相都清楚了。

  马华轩没有见到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见到的是节度副使李庭芝,驻扎在四川的大军,的确占领了开封府城,而且控制了整个的河南路与开封府,云川节度使吴邵刚,应该是留在了开封府城,暂时没有回到成都府城。

  这个消息,犹如重磅炸弹,让朝廷瞬间沸腾起来。

  已经陷入到绝望之中的诸多大人,此刻看到了希望,开封府城被收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不灭宋,要知道开封府城是大宋的都城,临安府城只不过是大宋朝廷失去了开封府城,被确立的京城。

  朝中的不少大人纷纷提出来了建议,建议皇上还都,到开封府城去。

  面对朝中大人的建议,贾似道有些无语,难不成这些人不知道吴邵刚的态度吗,人家压根就没有给朝廷禀报收复开封府城的事宜,再说了,京西南路以及两淮的大部分地方都被蒙古大军占领,荆湖南路已经不是很安全,这个时候要求皇上还都,到开封府城去,是不是想着让蒙古大军知晓消息,发动突袭,将皇上与皇室一锅端。

  贾似道没有明确反对朝中大人的建议,也不敢继续将祸水往吴邵刚的身上淋,而是马上给皇上递上了奏折,恳请皇上敕封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为魏王。

  贾似道提请皇上敕封吴邵刚为魏王,可以说爵位还高于他贾似道。

  这也是贾似道的良苦用心了。

  大宋王朝的爵位,王为正一品,嗣王、郡王和国公为从一品,尽管身为丞相、太师的贾似道,早就是朝中正一品的大员,可是在爵位上面,贾似道依旧是魏国公,还是从一品的爵位,而王这个爵位,一般都是敕封给皇室之人,譬如说皇上的兄弟,以及皇上的儿子。

  大宋朝廷敕封外姓人,最高也就是郡王,或者是国公,是不会封王的。

  现如今贾似道提议皇上敕封吴邵刚为魏王,一方面是想着能够稳住吴邵刚,至少吴邵刚不公开的造反,那大宋朝廷就还有希望,另外一方面,这也是贾似道递给吴邵刚的橄榄枝,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这橄榄枝肯定还是有作用的。

  贾似道的提议,朝中几乎没有谁反对。

  咸淳七年十二月初十,皇上下旨,敕封太傅、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为魏王。

  这是大宋朝廷第一个外姓的王爷,正一品的王爷。

  官职代表的是权力,爵位代表的是最高荣誉。

  从这一刻开始,朝中所有大人,包括贾似道,见到吴邵刚之后,都是要稽首行礼的,因为吴邵刚已经是大宋朝廷的魏王。

  这一道的旨意,在昭告天下的同时,由贾似道信任的吏部尚书亲自大四川去宣旨。

  宣旨的队伍之中,安插有贾似道的心腹,怀揣着贾似道专门写给吴邵刚的信函。

  开封府城被魏王吴邵刚收复,对京城的百姓,也是巨大的鼓励,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尽管百姓已经没有奢望朝廷能够收复开封府城,可百姓口口相传,还是会说到开封府城的,而且现如今临安府城内的很多人家,都是当年从开封府城长途奔波来的,他们从祖辈的口中,听到了有关开封府城的很多故事,而孟元老写下的,更是详尽的描述了开封府城的富庶和繁华,这本书很多的大户人家都有,甚至是大户人家教谕子弟必备的书籍。

  如此的情况之下,京城百姓知晓了开封府城被收复的消息,怎么可能不高兴和兴奋。

  一时间,京城的瓦子里面,酒肆里面,说书的都会说到魏王吴邵刚,描述吴邵刚是如何的英勇神武,如何的率领宋军打败了蒙古鞑子,如何的收复了开封府城。

  京城很多的百姓,并不知道京西南路与两淮的大部分地方都被蒙军占据了。

  贾似道曾经严令守卫城池的军士,不准放任何无关人等进入到京城,其实也就是不准两淮与京西南路的百姓逃亡到京城来,免得散步了消息,而且京城内的府县衙门,对于敢于乱传消息的百姓,也是严惩的,如此那些知晓消息的官宦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